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名字的老人
Il signor Nessuno
尤安娜.康哲友(Joanna Concejo)著,尤安娜.康哲友(Joanna Concejo)繪,倪安宇譯,大塊文化,450元
推薦原因: 設 議 文 樂 獨
老人沒有名字,一如這個世界的所有邊緣處境者都沒有名字。本書前半段的描繪細節動人,節奏溫煦,老人的日常孤寂在圖像裡、在文字裡靜悄悄漫延。故事中途卻如一道弧線畫出轉折,訴說夜晚老人打造星辰,勾勒老人存在於世的特殊質地。這是怎麼回事啊?讀者想必不由得這樣輕輕發出疑問吧。寫實與幻想揉合一體,耐人尋味的想像力滿溢紙頁,至為迷人。
這本充滿重量的圖文書,以獨特的筆觸,不只討論現代社會人與人的疏離,也反映了高齡化社會的老人問題,是另一種變相的《楢山節考》。沒有刻意的上山,而是在生活裡逐漸邊緣和遺忘,反而更為真實和殘酷。這當然只是一種解讀,也正是本書最高明的地方,每個人都可以在圖、文之間,找到自己的想像。
溫柔淡雅的畫風,卻透露出一絲畸零的詭異,幾乎讓人看到當今老人的處境。故事發展到了後來,魔杖輕輕一揮,調動了所有關於宇宙的記憶,有如流星劃空而過,百感交集。很少有繪本能以這麼精簡的篇幅,講了這麽多,這麽深,這麽令人心動。這是和星空一樣深不可測的美麗作品。【內容簡介➤】
●藍色大樹
L’albero Azzurro
阿敏.哈珊扎德.夏里夫(Amin Hassanzadeh Sharif)著,阿敏.哈珊扎德.夏里夫(Amin Hassanzadeh Sharif)繪,粘耿嘉譯,大塊文化,380元
推薦原因: 設 議 樂 獨
這是簡明有力的政治寓言,闡述上層權力永遠無法真正根絕底層民氣,正因為有力,對成人讀者而言或許失之淺顯,然則本書仍然以圖像氣勢令人眼睛一亮。大片鮮明濃厚的藍色力透紙背,以色彩堅實貫穿書中每個大樹與人的互動細節,令人讀完第一遍,當即想讀第二遍。
作者以直接而具象的手法,描述人們和權力者對抗的關係,如此具體,有壞有好。壞處當然是喪失了圖像形式所能擁有的抽象高度,好處則是表達人們心中的吶喊和渴望。有時候,有些價值更需要的是被聽見,而非藝術的提升。唯一令人嘆惜的是,書中的訴求在此時此刻的現實裡,竟然就像是一則永遠不會實現的童話。
本書以強烈而帶有暴力的視覺風格,敘述一個關於權力與反抗、自然與人為的故事,作者想傳達的訊息明確而篤定,是非分明,也讓人看到繪本的宣言功能——除了撫慰人心之外,它也可以是政治社會學的入門款。【內容簡介➤】
●白花之愛
Polline -- Una storia d’amore
推薦原因: 設 文 樂 獨
大衛.卡利(Davide Cali)著,莫尼卡.巴倫可(Monica Barengo)繪,楊馥如譯,大塊文化,380元
愛之為物,如何具象呈現,如何真確談論呢?愛情應該是什麼樣的距離,什麼樣的關係,什麼樣的心態才是最好的呢?愛始終是大哉問,《白花之愛》便以少女與白花的花季相遇娓娓道來。那些關於白花的愛情,當然也關於摯友,關於至親,關於戀人。全書筆觸纖細,畫風寧定,安靜傾訴關於人與人,以及人與物的愛情。
本書唯美的畫風,應該會令許多人愛不釋手,更何況涉及的是愛與擁有的主題,每個人心底都能產生共鳴。如果說有什麼美中不足之處,就是本書仍以文字主導畫面,推動故事的進行。讀者若試著遮去所有的文字,重新閱讀,會別有一番風味和想像。
關於愛的主旨,書中雖然說得有些淺白,不過輕熟女的畫風卻夢幻得教人無法釋懷。彷彿一翻開,就會置身於半開放的中庭,玻璃木櫃,鐵花桌椅,外面的花園有些微妙的動靜。有些繪本的故事並不重要,只是拿來發想用的,但故事延伸出來的空間,才是感官的fu樂園。【內容簡介➤】
●圖像語言的祕密:圖像的意義是如何產生的?
