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流傳著一篇靈感來自陶淵明〈桃花源記〉的笑話。有人問,「現在外面什麼朝代了?」答曰:「新冠三年。」
與疫情共存的時代,人們逐漸習慣外出戴口罩的不便,居家遠端上班、身體不適便戳鼻子快篩、隔離期間叫外送已然成為日常,為減少群聚感染風險,足不出戶待在家時,告訴自己「睡吧,夢裡什麼都有」堪稱最好的安慰。夢,恰是今年趨勢文學劇場的主題。
自2012年《東坡在路上》開始,趨勢教育基金會從古典文學家的生命及作品汲取靈感,以戲劇形式面向大眾,讓傳統文學再度鮮活起來。
趨勢基金會執行長、擔任《夢中唐》製作人的陳怡蓁表示,10年前即是緣自一場白日夢:希望能與蘇東坡在現代劇場的舞台相遇,於是她攜手詩人教授陳義芝、劇場導演李易修,共同打造「趨勢經典文學劇場」。10年來的努力不輟,帶來豐碩成果,文學劇場不僅演活了蘇東坡、李白、杜甫、陶淵明、屈原的文學生命,其後更從漢代文學古詩十九首為起始,擘畫朝代異想劇。
今年,趨勢基金會以中唐5部與夢相關的傳奇為文本,人物情節環環相扣之餘,牽引出內容勁爆精彩、不輸給熱門鄉土劇的經典傳奇,巧妙嵌入當前的疫情現況。
為什麼選定中唐傳奇呈現文學劇場?傳奇文體的可觀之處在哪?且聽陳怡蓁、陳義芝與李易修三大推手的想法。
➤深度刻畫人性,中唐傳奇不過時
李易修回顧,早先趨勢文學劇場演出過《杜甫夢李白》,若要再製作唐詩的主題,茫茫詩作之海中不知從何找起。三人開會時,陳怡蓁或陳義芝剛好想到唐傳奇的故事性,能與去年的六朝《玄異筆記》小說特質有所承接,因此主題就這麼訂定下來。
陳義芝表示,唐詩往往是一般讀者最熟悉的文學體裁,然而「唐傳奇也是中國文學的瑰寶。」根據趨勢文學劇場「把經典文學普及化」的宗旨,搬演唐傳奇本身便有拓展觀眾認識經典文學的意義。
唐傳奇的文學魅力是什麼?陳義芝答:「它能深入人的內心世界,也牽涉到人的意志。」他列舉〈杜子春〉、〈枕中記〉為例,主角除了表現意志力來抵抗禮教社會,也有命運、人生觀與價值觀的顯現。他指出,〈枕中記〉的概念「功名利祿、人生榮華富貴,不過就是一場夢幻」影響明朝一代,有其普世意義,「直到今天都還很有啟發性。」
陳怡蓁介紹,傳奇最興盛的時代是在中唐時期,形式類似文言短篇小說。小說家楊照曾指出,由於處於強大的盛唐和頹廢的晚唐之間,一般人往往忽略了文學發展極具開創性的中唐,陳怡蓁深表同意。她說:「中唐時期,元稹、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與社會詩,賈島、李賀、韋應物、薛濤的綺麗詭譎詩篇,韓愈的古文運動,通通是風起雲湧的文學巨作。更有唐傳奇開啟中國小說的藝術創作,帶動戲曲的編創。」
《夢中唐》取材的中唐作品:陳玄佑〈離魂記〉、沈既濟〈枕中記〉、李復言〈杜子春〉、〈定婚店〉及李公佐〈謝小娥傳〉,都深具代表性。陳怡蓁也分享劇名《夢中唐》兩種拆解方式:現代人夢見中唐時期,或是夢想中的唐朝。因此這次製作《夢中唐》的編導李易修得緊扣命題,「選定與夢有關的題材來編夢。」
然而,對導演最大的挑戰是,每則唐傳奇的主題與人物都明確且獨立,可以發揮想像力編織的空間有限,李易修指出:「每則唐傳奇都有各自深入的舖排,前後首尾銜接得非常完整。」因此無法比照去年《玄異筆記》演出的實驗:讓講者先說完,後面再完整地演出六朝筆記小說不同題材的故事組合,這回只能透過破題式的介紹,「上去自報家門」,讓觀眾得以快速領會唐傳奇的個別內涵。
