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台北國際書展》西西名詩《可不可以說》繪本畫家廖倍恩:文字是溫柔的,但也有力量

圖片提供:希望學出版

甫獲得2025義大利波隆那插畫獎的香港畫家廖倍恩,早於2018年已藉無字繪本《我的美術館》獲得波隆那拉加茲童書獎藝術、建築和設計類佳作。去年她於台北國際書展期間出版《我的下雨天》大受歡迎,今年書展載譽歸來,將著名華語作家西西的名詩〈可不可以說〉轉化為色彩繽紛且滿載童趣的繪本,讓詩作與圖畫跳起了夢幻的圓舞曲。

西西早於1980代初已與台灣結緣,在台擁有眾多書迷。今年書展,洪範書店出版西西選集《八月浮槎:西西選讀》,並改版重製《鬍子有臉》、《象是笨蛋》合共三本著作。

繪本《可不可以說》是「西西詩集繪本系列」的首本著作,希望學出版社邀來廖倍恩操刀,以超凡的想像力和畫功,回應這首以「量詞轉置」手法寫下的詩,顛覆人們的慣常視角,以創意為世界重新命名。

2025台北國際書展期間,廖倍恩即將來台舉辦講座與新書分享會,原畫展同時在位於大稻程的本屋書店熱烈進行中。Openbook邀請策劃「西西詩集繪本系列」的希望學總編輯、香港作家謝傲霜,與廖倍恩深度對談,率先與讀者分享創作本書的心路歷程與縝密巧思。

文字整理:林慧行

謝傲霜:倍恩,首先謝謝你願意接受繪畫本書的邀請,並把它畫得比我們想像中還要好!我很喜歡宮澤賢治的《不輸給雨》,這是在日本一首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詩,山村浩二的畫作淡淡然卻滿有力量,令人印象深刻,受到許多家長、繪本愛好者喜愛和珍藏。所以我認為只要找到好的畫家,一定也能把西西名詩《可不可以說》和其餘幾首作品,化身成為小孩和成人皆醉心的繪本。記得你說過願意答應參與本次創作,是因為喜歡這首詩,請問可否分享一下這首詩如何吸引了你?

廖倍恩:我第一次看到這首詩就很喜歡,因為這首詩的文字很簡單、很短,雖然表面很搞笑,但內裡卻有少少的反叛。文字以形象化呈現,不是那種很抒情的詩句,令我在腦海中想像到可以畫出搞笑的情境。

謝傲霜:你認為這首詩最想帶給讀者什麼信息?你自己在這繪本裡最想帶給讀者的又是什麼信息?兩者有互相呼應的地方嗎?

廖倍恩:這首詩要告訴讀者不要被一些框架框住自己的想法,要換一個角度去看事情。我自己則希望讓讀者理解到,這個世界有很多東西不是黑白分明的,要從不同角度去看事情,這樣才會有同理心。我覺得我們的聲音好像都很小,文字好像很溫柔,但其實都可以好有力量,因為文字可以改變我們對一些東西的想法。我很希望每個人的聲音都會被聆聽。


《可不可以說》/希望學

謝傲霜:說得太好了,「文字好像很溫柔,但其實都可以好有力量」。我雖然在大學時已拜讀並愛上西西的作品,卻在2011年她獲邀成為香港書展年度作家時,因報館工作才有緣跟她真實見面聊天。那時她的右手已經因乳癌手術而變得不靈活,她用左手緩慢而努力地替我珍藏的西西書籍簽名,歪歪斜斜,卻充滿生命的意志力。

西西的平靜、樂天,對世界滿有好奇與熱情的心,和她充滿力量的文字,都一直感染著我。但過去倍恩以無字繪本廣受歡迎,對你來說,繪畫無字繪本和有字繪本,究竟有什麼不同?兩者有何優勢或難度?你有沒有傾向喜歡哪種?

廖倍恩:無字繪本對於有些複雜的情節,會比較難表達。有字繪本的優勢是朗讀時會有聲音、有節奏。小孩子會喜歡聽有節奏、有押韻的句子,他們會跟著一起讀,很容易便記得。無聊的時候還會自言自語,重複那些繪本中的句子。

但無字繪本的優勢是不需要識字,可以專注於閱讀圖畫,訓練用眼睛去找線索,能訓練觀察力和想像力。無論有字還是無字,其實我兩種都喜歡,只是不喜歡很長氣的文字。

謝傲霜:哈!明白。那麼在這本有字的繪本裡,你有沒有繼續沿用哪些之前無字繪本中曾使用過的技巧?又有哪些是新增的方法與技巧?

