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10年才會出現一次的那種好作品」?這是瑞典的書評對圖畫書創作者艾娃.林斯特(Eva Lindström)作品的讚譽。讀者若仔細讀過《我的眼淚果醬》,便知絕非溢美之辭。
中譯版作者介紹裡提到:「簡潔的圖像語言、獨特的幽默,以及如詩的畫面,展現圖畫書創作的藝術與文學層次」,是非常中肯而實在的指標說明。其中的簡潔、獨特、如詩、有層次,指的是表面看似簡單但內涵豐富,而且沒有一般常見的套路公式。簡約的圖畫書很容易讓人快速翻閱過去,我們如果以不多思考的慣性閱讀方式去看待這本書,很可能就會錯過它的藝術與文學層次。
市面上有很多屬於文學類卻毫無文學性的圖畫書,很多充斥大量情節卻內涵單薄的圖畫書,使得讀者養成不多加思考的閱讀習慣。而且,不管是讀者或創作者,有些成人顯然分不清什麼是文學的啟發,什麼又是自己「為小孩」演繹或延伸的教育道德訓示。
《我的眼淚果醬》描繪了一段充滿細膩人性的情緒經驗。「情緒」是童書的熱門主題,可惜越來越多作品趨於公式化,彷彿在為小孩開藥方,卻沒有真正幫助小孩認識自己或人生。幸好林斯特沒有忘記,身為文學家的職責是深入理解、探索、描繪人性。這本書看起來好像沒有敘述什麼特別的事情,實際上是以充滿文學語法的圖像和精準的文字,毫不簡化的訴說兒童情緒的真實內涵。
➤如何不簡化孩子的情緒,又能貼近兒童的特質?
許多成人(或刻板化的童書)經常將兒童的人際關係視為單純幼稚。其實兒童也像成人一樣,人際關係中有許多曖昧與模糊的空間,好或不好的分界時常在變動,困擾著他們。
書裡的主角法蘭克察覺自己被排斥、遺棄而感到悲傷。情緒經驗裡的迷惘,使悲傷添加了無法言喻的痛苦。這種細微卻折磨的迷惘,很少被放大檢視,因為很難表述這種莫名其妙的感受︰「為什麼發生在我身上?怎麼會這樣?我該怎麼辦?」
成人當然也可能有這樣的經歷,但小孩恐怕更難以承受。因為缺乏足夠的人生經驗和視野去看清和掌控現實,使他們感到無奈和無力,這是他們在成為獨立自主的成人以前,必須一直忍耐的感受。
是的,小孩一直在忍耐自己的不知所措。這種時刻的小孩像身陷迷宮,隨後像鑽進牛角尖似的把問題和感受過度放大,進而影響認知:「每次都這樣!總是這樣!會一直這樣下去!」
當他們認定整個世界都對自己不友善,不知如何是好,便將自己封閉起來。有些孩子會用哭鬧或胡言亂語來發洩壓力,有些孩子則擺出臭臉、閉緊嘴巴,即使淚流滿面仍不言不語。這些無法用「理性的語言」溝通的小孩,不是「愛生氣」或「不願意聽話」,比較像「卡住了」,卡在一個迷惘的平行時空裡。
關於這種說不出話來的處境,也跟兒童特質有關。國小高年級以下的小孩,感覺與想像都很豐富,但抽象思辨能力不足,抽象的語言或文字不是他們最擅長的表達和溝通工具。成人想理解小孩,不能只靠言語問答,要多觀察,觀察他們的表情、眼神、動作。
《我的眼淚果醬》的風格很貼近兒童的特質。文字很少,沒有太多解釋性的敘述或對白,只有與圖像互補的指出角色的想法和行為。圖像本身蘊含很多文學鋪陳與設計,讓讀者直接觀看角色演出,同時感受畫面的情緒氛圍。作者運用大量的不確定和留白,製造出迷惘、說不清楚的感覺。
➤細讀《我的眼淚果醬》,眼神是重要的線索
書裡的角色和事件都帶有不確定的成分:角色的造型奇特,是人還是什麼動物?大家為什麼走掉了?法蘭克和玩伴之間到底發生什麼事?法蘭克為什麼被排斥?最後大家真的和好了嗎?故事裡都沒有答案。
