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米講話和他的作品一樣溫柔,不自覺地使用很多疊詞,強化他要表達的語意。他有很多很多的「為什麼」,答案則是很多很多的「不知道」……
這場滿座的演講,有大人,有小孩。現場讀者非常有耳福,幾米不但完整朗讀了他甫獲得2017年「Openbook好書獎˙最佳童書」的《同一個月亮》,闡述創作理念、創作過程時,更以和緩感性的聲音,朗讀了許多早期的作品。對於幾米創作的種種,讀者提問踴躍,而透過作家與讀者溫暖的交流,也更完整呈現出幾米的創作歷程。講座結束後,幾米來者不拒,為讀者簽名,讀者希望他在書上畫什麼小動物,他一一滿足讀者的需求,光是簽名,就長達40分鐘。
以下是講座摘要。
整理記錄/安靜 攝影/桑杉學
大家好,我是幾米,謝謝大家來聽我演講。平常演講,我都不會緊張的,但今天我非常緊張,因爲今天是我第一次介紹自己的書,《同一個月亮》。
20年前,我的第一部圖畫書《森林裡的祕密》得到1998年的「開卷好書獎˙最佳童書」,做為一個新人、第一次出書,如果不是得到《開卷》的最佳童書,或許我就沒有機會再做創作,所以我很感謝開卷,從那之後,我每一年都在做書。
我的童書啟蒙非常晚,印象中幾乎沒有童書的閱讀經驗。很多孩子都聽媽媽在床前講故事,但我請我媽媽朗讀繪本給我聽的那一年,我已經30歲了。有一年,我去日本旅行,逛進一家書店,買了兩本繪本,回來請媽媽唸給我聽,我媽媽的日文非常好。我在日本看到很多圖畫書,非常震撼,覺得太美了。
後來我開始畫插畫,將近10年後,辭掉工作,畫插畫變成我的專業。我不幸生了一場病、又恢復健康。在我生命最低盪時,有很多感觸,於是就開始創作。我不知道怎麼跟小孩說話,但我有很多話想跟大人說,就畫了《森林裡的祕密》。
在還沒有網路的那個年代,誠品書店對我非常重要,在此之前,我不知道哪裡可以找到國外的資訊、圖像的靈感來源。誠品書店的童書專區,是我學習的地方,因爲我畫插畫,沒有人可以教我,我自學的方法,就是不斷去看別人的作品。誠品書店每天開門就進去,買很多書回家,也在那裡看很多國外的雜誌,不停翻閱、看很多的插圖。
1998年初,在我還不是以「幾米」被大家認識的時候,接了一個新學友的案子,一整套24本書。新學友找了24位台灣作家與畫家,我負責一本台語作品《鏡內底的囡仔》,文字作者是向陽,我畫插圖。這本童書是10篇詩配插圖,是插畫與詩的結合,這是我21年前的作品,也是我畫的第一本與兒童有關的圖畫書。
《森林裡的祕密》是我的第一本書,也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本書。這本書最終要講的是:沒有夢的城市,好寂寞。書中,畫出我當時的心情,我當時完全沒有考慮到小孩子讀這本書的感受,只是想呈現那時候我對生命、悲傷的當下。
1998年,我做了兩本書,《森林裡的祕密》得到《中國時報》開卷最佳童書獎,另一本作品《微笑的魚》得到《聯合報》讀書人最佳童書。《微笑的魚》是獻給我在榮總的主治大夫和護士,這本書講一個沮喪的、無助的上班族,看到一隻魚,透過玻璃對他微笑,於是就把它買回家。有段時間,我不敢在公開場合談這本書,因爲我發現它就是畫我住在醫院病房時,有段時間白血球很低,不能會客,只能隔著玻璃,和來探望我的朋友揮手。我好像擁有自由,但實際上我沒有,疾病讓我被困住了。唯有放掉之後,才可以真正獲得吧?這個故事後來有改編做成動畫,動畫相對有趣一點。
後來透過朋友李瑾倫,我認識了英國出版社Walker Books,開始和他們合作。我跟Walker一共合作了3本書,《吃掉黑暗的怪獸》、《不睡覺世界冠軍》、《乖乖小惡魔》。有人說我和國外合作畫的圖,好像和在台灣的作品不太一樣,這當然有個原因,因為你的作品要出國,你會更小心,小心就會更謹慎。我不覺得小心謹慎的圖就比較好,但是你小心謹慎畫的圖,就會比較注意細節。我的個性不是那麼喜歡畫那麼多細節,因爲圖像並不是誰畫得越細就越厲害,但是不曉得為什麼,我和英國合作的圖,就會畫得比較謹慎一點、比較溫柔一點。
合作中我發現Walker很講究故事的結構,起承轉合都安排得非常好,才會交到插畫家手上,插畫家畫圖時就會相對容易,因爲它的結構很清楚。那時我明白,原來國外的童書寫作是這樣產生的,是很清楚、有階段、有目的、有高潮起伏,有嚴謹的結構,而不是很意識流、很理所當然。
後來我還跟美國合作一本《I Can Be Anything!》,但我還是覺得自己不會畫童書。我有幾個問題是「就這麼簡單嗎?那我不想畫。」還有就是我會把簡單的事情變成很複雜,比方說我要畫一個月亮和小孩玩的人,就畫了140頁的《月亮忘記了》。我想我實在不會畫童書,那就算了,我就一直畫成人書。
我最喜歡做的事情是:發想和畫草稿。我有很多想法,會趕快把它畫下來。我書桌上這一堆,每一本都有一百多頁,每一本都花掉我很多時間,但我就沒有做。這麼多半成品的書,為什麼不想做呢?我就搞怪啊!我覺得可能也有膽怯吧。我會自問:「幾米,你做那麼多暢銷書,那你做的童書就這樣喔?好好笑喔!」或是,「蛤?做這樣就可以?那這個挑戰太小了,這個領域沒有什麼我可以著力的地方。」我會給自己很多莫名的情緒,可是,每個創作者不都是這樣嗎?
