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走讀臺灣」秋季活動開跑! 10-11月民間甄選路線上架!(下輯)

2021-10-09 12:00

走讀路線「高士部落沉浸式傳統婚禮體驗」帶讀者體驗南排灣部落傳統婚禮,深入了解文化習俗(本文圖片由臺視提供)

疫情起落何時了?還在哀嘆不能出國嗎?其實國內深度旅遊也很可以!Openbook拿出大聲公趕緊通知你——2021年「走讀臺灣」秋季活動全新上架啦!

有文化部從民間甄選掏洗出剛出爐、最新鮮的上百條路線,每一條都是詩人、作家、文史工作者、書店老闆等熟門熟路老司機開出來的「不藏私」絕妙之旅,邀你一起用雙腳、用單車、或搭乘小巴,四界散步兜風漫漫遊,讓你每走過一場,就像讀完一本精彩好書。由於名額有限(每場限10-30人不等),因此Openbook特將活動彙整成上、下兩輯,分別由北至南,方便你快速秒懂、手刀報名!

基隆

被掏空的沙灣記憶:砲彈與游泳衣

慾望劇團以原為海水浴場的基隆大沙灣出發,除了結合在地文史團隊與書籍,還融入了戲劇元素,回望基隆港築港計畫、清法戰爭等歷史遺跡。走讀除了參照台灣總督府檔案基隆地圖循線走訪,更結合情境戲劇演出,重新體驗、理解時空背景與時代記憶。

「被掏空的沙灣記憶:砲彈與游泳衣」的走讀路線,由基隆要塞司令部出發,途經安瀾橋、要塞地帶標、校官眷舍、要塞司令官邸、石圍遺構、法國公墓等多處深具歷史與文化意義的場所,由在地文史工作者「雞籠卡米諾」單彥博導覽,搭配慾望劇團演出,將書籍、導覽與戲劇多重結合,期待令參與者彷如身歷其境。本活動自10月下旬開始,預計舉行4場。

走讀書單:《與海洋有約:日治時期基隆大沙灣地區的臨海教育》、【誰來基隆系列】(3)《歡呼撤離基隆》


基隆要塞司令官邸

新北、屏東

島讀——穿越古今的山海之路

青鳥書店串聯基隆「太平青鳥」與屏東「南國青鳥」一同展翅,透過界於山海之間的南、北「濱海公路」認識台灣。走讀活動邀請專業登山嚮導、自然生態作家、在地文史工作者,將帶領讀者從濱海公路的史前路徑:草嶺古道與阿朗壹古道,回望地方的百年身影。

北台灣場「前進草嶺古道!見證北台灣的開拓史」路線,預計由作家劉克襄領頭,從淡蘭古道中最富盛名的草嶺古道開始,一路介紹古道的人文與史蹟,聆聽先民的生活之路,漫遊北台灣。


新北草嶺古道

南台灣場「前進阿朗壹古道!憶起三大民族的交會」路線,則探索斯卡羅王國的前世今生,由潘文杰後代瑪邵帶路,走訪全台僅存「無人造公路」經過的自然海岸「阿朗壹古道」,連結瑯嶠與台灣東部古道的歷史,走入牡丹鄉的旭海部落。

走讀書單:《登山,看得見最美的台灣》、《與子偕行》、《走過阿塱壹古道:阿塱壹首部曲》、《相遇在風的海角-阿朗壹古道行旅》、《貫穿東西的歷史大道:琅嶠‧卑南道》、《淡蘭古道[北路]》、《貂山之越:淡蘭古道自然發現史》、《馬偕在淡蘭古道》、《台二線旅圖速寫》、《一條山與海的翠鍊》、《傀儡花》、《篳路台灣:島嶼歷史行道》、《登山新手必備指南:為台灣登山量身打造的圖解入門百科》、《LIVE WILD山知道》等。

台北、宜蘭

食食課課:以食引路,閱讀地方的性別課

由邊邊女力發起,以食物與地方勾勒「女書」與「女路」的樣貌,邀請多位兼具性別運動工作者/作家/農夫等斜槓身分的帶路人,藉女力深入地方身世。活動特闢三條精選路線,踏訪足跡遍布台北城南與松山,甚至邁向宜蘭員山。