不過,製作《夢中唐》另有追求創新的幕後功課。由於疫情迄今仍籠罩社會,陳怡蓁向李易修提出,希望《夢中唐》除了傳奇內容外,還能稍微呈現幕後製作的一波三折,增添現代疫情影響生活的真實感。此外,也加碼要求將中唐詩人的詩句,和諧搭配在唐傳奇的情節和人物心境中。
這點令陳義芝津津樂道:「這個不容易!以前經典文學劇場,你演蘇東坡就是蘇東坡,演屈原就是屈原,但這次編劇不一樣,這次把白居易、元稹、韋應物這些詩人,在不同情境下所寫的東西,對應穿插到傳奇裡面。」說起這次《夢中唐》能有唐詩穿插,是由於詩具有超越性:「詩不是拘泥在一時、一地、一個人的感懷,詩是有其超越性,可以在那個時代,也可以應用在另一個情境中。」
李易修將這部分成果歸功於陳義芝:「比如謝小娥出場要唱一首歌,規定唐詩要是女詩人寫的,又要符合爸爸剛被殺的心境。這個我google一個月大概也找不到,義芝老師有時候隔天就給我了。」陳怡蓁也笑說,透過傳奇人物之口來吟唱唐詩、聊表當時心情的作法,有一名稱:「義芝老師說這是我們新創的文學稼接法!」
➤不敢入詩的,來入夢
《夢中唐》涉及不同人物身分的遭遇與夢境。〈離魂記〉中的倩娘,透過「離魂」實現逃出閨閣的願望,追上愛人遠航的船。〈枕中記〉的盧生自覺懷才不遇,遇到神祕老人呂翁提供神祕枕頭,讓他在夢中經歷飛黃騰達、起伏迭宕的人生。〈杜子春〉描繪一名揮霍無度的浪蕩子,後來幡然醒悟回到正軌,卻在道士的安排下歷經神魔考驗,轉世為女子,體驗母子連心的深情。〈謝小娥傳〉起始於一次江上滅門奪財慘案,主角謝小娥在少女時期頓失所依,靠著親人托夢解開仇人姓名之謎,復仇後剃度皈依佛門。
如果能穿越到文本中來一趟冒險經歷,化身為傳奇主角體驗人生,三位會如何抉擇?
陳義芝率先發言:「不選〈杜子春〉,太痛苦了,一而再、再而三耗盡資產,最後還要去忍受毒蟲、蠍子、老虎、獅子,最後自己的孩子還要被砸死。〈枕中記〉一場夢幻,醒來大概很迷惘吧?還是當那個王宙好了,〈離魂記〉裡面娶了倩娘的,短暫一點失意,然後愛人還會追來,然後一起又過了五年的好日子,回來跟岳父大人講了之後,也還是喜劇收場。」
李易修滿臉躊躇地問:「一定要選?」左思右想後說:「靈魂出體還滿不錯的,有種別人看不到我~的感覺。我當倩娘好了。」又加上說明:「現實是悶著,既然要選擇歷險,當然是去選一個我平常不敢的嘛。」陳義芝讚賞:「倩娘比較勇敢,王宙比較懦弱。都這樣,男人黯然出走,但女人光著腳板就來追了,厲害。」
陳怡蓁也投了〈離魂記〉一票:「可以完全脫離現實,只為了愛而生存,遠走高飛。等到過得很美滿以後,再回來求原諒,哇!」她面帶微笑地說:「其實她沒離開家,也沒傷到父母的心,我覺得真是兩全其美。那是真正的一個『夢』啊。」但是,若提到自認性格相仿的主角,陳怡蓁則選了〈謝小娥〉:「一方面當然因為她的出身,另一方面是因為她很符合榮格心理學裡頭,一個女性的成長、個人歷練的英雄之路。」
謝小娥潛伏多年,仍未放棄追尋兇手與解開夢中之謎,帶給陳怡蓁很大的啟示:「你要有耐心慢慢地去追尋,等於是一個追尋自我的過程。解開了夢,你就瞭解了自己。當你能透過夢境找到原因、付諸行動,就能去學習。」至於謝小娥最後選擇出家,陳怡蓁認為那是瞭解、面對自己後,所做出的決斷:「她選擇的是跟自己相處、修身養性這條路。你可以看到她得到一種平靜,那就是生命的圓滿。」