去年6月,我去當了一個圖畫書獎項的評審,五天四夜被關在那邊,每天都要看很多很多原創的圖畫書,然後我心裡有好多疑問:「為什麼這書只有32頁,我看了5遍還看不懂?」有的圖畫書是這樣,你不知道它在講什麼,為什麼要給別人看的東西,要畫得這麼黑暗呢?為甚麼題材這麼詭異呢?我有好多為什麼。但是這些書都是從幾百本中挑出來進入決選的作品,我那時候可能有點想法說「那我回台北做一本好了。」
很多人說,偉大的作品都是從一張捏皺的草稿開始。有一天,我突然發現一張圖,被我用鋏子夾起來,「一個窗戶、一棵樹,還有兩個畫框。」就這麼簡單,什麼都沒有。我創作,不是先結構,不是說我想告訴誰什麼。創作有非常多的方法,對我而言,沒有方法論,起承轉合一定要怎樣。
我喜歡場景。看到這張圖後,我想到:外面是什麼、裡面是什麼?那兩個畫框裡面是什麼?這三把椅子要坐什麼人?這是我非常喜歡探尋去編故事、做書的方法。各位如果熟悉我的作品,《向左走 向有走》,就是在講左右;《地下鐵》就是講下去、出來。我喜歡做這樣的東西,這樣的東西給我非常大的限制,給我非常大的挑戰,會激起我非常大的創作欲望。
這張圖出現時,可能已經擺了3年或7年了,我知道這張圖裡有東西,但我懶得去做。我想:這張圖裡面有什麼東西?經過的是一個人嗎?是一個小女孩嗎?是一隻狼嗎?是一隻豹嗎?還是整個下午只有下雨什麼都沒有?坐在這邊的是一個家庭嗎?還是一個寂寞的小孩?還是裡面有一隻寵物?裡面有一隻狼?外面那隻熊會不會從窗戶爬進來?爬進來發生什麼事?
我喜歡我思索的方式,但我不會去想任何教育性、意義性、故事性的問題。我去想情節,我覺得這樣太好玩。那兩個畫框可以放什麼樣的圖?那些圖有什麼樣的意義?從這張破破爛爛的紙出現,然後我坐下來畫草圖,《同一個月亮》的草圖。
我為什麼會畫這個?這些我覺得好可愛。我畫這個,一開始出現動物,可是小男孩翰翰等來等去,總要等到什麼,最理所當然等到的是爸爸,然後他們看同一個月亮。草圖畫完,我就寫文字,文字貼一貼,然後做成假書,不斷翻閱,心裏想「就這樣嗎?」那時候我就想到了:戰爭。
封面通常是整本書做完再回過頭來畫。一開始我懶得畫,就請出版社設計封面,他們做了很多封面,但那些封面我都覺得「不對、不對、不對」。於是我重畫了一個封面,因爲這三個動物出現,還有小貓和小兔出現,但都沒有聚在一起來。講同一個月亮,水裡的月亮和天上的月亮,也是同一個月亮。當然還有考慮到設計的問題:一般要把文字放在上面,如果月亮放在上面,會有排版的問題,所以我上面讓它全黑,下面用月光的反射,所以他們每一個人身上都帶著美麗的黃色。
因爲整個故事太簡潔了,封面也要極簡,不要再多一點點東西。我都是用壓克力顏料,質感稍微厚重一點。我就畫了這樣的封面,他們共同在欣賞同一個月亮,可是每個人都在想好多事情。
另外,我在畫草圖時,就想到蝴蝶頁要放數字。這個數字代表孩子的等待、對父親的等待。我以牆面為基底,數字是我用左手寫出來、壓上去,所以這本書從蝴蝶頁就開始述說這個故事了。
我覺得繪畫的技術,會影響你說故事的範疇。如果你畫的技術,可以有一個更高的共通性,就可以畫出更多人可以理解的故事。但有些創作者,有某種特殊的造型變化,他就會走到另一個故事表現的方式。圖像和語言會影響到很多你說故事的限制,不一定是好或壞。如果你擁有更基本的敘述能力,你說故事的類型可能會有更多彈性。
比方說,畫一隻鶴,那個葉子隨他漂浮,然後他翅膀的轉動、小孩子手的姿勢,這些都是需要磨練跟功力的累積,不是那麼理所當然畫出來就是這樣。就像炒菜,你已經熟悉那些菜了,要怎麼炒?薑多少?蒜多少?酒多少?你要熟練,才能呈現一盤很美味的菜,而不會讓人家覺得「這邊或哪邊出了問題。」這是需要技術的東西。
畫圖、寫文字,是很高技術的東西。這個技術,需要磨練,技術必須到達一定程度之後,才可以展現出來,讓人家覺得「作者畫得很辛苦,可是讀者看得很愉快。」或是「作者在背後寫得很認真,讀者覺得怎麼會這麼順、這麼貼切。」技術就是要不斷地磨練、不斷地嘗試,還要加上你本來的直覺。
我其實不是故意要去畫這個、這個、這個,可是你在創作的時候,會有直覺,這個直覺出來的時候,就是要畫這個。我在畫前面的時候,就覺得必然要等爸爸,而要等爸爸可能就必然要怎樣。當我畫這張圖,我就突然冒出個念頭,覺得「這個爸爸一定要受傷。」