讀者可能因此很不習慣,我們總覺得要知道為什麼才能解決問題啊。但現實人生不是規畫好的劇本,我們常常不知道為什麼,而且可能永遠無從得知。日子要怎麼過下去,可能才是重點。而這些角色究竟是什麼,跟故事的重點其實也沒關係。這些設計,使得讀者的焦點集中在普遍人性的層次,關注角色經歷的迷惘和悲傷,以及人性可能的發展和回應。
全書的色彩明亮柔和,奇特的描繪出普通日常甚至帶點趣味的世界,卻有壓抑的悲傷痛苦在其中。封面和封底是同一個場景。封面中,法蘭克身處下方,形色黯然,眼望三個玩伴。三個玩伴位居上方,興高采烈,無視法蘭克的存在。兩者有強烈的對比,之間還有長條深褐色塊,宛如一道隔絕的橫溝。歪斜的滑板車像玩過後被棄置一旁,還有封底上方那個表示路障的圍欄,都象徵法蘭克的處境。
書名頁的左頁是灰色樹幹和狀似垂淚的枝葉,呼應中文版的書名文字。從頭到尾,眼神是重要的線索,透露沒有明說的訊息。大家走開的時候,眼神與行進的方向相反,對象是走在後方、畫面之外的法蘭克嗎?這種似乎暗藏玄機密謀的設計,使角色與情節多了表面下的層次,指涉出看不見但真實存在的空間。
法蘭克孤零零的經過一大片空地走到畫面最右邊,與最左邊的角色黑影(三個玩伴?)之間有很長的距離,畫面上以樹幹分隔。
這樣的設計在場景裡不斷出現,法蘭克和玩伴之間總有樹木、柵欄、窗戶、門之類的物件擋在中間。直到最後一起喝茶時,四個角色才有較接近、無障礙的位置關係。不過,眼神說的是另一回事。
三個玩伴其實一直注意著法蘭克,是刻意孤立還是惡作劇嗎?要看看法蘭克的反應如何嗎?三個好像沒做什麼的角色,散發著沒有明說的惡意,使孤立無援的法蘭克滿懷說不出的悲傷,「每次都是這樣,每次都是。」他終於不再跟隨、企盼,轉身背對玩伴以及所有路障圍欄,走自己的路。
接連四個跨頁畫面都在法蘭克的家裡,靈活的視角轉換使同一個場景的畫面有變化且生動有趣,並藉由各種細節,指涉角色在這個空間裡的情緒、欲望、思想和行為。他開始哭泣時,眼神透露著心裡的希望。他按部就班做著果醬。400公克的糖份量不少,大約兩個量杯或25茶匙。
作法「由他自己決定」有多重含意,暗示他的心態轉向主動、自主,開始積極創造自己的局面。圖像呈現他搬來梯子、站在夠高的位置、面向窗外世界,而料理台上有一本藍色的書,書封上的瑞典文寫著「最好的果醬」。「不能煮得太濃,可是也不能煮得太稀。」隱含計畫和控制。
此時的法蘭克已能掌控自己的眼淚了,或許也暗示從被動受害轉為主動出擊的人生立場。時機成熟了,可以開窗、開門,說的是果醬,隱喻的是人生。玩伴從打開的窗探頭進來,而法蘭克進行著自己的計畫。畫面中央的桌子擺著果醬、麵包和一本黃色的書,書封上的瑞典文寫著「全世界的果醬」,與門戶大開同時象徵包容和接納。「幾乎就像平常一樣」的意思,其實就是不再跟平常「完全一樣」,似乎表示法蘭克已為重複出現的困境找到新的回應之道。
三個玩伴在滑板車上疊立的樣子很滑稽,其實也很費力。他們如此辛苦也要知道法蘭克怎麼了呢。有趣的是,法蘭克沒有邀請大家進入家裡。他安排了一場有吸引力的戶外茶點(戶外是這個悲傷的故事開頭的地方),先前走掉的大家都來了,並接受邀請。
但是,只有三個茶杯。只有三個玩伴喝茶配果醬三明治嗎?只有他們吃了眼淚果醬嗎?最後杯盤狼藉的圖像顯示,果醬三明治都吃光了。這種首尾呼應、貌似圓滿,其實並不確定的開放式結局,讓我想到桑達克(Maurice Sendak)的《野獸國》。
➤果醬三明治與《野獸國》裡一碗熱飯所隱含的意義
