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陳潔晧出版《不再沉默》,詳述壓抑了長達30年的童年性創傷記憶,重新建立自我、直面長期以來對自己冷暴力的家庭成員等種種過程。最末章提到遭受性創傷後,以及在自我察覺進而復原的歷程中,可能出現的心理狀態。其中也提到伴侶徐思寧如何作為「知情見證者」,陪伴他度過揭開黑暗過往後最難熬的日子。
2023年,陳潔晧與徐思寧共同出版《遠方有哀傷,此地有我》,分別從倖存者與陪伴者的不同位置,以「雙聲道」分享復原過程的艱辛經驗,讓讀者得以了解其中的血淚,還有彼此撐持的動人力量。
律師賴芳玉在《不再沉默》推薦序提到,性侵案的黑數眾多,除了密室犯案的特質,也來自當事人出於恐懼,害怕揭露而默不作聲。然而,從上述書寫中,讀者得以看到童年的陳潔晧用了各種方法呼救,試圖抵禦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惡行,卻一再遭受剝奪與忽視。在極度缺乏照顧與同理的環境下,只能透過壓抑、遺忘與疏離的保護機制長大成人。
Openbook:謝謝潔晧願意站出來重新回顧黑暗的過往,讓世人有機會瞭解更多不為人知的惡行與傷害。首先想請問潔晧,如果不幸發生兒童性侵害事件,知情者第一時間能做些什麼來接住性侵受害者?有什麼需要留意跟避免的說話方式?
陳潔晧:知情者首要理解到,性侵受害者是異質性很大的個體,他們各自有不同的需求和困境,例如兒童性虐待受害者和成年人性侵受害者,處境上就有很大的不一樣。
兒童難以單靠自己的能力脫離危險的環境,所以在遭受虐待的時候,如果沒有及時介入及保護,傷害持續發生的可能性很高。所以當我們遇到兒童性虐待受害者時,請以確保兒童的安全、避免傷害再次發生為首要考慮。
在跟兒童對話時,有些成人會以自身的經驗及處境去評估兒童遭遇性虐待的處境,這反而容易產生很多的誤解和傷害。例如意願問題,成人性侵害的判定是合意與否,但兒童性虐待行為,兒童無論是否合意,成人對兒童進行性交、性撫摸、拍攝裸照等行為,都是犯法,而且不同形式的性虐待,都可能對兒童造成重大創傷。
所以我們要注意,當我們懷疑孩子遇到性虐待時,請不要急著問孩子「你有沒有同意?」這會讓孩子感到自己也有責任,不敢再說更多。我們應專注聆聽孩子的所有感受和經歷,為對方撐開一個安心的空間,讓孩子感到被相信、被保護。
另外,孩子與加害者之間的關係,也可能是非常複雜的。尤其兒童成長的情感必須依附在家庭上,當加害者是家庭成員時,兒童面對的是極大的關係傷害和背叛,情感上面臨矛盾及撕裂。
所以當加害者是兒童的家人或照顧者時,我們可以討論行為對錯,例如任何人都不可以傷害兒童,但要注意避免在孩子面前對加害者進行不必要的人格評價。要關心遭遇性虐待的兒童,請從溫暖、理解與支持開始。
Openbook:遭受性侵的未成年受害者,比起成年人有哪些更大的困境?可以怎麼進行協助?