之前接受訪問,採訪者問我:「月亮對你是什麼意思?月亮給你的觀感是什麼?」我說:「你不要問我這個。」我是要畫一部作品,這個作品要完整,就必須出現這樣的東西。所以當它出來的時候,爸爸一定要受傷,但又不能讓他很可怕,所以要讓小孩覺得這是一個已經全然接受的事情,而且他不會為這個事情難過,因爲他已經複習過很多遍了。或者是,爸爸已經受過傷,或許爸爸上次就受過傷了,他已經裝了一個義肢,然後小孩在等他,這也有可能。但是我一定要讓小孩是一個遊戲的、是接受的、沒有陰影地接受這個事實,希望他會很熟練地幫爸爸包紮。這對成人是殘酷的,因爲我們有太多的認知,我們知道在斷腿的後面,有太多的悲傷、恐懼、無助、無奈。
爸爸跟他一起散步,那是同一個月亮嗎?是的。這個畫面,一看就知道是相對於大雁回來,旁邊從大雁變成飛機。在同一個月亮下,可能有人在唱歌、跳舞,有人在戰爭的陰影下。出現這個飛機與月亮的畫面,我自己是發抖的、戰慄的,我覺得爲什麼我會畫出這樣的東西?可能是每天的新聞,恐攻、核彈、戰爭,一直在心裡面,所以就出現了。畫出來的時候,我非常難過。最後,翰翰睡了、爸爸睡了,但是很多人還在戰爭下,貓安靜地看著月亮,就這樣,同一個月亮。
畫完這本書,我非常沮喪,覺得我為什麼不能像別人一樣,畫一個輕鬆的、快樂的,讓小孩子看完一遍說「我還要再讀一遍」的書就好?我真的難過了一陣子。但是這本書對我有個特殊意義,他在我所有作品內是個精品,你不能去動它的任何一個頁數、任何一個字,因爲它就是這麼簡略,由4個部分組成,對我個人而言,我覺得它達到一個創作高度。
我今天從大安森林公園走過來,看到很多小朋友在玩,我心裡想著:「他們不會看我的書,他們不會喜歡我的書。」我的每個故事都非常可怕,雖然我用這麼美的畫面去呈現。很多人問我:「為什麼、爲什麼、為什麼?」我的答案是:「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我也很不喜歡別人解釋為什麼,我覺得那是宣傳、不是創作。
【幾米與讀者Q & A】
Q:你提到最喜歡發想,你都在何時發想?什麼狀態下發想?發想的時間有多長?
A:發想啊,當做東西的時候,就開始發想。我不熬夜,相反的,我會凌晨3、4點就醒來,躺在床上就開始去改故事,迫不及待希望天趕快亮,然後可以去工作室做事情,把剛剛想的故事更改過來。我覺得這段的神祕時間非常可怕,我有非常非常多作品的重要轉折,都是在天亮未亮之前想的。它或許也是夢境的延伸,很多創作者可能都有這種感覺吧?會在似醒未醒時,腦袋就開始安排故事。
如果我想到什麼東西,會花一兩天的時間把想法畫出來,然後就丟在一邊,因爲手上還有好多事情要做。那些畫可能都不會成功,就像我桌上那五十幾個故事一樣丟在那裡;可是等到我把其中一本抽出來的時候,它自己又開始產生運轉,開始產生故事。
Q:對想創作圖畫書的人,你會給什麼樣的意見?
A:就去做啊!創作就像,想跳舞你就跳啊跳啊跳啊,想演戲就演啊演啊演啊,想寫作就寫啊寫啊寫啊,畫畫就畫啊畫啊畫啊。到了我這個年紀,想做就做,趕快去做,努力去做。但是做出來之後,要給自己最嚴厲的審核,要去尋求別人給你意見,要有更多的彈性。
現在讀者會想要看到世界最棒的作品,所以你必須不斷去看。爲什麼這麼多作品擺在你面前,你看不出你的愚笨、拙劣?現在的出版界,不是新竹縣跟苗栗縣在比較,是全世界的書放在誠品書店的書架上,要搶那個位置,全世界的小孩都在看全世界的作品。
圖畫書不一定要畫得很美,你要有個很清楚的想法。你要做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而且你要做得比別人好,才有機會。你要一直做、一直寫、要一直很努力,還要有技術。
不是說你要畫得多美,才會變成一本圖書書,重要的還是那個「想法」,有機智的、殘忍的、撫慰的、溫柔的,你要用什麼方法讓小孩喜歡呢?一本圖畫書,如果只是小孩喜歡而大人不喜歡,事實上那也是有問題。大家都會覺得圖畫書很簡單,事實上圖畫書很難,因爲它就32頁,一個句子、一個色彩、一個文字用錯,他就變成三十二分之一的錯。
Q:你的作品大約有兩個類型:人物大多是憂傷的、必須被安慰的;另一個很大部分是畫動物,這些動物好像有很多療癒的力量,你常畫這兩種,是偏好或有何特別想法?
