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的技藝III》面對議題,面對兒童,創作者的工作是刻劃情感:林柏廷與《一起去動物園》

台灣兒童圖畫書作家林柏廷

兒童節將至,在這專屬兒童的時刻,我們不妨重新思考:童年意味著什麼?兒童的內在需求為何?重視幼兒主體性的作品和其他書有何不同?因為新冠肺炎(俗稱武漢肺炎)疫情蔓延,波隆那童書展停辦,本刊帶領讀者回到第6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現場,一同探索童書的技藝。

台灣圖畫書作家林柏廷與劉旭恭同獲第6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受邀一同出席領獎。一路上兩人聊起了導演李安,那幾日剛好有則新聞,寫到李安即使拿下了金馬獎,其父仍勸他離開電影圈,回來當老師。兩人都對報導中此段落心有戚戚焉。

在領獎台上,林柏廷意外地淚灑現場。數月前獎項公告的前幾日,他遭逢失怙之慟,無緣讓父親得知作品《一起去動物園》獲得大獎,成為莫大的遺憾。回憶起以一紙高職的學歷,一路闖蕩、自學,走入華文繪本大獎的殿堂,帶著些許叛逆、不好讀書,不隨常規而走的林柏廷,或許最能說他作品中的兒童觀。

dscf0423_1200w.jpg

▇來自蘿倫.柴爾德的盛讚

《一起去動物園》以一位兒童癌友的姊姊為主述者,因為校外教學去了動物園,她開始為弟弟講述動物園的故事,搭配癌末病房的動物插圖,藉由想像豐富、可愛的動物,支持弟弟走過治療的艱辛。作者利用繽紛的色彩,不僅描繪出家人的無能為力,也描繪出孩童面對死亡的心境。故事最末,一句「今天,媽媽說:你終於可以回家了……」引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局。

以「查理與蘿拉」系列聞名全球的英國童書作家柴爾德(Lauren Child),在頒獎典禮發表專題演講時,特別表達了對《一起去動物園》的驚豔。她提到:「這本書寫作的主題非常困難,即使在英國,我們也避免創作這樣主題的作品,因為難度真的很高。而這本書卻非常非常美麗,且結局的模糊性更是相當有力量,讓人非常感動。」會後,柴爾德更主動與林柏廷合照,承諾將他的作品介紹給英國出版社。


dscf1524_1200w.jpg

英國童書作家蘿倫.柴爾德(Lauren Child)與台灣圖畫書作家林柏廷

2019feng_zi_kai_wan_zheng_dang_ok-32.jpg


2019feng_zi_kai_wan_zheng_dang_ok-41.jpg

《一起去動物園》(遠流出版)內頁圖(林柏廷提供)

當林柏廷在不同地方講述這個故事時,每每讀畢,台下的大人總是淚眼汪汪,而小孩則都認為:他不是回家了嗎?至今,只有一位小孩認為裡面的孩子已經過世了,而也只有兩位大人覺得孩子還活著,其中一位便是劉旭恭。他讀完的反應也是:對啊,他不是回家了嗎?

大人與小孩讀到完全不同的東西,這是動筆之初即預設的嗎?林柏廷自謙地說,「我只是把故事畫出來,只是剛好這本書給大人腦補的空間更大。」

文字中姊姊的自述口吻天真,動物的色彩鮮豔,而小癌友則完全沒有流露痛苦的表情。「很多大人看到吞藥那張圖,都說因為小孩的勇敢,反而讓人很心疼。」這部作品的張力即在於,藉由天真繽紛的想像,突顯出兒童超齡的勇敢。以這樣的方式描繪死亡,無怪柴爾德讚賞本書的高難度與模糊性的成功與獨到。


2019feng_zi_kai_wan_zheng_dang_ok-40_0.jpg

《一起去動物園》(遠流出版)內頁圖(林柏廷提供)

▇幫孩子跟大人說話

「你想不想知道,我的兒童觀是怎麼來的?」接受訪問時,林柏廷主動聊起高中就讀夜間部的故事。

因為白天的時間很空閒,而媽媽的工作是褓母,在家裡帶4、5個孩子,從0歲5歲都有,所以相較同年齡的人,林柏廷很早就開始接觸到幼童。「我必須泡牛奶、換尿布,幾乎爸媽要做的事情,我都先實習過一輪。而且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個性,情緒差異很大,雖然可能只帶半天,但要哄睡覺、說故事等等。我自己24歲就有小孩了,整個串起來會發現,我一直在跟孩子相處,而且我也很喜歡跟他們玩。」

