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書房》永遠向前,路一直都在:走進繪本散散步

《我走前面》內頁圖像(取自ZOO LE MAG

以《孤獨的美食家》深受讀者喜愛的日本漫畫家谷口治郎,出版過一部單行本《走路的人》(The walks of life),他以幾近無字的分格圖,展現「行走」的各式樣貌。信步抬頭賞鳥,或赤足穿梭風災後的巷弄,甚或鑽進橋下、跨過河床、踏入田埂、躍上堤防,從清晨遛狗到夜間醉遊,地點、時間、狀態、心境,全勾勒在畫筆下,也搔動了我們的「走路」魂。

走路,用時間延展空間,以緩慢的速度趨近或離開,釋放或收束。這項似乎不難的身體移動,圖畫書會怎麼演繹呢?

出發啦,不要問那路在哪?
拼命向前,是唯一的方法。

──縱貫線,《亡命之徒》

《鐵軌的盡頭》Au Bout des Rails

文:瑪努艾拉.薩勒維(Manuela Salvi),圖:莫里左.葛雷羅(Maurizio A.C. Quarello)


tie_gui_de_jin_tou_w600.png

《鐵軌的盡頭》書封

「卟~卟~」一架老式蒸汽火車頭迎面駛來,左側鑽出一位戴紅帽、襯衫挽起長袖的鬍子男,右邊則立著一位紅帽女士,兩人一同朝著讀者方向露出驚訝的表情。配合書名《鐵軌的盡頭》,顯然盡頭就落在「讀者」這一端。鐵軌的盡頭有什麼?身為讀者的你知道嗎?

「卟~卟~」翻到書名頁,右下方有一座巴黎鐵塔,近看細節,推測應該是一個旅行紀念商品吧!

「卟~卟~」熱愛工作的維克多每天早上驕傲地拉響汽笛,駛著他的漂亮火車沿著鐵軌穿梭於城市與鄉村。維克多是一名火車司機,他太太瑪歌達則是負責檢票的列車長。他們合作無間,讓所有乘客安全地在軌道上抵達目的地。

這一天,車廂裡有窩在行李架上的特技演員、用一曲歌劇抵罰款的女高音、拖著調色盤似箱子的油漆推銷員……忽然火車驟停,乘客們摔疊成一團,維克多愣了一會兒才說出幾個字:「前方鐵軌沒了!」


tie_gui_de_jin_tou_4w800.png

《鐵軌的盡頭》內頁圖像(取自作者官網

仰賴鐵軌行進的火車這下動彈不得了,然而維克多堅守「每站停靠不超過5分鐘」的規定,他必須繼續往前。此時他看見在土地上滾出的油漆痕跡,心生一計:「我們自己來畫鐵軌吧!」

只是,維克多認為鐵軌應該往右畫,瑪歌達卻覺得往左走更好。於是兩位夥伴拆夥,自此分道揚鑣。

接下來的情節鎖定在火車司機身上,這段文字描繪隱隱道出故事想討論的核心議題:

「一開始,維克多不太習慣,畫鐵軌的手老抖著。誰知道他是不是選對了方向呢?要是遇到危險,像是不小心鑽進了野獸巢穴,和獅子、老虎撞個正著,那該怎麼辦呢?可是,旅行的確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啊!」

你讀出什麼意涵來了嗎?對於許多習慣「常軌」生活的人而言,脫離軌道的初始階段是最困惑也煎熬的,各種壞念頭竄出,但邁出步伐的興奮之情卻又是止不住的。

走路,或許不難,難的是腳尖朝向不熟悉的方向,腳底踏進不曾跨足的環境。

維克多邁出了他的第一步,雖然他仍需要沿著形式上的「鐵軌」前行。

但是,油漆總有用罄的一天。有了「腳踏實地」經驗的維克多猶豫許久,最終鼓起勇氣想著:「也許我可以試試沒有鐵軌的旅行。」

他一步、一步又一步,啊!維克多想起長大以後便再也沒有做過的一件事,現在他打算試試——亂跑!沒有方向,沒有目的,沒有規則地胡奔亂竄。


tie_gui_de_jin_tou_5w800.png

《鐵軌的盡頭》內頁(取自SARBACANE

接下來維克多的走路行程超展開:天際、海上、熱汽球、大輪船、滑翔翼、潛水艇⋯⋯現在只剩下「電梯」沒搭過啦!

