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行都滾燙得像宇宙黑洞,我需要裝月台門和柵欄把這本書隔開,以免我被吞噬得屍骨無存。盤據黑洞深處的恐怖小孩是美國女作家張欣明,父母從臺灣移民美國生下她。她寫詩,22歲時寫了小說《虎靈寓言》,始自睡前母親講故事:「月亮跟乳頭一樣褐時,虎靈把自己編成了一道光繩,下降到一個女人的嘴裡,沿著繩子進喉嚨,使用虎姑婆這個名字。不過擁有身體的代價是饑餓。只要去獵殺,虎姑婆就可以繼續待在那個女人的身體裡。」
市場魚攤漁夫妻子問她在吃什麼。花生,虎姑婆邊說邊嗑。漁妻要虎姑婆分她,但虎姑婆嫌出價太低不賣。
次晨,村裡所有孩子醒來都少了兩趾,枕下都有一枚鏽黑如血跡的五分錢。漁妻門口的皮袋,散落出好幾十根腳趾,全都去骨撒鹽。
講完故事,母親咬了「我」的拇趾。不咬破,她在顫抖抑制著。「我」的腳趾留下白圈,幾個月才恢復血色。
➤沒有寫出來,但還是讀懂了
為什麼母親會衝動想吃孩子?母親說,母雞跟蛋獨處太久,會把蛋吃掉。「牠啄開自己所有的蛋,吃掉裡面那些蛞蝓般的肉,我只能把帶有藍色紋理的殼拿到外頭埋葬。」
母親給孩子講故事:孟姜女是一棵樹,身體中空。附近男孩喜歡偷溜進來,替她刻耳孔,朝裡喊,聽見自己名字的回音。他們起鬨互問,敢不敢砍下她帶回家,把自己種進她的身體。
為何她的性會淪為無主之地,人人覬覦?
張欣明的外婆是宜蘭泰雅族公主,外公江蘇人,江蘇習俗生女兒就種樟樹,等樹長到腰寬該嫁了,就砍樹、雕成嫁妝箱子。母親出生時,阿公在他眷村外種樟樹,雙手量樹圍,始終跟手腕一樣寬。母親鬆了口氣──只要樹不大到該嫁時,她就不必離家。她請求每一棵樹:千萬別長出值得被砍下的身體。
母親喜歡挖女兒的耳垢吃,因為從小餓了就挖自己的耳垢吃。暗示沒別的可以吃。
母親嫁給軍人,他從大陸帶來金條、賭了20年輸光,大她20歲。「他們認識的時候,媽已經生過三個孩子,而且有一位每週都會變成亮乳白色雨水回來找她的亡夫。當地的男人說她腰部以下已經是廢墟了,不過腰部以上還可以。她穿著一件粗厚的裙子,包得活像個尼姑。媽把三個女兒捐給了她的父母,後來又跟爸生了兩個。」
至於「每週都會變成亮乳白色雨水回來找她的亡夫」是什麼,那應該是嫖客的婉轉說法。全書沒一個字提及,但也全都說了。
➤睡前故事要顛倒著聽
不是虎姑婆吃小孩,是阿公把女兒賣了。往一代代的母親體內,注入了狂怒的虎靈。
睡前故事充滿謊言,例如:「母親有一次要逃離一支軍隊追捕,爬上一棵樹,樹枝太軟斷掉了,結果插穿兩個士兵的身體,因此讓那座島上的戒嚴永遠結束了。至少關於樹的那部分是事實。她手腕上有一圈像手鐲的疤痕,那裡的骨頭想要掙脫皮膚。她想像士兵們被叉成一串,而她的傷就潛伏在他們體內。」
一切都被顛倒過來,才能說出口:被叉成一串槍決的,是政治犯。是士兵們的傷,潛伏在軍妓體內。是士兵們插穿了她的身體。
不是女兒腳趾上留下白圈。是為讓士兵們插穿母親,而在母親手腕上永遠留下一圈手鐲般的疤痕。
妹妹愛上了華裔女同學,做愛時雙手在她脖子上留下一圈瘀傷。「我懂得用痛苦製作首飾。」
➤權力與壓迫共生,愛與痛並存