莫莉.班(Molly Bang)著,宋珮譯,大塊文化,580元
推薦原因: 知 思 實 樂 獨
這是一本引領讀者理解圖像語言如何操作演練的武學祕笈。莫莉.班的理論簡明,邏輯連貫,直指核心,具象呈現圖像語言的規則,插圖一頁一頁讀來卻又趣味橫生。低齡讀者可以盡情沉浸圖像遊戲,成年讀者則可挪作實務創作參考之用,這樣上下通吃的好作品,不讀可惜!
一般作品以文字說明圖像所能帶來的情感連結,終究只是圖文分離的殊途,本書厲害而獨特之處,就在於以圖釋圖,發揮圖像直觀的能力,直接說明了圖像所能產生的能量和意義。即使圖像敘事已成為當代顯學,各種如何解讀、製作圖像的教學紛紛出籠,這本出版於1991年的書籍,仍是其中的翹楚。
這本書看似簡單,卻是硬蕊的圖像本體論:不同的幾何色塊,加上不同的組合、比例和配置,就可以提調出不同的意義和感覺。不只美術人可以參考一下,當成兒童美學教材似乎也是不錯的運用。【內容簡介➤】
●試刊號
Numero Zero
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著,倪安宇譯,皇冠出版,35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文 樂
真實的歷史可以虛構,虛構的文學可以真實。《試刊號》懸疑開場,原以為是詐騙集團的黑色幽默荒誕歷險記,結果竟是切進現實社會裡虛構與真實的辯證大哉問。這本小書的提問與針砭跨越時間與國境,亦有內裡深刻的哲學思辨提味,並且具體而微展現艾可歷來著眼義大利政治、社會諸多議題的文學關懷,獻給此前沒有讀過艾可的讀者。
這是一本屬於老年艾可的小說,有著我們所熟悉的一切,又有著強烈陌生的不同。這不會是他最代表的小說,卻可能是他最不容錯過的作品,不再那麼精心設計謎團,影射和嘲諷卻火力全開,矛頭直指義大利和當今普遍的媒體操弄。在他對義大利現實極盡戲謔的嘲諷背後,隱藏著他對這塊土地的期許與愛戀,這或許是他用某種尖刻的幽默感所要傳達的溫情和敦厚,是他留給世間最後一則謎樣的符號。喜歡的人會讚嘆他過人的精力,生命最後還來這麼一記回馬槍;失望的人會感嘆他精力不再,老謀不深算。但或此或彼,都是現象。【內容簡介➤】
●隱形澳門:被忽視的城市與文化
李展鵬著,遠足文化,38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獨
「本土」如何可能建構,如何可能「看見」?澳門土地縱橫各種文化的駁雜軌跡,中國、葡萄牙、香港色彩處處可見,澳門本身卻是隱形不見的。化「不見」為「可見」是建構地方性、本土性的重要路徑,李展鵬顯然以自身經驗領悟此事,本書即以多重角度切入,提供看見澳門的數道小門。
即便澳門人,都不見得了解澳門,都必需透過後來努力的補課和學習,才能理解自己成長與生活的土地。然而,這或許是所有身處強權邊緣,試圖建立主體性的共同體,避不開的宿命。本書紀錄的,與其說是澳門,不如說是這段自我追尋的摸索和經歷。有些解讀略顯僵硬,有些觀點或有點天真,但都是值得鼓勵的一步。話說回來,身在台灣的我們,又有多少自信宣稱了解這島嶼隱形於歲月和歧見下的每塊部分?