A:我畫人物和動物,也有畫植物和建築物。人物是主角,但我不只畫人物與動物,像《地下鐵》這本最重要是畫城市的結構變化,《向左走 向右走》畫建築、畫走道,但我比較少畫昆蟲。
以《地下鐵》為例好了,它一定要有個建築、有個結構,不只是個盲女。我有畫車廂、有畫結構,可能是人物或動物讓你很專注。順便讓我我炫耀一下,《地下鐵》這本書已經有14種不同國家的語言版本。(笑)
Q:請問《同一個月亮》的基調、畫面如何銜接到反戰?
A:我覺得它就是要這樣,翰翰在等等等,等到他爸爸回來,就必然要這樣。爸爸從戰場回來,他就是必然要那樣。不要問我為什麼,我不是要畫一個反戰的故事題材,反戰是最後才現身的。
有時候像一首詩,不要問爲什麼要用這個字,因爲這個字就掉到這個空間裡。你在做這個東西的時候,腦袋就一直在這裡面啊,一直轉一直轉,每天醒來,你都會跳起來修正,這個不要、這個要,可能要淘汰很多東西。
Q:可否推薦你最欣賞的繪本創作者或畫家?
A:我特別喜歡英國的約翰˙伯明翰(John Burningham),你去看一看他的圖,會覺得「天啊!這樣也可以喔?」但當你把文字唸完,跟那個圖結合,就會覺得「天啊!這真是個開創。」他打破一般覺得繪本就是一定要很甜美、小可愛、小迷糊、小蜜蜂、小蝴蝶……的想法,不是的。
台灣有很多優秀的創作者,但我總覺得他們的創作量不夠。希望創作者還是要有個量出來;量出來,你就會長出力量、
Q:你的故事都是一邊畫一邊長的嗎?你未來會畫更多成人書或童書?
A:是的,我的故事都是一邊畫一邊長出來的,我好喜歡這邊刪掉、那邊改,每天改,不厭其煩。我恨我自己,可是這就是創作啊!但它出版後,我就完全放棄它了,因爲我還有別的事情要做。我甚至不去印刷廠,不太在乎印刷品質是否到極致,那不是我要關心的問題。
我去年非常低潮,跟出版社說,我要退休了、不要畫了,但畫了《同一個月亮》就得獎了。我應該會兩邊(童書與成人書)同時進行吧,這是謀生之道啊。(笑)
Q:你希望我們如何跟小孩解讀《同一個月亮》這本書?
A:我不管這些耶,這不是我的事。要跟小孩講什麼?不應該問我,要問你自己。我創作時,根本不知道我的讀者是誰、我要去告訴他們些什麼。
Q:請問你的作品故事都比較悲傷,會不會想做一本開心一點的?
A:會啊!大家等等我,我會努力。年紀越來越大,看事情會比較輕鬆一點,畫給孫子看,可能會畫得更愉快一點。
Q:我從很小就很喜歡你的作品(現場大笑),《微笑的魚》是幼稚園時看的,有很多感覺在心裡。後來你的很多作品也改編成電影或舞台劇,請問,對於由其他創作者以不同形式來詮釋自己的作品,有何想法?
A:我沒有想法。我有個很神奇的特質,我不管這些東西,我只管我的書、在印刷之前的事。拍成電影、舞台劇,這應該是這個領域的人該做的事情。商品我也不管,因爲我時間有限,我不要把時間花在別人可以做的部分,我把時間花在只有我可以做的事情上。身為一個創作者,我不喜歡去干涉電影或舞台劇怎麼表現,我會放手讓他們做他們想做的事。
謝謝你喜歡《微笑的魚》,很多人都說看我的書長大。我感覺20年有什麼稀罕,但在台灣,這樣也蠻不錯的,20年來,每年有一本、兩本書,和大家分享。出版業這幾年真的非常辛苦、很慘澹,希望大家繼續支持其他的創作者。
Q:回到《同一個月亮》,這本書有個安全的結尾,這是特別為兒童設計的嗎?可否談談你對兒童的理解?
A:我在畫一個作品,沒有想過是針對兒童或大人之分。差別只有畫給兒童看時,我會畫得比較簡單,這個簡單是指表現的形式。因爲我看過太多給兒童看的東西九轉千繞,我沒辦法,我要簡單俐落、簡潔的東西。至於結局,對我而言,這個作品,必然有這樣的結局。●
同一個月亮 文、圖:幾米,大塊文化公司,350元【內容簡介➤】
【2017Openbook好書獎】 ➤專題目錄 ➤評審報告;評審名單 ➤年度好書.中文創作 ➤年度好書.翻譯書 ➤美好生活書 ➤最佳童書與青少年圖書 ➤抽獎活動辦法 ➤9場巡迴講座
來看看讀者版本的年度好書!
