OB短評》#114 劃開表象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Openbook「選書小組」每週研讀各出版社已出版或即將出版的新書,逐本討論後,為讀者評選出優質好書,誠心推薦給您。

性的解析──美國大學性教育講義1

身體、性別與各年齡層的性
Human Sexuality: Diversity in Contemporary America, Vol. 1
威廉.亞伯(William L. Yarber)、芭芭拉.薩雅德 (Barbara W. Sayad)著,鄭煥昇譯,大家出版,60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實   文   樂   獨     
翻開書頁,從章節的安排就可以感受到本書的不同:先從社會建構和自我認同的性別(gender)講起,再談及生理的性徵。這裡要教導的不是「正常」這個不存在的神話,而是多元的現實與尊重。全套三冊全部齊備之時,必然更加可觀。這套書不僅提醒讀者,在性教育上台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挑戰衛道或宗教人士的玻璃心。
義務教育是否引入更深切的性教育,近來引起各方論戰,這本書能啟發一些省思。本書探討層面甚深,以開朗明快的敘述(而非威脅恐嚇的禁慾式教育),涵蓋範圍廣泛,探討層面深刻,文字卻簡明易懂。越是遮掩越容易造成無知的危險和偏見,本書以大方而嚴謹的態度,正面處理性這件事。預計年底出版的系列第二本,將探討性暴力等問題,也令人非常期待。
非比尋常的性教育,卻也可能是現今最政治正確的性教育。關於性別的介紹論述顯得特別小心翼翼,微妙折射出當前的處境——我們對性別多元的現象,實在還談不上自在,這也讓人對接下來的另外兩本充滿了期待與好奇。所謂的進化,總是由混沌而二元,由二元而多元,再由多元合而為一,如是而已。【內容簡介

別讓世界只剩下動物園

我在非洲野生動物保育現場
上田莉棋(Riki)著,啟動文化,36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獨     
「志工書寫」是門技藝,要在制式的格套中玩出新意是門挑戰,同時還要不流於個人的片面。作者跨文化的背景,多少讓這本保育現場的觀察有點不同。本書在談動物保育之外,更重要的是談「野生」。說到底這是對空間的理解,世界並非人類獨有,而是萬物共享的天地。
現代都市生活在各種便利下,隱藏著許多我們約略知道但不那麼清楚的悲傷故事。本書就是圖文並茂、照片精美地探討這類悲傷的故事。
作者在納米比亞、南非及馬拉威三國的動保中心做志工服務,見證到保育與人類生活之間的爭戰,也誠實面對支持保育所造成的兩難問題。這些困境一時半刻很難解決,然而當事情被注視而理解之時,就是療癒的開始。那麼,就讓我們開始吧。
一般的國際志工文學,大多走馬看花,感動感嘆,然後拍拍屁股走人,出書留念。這本動保志工書卻沒有這樣的輕浮氣,顯然作者平時就有這樣的關心和儲備,一旦提槍上陣,自然虎虎生風,看得到細節與用心。志工見學之行,本來就是這樣的用意,很值得不想浪費公帑的有志青年參考看看。【內容簡介

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4

「什麼是難民、族群融合、庇護政策或仇外心理? 」:看見他人困境的理解能力
Nachgefragt: Flucht und Integration
克莉絲汀.舒茲—萊(Christine Schulz-Reiss)著,姬健梅譯,薇瑞娜・巴浩斯(Verena Ballhaus)繪,麥田出版,299元
推薦原因: 議     
扼要簡介目前歐洲的難民議題,綱舉目張,不只討論現象,更討論現象底層的源頭──人性對外來他者的排斥與成見。難民是因特定國際事件造成,一時一地的個別現象,但族群的遷徙和融合,以及過程中的歧視和衝突,無時無刻都在世界上發生。這堂課不是教導知識,而是教導對心底偏見的反省。
德國諺語說:「站在事物的對立面,才能充分了解該事物。」本書則以民眾對於難民最易產生的衝突和疑問為起點,解析已開發國家的生活物質,是怎麼和產生難民的國度發生關連,以及難民來到後必然產生的文化衝撞及混亂中,如何促進彼此的了解,消弭族群間撕裂的深度和頻率。全書最後探討「德國人」該是什麼,值得面對移工和新移民的台灣人借鏡。
什麼是移民?什麼是難民?這本德國的公民與社會,對此作出了淺顯易懂、卻不失周延細膩的解析。其中關於我們與他者的辨證尤其漂亮,直搗問題核心,不愧是出產哲學家的國度,我們顏色赤裸的教科書也真該見賢思齊一下。【內容簡介

