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森林所畢,現從事生態圖文創作與環境教育。曾獲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作品《沒口之河》 獲台灣文學金典獎。著作另有《霧林蛾書 》、兒童繪本《圍籬上的小黑點》等;繪圖見於《橫斷臺灣》、《通往世界的植物》、《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與各類環境教育相關出版品。臉書專頁「斑光工作室」。
我始終相信,越普遍的道理,當在越日常之處尋獲。然而另一方面,越真實的日常現象,又理當是因時因地,因觀察者的不同視角,而呈現多元的樣態。能與多樣的現象共存,並仍清晰可述的道理,...閱讀更多
翻開《石頭記》之前,不妨先來思考,何謂石頭。 來自科學的定義:不均質的固態礦物集合體,地層的基礎。 若我們將「礦物」與「地層」,代換為「事件」與「歷史」,會變成什麼呢?建築,或許就是種「...閱讀更多
黃瀚嶢生態插畫工作者
臺大森林所畢,現從事生態圖文創作與環境教育。曾獲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作品《沒口之河》 獲台灣文學金典獎。著作另有《霧林蛾書 》、兒童繪本《圍籬上的小黑點》等;繪圖見於《橫斷臺灣》、《通往世界的植物》、《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與各類環境教育相關出版品。臉書專頁「斑光工作室」。
書評》與日常對讀,文明與荒野的交纏:評《重燃生之燼火》
我始終相信,越普遍的道理,當在越日常之處尋獲。然而另一方面,越真實的日常現象,又理當是因時因地,因觀察者的不同視角,而呈現多元的樣態。能與多樣的現象共存,並仍清晰可述的道理,...閱讀更多
書評》礦脈交織的書寫——讀《石頭記》
翻開《石頭記》之前,不妨先來思考,何謂石頭。 來自科學的定義:不均質的固態礦物集合體,地層的基礎。 若我們將「礦物」與「地層」,代換為「事件」與「歷史」,會變成什麼呢?建築,或許就是種「...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