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世上所有的魔法都是人心變成:林小杯用繪本玩‧劇場


在印地安傳說中,「捕夢網」能夠捕捉好夢、攔下惡夢。8月初,台中國家歌劇院的「黑盒子劇場」,則有個能夠蒐集彩虹雨的捕夢網,高掛在空中,以繪本創作家林小杯的作品,為每個孩子趕走惡夢、留下美夢。

這是今年夏天由林小杯與台中國家歌劇院,共同為4-8歲兒童獻上的一份禮物。當歌劇院向林小杯提出《玩‧劇場》工作坊的邀請時,她第一個想到的是:該如何讓孩子感受劇場魅力?因此,她除了整合自創的以及心儀作家的繪本故事外,更將這些作品搬上舞台,邀請孩子打開所有感官,大玩特玩。

「放手開始人生的第一場冒險吧!」在沒有爸爸媽媽的陪同下,一群小小孩懷著興奮的心,踏入立方型的黑盒子劇場內,耳裡飄來輕快的旋律,抬起頭,就能看見高掛的巨大捕夢網,微小的灰塵在彩色燈光的照射下輕舞飛揚。故事還沒上演,整個空間的物件便彷彿自有生命般,展現劇場獨有的魔法,等不及迎接大家的到來。

工作坊活動分為上、下午場。上午的一起來尋寶活動「喀噠喀噠喀噠」,內容取自林小杯曾獲得第四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首獎的同名作品,創作源自「舊物再利用」的發想。書中她追憶童年時光,奶奶如何用一台老老的裁縫機,為全家人車縫出美好記憶。為了在劇場重現書中奶奶的心意,主辦單位特別請孩子們帶來心愛的舊衣裳和一份小禮物入場。

孩子的舊衣服往往有著雲一般柔軟的材質,令他們安心與熟悉的洗滌味道,上頭還可能有自己挑選的、最喜歡的可愛圖樣,即使身高拉長、再也穿不下了,仍捨不得丟棄。為了讓舊衣能夠再次活用,重新陪伴在小主人身邊,歌劇院動員多位志工朋友擔任裁縫師,在活動進行中,伴隨著音樂與林小杯的繪本情境,志工將上頭的圖樣細心裁下,用裁縫機喀達喀達喀達地車縫在歌劇院所提供的布袋上。整個過程富有節奏和韻律感,孩子們參與其間,不可思議地張大著眼睛,親見舊衣像魔術般變成新包包,被賦予新生後又能再次陪伴自己探索世界。


bei01.jpg

沿著七彩布條邁步前進,在布條盡頭,彼此交換事先準備的小禮物。(拉風影像工作室攝影,台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選擇將裁縫機搬到舞台上,讓平凡無奇的「日常」化為奇幻不凡的魔法,延續「人與物」美好記憶的同時,這個過程也讓孩子們驚覺,原來爸爸、媽媽、阿公、阿嬤,其實就是家裡深藏不露的魔法師,都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

驚喜不只如此,在活動接近尾聲時,幕後工作團隊更運用歌劇院既有的硬體結構,將連通戶外劇場的自動升降門牆也納入活動設計中。當門牆升起,門外燦爛的陽光霎時撒入渾沌幽微的黑盒子裡,孩子們受散放四射至戶外的長長彩色布條所誘導吸引,朝著亮光走去,而布條的盡頭還有一份小禮物,正在等候自己。

原來,這是主辦單位一開始就設定讓孩子們「交換禮物」的小心機。在這場工作坊中,車縫的不只舊布料,還有人與人的兩顆心;拚貼的不僅是家族舊記憶,也讓原本彼此陌生的小朋友們,因一起參與劇場而共創出夏日新回憶。


bei04.jpg

從天而下的彩虹雨,讓孩子開心地抬起臉龐,隔著透明傘面仰望,微笑的眼眸裡下起彩虹雨。(拉風影像工作室攝,台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林小杯的「齣頭」很多。上午場讓孩子自帶舊衣成為了新包包,下午場一起看彩虹的「咚!咚!咚!下雨囉」,則要求孩子自備雨具進場。

孩子們趿著雨鞋,開心地隨現場樂師即興演奏的輕快旋律魚貫入場。席地坐定後,林小杯先以繪本朗讀與看圖說故事,為下午場揭開序幕,她將《非非和她的小本子》、《全都睡了100年》、《騎著恐龍去上學》等繪本故事,製作成一張張大型圖板,活潑生動的故事情節,成功醞釀了孩子們「(室內)真的會下雨嗎?」的雀躍期待,同時也預告了一場即將到來的大雨。

隨著八島太郎《雨傘》故事劇情的開展,林小杯開始引領孩子們一齊歌唱。由爵士吉他老師劉佳恩編曲、林小杯填詞的《Bolo bolo之歌》,是一首將雨滴打在傘上的bolo-bolo聲譜成的朗朗上口的兒歌,大家一面唱歌一面撐起雨傘,迎來劇場裡第一波突來的雨勢。

工作人員應用劇場的雪袋技術,忽然滿滿炒豆子從天傾盆而下,嘩啦啦的聲響,聲勢宛如夏日午後的夕曝雨,孩子們興奮得尖叫不斷。沒想到「豆子雨」方歇,天上居然繼之下起繽紛的彩虹雨,黃色、綠色、藍色。工作人員代替雨神,灑下利用食用色素與麵粉調和而成的雨,孩子抬起臉龐,好奇的眼眸裡映著彩色的雨絲,水珠沿著傘面渲染了鋪在地板上的紙張,滴落在白紙上美麗斑斕的印漬,頓時成為孩子們最即興的畫作。


bei03.jpg

在林小杯(左)的精巧設計下,彩色的雨滴沿著傘面落在白紙上,成為最美麗、自然的絢爛畫作。(拉風影像工作室攝,台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畫畫不一定要用手」,林小杯說。無論是舊衣新生,或是豆子雨、彩虹雨,這些巧思均源自林小杯的創作初衷。她始終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回歸一顆想畫畫的心。不僅如此,兩場工作坊,均從日常發揮創意,可激發孩子回到家中自己動手嘗試的欲望,也將原本一次性的活動,延伸至回到家裡可繼續發酵,與其他家人同歡。