林斯特於2022年榮獲林格倫獎,這個以「長襪皮皮」的精神為標竿的兒童文學獎,首屆得主就是桑達克。他的經典之作《野獸國》公認是劃時代作品,毫不美化、掩飾的呈現兒童的內在心理。
桑達克認為童年並非無憂無慮,許多小孩很容易在情感上受傷,不停的面對挫折和各種情緒困擾(無聊、憤怒、焦慮、悲傷……)。無以名之的混亂情緒像野獸般襲擊小孩,而小孩的武器就是想像力,用想像力對抗童年的黑暗時刻。有創造性和超越意義的想像力,是小孩的生存力量,讓他們成為「野獸之王」,或者做眼淚果醬。
許多人以為《野獸國》的結局是美好和解,一碗熱飯象徵媽媽原諒小孩。但我想這恐怕低估了母愛——我確定許多母親即使怒氣未消,仍會按時為小孩供應食物。而法蘭克的茶點,像是暫時的和解,也隱約透露令人不安的訊息。
友伴與歸屬是人性的基本需求。小孩都喜歡朋友,但朋友也令他們煩惱,時常訝異朋友「怎麼會這樣對我?說那些話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理解我?」
人生有些問題並沒有一勞永逸的解答,在這些經歷中學習成長的小孩,需要的是洞察世事與人性的大人耐心陪伴。而真誠表現人性與人生的文學作品,也能幫助他們在故事裡思索自己的經驗和感受,同情的理解人的各種可能性,然後變得更有想像力和創造力,不再害怕流淚。他們會知道,眼淚可以做成果醬,或其它別人意想不到的東西。●
我的眼淚果醬
Alla går iväg
作者:艾娃.林斯特(Eva Lindström)
譯者:陳靜芳
出版:小麥田
定價:380元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艾娃.林斯特(Eva Lindström)
1952年出生於瑞典,已創作超過30多本繪本,是瑞典近年最富代表性的創作者。她的故事幽默,帶有玩心,不落俗套,總能捕捉到生命中看似平常實則獨特的時光,並從中帶領讀者感受共鳴。她書中的孩子充滿活力、創造性,同時也刻畫出其他兒童文學作品中鮮少觸及到的孩子的深層感受,無論那是孤獨、渴望,或是不知所措的迷航感。
瑞典的書評人曾說她「為瑞典圖畫書劃下歷史性的里程碑」,創造出「10年才會出現一次的那種好作品」,簡潔的圖像語言、獨特的幽默,以及如詩的畫面,展現圖畫書創作的藝術與文學層次。
她的創作中,堅持以兒童的觀點為中心來說故事,她深刻察覺「遊戲」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方式,無論是跳躍的思考、難以預測、充滿野性等特質,放入故事中,會出現對大人來說古怪、無厘頭的情節,卻能讓孩子讀了以後,感到自己被認同、感到釋放。她深信童年時期並不如大人想像中容易,事物會突然消失、會感到寂寞、會失落與困惑,但童年也會充滿了許許多多樂趣。
艾娃.林斯特是瑞典最具權威的奧古斯特獎得主,多次獲國際安徒生獎提名,並於2022年榮獲林格倫獎。
|
Tags:
什麼是「10年才會出現一次的那種好作品」?這是瑞典的書評對圖畫書創作者艾娃.林斯特(Eva Lindström)作品的讚譽。讀者若仔細讀過《我的眼淚果醬》,便知絕非溢美之辭。
中譯版作者介紹裡提到:「簡潔的圖像語言、獨特的幽默,以及如詩的畫面,展現圖畫書創作的藝術與文學層次」,是非常中肯而實在的指標說明。其中的簡潔、獨特、如詩、有層次,指的是表面看似簡單但內涵豐富,而且沒有一般常見的套路公式。簡約的圖畫書很容易讓人快速翻閱過去,我們如果以不多思考的慣性閱讀方式去看待這本書,很可能就會錯過它的藝術與文學層次。