陳潔晧:兒童尚在發展階段,身心與人際資源有限,在遭受重大傷害的時候,傷害帶來的身心壓力可能會超越孩子的身心負荷,構成創傷。要是這些傷害持續發生,兒童又缺乏適當保護與支持,那麼孩子被迫要在壓力之下成長,壓力反應系統會漸漸失衡。即使他們日後脫離了危險的環境,但大腦與身體仍持續抵禦屬於過去的威脅,身心無法感到安全,會因此進入長期身心受創的狀態,影響到孩子的大腦及神經系統發展,構成發展性創傷。
越年幼的孩子遭遇創傷事件,創傷的影響可能越大。自出生後,大腦的各區域會以不一樣的速度發展,每個區域都有獨特的「發展關鍵期」。在特定區域的「發展關鍵期」期間經歷創傷時,這個大腦區域容易產生重大損傷。例如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在青春期前遭遇性虐待的兒童,視覺皮質大小顯著比一般兒童小8-18%,進而影響到孩子的視覺記憶、工作記憶等能力。所以,孩子在不同年紀遇到性虐待,對大腦的影響也可能會不一樣。
另外,根據美國的研究,高達92%的兒童性侵受害者,同時經歷多種不適當對待。這表示很多兒童性侵受害者,不只經歷單一次的創傷事件,而是在成長歷程裡,同時遭遇疏忽照顧、家暴、精神虐待或得不到情感支持等傷害。當舊的傷害還沒復原,孩子又經歷新的傷害,便會構成複雜性創傷。這是累積疊加的傷害,兒童無法逃離傷害的環境,成長期間又得不到支持,就只能內化這些傷害孤獨成長。
所以面對兒童虐待,最重要的是讓傷害停止。只有傷害停止後,兒童經歷的創傷才有機會慢慢復原。當我們遇到遭受性虐待的孩子,請主動介入,通報113,協助孩子生活在安全及支持的環境裡。我們不能期待傷害及匱乏會自動在兒童的生命裡消失,為兒童營造一個合適成長的環境,是成人的責任。
除了保護孩子離開危險的環境外,我們盡可能持續給予孩子很多溫暖與陪伴,敞開心胸聆聽哀傷、寂寞與痛苦,不用給予建議、評價,只要接納,這已是許多兒童受虐者不曾經歷過的溫暖與支持。
Openbook:教育工作者與家長,平時可以如何引導不同年紀的孩子,建立身體界線及正確性觀念?
陳潔晧:每個孩子都有受到正確及全面性教育的權利,這依靠家庭與學校共同合作。對兒童的性教育並不難,因為兒童隨時都是開放且樂於學習的。真正困難的是對成人的性教育。社會主流價值若認為性是不可談的事,受害的是下一代。
性教育應該是跟小孩的成長息息相關的。跟幼兒談論成人性行為或青春期性徵等問題,幼兒很難產生同感,但我們可以談尊重、談權利、談同理。任何人在生活中不尊重你,都是不對的事情,而且每個小孩都有受到保護的權利。跟幼兒雖然無法談太複雜的情境,但講到對或錯的界線他們可以很快吸收。這個對錯與尊重的行為,我們需要隨著小孩的年齡,慢慢加深複雜度。
對幼兒說任何人都不應該隨便觸碰自己的身體,是有效的,但對即將進入青春期的兒童來說,這又太過於簡單。面對進入青春期的兒童與青少年,需要談論更多關係的建立與尊重。青少年成長期間有進一步建立更深刻關係的渴望,這時候跟他們談戀愛關係及尊重是恰當的。同時也需要提醒孩子,世界上有許多懷有惡意的成人,想要利用小孩對愛的渴望來進行犯罪。
每個孩子都希望愛人與被愛。性侵害防治教育,是以此為基礎,來幫助孩子認識愛的本質,並建立正確的認知,認清什麼是不尊重的行為,以及誰會利用及如何利用這份愛的渴望進行犯罪行為。
Openbook:網路性勒索、兒少網路性剝削事件層出不窮,為了預防兒童落入陷阱受害,可以呼籲及建立哪些原則?若遇到類似的事件,最迫切的處理方式會是什麼?
