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台灣學運參與者。曾任《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科技、醫療與社會》等學術期刊主編,以及國際學會 Society for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 理事。近年來參與台灣RCA勞工集體職災案訴訟,著作包括《看見不潔之物》等書。2012年起參與亞洲公民社會教育網路(Civil Society Education Network inj Asia, CENA)與日、韓、印尼等國大學師生開始有比較緊密的實務合作。
至少一直到我1980年代讀大學的時候,從台灣看出去的世界學術景觀,是個腳踏車輪的模樣:美國(也許還包括英國、法國巴黎與西德的法蘭克福)是輪軸,從這些地方留學回來的學者和翻譯書刊是輪幅,...閱讀更多
陳信行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教授
1980年代台灣學運參與者。曾任《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科技、醫療與社會》等學術期刊主編,以及國際學會 Society for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 理事。 近年來參與台灣RCA勞工集體職災案訴訟,著作包括《 看見不潔之物》等書。2012年起參與亞洲公民社會教育網路( Civil Society Education Network inj Asia, CENA)與日、韓、 印尼等國大學師生開始有比較緊密的實務合作。
書評》補一堂「亞際」歷史課:評小熊英二《1968:日本現代史的轉捩點,席捲日本的革命浪潮》
至少一直到我1980年代讀大學的時候,從台灣看出去的世界學術景觀,是個腳踏車輪的模樣:美國(也許還包括英國、法國巴黎與西德的法蘭克福)是輪軸,從這些地方留學回來的學者和翻譯書刊是輪幅,...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