對老台北的身世有興趣的讀者,參加「嚐一口母性的光輝──穿越松山古今的文化小旅行」路線就對了。本活動由瞿欣怡打頭陣,勾勒原生家族的美味記憶;再由台灣國家婦女館導覽老師帶領走訪松山錫口,深入當地信仰中心「慈祐宮」,講述宮廟女神、女助產士等女性足跡,隨後藉過往「婦聯五村眷村」化身的「健康社宅」,聆聽分享「混居新食代」園圃計畫。除了理解社區如何串聯幼童、長者與在地弱勢,還可體驗農園醬料共做活動。


台北松山慈祐宮舊稱錫口媽祖廟(取自flickr/總統府

想知道女性如何在都市叢林中奔走生存?建議參考「女力發酵中—城南永續與新創的好食小天地」路線。由「紀州庵文學森林」──開始,謝馬力將講述新移民女性、現代媽媽在台北生活的困境;接著由地方文史工作者帶路,走訪城南街區與水圳遺跡,搭配社區姐姐的生活故事,看見社區如何經營食農計畫。尾聲將來到「台北NPO聚落」,透過食農專案分享,引導讀者學習手作發酵飲品,並藉此重新思考女性在食物製作領域的價值與意義。

年輕的女性為什麼選擇成為農夫?「宜蘭員山的午後時光—跟著女農巡田水」路線,將揭開不為外人所知的神祕面紗。在中正紀念堂集合後,李盈瑩首先將在宜蘭人文故事館,與觀眾共讀、聆聽養雞歌,分享移居宜蘭生活的個人經驗;接著驅車前往農場、田間嚮導,捕捉外來種福壽螺,揭示在地務農的真實樣貌;再走水路,拜訪幾位女農耕作的田地,學習識別作物。最後更能共進晚餐,回顧一天的走讀成果。

食食課課:泥地漬虹—田地,療癒了我的魂舒」座談,邊邊則邀請觀眾共讀《女同志X務農X成家:泥地漬虹》,繼續挑戰大家對於女性種植者性別氣質和親密關係的傳統想像。

走讀書單:《與地共生,給雞唱歌》、《吃飽睡飽,人生不怕》、《女子翻轉》、《養雞食代》、《女同志X務農X成家:泥地漬虹》、《老派少女購物路線》、《良露家之味》、《戰鬥媽媽的餐桌與家書》等。

桃園

走進拉流斗霸Llyung Topa─閱讀大豹足跡

台灣原生態協會長期以原住民與生態環境為關懷,本次規畫「親子共走讀」「族人要反思/青年來啟發」兩條路線,更搭配延伸講座,深入桃園復興鄉與大豹社的歷史與文化,召喚有志者一同參與。

大豹社原先位於今日三峽一帶,然而因經濟作物受殖民者控制,原住民流血抗爭失敗後轉遷至今日桃園復興鄉。「親子共走讀」路線,將實地走訪大豹社古戰場,除了連結現場與歷史,更深度理解「大豹社事件」始末。隨後將參訪大板根茶葉歷史文物館,從樟腦、茶葉重看經濟資源在清領、日治的文化變遷,最後則返回溪口部落,進行部落導覽。


桃園溪口部落

移居復興鄉的大豹社族人後來怎麼了?「族人要反思/青年來啟發」路線,則走訪另一處古戰場:枕頭山,並藉由訪談當地耆老,以大豹社後裔的角度與觀點,多元重探大豹社事件,反思殖民、解殖民與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等相關議題。

走讀書單:《拉流斗霸:尋找大豹社事件隘勇線與餘族》、《橫斷記:台灣山林戰爭、帝國與影像》、《大嵙崁事件:1900-1910》、《重生與愛:桃園縣人權歷史口述文集》、《桃園縣民間文學集:復興鄉泰雅族的故事1、2》、《桃園縣民間文學集〈22〉復興鄉泰雅族故事2》、《桃園市復興區部落耆老生命史》、《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系列叢書(五)大豹社事件1900-1907》、《泰雅生活誌:泰雅耆老口述歷史》、《戀戀角板山》。