陳潔晧:我們需要理解兒少網路性剝削的犯罪手法,並理解這些犯罪如何出現在我們生活之中,而我們可以如何提高警覺。
兒少網路性剝削有不少是屬於跨國的集團犯罪,我們若希望這些跨國犯罪不再出現在我們生活裡,除了要譴責暗地消費與支持的人以外,我們還需要主動去監督民意代表修補法律漏洞,還有支持執法機關積極處理。
臺灣是個善良的社會,因為善意,我們得以茁壯。但善意不足以保護社會免於惡意組織的侵害,所以我們需要有人深入理解並打擊犯罪組織。然而現今世界各國都面臨相同的困境:網路跨國犯罪集團難以追查。即使找到犯罪者的真實身分,警察也無權去到國外查封伺服器和逮捕犯人。跨國合作是必要的,但同時也是困難的。
此次「創意私房」事件,衛福部已積極封網並追查犯罪參與者,但仍有尚待釐清的部分。臺灣加密貨幣交易所XREX雖為民間組織,但主動協助警方追查加密貨幣金流,釐清犯罪者的樣貌。這是一個社會教育,告訴大眾兒少網路性剝削的犯罪手法,並警告意圖犯罪者不要誤入法網。然而同時我們也看見,惡行永遠會鑽往更深處,犯罪者常在新科技尚未被規範完全的情況下,潛入現代人的生活之中。
Openbook:潔晧與思寧在幸佳慧老師的邀請下,共同完成繪本《蝴蝶朵朵》,與藝人隋棠還有各界夥伴,以兒童性侵防治為目標,進行上百場巡迴演講與工作坊,實際阻止了許多傷害持續擴大。能不能說說繪本的製作過程?工作坊大致上如何進行,能否分享工作坊想傳遞的社會訊息?
陳潔晧:我們希望家長與老師能以親近兒童的內容與形式,和孩子們一起認識什麼是傷害,什麼是保護。繪本是個開放的橋樑,讓孩子和照顧者建立更深的情感依附,同時可以提問和理解更多深刻的議題與感受。
工作坊最重要的對象其實是成人,成人需要對性虐待犯罪增加敏感度,才能有效保護兒童。所以我們在針對成人的工作坊裡,會談兩個很重要的主題:一是對兒童創傷的敏感度,二是對兒童性虐待犯罪的敏感度。兩者都關乎成人是否能及早預防傷害,和及早介入、保護受傷的孩子。
當社會整體提高敏感度,針對兒童進行的犯罪也會相對減少。
與佳慧老師的創作歷程,就是不斷在討論、琢磨這些重點。怎麼樣是以孩子的情感為中心,怎麼樣以貼近孩子的感受來討論傷害。除了繪本,佳慧老師特地為《蝴蝶朵朵》編寫了《應用指導手冊》,帶領老師、家長及兒童工作者們一起思考,帶領成人跟孩子共讀《蝴蝶朵朵》和展開對話。這也是我們持續辦工作坊的原因,希望這些討論能在公共領域持續下去。
Openbook:臺灣metoo運動興起後,建立支援與吹哨的共同陣線、修復社會信任,是非常龐大的工程。對於關心兒童性安全議題的一般大眾,有沒有什麼建議?有推薦的書嗎?
陳潔晧:理解傷害可以從聆聽身邊的人開始。兒童性虐待一直存在,受害者也一直與我們生活在一起,這個議題從未在社會中消失。如同先前提到的,我們可以先從理解受害者處境,以及犯罪者可能的樣貌著手。當我們理解越多,越會發現受害情境有不同的類型,而即時使是相同類型的受害情境,受害者需要幫助的需求也可能截然不同。
有意理解這個議題的朋友,可以從討論不同的傷害及不同的需求開始。在犯罪手法日益複雜的今日,解決針對兒童的性犯罪並沒有一個簡單的答案,但如同面對詐騙一樣,我們理解越多犯罪的樣貌及可能性,就越能提醒周邊的成人保護兒童,讓他們遠離可能的危險。
在此推薦以下三本書,專門討論校園性侵害與網路性侵害事件:
- 《沉默的島嶼:校園性侵事件簿》,陳昭如著,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內容簡介➤】
- 《被隱匿的校園性犯罪:老師叫我不要說,這都是為我好》,池谷孝司著,陳令嫻譯,光現出版【內容簡介➤】
- 《您已登入N號房:韓國史上最大宗數位性暴力犯罪吹哨者「追蹤團火花」直擊實錄》,追蹤團火花著,胡椒筒譯,時報出版【內容簡介➤】
Openbook:對於知情見證者與陪伴者,有沒有想說的話?有推薦的書嗎?
