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邦雄主講.孔子思想體系

活動時間: 
2018-04-10 16:00 ~ 2018-06-27 16:00
場地名稱: 
洪建全基金會.敏隆講堂
是否售票: 
售票說明: 
12堂3900元

▌簡介
《論語》是一部孔子與弟子對話的經典實錄,也是師生共學適道體驗真切的生命証言。孔子上承三代,下開百世,是幾千年文化傳統的精神象徵。
依周文傳統,天子有天下,諸侯有國,卿太夫有家,「士」孑然一身,似乎一無所有。在天下無道之世,孔子引導三千弟子,全幅生命就在「士志於道」,將此修身體証的「道」,帶給卿大夫的家,諸侯的國,與天子的「天下」。開創了由「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的人文理想。且將「道」帶給庶人階層的農工商,讓他們在自家產業之外,可以擁有人格的尊嚴,與生命的榮耀。此之謂「天下有道」。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這一句話堪稱《論語》這一部曠世寶典的總綱,中心思想在「依於仁」,由「仁心」的自覺,外發而為「德行」的實踐,再開創出「道」路的理想,且仁心的涵養,與道德的修行,都在「游於藝」之詩歌禮樂的美趣氛圍中養成,原來人文志業與藝術美趣可以一體並行。
孔子體現了人心的內在之「仁」,一者以仁心的根源,復活了即將崩壞的周文禮樂,二者人人皆有仁心,人人皆高貴,禮樂就此可以下及平民,此挺立了普遍人性的尊嚴,也開創出文化傳統的人文價值。
在文化心與鄉土情的生命糾結中,當代人要如何解讀孔子這位聖人,與《論語》這部經典,就讓天下有心人一起來講學論道吧!



▌課程大綱

一、哲學問題
二、以「仁」為中心的思想體系
三、修養功夫與人生智慧
四、政治思想–家國天下的治道
五、文化理想–歷史文化的傳承
六、孔子在中國歷史文化傳統中的地位

▌參考用書:《論語義理疏解》(鵝湖出版社)配合課程代售書籍,意者請親洽講堂

▌王邦雄主講

「人人身上應有一部經典,用經典來看現代街頭,用經典的智慧來維繫簡樸心,否則沒有永久的、不會壞掉的東西作為精神支柱,人生就變得無依無靠。」(王邦雄)

曾任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央大學哲研所所長、鵝湖月刊社社長。王老師以一生對經典的體悟,匯通孔孟、老莊、荀韓的思想,以經解經,用時代的詞彙,旁徵博引,反覆闡述,以期透析。

原始資料取自: iculture

臺北市近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