關於作夢,陳怡蓁與陳義芝都是豐富多夢派,李易修則是焦慮時發夢,忘掉情節的情況比較多。
研讀榮格多年的陳怡蓁,對於夢境的象徵意義格外好奇,除了記錄之外,也時常會與心理師朋友討論。她也將夢境作為學習與察覺自己的一種路徑:「那一切都只是說,你從自己的夢裡學到了什麼?」她補上一句:「如果夢到跟自己完全無關的人或事,那就是真正潛意識的浮現,就更值得追究。」
李易修從劇場人的角度出發,分享觀點:「我覺得那是另外一個真實存在的空間。對劇場人來講,夢是一個好用的架構,但好像也沒有聽說周遭有誰把自己的夢境得到的靈感拿來寫。」
陳義芝則說:「夢當然有好的夢,也有夢魘、惡夢,但無論如何它很豐富,它豐富了我們的生命,使得我們的意識多采多姿。」他分享自己曾夢到與一名高空中的人對話,醒轉後,就寫成一首超現實的詩。他說,詩人楊牧也有所謂的夢中得句:「在文學寫作來講,夢非常重要,因為它和潛意識有關,有很多憧憬、壓抑的欲望、受傷的情節,都會在夢境裡面出現。」
小時候陳義芝夢中最常出現的場景就是逃亡,可能與困窘的生活有關。他引述敻虹詩句「不敢入詩的/來入夢」,「夢比詩更隱密。所以,詩裡面不敢寫的,可能夢一夢就好了。」他下結論。
➤以不滅的熱情,想方設法讓文學立體化
迎接10周年之際,回首文學劇場的過去,展望未來,三人有什麼想分享的心情?
陳怡蓁提到,趨勢文學劇場作品有個獨門特色:「說演劇場」。她解釋,「古代與現代兩條故事線交替並行,有人扮古裝演大文豪,吟唱古詩詞;我和義芝則時裝本色上場,解說種種文學因緣。」她微笑說也真難為了導演、舞台、燈光、影像設計等幕後工作夥伴,唯有大家共同努力下,才能讓許多觀眾「一起跌入古典文學的夢裡。」
陳義芝自述本來是教文學、寫作的人,但在偶然的機緣下,收到陳怡蓁的親自邀約,在好奇之下便答應擔任文學總策畫了。「我從年少時就寫詩。詩最有意思,就像是探險一樣,要去找到新奇景象。」他提到當時在導演打包票說「你就演自己」的鼓舞之下,便上台串戲。「我第一次演完文學劇場之後,去買蘿蔔絲餅,排隊被路人認出:你就是演《東坡在路上》在台上的!」陳義芝謙虛地微笑連說了幾次:「虛榮、虛榮。」他感嘆怎麼一晃就10年了呢?
提到詩與文學劇場對於自己的不同意義,陳義芝說,詩是年少開始的追求,個人即可獨立完成。「我希望可以用詩來代表自己。」至於劇場,「那是文學推廣的用心,也就是文學教育。如果自己能在這方面盡點力,好像也挺好的。」
李易修回想這些年來一直在努力做的方向,其實就是透過劇場表演,讓更多觀眾接觸到文學。「文學,尤其是詩,有很多豐富的意象。不管是宗教信仰、物質文明,都有很多看不到、古老的連結存在,其實經典文學跟現代生命還是可以相通的。」但假如觀眾在各自的領域,沒辦法那麼容易接觸到,就無從曉得「文學內部其實保留了這麼多。」
李易修也回應陳義芝提到的超越性:「很多人聽到超越就覺得,超越到別的地方去了,是跟我無關的。」但就李易修的理解,超越其實是「超越了時空的限制來跟你相連」,讓觀眾知道,文學作品跟現代生活息息相關,「這10年來我們一直在做的都是這個。」
在10周年之際瞻望未來,陳義芝認為,雖然會有難度,但或許可以開發中國經典「史學家、哲學家」的戲碼,還有神話:「導演對神話很有研究,中國神話如果能演一齣,也是挺好的。」李易修開闊地說:「我滿喜歡未知的挑戰。」
