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分享會:吳明益(2015)「單車失竊記」

活動時間: 
2018-09-20
11:00 ~ 13:00
場地名稱: 
在地方人文空間
主辦單位: 
在地方人文空間
是否售票: 
售票說明: 
100元整(附茶水點心)現場繳費

閱讀分享會(第二次)
讀本:吳明益「單車失竊記」
引言:鄭中信
費用:100元
限額:8人

根據吳明益2015年「單車失竊記」的後記「無法好好哀悼的時代」所說,這部小說的開始,來自於2007年出版「睡眠航線」之後,有位讀者來信詢問,提及小說中停在中山堂前的單車,後來怎麼了?因為這樣的探問,讓作者彷彿回到了故事場景,開展了探詢單車的小說。

吳明益善用細節描述故事,這本「單車失竊記」的故事,從失竊的單車出發,現實的吳明益則是在拼湊中,進入到探詢台灣單車製造史的領域。發現那個時代的單車價值,相當於當時的房價,各個部件都不含糊,不只是標誌風切、結構體,連齒輪的螺絲、輪胎的胎痕,都可以看見廠牌的輪廓,或是文字,足見製作工藝的細緻程度。據說,當時的單車型錄,還有夢幻版、想像的、概念型單車,僅存在於紙本中,未曾訴諸生產。因此,正在架構單車史的撰寫,一窺台灣單車科技與製造的發展。這種為了琢磨細節,完成另一部書籍的舉措,也在撰寫照片的單元中發生。他試著了解攝影的觀看、論述,以及攝影術的技術進程中,不知不覺的完成了「浮光」這本書。

小說中的單車故事,橫跨了日本、民國的時間縱深,空間則是台灣、日本、中國、南洋的跨度,安排了不同時期的故事,連結了不同的生命(族群、個人、動物)的遭遇。(因為是閱讀分享會的引言,劇情就不多加闡述了)。值得一提的是,小說書寫策略的安排。這本書以拆解的方式閱讀,並不會構成理解的困擾,或者說,依循探尋的資料搜集、抽絲剝繭,反而更加適合拆解的閱讀。吳明益對於特定物質的描述,黏著於特定的時空、人物、歷史,讓物質成為理解某個故事情節的媒介。而各個故事的單元,又可以透過行跨情節的單車,進行時空的串連,成為閱讀的牽引線。以物質做為記憶載體,讓讀者進入到各個歷史的脈絡,策略與技巧都很高明。

原始資料取自: iculture

屏東縣近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