陳潔晧:當家人與朋友受傷時,見證傷害及陪伴受傷的人,是一段不容易的歷程。參考他人走過這段路的感受及經驗,或許會有所幫助,或帶來一點安慰。我推薦我和太太走過這段的心路歷程,以及其他陪伴者的珍貴經驗:
- 《遠方有哀傷,此地有我》,陳潔晧、徐思寧著,寶瓶文化【內容簡介➤】
- 《療癒心傷:凝視內心黑洞,學習與創傷共存》,宮地尚子著,李欣怡譯,經濟新潮社【內容簡介➤】
- 《有真與有真》,李琴䬁著,李煥然譯,聯經出版【內容簡介➤】
Openbook:對於還在面對性創傷經驗的受害者及倖存者,能不能分享在復原過程中,曾經對你有所幫助的書?有沒有想要對他們說的話?
陳潔晧:受傷是令人恐懼的經驗,而許多人獨自背負這樣的經驗成長,是非常孤單的歷程。恐懼又孤單,生存是件極為辛苦的事。許多人經歷這樣的辛苦十幾、二十年,不知該如何向人訴說這樣的苦。
我3歲時遭遇4個人性侵,並與這些人同住,被控制生活3年。34歲的時候我才理解到創傷對人的影響。我曾經想:是不是如果我小時候就知道這些知識,就能遠離這些痛苦?但是一個小孩無法改變周遭的成人與環境,這並不是孩子的錯,但卻是孩子在承擔。
理解這些殘酷的事實之後,唯一讓我感到安慰的是,在這類痛苦經驗中,有人持續在努力著,並且合作彙整成智慧與知識,協助下一代預防傷害、或者在與傷害共存的過程中站得更穩。這些知識推薦給感到孤獨及恐懼的人,以及陪伴在旁與他們一起經歷的家屬、伴侶及照顧者:
-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貝塞爾.范德寇著,劉思潔譯,大家出版【內容簡介➤】
- 《哭泣的小王子:給童年遭遇性侵男性的療癒指南》,麥可.陸著,陳郁夫、鄭文郁等譯,心靈工坊【內容簡介➤】
- 《創傷與復原》,茱蒂絲・赫曼著,施宏達、陳文琪、向淑容譯,左岸文化【內容簡介➤】●
受訪者簡介:陳潔晧
藝術家。34歲時發現自己童年遭受性侵的回憶,透過閱讀、書寫與創作,尋找復原方向。與伴侶徐思寧合著《遠方有哀傷,此地有我》,《不再沉默》則自述童年經歷的許多傷痛。《蝴蝶朵朵》繪者。相信即使世界滅亡,也要守護愛的人。看劇會忍不住流眼淚,正在學習與創傷共存。喜歡煮飯,切菜時會覺得平靜。成立「貓獅子工作室」,推動兒童性侵預防與創傷復原。
Tags:
1989年,美國維吉尼亞州3歲男童被繼父虐打致死。因虐打瘀傷由黑轉成紫,再變成藍色,男童的外婆在心痛之餘,將一條藍絲帶繫在汽車天線上,以此呼籲社會應遏阻虐兒事件再發生。(底圖取自canva/@gettyimages)
編按:公眾人物黃子佼去(2023)年被控涉犯強制猥褻、強制性交等罪,臺北地檢署偵辦過程更查出其隨身硬碟儲存大量從臺灣最大性私密影像平台「創意私房」購買下載的性交影像,其中包括兒少受虐的性影像,受害者最小年齡僅有12歲,令人髮指。檢方以觸犯《兒少性剝削防制條例》處分緩起訴。近日亦有受害者指控,未成年時曾於黃子佼工作室內遭受性侵,種種劣行引起社會譁然。
Openbook為回應此事件,專訪《蝴蝶朵朵》共同繪者、致力於防治兒童性侵與創傷復原工作的藝術家陳潔晧,探究如何防治兒童性侵?如何協助兒童認識身體與性?認識的人遭遇性侵後,知情陪伴者能如何協助?