澳門是歐洲在東亞的第一塊、也是最後一塊屬地,光是這樣的身世就可以寫得很深,很廣,很奇,不是只有賭場和自由行,可惜目前的相關作品還是少得可憐,這本書算是開了扇小窗,謹此期待更多、更深入的澳門作品。【內容簡介➤】
●血腥謀殺:朱利安.西蒙斯寫給新手與鐵粉的推理文學聖經
Bloody Murder: from the Detective Story to the Crime Novel
朱利安.西蒙斯(Julian Symons)著,劉韋廷譯,漫遊者文化,599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獨
一部西方推理文學史,但不是那種依著年代詳列作品,讓非推理書迷看到打哈欠的作品。作者的觀點明確,以論點串起歷史的敘述,重點不是在教人們什麼是推理小說,或者只是努力打造類型的邊界,而是在教導人們如何培養欣賞的角度,以及角度形成背後的邏輯和體會。完整而又帶有智慧,即便對推理小說一點興趣也沒有,光看他如何演繹對推理的熱愛,就值回票價。
這本大補帖式的偵探小說論,不但教你怎麼讀、怎麼寫、怎麼看待這個以謀殺為樂的文類,還是一本蜻蜓點水卻不失深度的偵探小說史。原書在1972年問世時即立成經典,非推理迷也可就中瞄到不少人性、太人性的點點滴滴,尤其是小說、作者、讀者和評論之間的貓捉老鼠遊戲。
我們要用什麼目光看待這個世界?愛情小說讀者與推理小說讀者想必看見截然不同的世界吧。《血腥謀殺》是觀看世界的一個視角,梳理推理小說發展史的同時,實是側寫類型文學、在地與跨國文化、社會脈動的發展史。西蒙斯的野心顯然更加遼闊,不僅著眼推理文類的歷史脈絡,亦針對經典文本有深度評論,全方位構築一個西方類型文學的廣袤圖像。【內容簡介➤】
●撕書人
伍軒宏著,聯合文學,38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我輩讀書人談論「紙本書之必要」久矣,這個話題一出總有些論戰,結尾亦總是無限感嘆紙本書時代的逝去。《撕書人》打造令人著迷的紙本書奇幻世界,儼然是一部20世紀末紙本書的回憶錄,是一首對紙本書的眷戀情歌。《撕書人》獻給紙本書,也獻給熱愛紙本書之人。
因為是無法論述的難題,所以改以虛構的小說,然而結論依舊混濁,無法有理性的解答,也無法構成故事的感性。或許,本質上無解的難題,任何方式的表述都是徒勞。但從不同的角度,反覆切入,至少逼迫人們去正視:對紙本的堅持,究竟是在守護著什麼?是對形式的擁戴?是某種高人一等的姿態?還是構成記憶一部分,無法切割或戒除的習慣?
這部小說寫出了紙書世代的幻滅和焦慮,六年級以上的昔日文青,不難從中瞥見自己風華正茂的身影。儘管故事的開展顯得有些意念先行,不過這樣的同樂會還是提供了難能可貴的嗨與失落。這是斷捨離前的半生回顧,再過去,就海闊天空了,撕不撕都無所謂。【內容簡介➤】
●B與我:一部關於文學覺醒的真實故事
J.C. 侯曼(J.C. Hallman)著,王娟娟譯,自由之丘,35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思 文 樂
簡直是掘地考古,眼見數個世代的文化層層疊疊,那裡有沉思,長吟,有對話與辯證。文學的創作是這樣,閱讀當然也是。《B與我》則恰恰就是文學土壤層層疊疊對話的具體展現。然而侯曼的文學考古並不安靜,聲音喧嘩夾雜笑聲,充滿魅力,是令人忍不住隨之起伏發噱的自我觀察筆記。任何曾經思考文學與自身關係的讀者,都應該來一本。
尼可森.貝克寫過一本《U與我》,來衡量自己與厄普代克的距離;侯曼則寫了這本《B與我》,來衡量自己和貝克的距離。這是自我確立的一種有效方式,既有偷窺的快感,又有自省的自虐。在來來回回的拉鋸中,創作的種種貪嗔痴慢疑一一現形,一場赤裸而幽微的閱讀體驗。
明明該是基於現實的文學議論,一場致敬的回顧,讀來卻滿佈著虛構的氣息,讓人時時擔心,是否在不經意之間走入了後設的騙局。將實寫為虛,是小說技法的逆轉,在技法舖陳之間,更道盡了身為「讀者」進而成為「作者」的過程中,對文學無法釋手又充滿自我質疑的愛戀,甜蜜與苦澀交雜,是每個戀書者都時時在心底哼唱的甘苦交響曲。【內容簡介➤】
●異見者:致憤怒的青年世代
Letters to a Young Contrarian