廖倍恩:跟之前一樣,我在圖畫裡加了一些細節,讓讀者可以自己細心去找。例如「一架飛鳥」的飛機裡面坐著的鳥,其實都是不會飛的鳥。也有一些首尾呼應的東西,例如Post No Bills(嚴禁標貼)的通告,在警察和警犬那一頁首先出現,在封底的版權頁旁再次出現,但那些貼在牆上遮蓋著什麼的Post No Bills通告,最後卻剝落了,讓人看到背後的「可不可以說」字眼。
至於新增的方法,主要是用大和小來表達人物的權力或聲音吧!例如在媽媽面前,小孩是小的,但小孩在廚房自己想像的時候,他是大的。又例如在辦公室裡面,螞蟻是小的,但在他自己的世界裡面,他是大的。


《可不可以說》/希望學

謝傲霜:你不說我還真的沒留意這大和小的呈現,應該說我沒有去思考這一點,只覺得這樣的呈現是很合理,也配合整首詩的內容發展。另外,我很喜歡Post No Bills首尾呼應的設計!尤其當我首次讀到你給我們的完稿時,在電腦上細閱到最後一頁,看見被遮擋的「可不可以說」顯露出來,我心頭熱血一湧,眼淚就差不多要掉下來。因為這一句提問,正正擊中了「不可以說」帶給我們的痛苦與無奈,這些「不可以說」,可以是關乎文化、社會,甚至政治的。

在本書開始創作前,我們邀請擔任「西西詩集繪本系列」顧問的清大中文系副教授陳智德,為一眾畫家講解包括《可不可以說》在內的西西詩作,你認為那次講解對創作這繪本有何影響?

廖倍恩:那次講解令我打開了眼界,讓我比較深入地思考西西的文字。本來我覺得那只是一首很random(隨機)、搞笑的詩,但愈看就愈覺得很有深度,看了幾次,每次都會想到不同的東西。《可不可以說》想講很多事情沒有model answer(標準答案),而其實人們對西西這首詩的解讀也沒有model answer。

謝傲霜:陳智德教授為本書撰寫推薦導讀時亦說過,《可不可以說》一詩中的「一枚白菜」、「一塊雞蛋」等等逆反日常的指稱,催使讀者發問「可不可以說」,也同時思考「可不可以說」的可能性,帶出「陌生化」效果。在創作過程中,你如何構思與詩句配合的圖畫?既然本詩講很多事情沒有標準答案,所以本詩的文字沒有限制了你,反而是激發了你的想像力?

廖倍恩:是的,我覺得文字沒有限制了我。西西把本首詩分成了7個段落,我就把每個段落想像為不同的環境。

謝傲霜:在創作過程中,你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你用什麼方法去克服這些困難?

廖倍恩:最困難的是如何用圖畫去表達西西字面上的影像,而且我還想要表達那個影像背後的意思。例如「一尾皇帝」這句,我就要再三思考西西的那一尾魚是身處在什麼環境之中?是很自由自在地在海中游泳?還是被困在魚缸裡的魚?要克服這些困難,首先需要從整體上去理解那首詩。

另外的困難就是該如何把很多不同內容的畫面聯繫起來,我想到的解決方法是加了一個主角來串連它們。


《可不可以說》/希望學

謝傲霜:就是你作品中經常出現的那位小男孩!從最初《我的美術館》中我已很喜歡他。究竟他是誰?你創作時有沒有參照一個原型人物?

廖倍恩:沒有。他只是我想像中一個普通的小孩。一般的小孩都喜歡問問題,但在大人的世界裡面會覺得渺小,沒有聲音。

謝傲霜:明白,因為沒有聲音,所以就更加突顯出「可不可以說」這個核心提問。其實除了小男孩,我還讀到黑貓、螞蟻重複出現在本書中,你加入這些角色的原因又是甚麼?

廖倍恩:我本來只想畫一個主角,即小男孩,但一邊畫,就一邊加了一些小動物,然後不知不覺地在圖畫裡發展了小孩遇上黑貓的故事,所以黑貓也是重要的角色。

一開始小孩問大人「可不可以說」,之後他自己問自己「可不可以說」。後來小孩開始和黑貓談話,跟牠談一些可不可以說的東西。再之後黑貓遇上困難,小孩用「可不可以說」來一起面對那些困難。小孩、貓、螞蟻都是一般在社會上沒有很大的聲音。

謝傲霜:聽你這麼解說,令我對整本書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也更明白你如何運用畫作去回應和呈現西西這首看來簡單,事實卻有多重解讀意義的詩。那麼⁠你覺得在畫作中,有沒有哪些部分的內容,可以說是你超越、脫離、豐富了詩作內容,而想帶給讀者的?