「我們經常在黑暗中走到媽的床邊測試她,問我是誰?媽總是猜錯,我們笑說她無法分辨女兒。一天晚上,我/姊到她的床邊問我/她是誰,媽用力打了一下我/她的喉嚨,說,妳們痛苦的時候聽起來不一樣。姊像受傷的動物哀嚎。我沉默,彷彿傷痛是一種耳朵,會偷聽我。」
詩句將相互折磨共依存的矛盾推向高峰。「你們痛苦的時候聽起來不一樣」點出傷痛逼視人的本質,以及痛苦會把人從被動孤立變成主動隱瞞。
父親告訴「我」風箏用於戰爭欺敵。城外紮營的敵軍被濃霧包圍。城裡人將孩子綁到紙風箏上飛,軍隊聽孩子們在空中吹奏葫蘆,以為遭包圍而投降。「城市因一群最小的成員得救了。」講這故事只為說服女兒割股療親。世代傳頌的感人美談,成功掩蓋權力加諸的傷害。
「有時候他用皮帶打我們就只是為了聽我們求他住手。這是我唯一能給你們的東西,他說。不是錢或房子。就只有這個,他的手在我們頭上揮舞,就只有這個:他的憐憫。」把剝奪說成給予,那就是殖民,混淆倖存者的心智,將受虐當成被愛,把施虐當成關愛。
➤從扭曲、遺忘、壓抑中重構殘酷敘事
像馬尼尼為的《故鄉無用》、卡門・瑪麗亞・馬查多的《她的身體與其它派對》,《虎靈寓言》是詩人以魔幻寫實重構世代女性的創傷。將不可言說的痛苦,放入神話的河流輕輕漂洗。一路在迷霧中穿行,遭遇詩意、野蠻、暴力的殘酷劇場,如同野獸躍出叢林攻擊讀者。
臺灣移民家族的苦難,插穿母親的身體,在手腕留下疤痕,在女兒的腳趾上留下白圈,在女友的脖子上留下瘀傷項鍊,「虎靈」是一個咬得太深、無法癒合的傷口,真相只在被記憶吞噬的瞬間才展現。
《虎靈寓言》不僅是家族史詩,更是痛苦奪回語言的嘗試。當現實如此殘酷,真相扭曲得面目全非,聲音被遺忘、壓抑,只有關係被破壞殆盡時,我們才能從中瞥見「虎靈」稍縱即逝的身影。那麼虎靈就是引領我們通往真相與和解的使者。●
虎靈寓言
Bestiary
作者:張欣明(K-Ming Chang)
譯者:彭臨桂
出版:聯經出版
定價:450元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張欣明(K-Ming Chang)
1998年生,祖籍臺灣,在加州長大,目前生活在紐約。她熱愛民間傳說、吸血鬼文學,並喜歡在家鄉加州觀賞鳥類。年少成名的她20歲即出版詩集《前世今生》(Past Lives, Future Bodies)。小說處女作《虎靈寓言》榮獲浪達文學獎、國家圖書基金會「5位35歲以下新興作家」獎。並入選美國小說中心首作小說獎初選,維吉尼亞大學卡貝爾首作小說獎,以及別出心裁獎(Otherwise Award)等榮譽。
另著有《奇缺的神明》(Gods of Want)獲頒浪達女同志小說獎、《媳婦》則贏得了2023年歐亨利短篇小說獎。其他作品包括《器官肉》(Organ Meats)和短篇小說《希西莉亞》(Cecilia)。2026年,Holiday House出版社將推出浪漫喜劇作品《直至根源》(Straight to the Source),這也是她的第一部青少年著作。
|
Tags:
每一行都滾燙得像宇宙黑洞,我需要裝月台門和柵欄把這本書隔開,以免我被吞噬得屍骨無存。盤據黑洞深處的恐怖小孩是美國女作家張欣明,父母從臺灣移民美國生下她。她寫詩,22歲時寫了小說《虎靈寓言》,始自睡前母親講故事:「月亮跟乳頭一樣褐時,虎靈把自己編成了一道光繩,下降到一個女人的嘴裡,沿著繩子進喉嚨,使用虎姑婆這個名字。不過擁有身體的代價是饑餓。只要去獵殺,虎姑婆就可以繼續待在那個女人的身體裡。」