得獎好書,各大網路與實體書店熱烈推廣中:
具有國際知名度的繪本作家幾米,多年來筆耕不輟,創作出一本又一本動人的作品。2017年的新作《同一個月亮》則達到了新的高度,... 閱讀更多
閱讀更多
幾米講話和他的作品一樣溫柔,不自覺地使用很多疊詞,強化他要表達的語意。他有很多很多的「為什麼」,答案則是很多很多的「不知道」……
這場滿座的演講,有大人,有小孩。現場讀者非常有耳福,幾米不但完整朗讀了他甫獲得2017年「Openbook好書獎˙最佳童書」的《同一個月亮》,闡述創作理念、創作過程時,更以和緩感性的聲音,朗讀了許多早期的作品。對於幾米創作的種種,讀者提問踴躍,而透過作家與讀者溫暖的交流,也更完整呈現出幾米的創作歷程。講座結束後,幾米來者不拒,為讀者簽名,讀者希望他在書上畫什麼小動物,他一一滿足讀者的需求,光是簽名,就長達40分鐘。
以下是講座摘要。
整理記錄/安靜
攝影/桑杉學
大家好,我是幾米,謝謝大家來聽我演講。平常演講,我都不會緊張的,但今天我非常緊張,因爲今天是我第一次介紹自己的書,《同一個月亮》。
20年前,我的第一部圖畫書《森林裡的祕密》得到1998年的「開卷好書獎˙最佳童書」,做為一個新人、第一次出書,如果不是得到《開卷》的最佳童書,或許我就沒有機會再做創作,所以我很感謝開卷,從那之後,我每一年都在做書。
我的童書啟蒙非常晚,印象中幾乎沒有童書的閱讀經驗。很多孩子都聽媽媽在床前講故事,但我請我媽媽朗讀繪本給我聽的那一年,我已經30歲了。有一年,我去日本旅行,逛進一家書店,買了兩本繪本,回來請媽媽唸給我聽,我媽媽的日文非常好。我在日本看到很多圖畫書,非常震撼,覺得太美了。
後來我開始畫插畫,將近10年後,辭掉工作,畫插畫變成我的專業。我不幸生了一場病、又恢復健康。在我生命最低盪時,有很多感觸,於是就開始創作。我不知道怎麼跟小孩說話,但我有很多話想跟大人說,就畫了《森林裡的祕密》。
在還沒有網路的那個年代,誠品書店對我非常重要,在此之前,我不知道哪裡可以找到國外的資訊、圖像的靈感來源。誠品書店的童書專區,是我學習的地方,因爲我畫插畫,沒有人可以教我,我自學的方法,就是不斷去看別人的作品。誠品書店每天開門就進去,買很多書回家,也在那裡看很多國外的雜誌,不停翻閱、看很多的插圖。
1998年初,在我還不是以「幾米」被大家認識的時候,接了一個新學友的案子,一整套24本書。新學友找了24位台灣作家與畫家,我負責一本台語作品《鏡內底的囡仔》,文字作者是向陽,我畫插圖。這本童書是10篇詩配插圖,是插畫與詩的結合,這是我21年前的作品,也是我畫的第一本與兒童有關的圖畫書。
《森林裡的祕密》是我的第一本書,也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本書。這本書最終要講的是:沒有夢的城市,好寂寞。書中,畫出我當時的心情,我當時完全沒有考慮到小孩子讀這本書的感受,只是想呈現那時候我對生命、悲傷的當下。
1998年,我做了兩本書,《森林裡的祕密》得到《中國時報》開卷最佳童書獎,另一本作品《微笑的魚》得到《聯合報》讀書人最佳童書。《微笑的魚》是獻給我在榮總的主治大夫和護士,這本書講一個沮喪的、無助的上班族,看到一隻魚,透過玻璃對他微笑,於是就把它買回家。有段時間,我不敢在公開場合談這本書,因爲我發現它就是畫我住在醫院病房時,有段時間白血球很低,不能會客,只能隔著玻璃,和來探望我的朋友揮手。我好像擁有自由,但實際上我沒有,疾病讓我被困住了。唯有放掉之後,才可以真正獲得吧?這個故事後來有改編做成動畫,動畫相對有趣一點。
後來透過朋友李瑾倫,我認識了英國出版社Walker Books,開始和他們合作。我跟Walker一共合作了3本書,《吃掉黑暗的怪獸》、《不睡覺世界冠軍》、《乖乖小惡魔》。有人說我和國外合作畫的圖,好像和在台灣的作品不太一樣,這當然有個原因,因為你的作品要出國,你會更小心,小心就會更謹慎。我不覺得小心謹慎的圖就比較好,但是你小心謹慎畫的圖,就會比較注意細節。我的個性不是那麼喜歡畫那麼多細節,因爲圖像並不是誰畫得越細就越厲害,但是不曉得為什麼,我和英國合作的圖,就會畫得比較謹慎一點、比較溫柔一點。
合作中我發現Walker很講究故事的結構,起承轉合都安排得非常好,才會交到插畫家手上,插畫家畫圖時就會相對容易,因爲它的結構很清楚。那時我明白,原來國外的童書寫作是這樣產生的,是很清楚、有階段、有目的、有高潮起伏,有嚴謹的結構,而不是很意識流、很理所當然。
後來我還跟美國合作一本《I Can Be Anything!》,但我還是覺得自己不會畫童書。我有幾個問題是「就這麼簡單嗎?那我不想畫。」還有就是我會把簡單的事情變成很複雜,比方說我要畫一個月亮和小孩玩的人,就畫了140頁的《月亮忘記了》。我想我實在不會畫童書,那就算了,我就一直畫成人書。
我最喜歡做的事情是:發想和畫草稿。我有很多想法,會趕快把它畫下來。我書桌上這一堆,每一本都有一百多頁,每一本都花掉我很多時間,但我就沒有做。這麼多半成品的書,為什麼不想做呢?我就搞怪啊!我覺得可能也有膽怯吧。我會自問:「幾米,你做那麼多暢銷書,那你做的童書就這樣喔?好好笑喔!」或是,「蛤?做這樣就可以?那這個挑戰太小了,這個領域沒有什麼我可以著力的地方。」我會給自己很多莫名的情緒,可是,每個創作者不都是這樣嗎?