趨勢文學劇場的掌舵人陳怡蓁則說,十年一變,「明年會是休養生息的一年,讓我們沉靜下來想,表演方式能不能有突破創新?」無論從前或未來,陳怡蓁對於趨勢劇場的文學「夢」,有著無可妥協的種種堅持:「別人做過的夢我不做。我的夢要古今相連,既有劇場活力,又有教化功能,用各種表演來演繹古代文豪的詩詞意境和生平故事。同時,讓現代詩人們穿插上台解說文學意涵,表現文學的傳承與影響。」
陳怡蓁預告,向大師致敬系列,將會推出陳育虹、陳義芝、楊澤還有向陽為主題的作品。此外,趨勢影音平台上,她也會努力讓年輕一代的文學作家能夠跟大家見面。她自陳對於文學還是有不滅的熱情,仍然會想方設法「讓文學立體化、把它活化起來。」她開心地說:「不論是夜夢、白日夢,還是文化大夢,只要去追尋、去探索,一定能對人生和自身有多一層的瞭解。」●
Tags:
趨勢文學劇場幕後推手,左起:導演李易修、執行長陳怡蓁、文學總策畫陳義芝(本文照片由趨勢教育基金會提供)
趨勢教育基金會自2000年成立迄今,積極推廣文學藝術逾20年,最具代表性且廣為人知的系列展演,當屬2012年起每年推出的「趨勢文學劇場」。搬演的文本雖取材自經典,然透過舞台劇形式鋪設現代情境、加入流行語彙,降低大眾對古文的隔閡感,讓觀眾能輕鬆理解大家風範,並深度體會文學之美。
趨勢文學劇場迎接10周年,即將推出「趨勢文學劇.拾.夢中唐」系列演出。Openbook專訪三位幕後推手:為推廣文學,讓劇碼不斷推陳出新的執行長陳怡蓁;獲第26屆台北文化獎肯定的詩人暨文學總策畫陳義芝;以及將古典文學注入魂魄、賦予戲劇血肉的編劇兼導演李易修,從唐傳奇的動人魅力、文學與夢,回顧籌畫、經營與延續文學劇場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網路流傳著一篇靈感來自陶淵明〈桃花源記〉的笑話。有人問,「現在外面什麼朝代了?」答曰:「新冠三年。」
與疫情共存的時代,人們逐漸習慣外出戴口罩的不便,居家遠端上班、身體不適便戳鼻子快篩、隔離期間叫外送已然成為日常,為減少群聚感染風險,足不出戶待在家時,告訴自己「睡吧,夢裡什麼都有」堪稱最好的安慰。夢,恰是今年趨勢文學劇場的主題。
自2012年《東坡在路上》開始,趨勢教育基金會從古典文學家的生命及作品汲取靈感,以戲劇形式面向大眾,讓傳統文學再度鮮活起來。
趨勢基金會執行長、擔任《夢中唐》製作人的陳怡蓁表示,10年前即是緣自一場白日夢:希望能與蘇東坡在現代劇場的舞台相遇,於是她攜手詩人教授陳義芝、劇場導演李易修,共同打造「趨勢經典文學劇場」。10年來的努力不輟,帶來豐碩成果,文學劇場不僅演活了蘇東坡、李白、杜甫、陶淵明、屈原的文學生命,其後更從漢代文學古詩十九首為起始,擘畫朝代異想劇。
今年,趨勢基金會以中唐5部與夢相關的傳奇為文本,人物情節環環相扣之餘,牽引出內容勁爆精彩、不輸給熱門鄉土劇的經典傳奇,巧妙嵌入當前的疫情現況。
為什麼選定中唐傳奇呈現文學劇場?傳奇文體的可觀之處在哪?且聽陳怡蓁、陳義芝與李易修三大推手的想法。
➤深度刻畫人性,中唐傳奇不過時
李易修回顧,早先趨勢文學劇場演出過《杜甫夢李白》,若要再製作唐詩的主題,茫茫詩作之海中不知從何找起。三人開會時,陳怡蓁或陳義芝剛好想到唐傳奇的故事性,能與去年的六朝《玄異筆記》小說特質有所承接,因此主題就這麼訂定下來。
陳義芝表示,唐詩往往是一般讀者最熟悉的文學體裁,然而「唐傳奇也是中國文學的瑰寶。」根據趨勢文學劇場「把經典文學普及化」的宗旨,搬演唐傳奇本身便有拓展觀眾認識經典文學的意義。