從性創傷復原是一條漫漫長路。Openbook亦邀請陳潔晧推薦閱讀書目,期望不管是已說出口或仍沉默的性創傷被害者/倖存者、知情陪伴者,教育工作者或家長,都能在閱讀後,更加理解與接納,促成更多思考與討論。
2016年,陳潔晧出版《不再沉默》,詳述壓抑了長達30年的童年性創傷記憶,重新建立自我、直面長期以來對自己冷暴力的家庭成員等種種過程。最末章提到遭受性創傷後,以及在自我察覺進而復原的歷程中,可能出現的心理狀態。其中也提到伴侶徐思寧如何作為「知情見證者」,陪伴他度過揭開黑暗過往後最難熬的日子。
2023年,陳潔晧與徐思寧共同出版《遠方有哀傷,此地有我》,分別從倖存者與陪伴者的不同位置,以「雙聲道」分享復原過程的艱辛經驗,讓讀者得以了解其中的血淚,還有彼此撐持的動人力量。
律師賴芳玉在《不再沉默》推薦序提到,性侵案的黑數眾多,除了密室犯案的特質,也來自當事人出於恐懼,害怕揭露而默不作聲。然而,從上述書寫中,讀者得以看到童年的陳潔晧用了各種方法呼救,試圖抵禦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惡行,卻一再遭受剝奪與忽視。在極度缺乏照顧與同理的環境下,只能透過壓抑、遺忘與疏離的保護機制長大成人。
Openbook:謝謝潔晧願意站出來重新回顧黑暗的過往,讓世人有機會瞭解更多不為人知的惡行與傷害。首先想請問潔晧,如果不幸發生兒童性侵害事件,知情者第一時間能做些什麼來接住性侵受害者?有什麼需要留意跟避免的說話方式?
陳潔晧:知情者首要理解到,性侵受害者是異質性很大的個體,他們各自有不同的需求和困境,例如兒童性虐待受害者和成年人性侵受害者,處境上就有很大的不一樣。
兒童難以單靠自己的能力脫離危險的環境,所以在遭受虐待的時候,如果沒有及時介入及保護,傷害持續發生的可能性很高。所以當我們遇到兒童性虐待受害者時,請以確保兒童的安全、避免傷害再次發生為首要考慮。
在跟兒童對話時,有些成人會以自身的經驗及處境去評估兒童遭遇性虐待的處境,這反而容易產生很多的誤解和傷害。例如意願問題,成人性侵害的判定是合意與否,但兒童性虐待行為,兒童無論是否合意,成人對兒童進行性交、性撫摸、拍攝裸照等行為,都是犯法,而且不同形式的性虐待,都可能對兒童造成重大創傷。
所以我們要注意,當我們懷疑孩子遇到性虐待時,請不要急著問孩子「你有沒有同意?」這會讓孩子感到自己也有責任,不敢再說更多。我們應專注聆聽孩子的所有感受和經歷,為對方撐開一個安心的空間,讓孩子感到被相信、被保護。
另外,孩子與加害者之間的關係,也可能是非常複雜的。尤其兒童成長的情感必須依附在家庭上,當加害者是家庭成員時,兒童面對的是極大的關係傷害和背叛,情感上面臨矛盾及撕裂。
所以當加害者是兒童的家人或照顧者時,我們可以討論行為對錯,例如任何人都不可以傷害兒童,但要注意避免在孩子面前對加害者進行不必要的人格評價。要關心遭遇性虐待的兒童,請從溫暖、理解與支持開始。
Openbook:遭受性侵的未成年受害者,比起成年人有哪些更大的困境?可以怎麼進行協助?