市場魚攤漁夫妻子問她在吃什麼。花生,虎姑婆邊說邊嗑。漁妻要虎姑婆分她,但虎姑婆嫌出價太低不賣。
次晨,村裡所有孩子醒來都少了兩趾,枕下都有一枚鏽黑如血跡的五分錢。漁妻門口的皮袋,散落出好幾十根腳趾,全都去骨撒鹽。
講完故事,母親咬了「我」的拇趾。不咬破,她在顫抖抑制著。「我」的腳趾留下白圈,幾個月才恢復血色。
➤沒有寫出來,但還是讀懂了
為什麼母親會衝動想吃孩子?母親說,母雞跟蛋獨處太久,會把蛋吃掉。「牠啄開自己所有的蛋,吃掉裡面那些蛞蝓般的肉,我只能把帶有藍色紋理的殼拿到外頭埋葬。」
母親給孩子講故事:孟姜女是一棵樹,身體中空。附近男孩喜歡偷溜進來,替她刻耳孔,朝裡喊,聽見自己名字的回音。他們起鬨互問,敢不敢砍下她帶回家,把自己種進她的身體。
為何她的性會淪為無主之地,人人覬覦?
張欣明的外婆是宜蘭泰雅族公主,外公江蘇人,江蘇習俗生女兒就種樟樹,等樹長到腰寬該嫁了,就砍樹、雕成嫁妝箱子。母親出生時,阿公在他眷村外種樟樹,雙手量樹圍,始終跟手腕一樣寬。母親鬆了口氣──只要樹不大到該嫁時,她就不必離家。她請求每一棵樹:千萬別長出值得被砍下的身體。
母親喜歡挖女兒的耳垢吃,因為從小餓了就挖自己的耳垢吃。暗示沒別的可以吃。
母親嫁給軍人,他從大陸帶來金條、賭了20年輸光,大她20歲。「他們認識的時候,媽已經生過三個孩子,而且有一位每週都會變成亮乳白色雨水回來找她的亡夫。當地的男人說她腰部以下已經是廢墟了,不過腰部以上還可以。她穿著一件粗厚的裙子,包得活像個尼姑。媽把三個女兒捐給了她的父母,後來又跟爸生了兩個。」
至於「每週都會變成亮乳白色雨水回來找她的亡夫」是什麼,那應該是嫖客的婉轉說法。全書沒一個字提及,但也全都說了。
➤睡前故事要顛倒著聽
不是虎姑婆吃小孩,是阿公把女兒賣了。往一代代的母親體內,注入了狂怒的虎靈。
睡前故事充滿謊言,例如:「母親有一次要逃離一支軍隊追捕,爬上一棵樹,樹枝太軟斷掉了,結果插穿兩個士兵的身體,因此讓那座島上的戒嚴永遠結束了。至少關於樹的那部分是事實。她手腕上有一圈像手鐲的疤痕,那裡的骨頭想要掙脫皮膚。她想像士兵們被叉成一串,而她的傷就潛伏在他們體內。」
一切都被顛倒過來,才能說出口:被叉成一串槍決的,是政治犯。是士兵們的傷,潛伏在軍妓體內。是士兵們插穿了她的身體。
不是女兒腳趾上留下白圈。是為讓士兵們插穿母親,而在母親手腕上永遠留下一圈手鐲般的疤痕。
妹妹愛上了華裔女同學,做愛時雙手在她脖子上留下一圈瘀傷。「我懂得用痛苦製作首飾。」
➤權力與壓迫共生,愛與痛並存
「我們經常在黑暗中走到媽的床邊測試她,問我是誰?媽總是猜錯,我們笑說她無法分辨女兒。一天晚上,我/姊到她的床邊問我/她是誰,媽用力打了一下我/她的喉嚨,說,妳們痛苦的時候聽起來不一樣。姊像受傷的動物哀嚎。我沉默,彷彿傷痛是一種耳朵,會偷聽我。」
詩句將相互折磨共依存的矛盾推向高峰。「你們痛苦的時候聽起來不一樣」點出傷痛逼視人的本質,以及痛苦會把人從被動孤立變成主動隱瞞。