去年6月,我去當了一個圖畫書獎項的評審,五天四夜被關在那邊,每天都要看很多很多原創的圖畫書,然後我心裡有好多疑問:「為什麼這書只有32頁,我看了5遍還看不懂?」有的圖畫書是這樣,你不知道它在講什麼,為什麼要給別人看的東西,要畫得這麼黑暗呢?為甚麼題材這麼詭異呢?我有好多為什麼。但是這些書都是從幾百本中挑出來進入決選的作品,我那時候可能有點想法說「那我回台北做一本好了。」
很多人說,偉大的作品都是從一張捏皺的草稿開始。有一天,我突然發現一張圖,被我用鋏子夾起來,「一個窗戶、一棵樹,還有兩個畫框。」就這麼簡單,什麼都沒有。我創作,不是先結構,不是說我想告訴誰什麼。創作有非常多的方法,對我而言,沒有方法論,起承轉合一定要怎樣。
我喜歡場景。看到這張圖後,我想到:外面是什麼、裡面是什麼?那兩個畫框裡面是什麼?這三把椅子要坐什麼人?這是我非常喜歡探尋去編故事、做書的方法。各位如果熟悉我的作品,《向左走 向有走》,就是在講左右;《地下鐵》就是講下去、出來。我喜歡做這樣的東西,這樣的東西給我非常大的限制,給我非常大的挑戰,會激起我非常大的創作欲望。
這張圖出現時,可能已經擺了3年或7年了,我知道這張圖裡有東西,但我懶得去做。我想:這張圖裡面有什麼東西?經過的是一個人嗎?是一個小女孩嗎?是一隻狼嗎?是一隻豹嗎?還是整個下午只有下雨什麼都沒有?坐在這邊的是一個家庭嗎?還是一個寂寞的小孩?還是裡面有一隻寵物?裡面有一隻狼?外面那隻熊會不會從窗戶爬進來?爬進來發生什麼事?
我喜歡我思索的方式,但我不會去想任何教育性、意義性、故事性的問題。我去想情節,我覺得這樣太好玩。那兩個畫框可以放什麼樣的圖?那些圖有什麼樣的意義?從這張破破爛爛的紙出現,然後我坐下來畫草圖,《同一個月亮》的草圖。
我為什麼會畫這個?這些我覺得好可愛。我畫這個,一開始出現動物,可是小男孩翰翰等來等去,總要等到什麼,最理所當然等到的是爸爸,然後他們看同一個月亮。草圖畫完,我就寫文字,文字貼一貼,然後做成假書,不斷翻閱,心裏想「就這樣嗎?」那時候我就想到了:戰爭。
封面通常是整本書做完再回過頭來畫。一開始我懶得畫,就請出版社設計封面,他們做了很多封面,但那些封面我都覺得「不對、不對、不對」。於是我重畫了一個封面,因爲這三個動物出現,還有小貓和小兔出現,但都沒有聚在一起來。講同一個月亮,水裡的月亮和天上的月亮,也是同一個月亮。當然還有考慮到設計的問題:一般要把文字放在上面,如果月亮放在上面,會有排版的問題,所以我上面讓它全黑,下面用月光的反射,所以他們每一個人身上都帶著美麗的黃色。
因爲整個故事太簡潔了,封面也要極簡,不要再多一點點東西。我都是用壓克力顏料,質感稍微厚重一點。我就畫了這樣的封面,他們共同在欣賞同一個月亮,可是每個人都在想好多事情。
另外,我在畫草圖時,就想到蝴蝶頁要放數字。這個數字代表孩子的等待、對父親的等待。我以牆面為基底,數字是我用左手寫出來、壓上去,所以這本書從蝴蝶頁就開始述說這個故事了。
我覺得繪畫的技術,會影響你說故事的範疇。如果你畫的技術,可以有一個更高的共通性,就可以畫出更多人可以理解的故事。但有些創作者,有某種特殊的造型變化,他就會走到另一個故事表現的方式。圖像和語言會影響到很多你說故事的限制,不一定是好或壞。如果你擁有更基本的敘述能力,你說故事的類型可能會有更多彈性。
比方說,畫一隻鶴,那個葉子隨他漂浮,然後他翅膀的轉動、小孩子手的姿勢,這些都是需要磨練跟功力的累積,不是那麼理所當然畫出來就是這樣。就像炒菜,你已經熟悉那些菜了,要怎麼炒?薑多少?蒜多少?酒多少?你要熟練,才能呈現一盤很美味的菜,而不會讓人家覺得「這邊或哪邊出了問題。」這是需要技術的東西。
畫圖、寫文字,是很高技術的東西。這個技術,需要磨練,技術必須到達一定程度之後,才可以展現出來,讓人家覺得「作者畫得很辛苦,可是讀者看得很愉快。」或是「作者在背後寫得很認真,讀者覺得怎麼會這麼順、這麼貼切。」技術就是要不斷地磨練、不斷地嘗試,還要加上你本來的直覺。
我其實不是故意要去畫這個、這個、這個,可是你在創作的時候,會有直覺,這個直覺出來的時候,就是要畫這個。我在畫前面的時候,就覺得必然要等爸爸,而要等爸爸可能就必然要怎樣。當我畫這張圖,我就突然冒出個念頭,覺得「這個爸爸一定要受傷。」