唐傳奇的文學魅力是什麼?陳義芝答:「它能深入人的內心世界,也牽涉到人的意志。」他列舉〈杜子春〉、〈枕中記〉為例,主角除了表現意志力來抵抗禮教社會,也有命運、人生觀與價值觀的顯現。他指出,〈枕中記〉的概念「功名利祿、人生榮華富貴,不過就是一場夢幻」影響明朝一代,有其普世意義,「直到今天都還很有啟發性。」
陳怡蓁介紹,傳奇最興盛的時代是在中唐時期,形式類似文言短篇小說。小說家楊照曾指出,由於處於強大的盛唐和頹廢的晚唐之間,一般人往往忽略了文學發展極具開創性的中唐,陳怡蓁深表同意。她說:「中唐時期,元稹、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與社會詩,賈島、李賀、韋應物、薛濤的綺麗詭譎詩篇,韓愈的古文運動,通通是風起雲湧的文學巨作。更有唐傳奇開啟中國小說的藝術創作,帶動戲曲的編創。」
《夢中唐》取材的中唐作品:陳玄佑〈離魂記〉、沈既濟〈枕中記〉、李復言〈杜子春〉、〈定婚店〉及李公佐〈謝小娥傳〉,都深具代表性。陳怡蓁也分享劇名《夢中唐》兩種拆解方式:現代人夢見中唐時期,或是夢想中的唐朝。因此這次製作《夢中唐》的編導李易修得緊扣命題,「選定與夢有關的題材來編夢。」
然而,對導演最大的挑戰是,每則唐傳奇的主題與人物都明確且獨立,可以發揮想像力編織的空間有限,李易修指出:「每則唐傳奇都有各自深入的舖排,前後首尾銜接得非常完整。」因此無法比照去年《玄異筆記》演出的實驗:讓講者先說完,後面再完整地演出六朝筆記小說不同題材的故事組合,這回只能透過破題式的介紹,「上去自報家門」,讓觀眾得以快速領會唐傳奇的個別內涵。
不過,製作《夢中唐》另有追求創新的幕後功課。由於疫情迄今仍籠罩社會,陳怡蓁向李易修提出,希望《夢中唐》除了傳奇內容外,還能稍微呈現幕後製作的一波三折,增添現代疫情影響生活的真實感。此外,也加碼要求將中唐詩人的詩句,和諧搭配在唐傳奇的情節和人物心境中。
這點令陳義芝津津樂道:「這個不容易!以前經典文學劇場,你演蘇東坡就是蘇東坡,演屈原就是屈原,但這次編劇不一樣,這次把白居易、元稹、韋應物這些詩人,在不同情境下所寫的東西,對應穿插到傳奇裡面。」說起這次《夢中唐》能有唐詩穿插,是由於詩具有超越性:「詩不是拘泥在一時、一地、一個人的感懷,詩是有其超越性,可以在那個時代,也可以應用在另一個情境中。」
李易修將這部分成果歸功於陳義芝:「比如謝小娥出場要唱一首歌,規定唐詩要是女詩人寫的,又要符合爸爸剛被殺的心境。這個我google一個月大概也找不到,義芝老師有時候隔天就給我了。」陳怡蓁也笑說,透過傳奇人物之口來吟唱唐詩、聊表當時心情的作法,有一名稱:「義芝老師說這是我們新創的文學稼接法!」
➤不敢入詩的,來入夢
《夢中唐》涉及不同人物身分的遭遇與夢境。〈離魂記〉中的倩娘,透過「離魂」實現逃出閨閣的願望,追上愛人遠航的船。〈枕中記〉的盧生自覺懷才不遇,遇到神祕老人呂翁提供神祕枕頭,讓他在夢中經歷飛黃騰達、起伏迭宕的人生。〈杜子春〉描繪一名揮霍無度的浪蕩子,後來幡然醒悟回到正軌,卻在道士的安排下歷經神魔考驗,轉世為女子,體驗母子連心的深情。〈謝小娥傳〉起始於一次江上滅門奪財慘案,主角謝小娥在少女時期頓失所依,靠著親人托夢解開仇人姓名之謎,復仇後剃度皈依佛門。
如果能穿越到文本中來一趟冒險經歷,化身為傳奇主角體驗人生,三位會如何抉擇?
