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藝術史是台灣的容顏:評《漫步裡的台灣美術》

2025-03-21 16:00

不同於現今主流的藝術史書籍多出自經過學術訓練的研究者之手,這本《漫步裡的台灣美術》作者藝術蝦是材料科學的碩士,主業是科技公司工程師,同時也是業餘的畫家及寫作者。在這本書中,藝術蝦以身為畫家與作家的雙重視角,帶領讀者走訪、觀看台灣各地的風景,展開穿梭古今的美術史之旅。

➤漫遊者的步履

很少人知道,業餘(amateur)畫家其實是台灣美術史的關鍵字之一。由於日治時期台灣的殖民地背景,加之缺乏專業的美術教育環境,因此最初是由來台從事各行各業的業餘畫家主導畫壇走向。

例如較早期的日本畫家川田墨鳳,曾在台灣總督府擔任書記,指導過蔡雪溪(郭雪湖的老師)的日本畫。稍後來台的日本水彩畫家石川欽一郎,主業是陸軍翻譯官,身兼學校教師,也非職業畫家。到了1910年代後期,陸續有鹽月桃甫、鄉原古統等人來台從事教職。這些各有正職的畫家,主導著早期台灣美術史的發展。

1927年,第一回台灣美術展覽會開幕,《台灣日日新報》的記者精力充沛地四處採訪參賽的畫家,其中許多都是業餘身分,包括老師、商人、醫生或記者等等。1933年,一篇回顧台灣美術早期發展的文章(我們可以視之為台灣美術史書寫的雛形)中提到:「台灣的現代藝術,大部分仍然以教育工作者或另有他職的公務人員為中心。」準確地觀察到這個現象。


1927年第一回台展前夕,《台灣日日新報》第一篇以業餘畫家為主題的新聞報導,採訪對象是在台日人尾崎清子與經營鐘錶店的野田正明(圖片來源:《臺灣日日新報》,1927-09-13(7版)。本文作者提供)

有趣的是,無論業餘或職業,日治時期的畫家可以說是第一批嘗試書寫台灣美術史的群體。例如鄉原古統曾寫過一篇〈台灣的書畫〉(1933),介紹從清領到日治初期在台灣出現的書畫家。鹽月桃甫也以台灣美術展覽會(台展)的發展歷史為中心,簡述台灣西洋畫的發展與代表人物。

撇除掉身為審查員的官方立場,他們在書寫、評價畫壇人物時,往往以自身作為畫家的視角切入,這讓他們的書寫方式與眾不同,帶有對台灣美術發展的期待與關懷。藝術蝦的《漫步裡的台灣美術》,正好位於上述的延長線之中。

事實上,藝術蝦提及自己過去參加新竹美展、找尋題材的經驗時,想到了和自己有著相似煩惱的鄉原古統。他說:「我們無法完全放棄穩定的工作,只在能力範圍內,平衡著一個維持藝術創作能量的生活方式。」藝術蝦將「寫書」做為目標的旅行,視為找尋創作目標的方式,也與曾經漫遊海外,最後落腳台灣的鄉原古統的經驗相交疊。

➤發現風景

閱讀《漫步裡的台灣美術》,讀者彷彿隨著藝術蝦的文字,一同「漫步」在大稻埕、淡水、北投、台南、新竹各處的巷弄古宅間,展開人文之旅,發現歷史上台灣藝術家活動、取材的痕跡,讀來使人興味盎然。

作為「漫步」的開頭,大稻埕在本書有著獨特且重要的意義。首先,對台灣西洋畫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力的石川欽一郎鍾情於大稻埕的風景。他曾數次帶領學生穿梭當地的後巷和河畔,發掘大稻埕的「如畫風景」(Pittoresque),他不僅將大稻埕風景透過水彩介紹給日本觀眾,他的學生日後也成為台灣美術發展的中流砥柱。

其次,大稻埕是台灣近現代文藝發展的重鎮,裱畫店、珈琲店、寫真館、印刷廠林立其間,無數文藝青年在此流連,揮灑青春,使大稻埕一度成為新興文化藝術誕生、交流的場域,並與當時的台灣民族運動相互呼應——因為大稻埕也是臺灣文化協會的發起地。以上種種細節與掌故,於《漫步裡的台灣美術》多有提及,讀者可按書索驥,從大稻埕出發,展開藝術史與風景的發現之旅。


1908年石川欽一郎的作品《小流》,現今下落不明,曾入選日本文部省美術展覽會,可能是日治時期最早描繪大稻埕後巷溝渠的作品。許多台灣、日本畫家如倪蔣懷等,都深受石川欽一郎的影響,描繪過相似的角度(圖片來源:《日展史(1)文展篇一》。本文作者提供)

➤充滿美麗畫作的書

值得一提的是,藝術蝦和石川欽一郎都擅長水彩,並且都善用畫作結合文字,形成猶如圖文遊記的體裁。這固然是單純巧合,但真要追根究柢,水彩畫本就是適合攜帶寫生的媒材,並且與近代東亞的美術發展,有著頗為密切的關聯。

從19世紀末,西方水彩先後傳入日本、台灣開始,便因其材料、成品容易攜帶,且作畫方式與東亞的傳統水墨相似,因此易於被大眾接受。石川欽一郎曾說:「水彩畫又稱爲水畫,是用水溶性的顏料來作畫,日本畫也可以說是水彩畫的一種。」試圖讓對水彩不熟悉的大眾初步認識這個媒材。


石川欽一郎,《海岸》彩色印刷圖版,1910(圖片來源:《みづゑ》第68,1910-11。本文作者提供)

為了推廣水彩畫,包含石川欽一郎在內的日本水彩畫家,有意透過頻繁的寫生旅行,強調水彩畫的優勢,並形塑集體認同。石川在水彩畫雜誌《みづゑ》頻繁發表插畫,與日本畫壇交流,並且在《台灣日日新報》上連載圖文遊記,畫風俐落輕盈,文筆則有文人風雅瀟灑的韻味。在石川的眾多學生中,藍蔭鼎承襲了石川以水彩畫記錄沿途所見,在期刊、報紙上書寫遊記的習慣。

因為這樣美麗的巧合,《漫步裡的台灣美術》內一幅幅出自藝術蝦之手,取自日常旅行、走訪風景所見的細密精緻水彩插圖,讓這本美麗的書不只是單純的故事書、歷史讀物,更多了幾分珍藏、鑑賞的價值。或許讀者也能以輕鬆的心情,欣賞美的態度,跟著藝術蝦發現台灣美術與風景交織的美好。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漫步裡的台灣美術
作者:藝術蝦
出版:遠流出版
定價:68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藝術蝦

移居台南的新竹人。1986年生,清華大學材料科學研究所碩士畢,現為科技公司工程師、中華亞太水彩協會會員、斜槓畫家與作家,曾出版《台南巷框》、《旅繪台灣》等書。

個人創作風格結合了留白、筆觸、肌理效果,屬於非典型水彩風格。曾入選全國美展,入圍世界水彩大賽,受邀參與過多次個展與聯展。本書圖像風格以近年發展的「素描感水彩」為主軸,重新界定紀實與藝術之間的邊界。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