克里斯多福.希鈞斯(Christopher Hitchens)著,陳義仁譯,漫遊者文化,27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議
希鈞斯這位2011年謝世的才子評論家,系出英國的經驗主義,一生以攻擊偽善為職志,體制、宗教、德蕾莎修女都是他的重點標靶。這本寫給青年X的建言,幾乎可以視為他的反骨養成輪:真正的批判,不是犬儒式的酸或躲,也不是發洩性的一時之勇,而是持續性地反省、追蹤和纏鬥,選定立場,擇一己之善而固執。
希鈞斯的立論辛辣犀利卻又沉著清晰,從來不是為反對而反對。《異見者》對社會追求的和諧提出質疑,倡議爭論之必要,肯定衝突的正面意義──在喜鵲歡唱的花花世界,希鈞斯始終要做直言的烏鴉,並且指出烏鴉存在於世的重要性,藉此鼓舞更多烏鴉啼鳴,意欲催醒世間眾人,以期讓社會現狀更適合人們生存。這是希鈞斯本人的社會參與,亦是對青年世代社會行動實踐的邀請函。
本書寫於2001年,是獻給剛進入21世紀的青年世代,字裡行間充滿著熱情和希望。前一中譯本、聯經版的《給青年反對者的信》已是十多年前,這期間世界經歷天翻地覆的變化,稍稍前進一步的革命和改變,很快遭到了保守、極端勢力的反撲,退了無數步。這樣的趨勢,不只是世界潮流,也是台灣當前的困境,當信仰和理想再度陷入徬徨的虛無,我們真的需要再溫習一下希鈞斯,至少當作把自己壯膽的精神喊話。【內容簡介➤】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 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Tags:
●沒有名字的老人
Il signor Nessuno
尤安娜.康哲友(Joanna Concejo)著,尤安娜.康哲友(Joanna Concejo)繪,倪安宇譯,大塊文化,450元
推薦原因: 設 議 文 樂 獨
老人沒有名字,一如這個世界的所有邊緣處境者都沒有名字。本書前半段的描繪細節動人,節奏溫煦,老人的日常孤寂在圖像裡、在文字裡靜悄悄漫延。故事中途卻如一道弧線畫出轉折,訴說夜晚老人打造星辰,勾勒老人存在於世的特殊質地。這是怎麼回事啊?讀者想必不由得這樣輕輕發出疑問吧。寫實與幻想揉合一體,耐人尋味的想像力滿溢紙頁,至為迷人。
這本充滿重量的圖文書,以獨特的筆觸,不只討論現代社會人與人的疏離,也反映了高齡化社會的老人問題,是另一種變相的《楢山節考》。沒有刻意的上山,而是在生活裡逐漸邊緣和遺忘,反而更為真實和殘酷。這當然只是一種解讀,也正是本書最高明的地方,每個人都可以在圖、文之間,找到自己的想像。
溫柔淡雅的畫風,卻透露出一絲畸零的詭異,幾乎讓人看到當今老人的處境。故事發展到了後來,魔杖輕輕一揮,調動了所有關於宇宙的記憶,有如流星劃空而過,百感交集。很少有繪本能以這麼精簡的篇幅,講了這麽多,這麽深,這麽令人心動。這是和星空一樣深不可測的美麗作品。【內容簡介➤】
●藍色大樹
L’albero Azzurro
阿敏.哈珊扎德.夏里夫(Amin Hassanzadeh Sharif)著,阿敏.哈珊扎德.夏里夫(Amin Hassanzadeh Sharif)繪,粘耿嘉譯,大塊文化,380元
推薦原因: 設 議 樂 獨
這是簡明有力的政治寓言,闡述上層權力永遠無法真正根絕底層民氣,正因為有力,對成人讀者而言或許失之淺顯,然則本書仍然以圖像氣勢令人眼睛一亮。大片鮮明濃厚的藍色力透紙背,以色彩堅實貫穿書中每個大樹與人的互動細節,令人讀完第一遍,當即想讀第二遍。
作者以直接而具象的手法,描述人們和權力者對抗的關係,如此具體,有壞有好。壞處當然是喪失了圖像形式所能擁有的抽象高度,好處則是表達人們心中的吶喊和渴望。有時候,有些價值更需要的是被聽見,而非藝術的提升。唯一令人嘆惜的是,書中的訴求在此時此刻的現實裡,竟然就像是一則永遠不會實現的童話。
本書以強烈而帶有暴力的視覺風格,敘述一個關於權力與反抗、自然與人為的故事,作者想傳達的訊息明確而篤定,是非分明,也讓人看到繪本的宣言功能——除了撫慰人心之外,它也可以是政治社會學的入門款。【內容簡介➤】
●白花之愛
Polline -- Una storia d’amore