市面上有很多屬於文學類卻毫無文學性的圖畫書,很多充斥大量情節卻內涵單薄的圖畫書,使得讀者養成不多加思考的閱讀習慣。而且,不管是讀者或創作者,有些成人顯然分不清什麼是文學的啟發,什麼又是自己「為小孩」演繹或延伸的教育道德訓示。
《我的眼淚果醬》描繪了一段充滿細膩人性的情緒經驗。「情緒」是童書的熱門主題,可惜越來越多作品趨於公式化,彷彿在為小孩開藥方,卻沒有真正幫助小孩認識自己或人生。幸好林斯特沒有忘記,身為文學家的職責是深入理解、探索、描繪人性。這本書看起來好像沒有敘述什麼特別的事情,實際上是以充滿文學語法的圖像和精準的文字,毫不簡化的訴說兒童情緒的真實內涵。
➤如何不簡化孩子的情緒,又能貼近兒童的特質?
許多成人(或刻板化的童書)經常將兒童的人際關係視為單純幼稚。其實兒童也像成人一樣,人際關係中有許多曖昧與模糊的空間,好或不好的分界時常在變動,困擾著他們。
書裡的主角法蘭克察覺自己被排斥、遺棄而感到悲傷。情緒經驗裡的迷惘,使悲傷添加了無法言喻的痛苦。這種細微卻折磨的迷惘,很少被放大檢視,因為很難表述這種莫名其妙的感受︰「為什麼發生在我身上?怎麼會這樣?我該怎麼辦?」
成人當然也可能有這樣的經歷,但小孩恐怕更難以承受。因為缺乏足夠的人生經驗和視野去看清和掌控現實,使他們感到無奈和無力,這是他們在成為獨立自主的成人以前,必須一直忍耐的感受。
是的,小孩一直在忍耐自己的不知所措。這種時刻的小孩像身陷迷宮,隨後像鑽進牛角尖似的把問題和感受過度放大,進而影響認知:「每次都這樣!總是這樣!會一直這樣下去!」
當他們認定整個世界都對自己不友善,不知如何是好,便將自己封閉起來。有些孩子會用哭鬧或胡言亂語來發洩壓力,有些孩子則擺出臭臉、閉緊嘴巴,即使淚流滿面仍不言不語。這些無法用「理性的語言」溝通的小孩,不是「愛生氣」或「不願意聽話」,比較像「卡住了」,卡在一個迷惘的平行時空裡。
關於這種說不出話來的處境,也跟兒童特質有關。國小高年級以下的小孩,感覺與想像都很豐富,但抽象思辨能力不足,抽象的語言或文字不是他們最擅長的表達和溝通工具。成人想理解小孩,不能只靠言語問答,要多觀察,觀察他們的表情、眼神、動作。
《我的眼淚果醬》的風格很貼近兒童的特質。文字很少,沒有太多解釋性的敘述或對白,只有與圖像互補的指出角色的想法和行為。圖像本身蘊含很多文學鋪陳與設計,讓讀者直接觀看角色演出,同時感受畫面的情緒氛圍。作者運用大量的不確定和留白,製造出迷惘、說不清楚的感覺。
➤細讀《我的眼淚果醬》,眼神是重要的線索
書裡的角色和事件都帶有不確定的成分:角色的造型奇特,是人還是什麼動物?大家為什麼走掉了?法蘭克和玩伴之間到底發生什麼事?法蘭克為什麼被排斥?最後大家真的和好了嗎?故事裡都沒有答案。
讀者可能因此很不習慣,我們總覺得要知道為什麼才能解決問題啊。但現實人生不是規畫好的劇本,我們常常不知道為什麼,而且可能永遠無從得知。日子要怎麼過下去,可能才是重點。而這些角色究竟是什麼,跟故事的重點其實也沒關係。這些設計,使得讀者的焦點集中在普遍人性的層次,關注角色經歷的迷惘和悲傷,以及人性可能的發展和回應。
全書的色彩明亮柔和,奇特的描繪出普通日常甚至帶點趣味的世界,卻有壓抑的悲傷痛苦在其中。封面和封底是同一個場景。封面中,法蘭克身處下方,形色黯然,眼望三個玩伴。三個玩伴位居上方,興高采烈,無視法蘭克的存在。兩者有強烈的對比,之間還有長條深褐色塊,宛如一道隔絕的橫溝。歪斜的滑板車像玩過後被棄置一旁,還有封底上方那個表示路障的圍欄,都象徵法蘭克的處境。