二十出頭時,林柏廷便開始投稿信誼幼兒文學獎,當時獎項分成兩組:0到3歲以及3到8歲。為了增加曝光和得獎的機率,他兩組都參加,而且清楚地知道0-3與3-8兩組分別應該畫什麼。當時基金會的人便問他:「你怎麼知道0到3歲與3到8歲要怎麼分別?」因為對方很難想像,一位如此年輕的畫家,怎麼能分辨得這麼清楚。林柏廷說:「這真的不容易,後來我回想,才發現跟那段帶小孩的日子有關。」

提起2008年讓他獲得信誼幼兒圖畫書獎佳作的《我愛猴小孩》,他說:「書中的爸爸其實就是一個孩子。我自己雖然外表長大了,面對社會的現實,必須有大人的樣子,但我內心是很抗拒大人的。在『猴小孩』系列,你可以看得出來,是在幫孩子跟大人說話。」

wo_ai_hou_xiao_hai_-horz.jpg


2019feng_zi_kai_wan_zheng_dang_ok-20_0.jpg

「猴小孩」系列書封,書中主人翁的原型來自林柏廷的兒子(林柏廷提供)

▇給自己10

高中夜間部畢業後,林柏廷到光復書局應徵插畫家,沒想到對方告訴他:「你現在作品的水準沒有辦法當我們的插畫家,但是有一個美編助理的缺,你要不要來做?」

當時光復書局非常壯盛,有三百多位員工,光美編部門就有超過70人。懵懂的林柏廷從美編助理開始,聯繫插畫家、邀稿、催稿、討論草圖等等,建立了不少人脈。當時台灣經濟起飛,插畫家都是帶著名錶、開名車,興趣所致加上前景繁榮,在在鼓勵林柏廷立志成為插畫家。他展開了自學之路,幫插畫家畫草圖、改稿,跟插畫家請益,畫人體結構,拿著筆記本不停地練習。為了認識繪本,他頻繁到誠品書店,無論譯本或原文書,架上的書一本一本地翻,也積極參加論壇和座談會。

後來,他有機會畫課本中的插圖。當時大多數插畫家都是用彩色墨水作畫,既使出自不同人的作品,成果看起來也很接近。那時的業主提到,如果使用不同媒材,價格會更高,林柏廷於是主動開發新的媒材,像是蠟筆、紙黏土等等。

「我都是工作中練習,磨出我要的技術。」離開光復書局之後,林柏廷給自己10年的時間,立志成為專職的插畫家。這10年間,他一邊工作一邊接繪本的案子。「我認識很多朋友,覺得下班很累,不想創作,可是我不想跟業界脫節,我可以很慢,但不能沒有。我很喜歡的一句話是『沒有作品,就不能前進』,即使再爛,它就是一個作品。」

「比預期多花了兩年,12年,我才成為專職的圖畫書作家。」林柏廷說。

2019feng_zi_kai_wan_zheng_dang_ok-11.jpg

▇讓孩子感受到,你跟他們住在同一個Level

許多人認為《一起去動物園》議題性極高,涉及了癌末兒童關懷與面對死亡等不同面向,而評審則一致認為本書不落言詮。面對議題,林柏廷覺得兒童圖畫書作家的本職是什麼呢?

「刻畫情感,」林柏廷說:「認真地對待每一件事情,才能發自內心去對待他人,認真生活。即使是一些很不經意的事,久而久之,它就會變成養分。就像我關注兒童,因為有這份心,隨時都可以把它轉換成議題,轉換成兒童視角。」

正因為他不愛念書,才能同理不同的孩子,更知道怎麼走出自己的路。林柏廷說:「你要讓小朋友覺得,你跟他們住在同一個Level,他就會跟你聊任何事情。」


2019feng_zi_kai_wan_zheng_dang_ok-15-tile.jpg

林柏廷也將與兒子相處的趣味片段畫成插圖(林柏廷提供)


dscf0775_1200w.jpg

台灣童書評論家柯倩華(左)與林柏廷

「有些人很懂理論,或許手上的功夫也很不錯,可是如果要專注於兒童繪本,你還是得先認識『兒童』是什麼?他們的需求是什麼?而不只是畫得可愛。」林柏廷強調。

在豐子愷獎發表得獎感言時,林柏廷特別感謝台灣兒童文學評論家柯倩華。訪問中他也提到:「我很早就認識柯老師了,柯老師都會很直接地告訴我應該怎樣改進,我才發現原來童書可以用這麼科學的方式分析。」

典禮後,照例每件獲獎作品留有作家分享會的時間,林柏廷事前頗為緊張,演講前,他說:「今天是我父親的百日,相信他在天上,都會聽見的。」

yi_qi_qu_dong_wu_yuan_.jpg一起去動物園
作者:林柏廷
出版:遠流出版公司
定價:280元
內容簡介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