推薦原因: 設 文 樂 獨
大衛.卡利(Davide Cali)著,莫尼卡.巴倫可(Monica Barengo)繪,楊馥如譯,大塊文化,380元
愛之為物,如何具象呈現,如何真確談論呢?愛情應該是什麼樣的距離,什麼樣的關係,什麼樣的心態才是最好的呢?愛始終是大哉問,《白花之愛》便以少女與白花的花季相遇娓娓道來。那些關於白花的愛情,當然也關於摯友,關於至親,關於戀人。全書筆觸纖細,畫風寧定,安靜傾訴關於人與人,以及人與物的愛情。
本書唯美的畫風,應該會令許多人愛不釋手,更何況涉及的是愛與擁有的主題,每個人心底都能產生共鳴。如果說有什麼美中不足之處,就是本書仍以文字主導畫面,推動故事的進行。讀者若試著遮去所有的文字,重新閱讀,會別有一番風味和想像。
關於愛的主旨,書中雖然說得有些淺白,不過輕熟女的畫風卻夢幻得教人無法釋懷。彷彿一翻開,就會置身於半開放的中庭,玻璃木櫃,鐵花桌椅,外面的花園有些微妙的動靜。有些繪本的故事並不重要,只是拿來發想用的,但故事延伸出來的空間,才是感官的fu樂園。【內容簡介➤】
●圖像語言的祕密:圖像的意義是如何產生的?
莫莉.班(Molly Bang)著,宋珮譯,大塊文化,580元
推薦原因: 知 思 實 樂 獨
這是一本引領讀者理解圖像語言如何操作演練的武學祕笈。莫莉.班的理論簡明,邏輯連貫,直指核心,具象呈現圖像語言的規則,插圖一頁一頁讀來卻又趣味橫生。低齡讀者可以盡情沉浸圖像遊戲,成年讀者則可挪作實務創作參考之用,這樣上下通吃的好作品,不讀可惜!
一般作品以文字說明圖像所能帶來的情感連結,終究只是圖文分離的殊途,本書厲害而獨特之處,就在於以圖釋圖,發揮圖像直觀的能力,直接說明了圖像所能產生的能量和意義。即使圖像敘事已成為當代顯學,各種如何解讀、製作圖像的教學紛紛出籠,這本出版於1991年的書籍,仍是其中的翹楚。
這本書看似簡單,卻是硬蕊的圖像本體論:不同的幾何色塊,加上不同的組合、比例和配置,就可以提調出不同的意義和感覺。不只美術人可以參考一下,當成兒童美學教材似乎也是不錯的運用。【內容簡介➤】
●試刊號
Numero Zero
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著,倪安宇譯,皇冠出版,35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文 樂
真實的歷史可以虛構,虛構的文學可以真實。《試刊號》懸疑開場,原以為是詐騙集團的黑色幽默荒誕歷險記,結果竟是切進現實社會裡虛構與真實的辯證大哉問。這本小書的提問與針砭跨越時間與國境,亦有內裡深刻的哲學思辨提味,並且具體而微展現艾可歷來著眼義大利政治、社會諸多議題的文學關懷,獻給此前沒有讀過艾可的讀者。
這是一本屬於老年艾可的小說,有著我們所熟悉的一切,又有著強烈陌生的不同。這不會是他最代表的小說,卻可能是他最不容錯過的作品,不再那麼精心設計謎團,影射和嘲諷卻火力全開,矛頭直指義大利和當今普遍的媒體操弄。在他對義大利現實極盡戲謔的嘲諷背後,隱藏著他對這塊土地的期許與愛戀,這或許是他用某種尖刻的幽默感所要傳達的溫情和敦厚,是他留給世間最後一則謎樣的符號。喜歡的人會讚嘆他過人的精力,生命最後還來這麼一記回馬槍;失望的人會感嘆他精力不再,老謀不深算。但或此或彼,都是現象。【內容簡介➤】
●隱形澳門:被忽視的城市與文化
李展鵬著,遠足文化,38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獨
「本土」如何可能建構,如何可能「看見」?澳門土地縱橫各種文化的駁雜軌跡,中國、葡萄牙、香港色彩處處可見,澳門本身卻是隱形不見的。化「不見」為「可見」是建構地方性、本土性的重要路徑,李展鵬顯然以自身經驗領悟此事,本書即以多重角度切入,提供看見澳門的數道小門。
即便澳門人,都不見得了解澳門,都必需透過後來努力的補課和學習,才能理解自己成長與生活的土地。然而,這或許是所有身處強權邊緣,試圖建立主體性的共同體,避不開的宿命。本書紀錄的,與其說是澳門,不如說是這段自我追尋的摸索和經歷。有些解讀略顯僵硬,有些觀點或有點天真,但都是值得鼓勵的一步。話說回來,身在台灣的我們,又有多少自信宣稱了解這島嶼隱形於歲月和歧見下的每塊部分?