「這聽起來似乎很可笑,可是維克多真的從來都沒坐過電梯。」

若要推薦世界上最棒的電梯,你會想到哪兒呢?當然是2004年底峻工的台北101大樓啦!可惜這本2009年出版的圖畫書選擇了另一處世界知名的景觀:艾菲爾鐵塔。對向來只在鐵軌上移動的維克多而言,「搭電梯登上鐵塔頂端」其實比較合情合理。

負責這本圖畫書圖像的插畫家是莫里左.葛雷羅(Maurizio A.C. Quarello),他自2004年起從事插畫工作迄今,光是兒童繪本便已出版四十餘部,且獲獎無數。台灣目前有兩部他的中譯版繪本:《大樹哭了》與《我的海盜父親》。

booksw550_1.png

等一下,《我的海盜父親》?那本用色鉛筆、採寫實造型、運鏡極強的圖畫書?跟這本濃厚油彩、卡通造型、構圖誇張的《鐵軌的盡頭》比起來,怎麼完全不像出自同一人之手?

如同梁實秋讚譽余光中「左手寫詩,右手寫散文」那樣,葛雷羅仿佛也能左右開弓,以色鉛筆質地表現紀實性題材,如前述那兩本已有中譯版的繪本,《大樹哭了》改寫自納粹時期的《安妮日記》,而《我的海盜父親》背景則是發生於比利時的一場礦災。

另一方面,葛雷羅則是以油彩來表現奇思妙想的玄祕故事,例如:公主愛上公主的故事《提提莉》;高大壯女士獨駕機車漫遊,最後覓得真愛的故事《大象女士的旅程》;關於野狼、薩克斯風街頭演奏者的奮鬥歷程《孤獨音樂家》。這幾部作品的文字部份大多是與瑪努艾拉.薩勒維(Manuela Salvi)合作,薩勒維曾在醫院為病童扮演小丑或聖誕老人,時間長達15年,腦袋裡裝著許多古靈精怪的故事,包括這本火車司機放飛自我的瘋狂之旅。


books2w550.png

左起:《提提莉》、《大象女士的旅程》與《孤獨音樂家》書封

維克多搭上艾菲爾鐵塔的電梯前,注意到地面被塗了兩道平行的、長長的油漆痕,一路將他帶到目的地鐵塔頂樓。是的,此刻維克多眼中最美的風景——瑪歌達映在眼前!

書頁的最後一幅畫:男女主角牽手走過一座橋,橋墩旁立著一根方位指示桿,桿上有好幾座城市的指標,下一站……?

魯迅在《故鄉》書中寫道:「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你想走在前人鋪出來的軌道上,還是立即出發,自己踏出一條新路線呢?


tie_gui_de_jin_tou_2.png

《鐵軌的盡頭》內頁(取自La fiancée du pirate

勿行於我前,我不願跟隨;
勿行於我後,我不願領導;
讓我們同行,做我的朋友。

──趙寧,《起風的時候》

《我走前面》Moi devant

文:娜汀.布罕-柯司莫(Nadine Brun-Cosme),圖:奧立維.達列克(Olivier Tallec)


wo_zou_qian_mian_w400.png

《我走前面》書封

記得小學放學時有「回家隊伍」:同一返家方向的同學排成一列縱隊,由路隊長領軍走回家去。通常隊長走在最前面,後面則依身高排序。但隊長又是怎麼當選的呢?老師多半會挑個子最高大的。

《我走前面》講述的正是一個關於排出走路隊形的故事。封面上三個角色由矮到高成一路縱隊,從路面判斷:斑馬線、紅綠燈,他們可能正在穿越馬路。

走在最前面的矮個兒朝他的右邊看,而排中間、手捧一只禮物盒的那位則往另一個方向望去。壓陣的、占據最多畫面的大個兒叼著一株植物,視線落在前頭那兩位隊友身上。書名中的「我」指的是誰呢?