陳潔晧:兒童尚在發展階段,身心與人際資源有限,在遭受重大傷害的時候,傷害帶來的身心壓力可能會超越孩子的身心負荷,構成創傷。要是這些傷害持續發生,兒童又缺乏適當保護與支持,那麼孩子被迫要在壓力之下成長,壓力反應系統會漸漸失衡。即使他們日後脫離了危險的環境,但大腦與身體仍持續抵禦屬於過去的威脅,身心無法感到安全,會因此進入長期身心受創的狀態,影響到孩子的大腦及神經系統發展,構成發展性創傷。
越年幼的孩子遭遇創傷事件,創傷的影響可能越大。自出生後,大腦的各區域會以不一樣的速度發展,每個區域都有獨特的「發展關鍵期」。在特定區域的「發展關鍵期」期間經歷創傷時,這個大腦區域容易產生重大損傷。例如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在青春期前遭遇性虐待的兒童,視覺皮質大小顯著比一般兒童小8-18%,進而影響到孩子的視覺記憶、工作記憶等能力。所以,孩子在不同年紀遇到性虐待,對大腦的影響也可能會不一樣。
另外,根據美國的研究,高達92%的兒童性侵受害者,同時經歷多種不適當對待。這表示很多兒童性侵受害者,不只經歷單一次的創傷事件,而是在成長歷程裡,同時遭遇疏忽照顧、家暴、精神虐待或得不到情感支持等傷害。當舊的傷害還沒復原,孩子又經歷新的傷害,便會構成複雜性創傷。這是累積疊加的傷害,兒童無法逃離傷害的環境,成長期間又得不到支持,就只能內化這些傷害孤獨成長。
所以面對兒童虐待,最重要的是讓傷害停止。只有傷害停止後,兒童經歷的創傷才有機會慢慢復原。當我們遇到遭受性虐待的孩子,請主動介入,通報113,協助孩子生活在安全及支持的環境裡。我們不能期待傷害及匱乏會自動在兒童的生命裡消失,為兒童營造一個合適成長的環境,是成人的責任。
除了保護孩子離開危險的環境外,我們盡可能持續給予孩子很多溫暖與陪伴,敞開心胸聆聽哀傷、寂寞與痛苦,不用給予建議、評價,只要接納,這已是許多兒童受虐者不曾經歷過的溫暖與支持。
Openbook:教育工作者與家長,平時可以如何引導不同年紀的孩子,建立身體界線及正確性觀念?
陳潔晧:每個孩子都有受到正確及全面性教育的權利,這依靠家庭與學校共同合作。對兒童的性教育並不難,因為兒童隨時都是開放且樂於學習的。真正困難的是對成人的性教育。社會主流價值若認為性是不可談的事,受害的是下一代。
性教育應該是跟小孩的成長息息相關的。跟幼兒談論成人性行為或青春期性徵等問題,幼兒很難產生同感,但我們可以談尊重、談權利、談同理。任何人在生活中不尊重你,都是不對的事情,而且每個小孩都有受到保護的權利。跟幼兒雖然無法談太複雜的情境,但講到對或錯的界線他們可以很快吸收。這個對錯與尊重的行為,我們需要隨著小孩的年齡,慢慢加深複雜度。
對幼兒說任何人都不應該隨便觸碰自己的身體,是有效的,但對即將進入青春期的兒童來說,這又太過於簡單。面對進入青春期的兒童與青少年,需要談論更多關係的建立與尊重。青少年成長期間有進一步建立更深刻關係的渴望,這時候跟他們談戀愛關係及尊重是恰當的。同時也需要提醒孩子,世界上有許多懷有惡意的成人,想要利用小孩對愛的渴望來進行犯罪。
每個孩子都希望愛人與被愛。性侵害防治教育,是以此為基礎,來幫助孩子認識愛的本質,並建立正確的認知,認清什麼是不尊重的行為,以及誰會利用及如何利用這份愛的渴望進行犯罪行為。
Openbook:網路性勒索、兒少網路性剝削事件層出不窮,為了預防兒童落入陷阱受害,可以呼籲及建立哪些原則?若遇到類似的事件,最迫切的處理方式會是什麼?
