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2023書展大獎與金蝶獎得主公布

2022-12-09 21:10

主視覺提供/台北書展基金會

台北書展基金會今(12/9)日公布第16屆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其中編輯獎在最後決審時刻新增1名「評審推薦特別獎」,4獎項總計11位得主獲獎;此外台灣出版設計大獎「金蝶獎」,則由3位得主分別獲金、銀、銅獎。

書展大獎分為「小說獎」、「非小說獎」、「兒童及青少年獎」、「編輯獎」,得獎作品主題面向與呈現型態各異,卻不約而同內蘊社會關懷與人文精神,緊扣政治、戰事與疫情,反映時代。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副司長朱砡瑩表示,今年角逐書展大獎的報名踴躍,更勝去年,可見台灣文壇欣欣向榮、百花齊放,期待作品可跨域合作、走向國際。書展基金會執行長王秀銀表示,創作能量不受疫情影響,未來書展基金會也會致力於國內與海外推廣,促進得獎書版權銷售。

➤小說獎:題材豐富,風格迥異,且回應時代議題

小說獎評審陳國偉表示,今年小說獎3位首獎雖各有特別之處,卻皆回應了當今社會的重要議題。

評審團指出,賴香吟《白色畫像》呼應台灣現今面對轉型正義的社會階段,透過人物的生命歲月及視角,探看白色恐怖史,映照出台灣這座島嶼與個人的創痛與傷痕,獲得決選評審一致支持。出身自影視小說競賽的《八尺門的辯護人》,作者唐福睿展現精彩的故事性,小說內容圍繞一樁血案,卻藉由底層階級漁工的處境,結合政商的勾結傾軋,進行法律與正義的辯證。《煙街》為香港作家沐羽第一部小說,繼Openbook好書獎之後再度獲得書展大獎肯定。沐羽透過本書再現香港後抗爭時期的生命狀態,語言風格強烈,結構別出機杼,帶出香港社會議題與在台港人的情感歷劫與惶然。


左起:鏡文學編輯林芳瑀、印刻文學編輯陳健瑜、小說獎評審代表陳國偉、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副司長朱砡瑩、小說獎得主沐羽、木馬文化主編何冠龍、木馬文化社長陳蕙慧及書展基金會執行長王秀銀

《白色畫像》作者賴香吟人在德國,由印刻文學編輯陳健瑜代為領獎與唸誦致詞:「每個人都是時代的孩子。每個人的一生都有故事,只是時代不完全讓人自由選擇,故事也並非人人都有機會訴說,尤其是處在時代斷裂、分岔處的人。」賴香吟在感言中,直指《白色畫像》裡面的人物就是活在那個時代,並以「後知後覺的回望」來定位本書,認為「小說不僅是追憶,也是我們的身世」。

唐福睿正在新加坡宣傳《八尺門的辯護人》影集,透過夫人呂詩婷代為領獎與傳達感言。唐福睿在感言中謙虛表示,本書是結合法律與創作的一項大膽嘗試,他始終相信故事的力量能凝聚眾人,也是對話的起點:「作為人,與其他族裔的人,有比起外觀、信仰、語言更深刻的連結。」他也盼望本作可在海外獲得共鳴。

香港作家沐羽繼得到2022Openbook年度中文創作獎項肯定後,緊接著獲得書展大獎小說獎肯定,直呼奇幻與不可思議。他日前加入香港人創設的出版社,希望未來能出版受限於香港政策無以付梓的作品,並持續思考出版的可能性與邊界:「台灣的出版自由提供了機會,在抗爭過後,香港議題的記錄與創作這三年來在台灣陸續出版。」沐羽感性指出,「台灣提供了港人面向大眾的土壤,我們在島嶼上對話、連線、互相感知。在自由的天空下,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非小說獎:表現華文創作能量,發揮自由的可能性

非小說獎召集人李明璁代表評審團發言時指出,非小說/非虛構作品類型之多,每年都在挑戰閱讀的邊界,不過也因此感受到台灣創作在華文世界中,發揮自由、多元的可能性。

李明璁讚譽林懷民藉由《激流與倒影》示範傳記文學與個人生命經驗投射出時代的精神與感受,同時,個人命運與時代變化彼此如何緊湊交織,猶如近代台灣的縮影,即使不是雲門粉絲的讀者也必定能從中獲得啟發。李桐豪熟練的敘事風格,使得《紅房子》宛如電影,「比小說更小說」,令人目不暇給,讓讀者看到冷戰至今,台灣與世界秩序的結構轉變。《台灣惡地誌》主題冷門,卻透過編輯與集結眾作者之力,把讀者帶到寸草不生的惡地現場,進而省思台灣地理與生態環境議題。