台中、彰化

吹奏時代的喇叭手・紀念文協 100

說到台灣文化協會,怎麼能遺漏「台灣文學之父」賴和?賴和文教基金會配合文協100周年活動,一訪日治時期台灣文學的發展重鎮:彰化。活動特闢「自由 ê 向望:走找文化先蹤跡」走讀路線,從賴和小說〈阿四〉、革命家謝雪紅生活的彰化市街開始,再動身啟程至賴和等人為了對抗「有力者大會」,因而搭乘火車參與的「無力者大會」,轉身來到台中。沿途行經中部仕紳集散地,包含吳鸞旂故居、林烈堂故居、彰化銀行、中央書局等處,重新走入台灣文化協會的發展軌跡,帶領眾人向文化先賢致敬。

走讀書單:《新編賴和全集:小說卷、新詩卷、散文卷》(三冊)、《自治之夢:日治時期到二二八的臺灣民主運動》、《臺中歷史地圖散步》、《書店滄桑:中央書局的興衰與風華》、《小西巷》、《日治時期臺人畫家與作家的文藝合盟:以《臺灣文藝》、《女人屐痕:臺灣女性文化地標1、2》、《我的半生記─臺魂淚(一)》、《臺中市珍貴古老照片專輯2:文化協會的年代》、《臺灣文化協會滄桑》等。

嘉義

跨閱百年‧嘉義山林

嘉義一直都是臺灣林業的重要產地,阿里山鐵道自日治時期轉型營運至今。由嘉義市洪雅文化協會與洪雅書房、嘉有老木工作隊共同舉辦,邀集作家、生態專家、鐵道達人、火車司機、木業職人、文史工作者等,進行鐵道與木業之旅,開拓不同年齡層、親子也能輕鬆共走的4條走讀路線。

適合兒童走讀的路線來了!「檜村時代─建築X學習」路線以北門車站為核心,步行周邊深具歷史的景點,適合小三至小五學生參加。走讀路線踏向森活村、澡堂、營林俱樂部、所長宿舍等建築,以文本閱讀、建築賞析領會嘉義發展的百年風華,最後回到玉山旅社進行手作課程,是認識建築與鐵道的走讀活動。


嘉義玉山旅社

想知道嘉義如何成就百年木業嗎?「木業風華—產業X職人」路線以嘉義木業為主軸,是建議自備交通工具的成人活動。走讀路線邀請百工職人開講,拜訪歷史超過60年的順益木業工廠,專攻林業之最──檜木。途中參觀百年票選的「嘉義市新八景之一:檜沼垂綸」貯木池(嘉義人稱杉池),在製木廠內部運作中,領會嘉義木業發展與木業藝術。

和台北、恆春一樣,嘉義也有座植物園,「林場風清─散步X生態」路線以林業試驗機構──「嘉義樹木園」為軸心,主打親子騎乘Youbike後步行的愜意生態之旅。走讀路線涵蓋整座嘉義樹木園(嘉義人稱嘉義植物園),由文史達人透過文本閱讀、生態圖卡等方式,途經百年椰子樹林、林場風清碑、橡膠實驗區等處,解說歷史發展與自然生態。


嘉義樹木園

鐵道迷不能錯過!「百年鐵道─鐵車X火車司機」路線以阿里山森林鐵路車庫園區為中心,邀請不分年齡層的朋友一同走讀。途中安排作家、鐵道達人、生態專家與火車退休司機進行解說、分享,以文本閱讀、火車介紹、鐵道設施說明、樹木植被介紹等方式。活動將完整呈現有百年修車歷史的「北門修理工廠」,帶領讀者認識嘉義百年鐵道與該地植物生態。

最後,主辦單位亦規劃了搭配鐵道、木業、建築、職人的【跨閱百年·嘉義山林】主題書展

走讀書單:《檜村市集老時光》、《嘉義小旅行》、《檜意山林─阿里山林業百年的故事》、《阿里山百年林業史略》、《嘉義市文獻18木材業專輯》、《嘉義市嘉義公園文化景觀基礎調查研究及保存維護計畫案成果報告》。


嘉義阿里山森林鐵路車庫園區

屏東

南風吹過的野牡丹

位於台灣最南端的獨立書店紅氣球書屋,從屏東在地出發,策畫3條走讀路線,由部落文史工作者、資深解說員領銜,將原住民族的婚禮、發展史與狩獵、食農文化一網打盡。

《禮記》載有「昏義」可以一窺漢人古時婚禮究竟,但原住民族的傳統婚禮如何舉行?「高士部落沉浸式傳統婚禮體驗」路線,由高士社區青年會負責人帶領,從排灣族部落婚禮啟程,規畫飾品、服裝、禮俗、食物等親身體驗,呈現高士部落的祈福儀式、婚禮流程、靈媒祝念與婚宴。