陳潔晧:我們需要理解兒少網路性剝削的犯罪手法,並理解這些犯罪如何出現在我們生活之中,而我們可以如何提高警覺。
兒少網路性剝削有不少是屬於跨國的集團犯罪,我們若希望這些跨國犯罪不再出現在我們生活裡,除了要譴責暗地消費與支持的人以外,我們還需要主動去監督民意代表修補法律漏洞,還有支持執法機關積極處理。
臺灣是個善良的社會,因為善意,我們得以茁壯。但善意不足以保護社會免於惡意組織的侵害,所以我們需要有人深入理解並打擊犯罪組織。然而現今世界各國都面臨相同的困境:網路跨國犯罪集團難以追查。即使找到犯罪者的真實身分,警察也無權去到國外查封伺服器和逮捕犯人。跨國合作是必要的,但同時也是困難的。
此次「創意私房」事件,衛福部已積極封網並追查犯罪參與者,但仍有尚待釐清的部分。臺灣加密貨幣交易所XREX雖為民間組織,但主動協助警方追查加密貨幣金流,釐清犯罪者的樣貌。這是一個社會教育,告訴大眾兒少網路性剝削的犯罪手法,並警告意圖犯罪者不要誤入法網。然而同時我們也看見,惡行永遠會鑽往更深處,犯罪者常在新科技尚未被規範完全的情況下,潛入現代人的生活之中。
Openbook:潔晧與思寧在幸佳慧老師的邀請下,共同完成繪本《蝴蝶朵朵》,與藝人隋棠還有各界夥伴,以兒童性侵防治為目標,進行上百場巡迴演講與工作坊,實際阻止了許多傷害持續擴大。能不能說說繪本的製作過程?工作坊大致上如何進行,能否分享工作坊想傳遞的社會訊息?
陳潔晧:我們希望家長與老師能以親近兒童的內容與形式,和孩子們一起認識什麼是傷害,什麼是保護。繪本是個開放的橋樑,讓孩子和照顧者建立更深的情感依附,同時可以提問和理解更多深刻的議題與感受。
工作坊最重要的對象其實是成人,成人需要對性虐待犯罪增加敏感度,才能有效保護兒童。所以我們在針對成人的工作坊裡,會談兩個很重要的主題:一是對兒童創傷的敏感度,二是對兒童性虐待犯罪的敏感度。兩者都關乎成人是否能及早預防傷害,和及早介入、保護受傷的孩子。
當社會整體提高敏感度,針對兒童進行的犯罪也會相對減少。
與佳慧老師的創作歷程,就是不斷在討論、琢磨這些重點。怎麼樣是以孩子的情感為中心,怎麼樣以貼近孩子的感受來討論傷害。除了繪本,佳慧老師特地為《蝴蝶朵朵》編寫了《應用指導手冊》,帶領老師、家長及兒童工作者們一起思考,帶領成人跟孩子共讀《蝴蝶朵朵》和展開對話。這也是我們持續辦工作坊的原因,希望這些討論能在公共領域持續下去。
Openbook:臺灣metoo運動興起後,建立支援與吹哨的共同陣線、修復社會信任,是非常龐大的工程。對於關心兒童性安全議題的一般大眾,有沒有什麼建議?有推薦的書嗎?