書名頁的左頁是灰色樹幹和狀似垂淚的枝葉,呼應中文版的書名文字。從頭到尾,眼神是重要的線索,透露沒有明說的訊息。大家走開的時候,眼神與行進的方向相反,對象是走在後方、畫面之外的法蘭克嗎?這種似乎暗藏玄機密謀的設計,使角色與情節多了表面下的層次,指涉出看不見但真實存在的空間。
法蘭克孤零零的經過一大片空地走到畫面最右邊,與最左邊的角色黑影(三個玩伴?)之間有很長的距離,畫面上以樹幹分隔。
這樣的設計在場景裡不斷出現,法蘭克和玩伴之間總有樹木、柵欄、窗戶、門之類的物件擋在中間。直到最後一起喝茶時,四個角色才有較接近、無障礙的位置關係。不過,眼神說的是另一回事。
三個玩伴其實一直注意著法蘭克,是刻意孤立還是惡作劇嗎?要看看法蘭克的反應如何嗎?三個好像沒做什麼的角色,散發著沒有明說的惡意,使孤立無援的法蘭克滿懷說不出的悲傷,「每次都是這樣,每次都是。」他終於不再跟隨、企盼,轉身背對玩伴以及所有路障圍欄,走自己的路。
接連四個跨頁畫面都在法蘭克的家裡,靈活的視角轉換使同一個場景的畫面有變化且生動有趣,並藉由各種細節,指涉角色在這個空間裡的情緒、欲望、思想和行為。他開始哭泣時,眼神透露著心裡的希望。他按部就班做著果醬。400公克的糖份量不少,大約兩個量杯或25茶匙。
作法「由他自己決定」有多重含意,暗示他的心態轉向主動、自主,開始積極創造自己的局面。圖像呈現他搬來梯子、站在夠高的位置、面向窗外世界,而料理台上有一本藍色的書,書封上的瑞典文寫著「最好的果醬」。「不能煮得太濃,可是也不能煮得太稀。」隱含計畫和控制。
此時的法蘭克已能掌控自己的眼淚了,或許也暗示從被動受害轉為主動出擊的人生立場。時機成熟了,可以開窗、開門,說的是果醬,隱喻的是人生。玩伴從打開的窗探頭進來,而法蘭克進行著自己的計畫。畫面中央的桌子擺著果醬、麵包和一本黃色的書,書封上的瑞典文寫著「全世界的果醬」,與門戶大開同時象徵包容和接納。「幾乎就像平常一樣」的意思,其實就是不再跟平常「完全一樣」,似乎表示法蘭克已為重複出現的困境找到新的回應之道。
三個玩伴在滑板車上疊立的樣子很滑稽,其實也很費力。他們如此辛苦也要知道法蘭克怎麼了呢。有趣的是,法蘭克沒有邀請大家進入家裡。他安排了一場有吸引力的戶外茶點(戶外是這個悲傷的故事開頭的地方),先前走掉的大家都來了,並接受邀請。
但是,只有三個茶杯。只有三個玩伴喝茶配果醬三明治嗎?只有他們吃了眼淚果醬嗎?最後杯盤狼藉的圖像顯示,果醬三明治都吃光了。這種首尾呼應、貌似圓滿,其實並不確定的開放式結局,讓我想到桑達克(Maurice Sendak)的《野獸國》。
➤果醬三明治與《野獸國》裡一碗熱飯所隱含的意義
林斯特於2022年榮獲林格倫獎,這個以「長襪皮皮」的精神為標竿的兒童文學獎,首屆得主就是桑達克。他的經典之作《野獸國》公認是劃時代作品,毫不美化、掩飾的呈現兒童的內在心理。
桑達克認為童年並非無憂無慮,許多小孩很容易在情感上受傷,不停的面對挫折和各種情緒困擾(無聊、憤怒、焦慮、悲傷……)。無以名之的混亂情緒像野獸般襲擊小孩,而小孩的武器就是想像力,用想像力對抗童年的黑暗時刻。有創造性和超越意義的想像力,是小孩的生存力量,讓他們成為「野獸之王」,或者做眼淚果醬。