身為繪本創作家的林小杯,始終希望每位讀者從作品當中,各自找到不同的說故事方式。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她屢屢嘗試不同媒材的可能性,探索國內外畫家的創作風格。例如,國外曾有畫家為了向孩子詮釋什麼是藝術,將畫筆綁在柳樹梢下隨風擺蕩,就讓林小杯印象十分深刻。「風在紙上作畫」,那份捕捉風的流動之美,呈現出的藝術,就藏在自由奔放的心中。

從入場開始,林小杯便要求家長「放手」,不要陪同,以尊重孩子的獨立個體與私房的探索經驗。行前,難免有家長擔心孩子是否會失控、影響演出,但林小杯除了技巧性的控場,同時也尊重孩子的隨機表現。事實上,家長信任地放手,會換得孩子的自制,也使得活動的進行更加豐富而有機。「這些都是無法事先預測的,唯有走進劇場才能讓一切發生。」林小杯說。


bei05.jpg

(拉風影像工作室攝,台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但再怎麼繽紛驚艷,故事總有說完的時候。上、下午兩場工作坊的尾聲,皆升起黑盒子對外的門牆,讓孩子走入陽光,大張雙臂奔向外頭等候已久的父母,並回首向所有幕後工作人員揮手說再見,所有的劇場技術人員也走出幕後向家長與孩子致意。

這一次,台中歌劇院動員了國家級的劇場規格,除了每個環節一絲不苟的專業都很到位,不因參與的孩子年紀小就降低標準之外,林小杯與團隊利用黑盒子劇場打破舞台與觀眾界線的特性,甚至將表演者、孩子、幕後工作人員的角色在黑盒子中經常交融、互替、換位,將「玩劇場」這件事發揮得淋漓盡致。

跨界的整合中,說書人由林小杯擔綱;設備操作執行則仰賴台中歌劇院技術部團隊支援;讓孩子一腳踏入童話世界的氛圍營造,由藝術家何睦芸專任視覺統籌,並有專業的燈光設計及緊扣故事劇情與活動節奏的現場音樂演出;從頭至尾掌握所有細節的教育推廣組也勞苦功高。

正如一位技術人員打從心底的發言:「就是喜歡大家一起做好一件事。」集眾人之力才得以完成的這個故事,《玩‧劇場》讓孩子們明白,舞台上每一個巧心設立的機關,背後都有大人的支持才能運作──世上所有魔法都是人心所變成。

「我長大以後會記得這一天!」離別前,一位小女孩仰起頭這麼說。她的宣言對全體工作人員彌足珍貴,為這個夏天留下美麗結語。此次《玩‧劇場》工作坊,讓孩子抽離有大人作伴的日常,希望這一天的回憶,能夠留在小女孩心中久一點、再久一點,久到她再次在降落這座夢之島上,繼續玩劇場。

喀噠.jpg
喀噠喀噠喀噠
圖、文: 林小杯  
出版:小典藏出版 
定價:280元
內容簡介➤

 

全都睡了.jpg
全都睡了100年
文、圖:林小杯
出版:信誼基金出版社
定價:280元
內容簡介➤

 

非非.jpg
非非和她的小本子
文、圖: 林小杯
出版:小典藏出版
定價:288元
內容簡介➤

 

作、繪者簡介:林小杯

喜歡面對面跟小朋友說故事。從1999年的《假裝是魚》踏入童書的領域,在圖畫書的世界裡,不但享受於繪畫圖像,也樂在琢磨文字,作品如同其名,正常又奇怪,奇怪又童趣。

曾獲信誼幼兒文學獎、開卷年度好書、好書大家讀年度好書等。近年並以《喀噠喀噠喀噠》獲得豐子愷圖畫書獎首獎,《宇宙掉了一顆牙》入選韓國Nami Concours插畫大獎,和2017金鼎獎圖書類最佳插畫獎。作品常獲文化部推介國際版權,也獲邀為波隆那國際兒童書展台灣館的駐館作家。並在2015年於北美館兒藝中心創作大型壁畫「暫停一下啦,做個夢」。

常用的媒材有鉛筆、水彩、麥克筆及電腦拼貼,畫面流露著自由隨興的筆調。故事的內容常是幻想和生活的結合,相信一朵花開和小雞破蛋而出這些藏在平凡裡的事物,才是真正動人的神奇。
 

 

騎著恐龍.jpg
騎著恐龍去上學
文:劉思源
圖:林小杯
出版:步步出版
定價:32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劉思源

1964年出生,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學系畢業,現居於台北景美溪畔。曾任漢聲出版公司編輯、遠流出版社兒童館編輯、格林文化副總編輯。目前重心轉為創作,用文字餵養了一隻小恐龍、一隻耳朵短短的兔子、一隻老狐狸和五隻小狐狸……。

作品包含繪本《短耳兔》系列;繪本傳記《愛因斯坦》等;橋梁書《狐說八道》系列、《大熊醫生粉絲團》;童話《妖怪森林》等,其中多本作品曾獲文建會「臺灣兒童文學一百」推薦、「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並授權中國、日本、韓國、美國、法國、俄羅斯等國出版。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