花街二十七號

文壇教母葛楚.史坦、愛麗絲與畢卡索、海明威、懷海德的巴黎歲月
The Autobiography of Alice B. Toklas
葛楚.史坦(Gertrude Stein)著,黃意然譯,麥田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文   樂   獨  
如果只為了探人隱私,當文壇八卦來讀本書,那就錯過太多了。這本回憶錄留下了20世紀初藝術圈間的運作場景,是18世紀沙龍聚會的轉世,是布迪厄討論「文學場域」的延續,是創作者觀點的《天才:麥斯威爾‧柏金斯與他的作家們,聯手撐起文學夢想的時代》。一生經歷可以代表這麼多,真的是活得精彩,沒有遺憾。
若解析葛楚.史坦的命盤,應當是「才華出眾、財祿豐美、終身富貴」之類的吧。稱葛楚為教母太客氣,她是那年代藝文界的女皇,這部回憶錄就是女皇的起居注,往來都是藝術、文學史裡神主牌級的人物。文章雖帶著葛楚對自我形象的修飾美化,但作為觀察上世紀初巴黎沙龍文化的窗口,這面窗的風景的確妙趣橫生、繁花似錦。
葛楚.史坦是個滿man的人,藉由女朋友的自傳來講自己,很怕人家不知道她的權力慾和表演慾。不過她也的確能呼風喚雨,把巴黎和美國的藝文界都攔到自己的沙龍來,要他們在眼前鬥法,最後再來說兩句。這部經典充滿了八卦的喜悅,文豪藝豪們居然和我們沒兩樣,軟弱、矯情、輸不起,誰看了都要感動。這是寫給寡歡文青的無差別慰安手冊。【內容簡介

電擊女孩

The Power
奈歐蜜.埃德曼(Naomi Alderman)著,徐立妍譯,大塊文化,380元
推薦原因: 思   議   文   樂   獨  
這本在metoo運動之前出現的作品,是21世紀版本的《鏡花緣》女人國或亞馬遜女戰士,如同《遺落南境》三部曲——好的科幻作品都能走在時代之前,嗅出趨勢。扭轉性別角色的書寫,總是三不五時重新出現,男女權力位階的對調,以新的壓迫取代舊的壓迫。歧視的本質則未曾變化,這或許才是這類寫作的深意。
性別翻轉的小說並不少,這部小說適合當作入門書。性別議題一直都存在,且從來不只是女性的問題,而是人權議題。作者以錯位思考,讓人身處在「對方的鞋子裡」,感受因性別帶來的綁手綁腳,因性別被當作花瓶處置,因性別必須克制言行以免被認為「攻擊性過高」。故事發想雖非橫空出世,但這種身在對方鞋子裡的感受,恐怕比什麼理論都讓人感同身受。
這本領過一時風騷的小說,其實蠻粗暴的:電死男人最好!這幾乎要令經營了幾十年的女性主義、多元性別和性平運動毀於一旦。不過若不考慮文以載道,這還是精彩有梗的作品,也並非那麼毫無人道關懷,受盡委屈的姊姊妹妹們也可以大開殺戒,一吐怨氣。【內容簡介