左起:野人文化主編王梵、非小說獎得主李桐豪、非小說獎得主作者群代表吳依璇、時報總編輯胡金倫、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副司長朱砡瑩、書展基金會執行長王秀銀及非小說獎召集人李明璁。

林懷民因為參與蔡琴演唱會綵排不克出席,由時報總編輯胡金倫代為領獎。明年是雲門舞集創辦50周年,《薪傳》45周年,因此林懷民心神都在藝術工作上。胡金倫表示,「寫作是窮途,跳舞是末路」,然而林懷民卻投入一生為藝術與創作奉獻,精神感人。

《紅房子》作者李桐豪表示,這是今年入圍後唯一沒有槓龜的獎項,且能夠與林懷民同列於非小說獎得主,是「成就解鎖」,深感榮幸。除了感謝主辦單位厚愛,李桐豪也笑稱自己得獎後即是接下「2023台北國際書展推廣大使」的責任,願書展順利。

《台灣惡地誌》由7位作者集體書寫,作者之一吳依璇代表領獎時表示:「以人的角度來看,400年來的惡地故事,是邊際、土地與弱勢族群的縮影。幸運能為惡地記錄一段少為人知的可貴歷史。」

➤兒少獎:結合趨勢與生活日常,憾動人心

在兒童及青少年獎部分,評審團代表賴嘉綾致詞時以問句開場:「想像你是18歲以下的時候,你會想看什麼書?」

她指出,前兩個獎項可見身為成年人的責任與心情,但兒少評審除了得設身處地思考青少年與兒童讀者的好奇、興趣,也得思考小讀者們需要什麼樣主題、層次與質感的書。評審團認為,林小杯《再見的練習》渾然天成,是一本發自內心的圖像小說創作。《冒牌機器人》是旅居英倫的兒童文學作家林滿秋以疫情為背景的創作,懸疑風格十分特別,主題也呼應時代。賴嘉綾也分享,基於獎項有鼓勵年輕創作者的意義,原來想「跳過」資深繪本作家邱承宗的作品《夜間觀察》,不過經過逐本PK激戰後,這本書還是脫穎而出。評審團讚賞邱承宗每部作品都在挑戰自己、不斷進步,如此精神對兒童讀者來說也是種激勵。


左起:遠見天下/未來出版主編侯維玲、兒少獎得主繪者吳雅怡(Asta Wu)、兒少獎評審代表賴嘉綾、兒少獎得主林小杯、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副司長朱砡瑩、書展基金會執行長王秀銀。

日前也榮獲Openbook好書獎年度生活書的圖像創作者林小杯,自陳23年來都是童書的創作者,然而,《再見的練習》做著做著就變成圖像小說了。她表示創作這本書的初衷「不是要人家哭啦!」過程中她不停思考如何透過用色、裝幀「把故事說好」,卻在本書出版後接收到不少讀者的悲傷。

林小杯說她「一向很害怕別人的眼淚」,但展覽現場的讀者分享心情後,她不怕了:「我感受到這本書幫有過生離死別經驗的人說出一些話、同理了這些人。」她也真摯地分享本書裝訂印製過程,跟著生產線上的書一起奔跑,感覺有如回到多年前與小狗在路上散步、小跑步,「感覺非常滿足」,惹來現場一片感動。

不克出席的邱承宗,透過影片感謝評審們對《夜間觀察》的青睞:「你們很有眼光!」期望本書讓大小讀者走出戶外,到住家附近來一場夜間觀察,「與大自然看得到的生物約會」。《冒牌機器人》繪者吳雅怡(Asta Wu)替作者林滿秋代念致詞:「感謝評審在青少年小說如此低迷的時刻,給予被看見的機會。」吳雅怡則說自己小時候的願望,其實是成為小說家,而非畫家,感謝投入插畫創作後受到肯定,與大家在此相聚。