陳義芝率先發言:「不選〈杜子春〉,太痛苦了,一而再、再而三耗盡資產,最後還要去忍受毒蟲、蠍子、老虎、獅子,最後自己的孩子還要被砸死。〈枕中記〉一場夢幻,醒來大概很迷惘吧?還是當那個王宙好了,〈離魂記〉裡面娶了倩娘的,短暫一點失意,然後愛人還會追來,然後一起又過了五年的好日子,回來跟岳父大人講了之後,也還是喜劇收場。」
李易修滿臉躊躇地問:「一定要選?」左思右想後說:「靈魂出體還滿不錯的,有種別人看不到我~的感覺。我當倩娘好了。」又加上說明:「現實是悶著,既然要選擇歷險,當然是去選一個我平常不敢的嘛。」陳義芝讚賞:「倩娘比較勇敢,王宙比較懦弱。都這樣,男人黯然出走,但女人光著腳板就來追了,厲害。」
陳怡蓁也投了〈離魂記〉一票:「可以完全脫離現實,只為了愛而生存,遠走高飛。等到過得很美滿以後,再回來求原諒,哇!」她面帶微笑地說:「其實她沒離開家,也沒傷到父母的心,我覺得真是兩全其美。那是真正的一個『夢』啊。」但是,若提到自認性格相仿的主角,陳怡蓁則選了〈謝小娥〉:「一方面當然因為她的出身,另一方面是因為她很符合榮格心理學裡頭,一個女性的成長、個人歷練的英雄之路。」
謝小娥潛伏多年,仍未放棄追尋兇手與解開夢中之謎,帶給陳怡蓁很大的啟示:「你要有耐心慢慢地去追尋,等於是一個追尋自我的過程。解開了夢,你就瞭解了自己。當你能透過夢境找到原因、付諸行動,就能去學習。」至於謝小娥最後選擇出家,陳怡蓁認為那是瞭解、面對自己後,所做出的決斷:「她選擇的是跟自己相處、修身養性這條路。你可以看到她得到一種平靜,那就是生命的圓滿。」
關於作夢,陳怡蓁與陳義芝都是豐富多夢派,李易修則是焦慮時發夢,忘掉情節的情況比較多。
研讀榮格多年的陳怡蓁,對於夢境的象徵意義格外好奇,除了記錄之外,也時常會與心理師朋友討論。她也將夢境作為學習與察覺自己的一種路徑:「那一切都只是說,你從自己的夢裡學到了什麼?」她補上一句:「如果夢到跟自己完全無關的人或事,那就是真正潛意識的浮現,就更值得追究。」
李易修從劇場人的角度出發,分享觀點:「我覺得那是另外一個真實存在的空間。對劇場人來講,夢是一個好用的架構,但好像也沒有聽說周遭有誰把自己的夢境得到的靈感拿來寫。」
陳義芝則說:「夢當然有好的夢,也有夢魘、惡夢,但無論如何它很豐富,它豐富了我們的生命,使得我們的意識多采多姿。」他分享自己曾夢到與一名高空中的人對話,醒轉後,就寫成一首超現實的詩。他說,詩人楊牧也有所謂的夢中得句:「在文學寫作來講,夢非常重要,因為它和潛意識有關,有很多憧憬、壓抑的欲望、受傷的情節,都會在夢境裡面出現。」
小時候陳義芝夢中最常出現的場景就是逃亡,可能與困窘的生活有關。他引述敻虹詩句「不敢入詩的/來入夢」,「夢比詩更隱密。所以,詩裡面不敢寫的,可能夢一夢就好了。」他下結論。
➤以不滅的熱情,想方設法讓文學立體化
迎接10周年之際,回首文學劇場的過去,展望未來,三人有什麼想分享的心情?
陳怡蓁提到,趨勢文學劇場作品有個獨門特色:「說演劇場」。她解釋,「古代與現代兩條故事線交替並行,有人扮古裝演大文豪,吟唱古詩詞;我和義芝則時裝本色上場,解說種種文學因緣。」她微笑說也真難為了導演、舞台、燈光、影像設計等幕後工作夥伴,唯有大家共同努力下,才能讓許多觀眾「一起跌入古典文學的夢裡。」
陳義芝自述本來是教文學、寫作的人,但在偶然的機緣下,收到陳怡蓁的親自邀約,在好奇之下便答應擔任文學總策畫了。「我從年少時就寫詩。詩最有意思,就像是探險一樣,要去找到新奇景象。」他提到當時在導演打包票說「你就演自己」的鼓舞之下,便上台串戲。「我第一次演完文學劇場之後,去買蘿蔔絲餅,排隊被路人認出:你就是演《東坡在路上》在台上的!」陳義芝謙虛地微笑連說了幾次:「虛榮、虛榮。」他感嘆怎麼一晃就10年了呢?