謊言回憶錄

A Book of Untruths
米蘭達.道爾(Miranda Doyle)著,郭寶蓮譯,木馬文化,33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獨     
以謊言為名,書寫家族和成長,成功的企畫之餘,也間接說明了每個人的一生都是無數謊言的堆砌,謊言更是構成家族的強力連結,搞不好還更勝血緣的作用。不是謊言說久了會成真,而是沒有虛假的謊言,人和人之間便難以維繫,更沒有勇氣和動力睜眼面對生活的每一天。
不少成長傷痕,常來自家長的要求;反過來說,不少親子傷痕,也常來自於子女對家長形象的渴求。作者以網誌文體,戳破自身家庭的假象,帶著怒氣、不解和悲傷,狠狠地揭露父親過去的花言巧語,拆穿母親曾經的每一抹假笑。字句間試圖理解事物的真相,拼湊世界的原貌,與真實的自己對話。彷彿以書寫完成的禪繞畫,縱使過程中的線條不若機器完美,可都是靈魂沈澱的痕跡。
原文書名是「不實之書」(A Book of Untruth),副標題是「回憶錄」,作者還沒開篇就透露玄機:這是記憶的不實,也是不實的記憶。不實,自然要比謊言來得細緻,有時候也稱不上謊,只是偏離了事實。用這樣的角度去書寫家人之間的種種,下筆就有了體諒,既然虛構與真實難捨難分,還有什麼好追究的?家庭本來就是言語的修羅場。【內容簡介

李斯特醫生的生死舞台

從恐怖醫學院到外科手術新紀元,消毒之父約瑟夫.李斯特的信念與革命。
The Butchering Art: Joseph Lister’s Quest to Transform the Grisly World of Victorian Medicine
琳賽.菲茨哈里斯(Lindsey Fitzharris)著,蘇文君譯,網路與書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獨  
今日很難想像,外科手術曾經等同於對人體屠宰,劇烈的痛苦和頻繁的感染,使得相關技術裹足不前。本書以小說般的敘事,詳述消毒變成標準流程的過程。故事動人之外,也描繪出醫學「進步」的曲線軌道,在科學驗證下的時進時退。主流也可能成為偏見,異端邪說在歷經檢驗之後則成為未來人們的救命索。
作者以流暢明快的文筆,撰寫「消毒之父」李斯特醫生的一生:如何觀察微生物和傷口感染的關聯,建立消毒概念,讓過去臭氣四溢的手術房,邁向現今明亮乾淨的醫療院所;又如何受不同立場者的針對和攻擊,從悲憤失落到重振精神。閱讀本書,可理解外科手術演進的歷史,亦可約略理解近代個人衛生產品商業化的脈絡。
雖然聚焦於消毒之父的豐功偉業,卻意外讓人看到維多利亞時期的外科屠宰業。驚悚有之,知識有之,SM有之,洋洋灑灑卻又異常精準,讀來有手術刀劃開皮肉的暢快感。明灑史料狗血,卻教人看得津津有味,照單全收,這樣的醫普兼史普是極好的範本。【內容簡介

日影之舞

日本現代文學散論
邱振瑞著,蔚藍文化,380元
推薦原因: 知   文   樂  
有學院的嚴肅,又不落論文的乏味,更不是市面常見的那種重新包裝維基百科的文學隨筆。本書兼具深度和趣味,初入日本文學門徑的讀者可以快速上手,按圖索驥;已經浸淫許久的玩家,則能檢查一下心中的清單,看看有無缺漏。文學的魅力原無需依賴這些作品之外的訊息,但多了點對作者和成書時代認識,絕對能增加閱讀的樂趣。
都說知人知面不知心,本書也是,封面和書名嚴謹又紳士,誰曉得打開來這麼有滋有味。散見文學大家的八卦逸事,讀來不如想像的冷硬,而軟調的書寫卻不影響本書的精實,內容厚穩不淺薄。
套用今天的說法,作者就是一位日本文學宅,苦心孤詣卻又嗨在其中,眼界不是極高也是極寬,除了耳熟能詳的幾位大家之外,還提到了不少尚待引介的作家。即便寫名家,也能看到一般看不到之處,不是日積月累的浸潤,探不到這個地步。宅到深處無怨尤,相形之下,市面上不少文字漂亮的日本文學評介,都要淪為抄書之作了。【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