➤編輯獎:因應出版類型多元性,首設評審推薦特別獎

編輯獎召集人陳雨航說明,有鑑於出版物內容與類型的多元,今年度前所未見地特別增設了「評審推薦特別獎」,來突顯圖像閱讀的潛力與重要地位,溝通與深化閱讀者的鑑賞深度。

《臺灣美術兩百年》結合學者專家與編輯群,分期刻劃出臺灣美術從邊陲模仿到自主批判的歷程,勇敢為時代造像。評審推薦特別獎編輯得主洪雅雯,必須面對不同文字與圖像的創作者,多年來經手各式出版品,其中,她所編輯的漫畫開拓了台灣漫畫風格新面貌。


左起:編輯獎召集人陳雨航、編輯獎評審特別推薦獎得主洪雅雯、春山出版編輯盧意寧、編輯獎得主顏娟英、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副司長朱砡瑩、書展基金會執行長王秀銀。

顏娟英表示,編輯《臺灣美術兩百年》後,希望不只有藝術史的學者與學生來讀,而是能透過這套書讓大眾也能感動,也鼓勵讀者養成去美術館看展覽的習慣,感受藝術家用一生的努力來展現的理念與價值:「這些作品深深打動了我,相信大家也會被打動。」

評審團認為,特別獎編輯得主洪雅雯長期深耕漫畫與圖文書領域,不僅為作者拓展了創作空間,也推動台灣漫畫產業轉型,值得肯定。洪雅雯在現場逐本分享過去一年編輯過的不同出版品:描繪台灣新電影興起過程的漫畫《潮浪群雄1》、以京劇女伶為主角的懸疑漫畫《閻鐵花2》、曾與已逝漫畫大家鄭問合作,延續其故事精神的文字小說《阿鼻劍前傳〈卷二〉風起八千里》,以及演員金士傑記錄蘭陵劇坊推陳出新舞臺劇的著作《蘭陵40:演員實驗教室》,本本大異其趣。最後,洪雅雯感謝大辣出版社願意放手讓她提案與編輯不同類型的出版品。

2023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報名總件數達846件,包括:小說獎98件、非小說獎410件、兒童及青少年獎241件,編輯獎有60名編輯報名角逐,經過兩階段評選出10本入圍書籍、5名編輯,最後再選出首獎得主3名及編輯獎首獎1名,今年編輯獎更首度新增1名「評審推薦特別獎」。

➤金蝶獎:裝幀藝術極致發揮,展現創意與韌性

2023年邁入第19屆的「金蝶獎」台灣出版設計大獎,總計有239件報名,選出13件入圍作品,最終由劉孟宗、劉鳳鴒《白色墨水》、王志弘、徐鈺雯《杜連魁》、劉悅德《晚安,糖果屋》,拿下今年的金、銀、銅三獎。金獎、銀獎、銅獎各1名,及榮譽獎10名,都將送至德國萊比錫書展角逐「世界最美麗的書」設計大賽,為台灣爭光。

評審團指出,今年得獎作品回歸設計單純本質,僅靠紙質、文字及圖像的運用,就能將書籍裝幀藝術發揮到極致,表現台灣出版高度的創意與韌性。


左起:書展基金會執行長王秀銀、金蝶獎評審代表許和捷、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副司長朱砡瑩、金蝶獎金獎得主代表劉鳳鴒、劉孟宗、金蝶獎銅獎得主劉悅徳及啟明出版社主編邱子秦。

金獎作品《白色墨水》,全書以不同紙材層疊穿插呼應內容,加上破壞性的熱壓烙印、手撕、編織痕跡的觸感,讓翻閱過程具有節奏美感,精準掌握閱讀的呼吸度。

銀獎《杜連魁》整本書稜角分明,風格大膽,只用純文字設計,沒有任何圖像,展現高度裝幀工藝。銅獎《晚安,糖果屋》以鉛筆手寫取代電腦打字,憑藉著書衣、書腰上螢光色的紫、綠雙色搭配,在入圍書中異軍突起,徹底顛覆評審想像。

第31屆台北國際書展由文化部主辦、台北書展基金會承辦,將於明(2023)年1月31日至2月7日在台北世貿一館展開。此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將於12月13日至明年2月28日,展出2020年起至2023年連續4屆「金蝶獎­_台灣出版設計」,共計超過50本得獎作品。臺北市立圖書館各館也將於明年2月13日至3月19日,辦理2023「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得獎及入圍主題書展,同步加入推廣好書行列。


台北國際書展 Taipei International Book Exhibition 2023

日期:01.31 — 02.05
地點:台北世貿中心一館一樓展場
展出時間:週一至週四、週日 10:00-18:00
週五至週六 10:00-22:00
更多詳情請上:台北國際書展臉書粉專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