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概念源自於日常經驗,時常在不經意的時候做著白日夢,此舉能暫時抽離與週遭有關的事,倘佯在這似夢非夢間,只有突然刺激,才會返回現實。在疏離的過程中,會進入到另一種思維裡,那種思維可能是自身的生活模式,甚至是現實生活中的投射。作品利用展場的空間特性,去思考如何跳脫現實來達到「做」白日夢的場域,利用「雕塑」空間的手法來改變白盒子的調性,來建造一種藝術家所想像的空間類別,去回應「做」白日夢的狀態,要探討的不是夢的內容,而是「做」這個動作,一個沒有起點跟終點的路徑。
作品概念源自於日常經驗,時常在不經意的時候做著白日夢,此舉能暫時抽離與週遭有關的事,倘佯在這似夢非夢間,只有突然刺激,才會返回現實。在疏離的過程中,會進入到另一種思維裡,那種思維可能是自身的生活模式,甚至是現實生活中的投射。作品利用展場的空間特性,去思考如何跳脫現實來達到「做」白日夢的場域,利用「雕塑」空間的手法來改變白盒子的調性,來建造一種藝術家所想像的空間類別,去回應「做」白日夢的狀態,要探討的不是夢的內容,而是「做」這個動作,一個沒有起點跟終點的路徑。
臺北市近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