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移民工文學獎」系列講座

活動時間: 
2019-04-28 02:30
場地名稱: 
國立臺灣博物館-土銀展示館 三樓簡報室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博物館
是否售票: 

(一)講師簡介


盧昱瑞/紀錄片導演。畢業於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拍攝主題多為高雄海邊的故事。紀錄片作品有《北堤漫遊人》、《冰點》、《尋找五金》等;2010年影像作品《關於一種揮手告別的姿態—航行三年》獲得高雄市立美術館頒發高雄獎。2013年出版《打狗漁村》一書,2015年拍攝臺灣魷釣船紀錄片。2017年發表新作品《水路—遠洋紀行》,記錄外籍海上勞動者的遠洋討海紀行。
Rangga Aditiawan /Sunday Screen團隊製作人。2009年在西爪哇中部Cirebon舉辦第一屆鄉村電影節(Village Film Festival,VFF),以農村為基地與藝術社群組織賈蒂旺宜藝術工廠(Jatiwangi Art Factory)進行農村影像實驗,與當地鄉村居民合作拍攝他們的日常生活,並在地舉辦成果放映。2011年將電影節改名為鄉村錄像節Village Video Festival(VVF),電影(film)改成錄像(Video),因電影通常需要一個劇組團隊,必須有資金、技術與團隊,但錄像(video)沒有限制,任何人都可以拍影像,形式也更加彈性,擁有更多的可能性。
Yopie Setia Nugraha / Sunday Screen團隊製作人。2009年在西爪哇中部Cirebon舉辦第一屆鄉村電影節(Village Film Festival,VFF),以農村為基地與藝術社群組織賈蒂旺宜藝術工廠(Jatiwangi Art Factory)進行農村影像實驗,與當地鄉村居民合作拍攝他們的日常生活,並在地舉辦成果放映。2011年將電影節改名為鄉村錄像節Village Video Festival(VVF),電影(film)改成錄像(Video),因電影通常需要一個劇組團隊,必須有資金、技術與團隊,但錄像(video)沒有限制,任何人都可以拍影像,形式也更加彈性,擁有更多的可能性。
曾文珍/紀錄片導演。2002年以《春天-許金玉的故事》贏得三十九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並入圍瑞士佛瑞堡國際影展、香港國際電影節人道獎紀錄片競賽等多個國內外影展參展。
鄒隆娜/菲律賓新二代導演。執導的短片《阿尼》,用23分鐘描繪外籍漁工在臺灣的浪漫與哀愁,雖獲許多影展青睞,並曾入圍坎城影展「國際影評人周」單元,及入圍金馬最佳短片。 
賴淑雅/臺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負責人,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講師,倫敦大學金匠學院劇場教育碩士。自1993年起從事民眾劇場工作,為臺灣地區從事民眾劇場和應用劇場的先鋒人物,亦是將「被壓迫者劇場」引介至華文世界的翻譯者與實踐者。2017年「漂泊的聲音-關注移工劇場計畫」產出《尋找露西亞》、《窮人的呼聲》兩部以移民工為主題的戲劇作品。
Ratu Selvi Agnesia /雅加達Studio Hanafi藝術工作室擔任製作人。曾於雅加達「Komunitas Salihara」藝術中心擔任駐村劇場策展人。2009年起,擔任ARTI雜誌、Journal Nasional日報藝文記者與專欄作家。2017年起於雅加達Studio Hanafi藝術工作室擔任製作人,擁有豐富的劇場、藝術節、美術展覽等策展與製作經驗,2018年擔任臺灣移民工文學獎初選評審。
顧玉玲/社會運動家、作家。曾擔任中華民國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祕書長、族群平等行動聯盟發言人、臺灣國際勞工協會祕書長與理事長(TIWA)。目前她擔任人民火大行動聯盟成員,以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著有《我們》、《回家》。
宋家瑜/清大臺灣文學所碩士。2014年交換至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修讀博物館學,畢業論文《臺灣移工文學場域的生成:以文學獎為例》獲2016年「臺灣文學傑出碩博士論文獎」、「臺灣研究優良碩博士論文」。


 

(二)逐步口譯者


吳庭寬/父親為印尼臺商,自小在印尼長大,回臺灣後畢業於政大廣告系畢,曾任《四方報》志工,現任職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 2014年雲門舞集第十屆「流浪者計畫」流浪者,自此開始更深入學習印尼的大小事物。2015年開始在臺北車站大廳為印尼移工、移民擺書攤。目前就讀於政大人類學系,並於2016年開始陸續協助國立臺灣史前博物館與印尼國家博物館進行背兒帶展覽之與印尼策展團隊聯繫人、國立臺灣博物館印尼國慶文化藝術節與印尼社群溝通協調之負責人至今。

報名期間:2019/04/02~2019/09/10

原始資料取自: iculture

臺北市近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