之前接受訪問,採訪者問我:「月亮對你是什麼意思?月亮給你的觀感是什麼?」我說:「你不要問我這個。」我是要畫一部作品,這個作品要完整,就必須出現這樣的東西。所以當它出來的時候,爸爸一定要受傷,但又不能讓他很可怕,所以要讓小孩覺得這是一個已經全然接受的事情,而且他不會為這個事情難過,因爲他已經複習過很多遍了。或者是,爸爸已經受過傷,或許爸爸上次就受過傷了,他已經裝了一個義肢,然後小孩在等他,這也有可能。但是我一定要讓小孩是一個遊戲的、是接受的、沒有陰影地接受這個事實,希望他會很熟練地幫爸爸包紮。這對成人是殘酷的,因爲我們有太多的認知,我們知道在斷腿的後面,有太多的悲傷、恐懼、無助、無奈。
爸爸跟他一起散步,那是同一個月亮嗎?是的。這個畫面,一看就知道是相對於大雁回來,旁邊從大雁變成飛機。在同一個月亮下,可能有人在唱歌、跳舞,有人在戰爭的陰影下。出現這個飛機與月亮的畫面,我自己是發抖的、戰慄的,我覺得爲什麼我會畫出這樣的東西?可能是每天的新聞,恐攻、核彈、戰爭,一直在心裡面,所以就出現了。畫出來的時候,我非常難過。最後,翰翰睡了、爸爸睡了,但是很多人還在戰爭下,貓安靜地看著月亮,就這樣,同一個月亮。
畫完這本書,我非常沮喪,覺得我為什麼不能像別人一樣,畫一個輕鬆的、快樂的,讓小孩子看完一遍說「我還要再讀一遍」的書就好?我真的難過了一陣子。但是這本書對我有個特殊意義,他在我所有作品內是個精品,你不能去動它的任何一個頁數、任何一個字,因爲它就是這麼簡略,由4個部分組成,對我個人而言,我覺得它達到一個創作高度。
我今天從大安森林公園走過來,看到很多小朋友在玩,我心裡想著:「他們不會看我的書,他們不會喜歡我的書。」我的每個故事都非常可怕,雖然我用這麼美的畫面去呈現。很多人問我:「為什麼、爲什麼、為什麼?」我的答案是:「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我也很不喜歡別人解釋為什麼,我覺得那是宣傳、不是創作。
【幾米與讀者Q & A】
Q:你提到最喜歡發想,你都在何時發想?什麼狀態下發想?發想的時間有多長?
A:發想啊,當做東西的時候,就開始發想。我不熬夜,相反的,我會凌晨3、4點就醒來,躺在床上就開始去改故事,迫不及待希望天趕快亮,然後可以去工作室做事情,把剛剛想的故事更改過來。我覺得這段的神祕時間非常可怕,我有非常非常多作品的重要轉折,都是在天亮未亮之前想的。它或許也是夢境的延伸,很多創作者可能都有這種感覺吧?會在似醒未醒時,腦袋就開始安排故事。
如果我想到什麼東西,會花一兩天的時間把想法畫出來,然後就丟在一邊,因爲手上還有好多事情要做。那些畫可能都不會成功,就像我桌上那五十幾個故事一樣丟在那裡;可是等到我把其中一本抽出來的時候,它自己又開始產生運轉,開始產生故事。
Q:對想創作圖畫書的人,你會給什麼樣的意見?
A:就去做啊!創作就像,想跳舞你就跳啊跳啊跳啊,想演戲就演啊演啊演啊,想寫作就寫啊寫啊寫啊,畫畫就畫啊畫啊畫啊。到了我這個年紀,想做就做,趕快去做,努力去做。但是做出來之後,要給自己最嚴厲的審核,要去尋求別人給你意見,要有更多的彈性。
現在讀者會想要看到世界最棒的作品,所以你必須不斷去看。爲什麼這麼多作品擺在你面前,你看不出你的愚笨、拙劣?現在的出版界,不是新竹縣跟苗栗縣在比較,是全世界的書放在誠品書店的書架上,要搶那個位置,全世界的小孩都在看全世界的作品。
圖畫書不一定要畫得很美,你要有個很清楚的想法。你要做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而且你要做得比別人好,才有機會。你要一直做、一直寫、要一直很努力,還要有技術。
不是說你要畫得多美,才會變成一本圖書書,重要的還是那個「想法」,有機智的、殘忍的、撫慰的、溫柔的,你要用什麼方法讓小孩喜歡呢?一本圖畫書,如果只是小孩喜歡而大人不喜歡,事實上那也是有問題。大家都會覺得圖畫書很簡單,事實上圖畫書很難,因爲它就32頁,一個句子、一個色彩、一個文字用錯,他就變成三十二分之一的錯。
Q:你的作品大約有兩個類型:人物大多是憂傷的、必須被安慰的;另一個很大部分是畫動物,這些動物好像有很多療癒的力量,你常畫這兩種,是偏好或有何特別想法?