蝴蝶頁是那位高個兒的顏色:粉嫩膚色,聯想起濃濃的嬰兒奶香。書名頁變換了隊伍:黃衣男孩、高個兒,和被高個兒影子罩住的矮個兒。最前方多了一個飄浮在半空的紅氣球。

翻開書頁。黑暗結束、黎明將至的藍色時刻,從遠方的鐵塔推測,地點可能是巴黎。文字描述到:「他們一共有三個。雷翁最大個兒,馬克斯排第二,黑米是最小的。」隊伍如敘述順序排成一列。雷翁善盡領頭責任,將沿途所見客觀地陳述給後面兩位隊友:「瞧!車子,還有雲,還有那些高高、搖擺著的樹!」


wo_zou_qian_mian_4w800.png

《我走前面》內頁(取自ZOO LE MAG

排在雷翁厚實身軀後頭的兩個小不點,其實什麼都沒瞧見,還得聽從他的命令:「危險!」、「等一下!」、「快過馬路!」……但他們不以為意,因為馬克斯會牽起黑米的手,說點什麼城堡、冒險的故事。

直到一顆飄在半空中的紅色氣球出現~~

馬克斯想親眼看看這顆雷翁口中的「漂亮大氣球」,於是他提出調動隊伍的請求。馬克斯如願走在隊伍的最前面,他瞧見了汽車、雲、高高的樹,還有那顆氣球,甚至停在紅綠燈前發號司令。


wo_zou_qian_mian_3w800.png

《我走前面》內頁(取自Frontlist

馬克斯覺得自己長大了。

但黑米無聊極了!雷翁不像馬克斯那樣會牽他的手,講故事給他聽,於是黑米也要求:「可以換我走前面嗎?」

你覺得作者想透過這個不斷變換隊伍順序的故事表達什麼呢?書寫故事的娜汀.布罕.柯司莫(Nadine Brun-Cosme)曾出版《爸爸總是有辦法》,她運用極為精簡的文字,設立三個截然不同的角色來營造一種平衡關係。「平衡」一再被考驗,但也一次又一次找到穩定點。我們可以從中與自身的內心聯結:權勢、慈愛與脆弱;或是聯想到家庭親子關係、社會群我關係、國族鏈接關係……等等。耐嚼的繪本總有個寬闊的主題,不同讀者都能各自尋得解祕的鑰匙。

負責插畫的奧立維.達列克(Olivier Tallec)以《走進生命花園》、《有你真好》等系列繪本為台灣讀者熟知,他以一貫明亮溫暖的水彩加色鉛筆,營造一幅幅柔軟、充滿光的圖像。在這本關於排隊走路的圖畫書中,達列克特地將每一頁的場景設定在不同地域,非洲草原、紐約大都會、熱帶叢林、玉米田等等,加上角色手中的禮物盒以及暗藏在畫面中的小配角,種種添加的圖像元素,既產生閱讀上的視覺趣味,更是把故事的時間跨幅拉長,增加故事的深度。

books3w500.png

現在換最嬌小的長耳兔黑米走在最前面了,他看見氣球、雲、樹,以及那些開得飛快的車子。輪到黑米在紅綠燈前發號司令,他能勝任這份工作嗎?這是故事的重要轉折,正如《野獸國》作者桑達克(Maurice Bernard Sendak)所說,想像是一種免費的交通工具——我們且在此按下暫停鍵,讓你的想像力自行走走。

想到一部動畫短片《Head Up》,請看:

另外再劇透一點:黑米最後兩手各牽一個,這是頭一回。

大家一起走,真的棒極了!

我在青春的邊緣掙扎
我在自由的盡頭凝望
我在荒蕪的草原上流浪
尋找著理想~

──老王樂隊,《我還年輕 我還年輕》

《依利亞斯之歌》La Balade d’Ilyas

文:阿雷克斯.古索(Alex Cousseau),圖:大衛.薩拉(David Sala)


yi_li_ya_si_zhi_ge_w550.png

《依利亞斯之歌》書封

紅色的驢子載著一名嬉皮裝扮、懷抱吉他的歌者,有點漂浮感地置身在熱帶密林中。極其濃稠的塗料厚厚覆蓋,用色讓畫面滲出一股潮濕卻也飽富生命力的形象。密林上方露出一小片綠色天空,書名以紅字呈現,撩撥起一種興奮又緊張的心情。

書名中的依利亞斯,是指撥弦的人,還是帶點憂傷神情的紅驢?抑或是他倆準備前往的某地、某人或某物?

攤開蝴蝶頁,被兩大面紫棠色包圍,黑中泛紅的景色讓人產生何種聯想呢?書名頁上,8隻蜜蜂朝左上飛去,牠們是故事情節的一部分嗎?