廖倍恩:如之前所說,西西把詩分成了7個段落,我就把每個段落想像為不同的環境,它們分別是家裡的廚房、海洋、茶餐廳、課室、辦公室、街道上、皇宮裡面。然後我想像詩句是孩子的一些想法,所以加了孩子作為主角,我用了小孩和黑貓的相逢和遭遇來把詩句串連起來。一開始詩句比較輕鬆,後來有一些關於挑戰地位、權威的句子,我就畫一些生活中可能發生的事,以及小孩和黑貓的反應。

謝傲霜:最後我還有兩個問題想問,第一是⁠為什麼你會選「一架飛鳥」作為封面?其次是你滿意現在的繪本成品嗎?你自己最喜歡的是哪些部分?哈,可能是三個問題,不是兩個。

廖倍恩:選擇「一架飛鳥」作為封面是因為感覺這比較輕鬆,有些奇幻,有自由自在的感覺。看到封面,不會很明白發生了什麼事,但會令你的想像開始熱身,準備看裡面的內容。

至於是否滿意現在的繪本,我會答:滿意!我喜歡黑貓喝宇宙那種神祕感;喜歡小孩偷看螞蟻和曱甴互相送禮物給對方,感覺很溫暖;也喜歡最後Post No Bills的通告掉下來了,那些通告好像一些文字的審查。

文字是溫柔的,但也有力量,好像花可以從牆裡面長出來。我希望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字、圖畫也有這種力量。還有,我也喜歡蝴蝶頁,前面的飯粒、綠豆、玉米、蘿蔔,最後都變成了宇宙的星星和星球!

可不可以說 ---- 西西

可不可以說
一枚白菜
一塊雞蛋
一隻蔥
一個胡椒粉?

可不可以說
一架飛鳥
一管椰子樹
一頂太陽
一巴鬥驟雨?

可不可以說
一株檸檬茶
一雙大力水手
一頓雪糕梳打
一畝阿華田?

可不可以說
一朵雨傘
一束雪花
一瓶銀河
一葫蘆宇宙?

可不可以說
一位螞蟻
一名曱甴
一家豬玀
一窩英雄?

可不可以說
一頭訓導主任
一隻七省巡按
一匹將軍
一尾皇帝?

可不可以說
龍眼吉祥
龍鬚糖萬歲萬歲萬萬歲

➤近期活動

  • 【詩與插畫的圓舞曲:《可不可以說》新書分享會  】
    時間:2月7日(五),上午10:30- 11:30
    地點:兒童沙龍
  • 【《可不可以說》新書分享會之繼續用童眼看世界 】
    時間:2月7日(五),下午3:00- 4:30
    地點:本屋書店

  • 【當義大利波隆那拉加茲獎得主遇上西西詩作《可不可以說》】
    時間:2月8日(六),下午2:00- 4:00
    地點:桃園市立圖書館總館 微光廳
  • 【「我的」三部曲:無字圖畫書的創作旅程 】
    時間:2025年2月9日(日),上午10:00- 12:00
    地點:台北世貿中心二樓 第四會議室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可不可以說
作者:西西
繪者:廖倍恩
出版:希望學
定價:39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西西(1937-2022)

原名張彥,廣東中山人,1937年生於上海,1950年定居香港。香港葛量洪教育學院畢業,曾任教職,為香港《素葉文學》同人。1983年,〈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獲《聯合報》小說獎推薦獎,正式開始了與台灣的文學緣。著作極豐,包括詩集、散文、長短篇小說等三十多種,形式及內容不斷創新,影響深遠。2005年獲《星洲日報》「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2011年為香港書展「年度文學作家」,2018年獲「紐曼華語文學獎」(Newman Prize for Chinese Literature)。

繪者簡介:廖倍恩

香港插畫家及繪本創作者。曾在美國修讀平面設計,回港後與友人創業All Things Bright and Beautiful專賣二人所創作的插畫小物如明信片、日曆等。作品多以沒有文字和色彩鮮明的圖畫來説故事。擅長以圖像敍述,2018年出版的《我的美術館》(My Museum)以小孩的視覺敍述在藝術館中所發生的事,並以「反轉」的角度欣賞世界。該作品以徳文及英文出版,亦榮獲有兒童書界奧斯卡之稱的義大利「波隆那拉加茲獎」(Bologna Ragazzi Award on Art - Architecture & Design Special Mention)中的藝術、建築和設計類佳作。2022年以「Sleeping Rainbow」獲得波隆那插畫Winner Illustrator。曾出版書籍還包括:《我的城市》(2021),《我的下雨天》(2024)。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