公視旗艦劇《斯卡羅》自羅妹號事件展開敘述,連結到影響深遠的牡丹社事件,但除此之外,牡丹社還有什麼?「牡丹社事件歷史走讀」路線,不只由部落文史工作者帶領走訪事件發生地,更透過故事地圖的方式,邀請參與者蒐集屬於牡丹鄉的故事導覽,一窺水上草原、哭泣湖、白猿瀑布等地。

狩獵文化是原住民珍貴的文化資產,本次「南排灣族狩獵及食農文化」路線,規畫如同「角色扮演」的線上遊戲遊程,傳達排灣族獵人精神及其意義。參與者將領會獵人取食對自然的敬重,因此人而敬之的文化深髓。活動更安排射箭、彈弓/陷阱製作的體驗,並介紹食用與藥用植物。

走讀書單:《傀儡花》、《苦楝花》、《幾番風雲染牡丹》、《生痕旭海》、《牡丹社事件的真相》、牡丹社事件靈魂的去向》、《植旭海》、《採集人的野帳》、《鄒的植物書》等。

澎湖

走讀澎湖老日子──阿嬤的田、阿公的海、我們的文字

澎湖花火節今年因疫情首次停辦,但「沿著菊島旅行」規畫8條走讀路線,結合線上與實地參與,蒐羅工作室、社區發展協會、人文工作者、作家、詩人等文化嚮導,邀請參與者一同看見澎湖。路徑涵蓋古厝聚落、菜宅體驗、漁港文化、信仰文化、文案撰寫、離島文化,由多方面向深入欣賞菊島,並有免費場次收費場次

「阿嬤的田」以澎湖菜宅、聚落為主題核心,闢畫3條走讀路線。「路徑一|葉聚落走動閱讀—追回失去的聚落歲月」為線上走讀,以菓葉村為例,一窺澎湖傳統聚落中的五營、宮廟、菜宅與墓葬區;「路徑二|田作心讀—南寮菜宅彎腰跟阿嬤種田去」則走訪南寮社區,不僅分享菜宅農業的過去與未來,更能體驗實作農務;「路徑三|老厝別老—澎湖老厝建築與生活記憶讀冊去」亦為線上走讀,聚焦於許家村建築群與沙港古厝,剖析澎湖古厝與閩南建築之美。


澎湖縣池東村古厝(取自wiki

「阿公的海」則以海島文化為主軸,開拓兩條走讀路線。「路徑四|百年遷徙—閱讀小上海澎湖東吉島的移民歲月」路線為東吉嶼單島之旅,深度走訪東吉各處攬勝,也體驗傳統文化與風情;「路徑五|鎖港漁市場的美學與美味—澎湖漁港的來龍去脈」路線,為求海洋永續,重回食魚教育一手現場,對澎湖海洋生態、漁業環境保育與食魚文化進行討論與省思。

「我們的文字」強調書寫的可能,由詩人高世澤引領帶路,是力求創作的3條走讀路線。「路徑六|媽宮故事—書寫老街」路線,期望透過走訪舊名媽宮的馬公,搭配講解老城歷史、信仰文化、老街整建,掌握描述建築文字的美學力量;「路徑七|城牆紀事—書寫菊島」路線,則重返馬公軍事戰略位置,透過歷史回顧、眷村記憶、建築特色,回望澎湖被侵略與抵抗的歷史,力圖訴說時代的故事;「路徑八|閱讀聚落結構,走進澎湖心事」路線,則踏入詩人所在的前寮社區,聚焦澎湖人永恆的課題:遊子與返鄉,捕捉離島、鄉愁的情感表達。

走讀書單:《門埕歲月》、《食物戀》、《澎湖筆記》、《讓我們看海去澎湖圖文集》、《海島之鄉》、《澎湖食魚教育導覽圖鑑》、《他們寫菊島:作家筆下的澎湖》、《捷運的出口是海洋》。

更多精彩路線:走讀臺灣精彩活動資訊陸續上傳中,歡迎有興趣的大家關注「走讀臺灣」官網。

▇「走讀臺灣」秋季活動開跑! 10-11月民間甄選路線上架!(上輯)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