提到詩與文學劇場對於自己的不同意義,陳義芝說,詩是年少開始的追求,個人即可獨立完成。「我希望可以用詩來代表自己。」至於劇場,「那是文學推廣的用心,也就是文學教育。如果自己能在這方面盡點力,好像也挺好的。」
李易修回想這些年來一直在努力做的方向,其實就是透過劇場表演,讓更多觀眾接觸到文學。「文學,尤其是詩,有很多豐富的意象。不管是宗教信仰、物質文明,都有很多看不到、古老的連結存在,其實經典文學跟現代生命還是可以相通的。」但假如觀眾在各自的領域,沒辦法那麼容易接觸到,就無從曉得「文學內部其實保留了這麼多。」
李易修也回應陳義芝提到的超越性:「很多人聽到超越就覺得,超越到別的地方去了,是跟我無關的。」但就李易修的理解,超越其實是「超越了時空的限制來跟你相連」,讓觀眾知道,文學作品跟現代生活息息相關,「這10年來我們一直在做的都是這個。」
在10周年之際瞻望未來,陳義芝認為,雖然會有難度,但或許可以開發中國經典「史學家、哲學家」的戲碼,還有神話:「導演對神話很有研究,中國神話如果能演一齣,也是挺好的。」李易修開闊地說:「我滿喜歡未知的挑戰。」
趨勢文學劇場的掌舵人陳怡蓁則說,十年一變,「明年會是休養生息的一年,讓我們沉靜下來想,表演方式能不能有突破創新?」無論從前或未來,陳怡蓁對於趨勢劇場的文學「夢」,有著無可妥協的種種堅持:「別人做過的夢我不做。我的夢要古今相連,既有劇場活力,又有教化功能,用各種表演來演繹古代文豪的詩詞意境和生平故事。同時,讓現代詩人們穿插上台解說文學意涵,表現文學的傳承與影響。」
陳怡蓁預告,向大師致敬系列,將會推出陳育虹、陳義芝、楊澤還有向陽為主題的作品。此外,趨勢影音平台上,她也會努力讓年輕一代的文學作家能夠跟大家見面。她自陳對於文學還是有不滅的熱情,仍然會想方設法「讓文學立體化、把它活化起來。」她開心地說:「不論是夜夢、白日夢,還是文化大夢,只要去追尋、去探索,一定能對人生和自身有多一層的瞭解。」●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完整專題|趨勢文學劇場10周年.《夢中唐》帶你追尋自由
好戲登場》趨勢文學劇場.拾.夢中唐
【臺北場】
日期:10月1日(六)
時間:日光場14:30、星光場19:30
地點:臺北市政大樓親子劇場
(台北市信義區市府路1號)
【高雄場】
日期:10月15日(六)
時間:日光場14:00、星光場19:00
地點:高雄市立社會教育館演藝廳
(高雄市小港區學府路115號)
購票資訊|臉書|Youtube
閱讀通信 vol.309》長命百歲也許不難,難的是百歲無憂
延伸閱讀
趨勢文學劇場10周年.夢中唐導讀》疑是夢中遊:中唐傳奇的幻夢之旅
趨勢教育基金會自2012年起每年推出「趨勢文學劇場」,以嶄新角度詮釋歷代經典,透過舞台劇形式鋪設現代情境、加入流行語彙,降低大眾對古文的隔閡感,... 閱讀更多
趨勢文學劇場10周年.夢中唐》棄絕的藝術:李復言〈杜子春〉
趨勢文學劇場迎接10周年,即將推出「趨勢文學劇.拾.夢中唐」,劇中穿插5篇故事,皆是唐傳奇中最具代表性且優異的篇章。... 閱讀更多
趨勢文學劇場10周年.夢中唐》有仇必報的江湖正義:李公佐〈謝小娥傳〉
趨勢文學劇場迎接10周年,即將推出「趨勢文學劇.拾.夢中唐」,劇中穿插5篇故事,皆是唐傳奇中最具代表性且優異的篇章。...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