許多人以為《野獸國》的結局是美好和解,一碗熱飯象徵媽媽原諒小孩。但我想這恐怕低估了母愛——我確定許多母親即使怒氣未消,仍會按時為小孩供應食物。而法蘭克的茶點,像是暫時的和解,也隱約透露令人不安的訊息。
友伴與歸屬是人性的基本需求。小孩都喜歡朋友,但朋友也令他們煩惱,時常訝異朋友「怎麼會這樣對我?說那些話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理解我?」
人生有些問題並沒有一勞永逸的解答,在這些經歷中學習成長的小孩,需要的是洞察世事與人性的大人耐心陪伴。而真誠表現人性與人生的文學作品,也能幫助他們在故事裡思索自己的經驗和感受,同情的理解人的各種可能性,然後變得更有想像力和創造力,不再害怕流淚。他們會知道,眼淚可以做成果醬,或其它別人意想不到的東西。●
我的眼淚果醬
Alla går iväg
作者:艾娃.林斯特(Eva Lindström)
譯者:陳靜芳
出版:小麥田
定價:38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艾娃.林斯特(Eva Lindström)
1952年出生於瑞典,已創作超過30多本繪本,是瑞典近年最富代表性的創作者。她的故事幽默,帶有玩心,不落俗套,總能捕捉到生命中看似平常實則獨特的時光,並從中帶領讀者感受共鳴。她書中的孩子充滿活力、創造性,同時也刻畫出其他兒童文學作品中鮮少觸及到的孩子的深層感受,無論那是孤獨、渴望,或是不知所措的迷航感。
瑞典的書評人曾說她「為瑞典圖畫書劃下歷史性的里程碑」,創造出「10年才會出現一次的那種好作品」,簡潔的圖像語言、獨特的幽默,以及如詩的畫面,展現圖畫書創作的藝術與文學層次。
她的創作中,堅持以兒童的觀點為中心來說故事,她深刻察覺「遊戲」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方式,無論是跳躍的思考、難以預測、充滿野性等特質,放入故事中,會出現對大人來說古怪、無厘頭的情節,卻能讓孩子讀了以後,感到自己被認同、感到釋放。她深信童年時期並不如大人想像中容易,事物會突然消失、會感到寂寞、會失落與困惑,但童年也會充滿了許許多多樂趣。
艾娃.林斯特是瑞典最具權威的奧古斯特獎得主,多次獲國際安徒生獎提名,並於2022年榮獲林格倫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09》長命百歲也許不難,難的是百歲無憂
延伸閱讀
6月繪本大師》因為我記得:莫里斯.桑達克(Maurice Sendak)的童年史詩
書店裡有琳琅滿目的兒童圖畫書,那些深受小朋友歡迎的經典作品,都是怎麼創作出來的呢?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的知名圖畫書創作者,... 閱讀更多
8月繪本大師》設計真的很重要:大膽創新的圖畫書實驗者藍.史密斯(Lane Smith)
書店裡有琳琅滿目的兒童圖畫書,那些深受小朋友歡迎的經典作品,都是怎麼創作出來的呢?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的知名圖畫書創作者,他們的作品為何具有吹笛人般的魔力,... 閱讀更多
童書評》情緒只是需要好好接待和聆聽,評《情緒大飯店》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