故事的主述者是封面上出現的那頭紅驢,牠來自荒涼高地。談到「荒蕪」,直覺讓人構築出「寸草不生、人煙稀少」的景象,然而文字描繪的「荒蕪」是驢子的觀點,圖像細心地對應了這點,呈現出的是一幢幢頗為熱鬧的城鎮聳立山巔。


yi_li_ya_si_zhi_ge_2w550.png

《依利亞斯之歌》內頁圖像(取自casterman

文字描繪得溫婉富詩意:關於驢子的來處,是「介於月亮與海洋之間,一片無樹遮蔭的土地,那兒鎮日刮著寒風,雲層梳理著人們頭頂,天空位在一棟棟屋宇之間。」

「紅」是驢子的顏色,也是牠的名字。牠負載著一口側掛包,內裝一只如白雪般的信箋,信封上爬了像昆蟲足跡的紋路。紅驢需要將信件送抵「住熊屋者」的手上。

很吸引人的開頭吧!場景、出場角色、執行的任務,無不引發好奇——那依利亞斯呢?他會是住在熊屋裡的人嗎?

我們在山腳下看見那位收信人了,沒錯!正是出現在封面的騎驢、彈琴、嬉皮裝扮男士,大名「依利亞斯」。主角出現了!


yi_li_ya_si_zhi_ge_3w550.png

《依利亞斯之歌》內頁圖像(取自casterman

依利亞斯獨居、寡言,他以弦聲迎接紅驢,將所思以吟唱形式表達。他生平第一次收到寄給自己的信,覺得很意外。問題是:他不識字。紅驢也幫不上忙。

忽然間,小屋裡鑽出一個小小身影,和依利亞斯的穿著有點像,而這孩子嘴裡飛舞出蜜蜂群。

依利亞斯不是獨居嗎?口吐蜜蜂的小孩是誰?蜜蜂,曾在書名頁出現過,有何線索呢?究竟是誰寫信給不識字的依利亞斯?他們又怎麼看懂信件內容?這封信到底說了什麼呀?好多好多疑問,而疑問正是釣上讀者好奇的垂線。

這真是個有些玄怪的故事。文字作者阿雷克斯.古索(Alex Cousseau),我們已介紹過不少次,回顧一下《什麼都沒有的國王》或是《長毛象、外星人和我妹妹》等,你會理解:嗯,果然是故事怪傑寫的怪故事。所以,我們且繼續讀下去。

原來那個孩子是依利亞斯的夢。「夢」?是的,某晚依利亞斯夢見這孩子,然後他就如影隨行地跟著依利亞斯一起生活了。至於「夢」為何口吐蜜蜂呢?我們先解決讀信的問題。

依利亞斯坐上紅驢,將過眼的一切唱進歌裡。「夢」一路飄旋,時而疲態盡露,時而嘴裡噴出蜜蜂。紅驢在依利亞斯的樂音旋律中,強烈感受到腳下的道路開闊了,眼前的視野遼遠了!

不止是文字的描繪拓寬了讀者的想像力,插畫也為這一路的閒步吟唱撒下迷離的氣息,感覺所有色彩:綠、黃、紫、紅、黑……全都厚厚塗覆上一層霧霾色,讓景象有如幻境。加上端坐板凳的波斯貓,伏臥花圃一角的兔子或拳蜷在灌木叢裡的藪貓⋯⋯種種形象組合出無比玄祕的畫面。


yi_li_ya_si_zhi_ge_5w500.png

《依利亞斯之歌》內頁(朱靜容翻拍)

出生於法國里昂的插畫家大衛.薩拉(David Sala),畢業於法國知名美術學校École Émile-Cohl(是歐洲排名前五名的美術學院)。他的繪畫風格具有極高的識別度,禪繞式的線條,或蜿蜒或繁複地構築出炫麗的畫面。這股以花卉植物等各式圖騰營造出的華麗感,在厚疊色彩的搭配下,巧妙地維持著平衡,讓圖像滲出神祕又吸睛的氛圍,既不會讓畫面失焦,也不致讓讀者眼花繚亂。

薩拉的作品跨幅頗大,既創作兒童繪本,也出版青少年漫畫。題材也十分豐富,寫實、驚悚、魔幻或唯美,樣樣皆有傑出表現。

在與古索合作過這部繪本後,薩拉受到啟發,與友人譜寫了一曲〈The Loneliest Town〉,他負責鋼琴演奏部分喔!我們來欣賞一下這首歌曲的MV:

回頭看圖畫書。給依利亞斯的信上究竟寫了什麼呢?在一人、一驢、一夢的求解旅程中,他們參訪了蘿絲的花園,在出海港口遇見來自各地的水手,鑽進熊先生開的酒館……終於,這頭因為避開獵人追擊而來到城市的熊,認識多國語文,牠為大家解開了信件內容之謎。


yi_li_ya_si_zhi_ge_4w550_0.png

《依利亞斯之歌》內頁(朱靜容翻拍)

如果單以劇情來介紹這本「在路上」的圖畫書,實為可惜。「在路上」的重點,正是發生在路途之中,那些邊走邊聊的話題、邊瀏覽邊聯想的思緒,僅僅在一腳抬起,跨向另一腳前方時,點滴匯聚成生活的一部分。於是那些關於「夢」,關於「愛」,關於「港口」,都成為某種象徵,蘊涵某種意義,需要走在路上的行者一一解開。

當然,這本圖畫書最大的謎就是那封給依利亞斯的信。熊老闆打開信箋,是8隻蜜蜂排成的隊形:上、下各三隻,中間兩隻。誰懂蜜蜂的語言?這下可是問對「人」了!熊老闆分析「蜂語」道:蜜蜂若探尋到花蜜,會以舞蹈的方式通知夥伴。單純繞圈圈,表示蜜源離蜂巢不遠;離蜂窩遠的話,便繞成「8」字形,以臀部擺動時間長度顯示出距離。所以這8隻蜜蜂,是一種邀請:邀請依利亞斯到遠方「採蜜」。

回想一直口吐蜜蜂的「夢」、這一路探訪的景物與新朋友、邊走邊寫就的歌謠……生活圈向來僅在熊屋四周即感到滿足的依利亞斯,受到信件訊息的鼓舞,最後決定踏上屬於他的「8」字舞旅程。

韓星河正宇在《走路的人》裡寫道:「在藏語中,『人類』這個字指的是『走路的存在』或是『且走,且徬徨的存在』。」在繞圈圈舞步之外,依利亞斯跨出舒適圈,開始且徬徨且繼續走地畫出一個如無限大符號的「8」,邁向更遼闊的旅途。

上路吧,帽子,風衣,雙手插口袋,出門吧。
前進啊,路!
上路!

──韓波(Rimbaud)

同場加映】

吹啊吹啊 我赤腳不害怕
我吹啊吹啊 無所謂擾亂我
你看我在勇敢地微笑
你看我在勇敢地去揮手啊~

──蘇運瑩,《野子》

  • 《打赤腳》
    文、圖:雷米.古瓊(Rémi Courgeon)

da_chi_jiao_w500.png提姆在8月28日那天決定不再穿鞋。他的父母長輩或口說或利誘,都無法動搖提姆裸足的決心。

開學時,校長硬是要求提姆穿上鞋子。畫面是一隻仰天的腳,已套上了球鞋,一把鎚子正將釘子敲進腳板,但提姆仍堅持赤腳上學。

下雪時、足球賽時,甚至參加舞會時,提姆穿鞋了嗎?不穿。

後來提姆裸足通過學測,他到倫敦設計學校求學,開始認真設計各種鞋子,既贏得芳心,也順利展開事業,風靡世界,但卻遭逢感情低潮。傷心之餘,決定赤腳步行環遊世界。

他走了好久好久,來到一處村落,當地居民從未看過衣服,那天正是8月28日,提姆決定……這輩子不再穿衣,而他也做到了。(畫面一片空白)

不能後退的時候
不再徬徨的時候
永遠向前 路一直都在~

──陳奕迅,《路一直都在》

  • dong_dong_dong_w250.png《咚咚、咚咚》(どんどんどんどん)
    文、圖:片山健

「有一天,有一天,一個小孩咚咚、咚咚地來了。

小孩不拐彎,瞪著遠方,咚咚、咚咚地直直走過來了。」

論起世界上最勇往直前的人,當屬初初學步的孩子了,片山健稱他們為「穿燈籠褲的神」。這本圖畫書中便能見識到那下半身穿著一大團尿布的赤腳仙是如何像破冰船那樣,「有路就走,沒路還是繼續走。」在充滿節奏感的文字、盈滿能量的畫面驅動下,我們跟著這個小孩一路向前〜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