陳潔晧:理解傷害可以從聆聽身邊的人開始。兒童性虐待一直存在,受害者也一直與我們生活在一起,這個議題從未在社會中消失。如同先前提到的,我們可以先從理解受害者處境,以及犯罪者可能的樣貌著手。當我們理解越多,越會發現受害情境有不同的類型,而即時使是相同類型的受害情境,受害者需要幫助的需求也可能截然不同。
有意理解這個議題的朋友,可以從討論不同的傷害及不同的需求開始。在犯罪手法日益複雜的今日,解決針對兒童的性犯罪並沒有一個簡單的答案,但如同面對詐騙一樣,我們理解越多犯罪的樣貌及可能性,就越能提醒周邊的成人保護兒童,讓他們遠離可能的危險。
在此推薦以下三本書,專門討論校園性侵害與網路性侵害事件:
Openbook:對於知情見證者與陪伴者,有沒有想說的話?有推薦的書嗎?
陳潔晧:當家人與朋友受傷時,見證傷害及陪伴受傷的人,是一段不容易的歷程。參考他人走過這段路的感受及經驗,或許會有所幫助,或帶來一點安慰。我推薦我和太太走過這段的心路歷程,以及其他陪伴者的珍貴經驗:
Openbook:對於還在面對性創傷經驗的受害者及倖存者,能不能分享在復原過程中,曾經對你有所幫助的書?有沒有想要對他們說的話?
陳潔晧:受傷是令人恐懼的經驗,而許多人獨自背負這樣的經驗成長,是非常孤單的歷程。恐懼又孤單,生存是件極為辛苦的事。許多人經歷這樣的辛苦十幾、二十年,不知該如何向人訴說這樣的苦。
我3歲時遭遇4個人性侵,並與這些人同住,被控制生活3年。34歲的時候我才理解到創傷對人的影響。我曾經想:是不是如果我小時候就知道這些知識,就能遠離這些痛苦?但是一個小孩無法改變周遭的成人與環境,這並不是孩子的錯,但卻是孩子在承擔。
理解這些殘酷的事實之後,唯一讓我感到安慰的是,在這類痛苦經驗中,有人持續在努力著,並且合作彙整成智慧與知識,協助下一代預防傷害、或者在與傷害共存的過程中站得更穩。這些知識推薦給感到孤獨及恐懼的人,以及陪伴在旁與他們一起經歷的家屬、伴侶及照顧者:
受訪者簡介:陳潔晧
藝術家。34歲時發現自己童年遭受性侵的回憶,透過閱讀、書寫與創作,尋找復原方向。與伴侶徐思寧合著《遠方有哀傷,此地有我》,《不再沉默》則自述童年經歷的許多傷痛。《蝴蝶朵朵》繪者。相信即使世界滅亡,也要守護愛的人。看劇會忍不住流眼淚,正在學習與創傷共存。喜歡煮飯,切菜時會覺得平靜。成立「貓獅子工作室」,推動兒童性侵預防與創傷復原。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09》長命百歲也許不難,難的是百歲無憂
延伸閱讀
話題》比《我推的孩子》更黑暗的真實:影劇圈的掠食者遊樂場
2023人氣新番《我推的孩子》首集播出便席捲媒體版面,製作精良的動畫品質、量身打造的主題曲、吸睛的女主角都是成功的因素之一,... 閱讀更多
現場》危機和創傷是人類生命周期的一部分:阿潑談《創傷與復原》
編按:《創傷與復原》是精神醫學與創傷研究的經典之作。新譯的中文版近日推出之際,左岸文化與女書店、島呼冊店合力舉辦系列講座。... 閱讀更多
話題》從繪本看兒童人權,尋找打罵之外的教育可能:專訪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彭韻穎、黃孟婷
編按:近來體罰或不當管教的兒虐事件頻傳,讓台灣社會瀰漫不安的氛圍。Openbook邀訪長年關注兒童人權、以尊重與平等為出發點所成立的「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桃園團」...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