A:我畫人物和動物,也有畫植物和建築物。人物是主角,但我不只畫人物與動物,像《地下鐵》這本最重要是畫城市的結構變化,《向左走 向右走》畫建築、畫走道,但我比較少畫昆蟲。
以《地下鐵》為例好了,它一定要有個建築、有個結構,不只是個盲女。我有畫車廂、有畫結構,可能是人物或動物讓你很專注。順便讓我我炫耀一下,《地下鐵》這本書已經有14種不同國家的語言版本。(笑)
Q:請問《同一個月亮》的基調、畫面如何銜接到反戰?
A:我覺得它就是要這樣,翰翰在等等等,等到他爸爸回來,就必然要這樣。爸爸從戰場回來,他就是必然要那樣。不要問我為什麼,我不是要畫一個反戰的故事題材,反戰是最後才現身的。
有時候像一首詩,不要問爲什麼要用這個字,因爲這個字就掉到這個空間裡。你在做這個東西的時候,腦袋就一直在這裡面啊,一直轉一直轉,每天醒來,你都會跳起來修正,這個不要、這個要,可能要淘汰很多東西。
Q:可否推薦你最欣賞的繪本創作者或畫家?
A:我特別喜歡英國的約翰˙伯明翰(John Burningham),你去看一看他的圖,會覺得「天啊!這樣也可以喔?」但當你把文字唸完,跟那個圖結合,就會覺得「天啊!這真是個開創。」他打破一般覺得繪本就是一定要很甜美、小可愛、小迷糊、小蜜蜂、小蝴蝶……的想法,不是的。
台灣有很多優秀的創作者,但我總覺得他們的創作量不夠。希望創作者還是要有個量出來;量出來,你就會長出力量、
Q:你的故事都是一邊畫一邊長的嗎?你未來會畫更多成人書或童書?
A:是的,我的故事都是一邊畫一邊長出來的,我好喜歡這邊刪掉、那邊改,每天改,不厭其煩。我恨我自己,可是這就是創作啊!但它出版後,我就完全放棄它了,因爲我還有別的事情要做。我甚至不去印刷廠,不太在乎印刷品質是否到極致,那不是我要關心的問題。
我去年非常低潮,跟出版社說,我要退休了、不要畫了,但畫了《同一個月亮》就得獎了。我應該會兩邊(童書與成人書)同時進行吧,這是謀生之道啊。(笑)
Q:你希望我們如何跟小孩解讀《同一個月亮》這本書?
A:我不管這些耶,這不是我的事。要跟小孩講什麼?不應該問我,要問你自己。我創作時,根本不知道我的讀者是誰、我要去告訴他們些什麼。
Q:請問你的作品故事都比較悲傷,會不會想做一本開心一點的?
A:會啊!大家等等我,我會努力。年紀越來越大,看事情會比較輕鬆一點,畫給孫子看,可能會畫得更愉快一點。
Q:我從很小就很喜歡你的作品(現場大笑),《微笑的魚》是幼稚園時看的,有很多感覺在心裡。後來你的很多作品也改編成電影或舞台劇,請問,對於由其他創作者以不同形式來詮釋自己的作品,有何想法?
A:我沒有想法。我有個很神奇的特質,我不管這些東西,我只管我的書、在印刷之前的事。拍成電影、舞台劇,這應該是這個領域的人該做的事情。商品我也不管,因爲我時間有限,我不要把時間花在別人可以做的部分,我把時間花在只有我可以做的事情上。身為一個創作者,我不喜歡去干涉電影或舞台劇怎麼表現,我會放手讓他們做他們想做的事。
謝謝你喜歡《微笑的魚》,很多人都說看我的書長大。我感覺20年有什麼稀罕,但在台灣,這樣也蠻不錯的,20年來,每年有一本、兩本書,和大家分享。出版業這幾年真的非常辛苦、很慘澹,希望大家繼續支持其他的創作者。
Q:回到《同一個月亮》,這本書有個安全的結尾,這是特別為兒童設計的嗎?可否談談你對兒童的理解?
A:我在畫一個作品,沒有想過是針對兒童或大人之分。差別只有畫給兒童看時,我會畫得比較簡單,這個簡單是指表現的形式。因爲我看過太多給兒童看的東西九轉千繞,我沒辦法,我要簡單俐落、簡潔的東西。至於結局,對我而言,這個作品,必然有這樣的結局。●
【幾米在2018台北國際書展】
時間:2/6(二)16:30 - 18:15
地點:主題廣場
與談人:木村裕一、幾米
主辦:今人舍
時間:2/10(六)16:00 - 17:00
地點:主題廣場
主講人:幾米(插畫家)、柯倩華(繪本評論家)
主辦:大塊文化
同一個月亮
文、圖:幾米,大塊文化公司,350元【內容簡介➤】
【2017Openbook好書獎】
➤專題目錄
➤評審報告;評審名單
➤年度好書.中文創作
➤年度好書.翻譯書
➤美好生活書
➤最佳童書與青少年圖書
➤抽獎活動辦法
➤9場巡迴講座
得獎好書,各大網路與實體書店熱烈推廣中: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09》長命百歲也許不難,難的是百歲無憂
延伸閱讀
童書評》愛使所有的不幸容光煥發:評幾米《同一個月亮》
具有國際知名度的繪本作家幾米,多年來筆耕不輟,創作出一本又一本動人的作品。2017年的新作《同一個月亮》則達到了新的高度,... 閱讀更多
2017Openbook 最佳童書》同一個月亮
閱讀更多
2017Openbook好書獎》最佳童書/青少年圖書 評審報告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