父親告訴「我」風箏用於戰爭欺敵。城外紮營的敵軍被濃霧包圍。城裡人將孩子綁到紙風箏上飛,軍隊聽孩子們在空中吹奏葫蘆,以為遭包圍而投降。「城市因一群最小的成員得救了。」講這故事只為說服女兒割股療親。世代傳頌的感人美談,成功掩蓋權力加諸的傷害。
「有時候他用皮帶打我們就只是為了聽我們求他住手。這是我唯一能給你們的東西,他說。不是錢或房子。就只有這個,他的手在我們頭上揮舞,就只有這個:他的憐憫。」把剝奪說成給予,那就是殖民,混淆倖存者的心智,將受虐當成被愛,把施虐當成關愛。
➤從扭曲、遺忘、壓抑中重構殘酷敘事
像馬尼尼為的《故鄉無用》、卡門・瑪麗亞・馬查多的《她的身體與其它派對》,《虎靈寓言》是詩人以魔幻寫實重構世代女性的創傷。將不可言說的痛苦,放入神話的河流輕輕漂洗。一路在迷霧中穿行,遭遇詩意、野蠻、暴力的殘酷劇場,如同野獸躍出叢林攻擊讀者。
臺灣移民家族的苦難,插穿母親的身體,在手腕留下疤痕,在女兒的腳趾上留下白圈,在女友的脖子上留下瘀傷項鍊,「虎靈」是一個咬得太深、無法癒合的傷口,真相只在被記憶吞噬的瞬間才展現。
《虎靈寓言》不僅是家族史詩,更是痛苦奪回語言的嘗試。當現實如此殘酷,真相扭曲得面目全非,聲音被遺忘、壓抑,只有關係被破壞殆盡時,我們才能從中瞥見「虎靈」稍縱即逝的身影。那麼虎靈就是引領我們通往真相與和解的使者。●
Bestiary
作者:張欣明(K-Ming Chang)
譯者:彭臨桂
出版:聯經出版
定價:45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張欣明(K-Ming Chang)
1998年生,祖籍臺灣,在加州長大,目前生活在紐約。她熱愛民間傳說、吸血鬼文學,並喜歡在家鄉加州觀賞鳥類。年少成名的她20歲即出版詩集《前世今生》(Past Lives, Future Bodies)。小說處女作《虎靈寓言》榮獲浪達文學獎、國家圖書基金會「5位35歲以下新興作家」獎。並入選美國小說中心首作小說獎初選,維吉尼亞大學卡貝爾首作小說獎,以及別出心裁獎(Otherwise Award)等榮譽。
另著有《奇缺的神明》(Gods of Want)獲頒浪達女同志小說獎、《媳婦》則贏得了2023年歐亨利短篇小說獎。其他作品包括《器官肉》(Organ Meats)和短篇小說《希西莉亞》(Cecilia)。2026年,Holiday House出版社將推出浪漫喜劇作品《直至根源》(Straight to the Source),這也是她的第一部青少年著作。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延伸閱讀
人物》當虎姑婆抵達美國:訪《虎靈寓言》張欣明(K-Ming Chang)
閱讀更多
現場》這破爛得體、完整。我需要的此生都有了。馬尼尼為x房慧真對談《故鄉無用》
作家馬尼尼為5月2日甫出版新書《故鄉無用》,這是她首部長篇文字創作,直面長期以來受壓抑的鄉愁,以及揮之不去的「無用」感,寫出一部曲折離奇的鄉土傳說。5月5日下午,... 閱讀更多
2019Openbook 年度好書.翻譯書》她的身體與其它派對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