澳門是歐洲在東亞的第一塊、也是最後一塊屬地,光是這樣的身世就可以寫得很深,很廣,很奇,不是只有賭場和自由行,可惜目前的相關作品還是少得可憐,這本書算是開了扇小窗,謹此期待更多、更深入的澳門作品。【內容簡介➤】
●血腥謀殺:朱利安.西蒙斯寫給新手與鐵粉的推理文學聖經
Bloody Murder: from the Detective Story to the Crime Novel
朱利安.西蒙斯(Julian Symons)著,劉韋廷譯,漫遊者文化,599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獨
一部西方推理文學史,但不是那種依著年代詳列作品,讓非推理書迷看到打哈欠的作品。作者的觀點明確,以論點串起歷史的敘述,重點不是在教人們什麼是推理小說,或者只是努力打造類型的邊界,而是在教導人們如何培養欣賞的角度,以及角度形成背後的邏輯和體會。完整而又帶有智慧,即便對推理小說一點興趣也沒有,光看他如何演繹對推理的熱愛,就值回票價。
這本大補帖式的偵探小說論,不但教你怎麼讀、怎麼寫、怎麼看待這個以謀殺為樂的文類,還是一本蜻蜓點水卻不失深度的偵探小說史。原書在1972年問世時即立成經典,非推理迷也可就中瞄到不少人性、太人性的點點滴滴,尤其是小說、作者、讀者和評論之間的貓捉老鼠遊戲。
我們要用什麼目光看待這個世界?愛情小說讀者與推理小說讀者想必看見截然不同的世界吧。《血腥謀殺》是觀看世界的一個視角,梳理推理小說發展史的同時,實是側寫類型文學、在地與跨國文化、社會脈動的發展史。西蒙斯的野心顯然更加遼闊,不僅著眼推理文類的歷史脈絡,亦針對經典文本有深度評論,全方位構築一個西方類型文學的廣袤圖像。【內容簡介➤】
●撕書人
伍軒宏著,聯合文學,38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我輩讀書人談論「紙本書之必要」久矣,這個話題一出總有些論戰,結尾亦總是無限感嘆紙本書時代的逝去。《撕書人》打造令人著迷的紙本書奇幻世界,儼然是一部20世紀末紙本書的回憶錄,是一首對紙本書的眷戀情歌。《撕書人》獻給紙本書,也獻給熱愛紙本書之人。
因為是無法論述的難題,所以改以虛構的小說,然而結論依舊混濁,無法有理性的解答,也無法構成故事的感性。或許,本質上無解的難題,任何方式的表述都是徒勞。但從不同的角度,反覆切入,至少逼迫人們去正視:對紙本的堅持,究竟是在守護著什麼?是對形式的擁戴?是某種高人一等的姿態?還是構成記憶一部分,無法切割或戒除的習慣?
這部小說寫出了紙書世代的幻滅和焦慮,六年級以上的昔日文青,不難從中瞥見自己風華正茂的身影。儘管故事的開展顯得有些意念先行,不過這樣的同樂會還是提供了難能可貴的嗨與失落。這是斷捨離前的半生回顧,再過去,就海闊天空了,撕不撕都無所謂。【內容簡介➤】
●B與我:一部關於文學覺醒的真實故事
J.C. 侯曼(J.C. Hallman)著,王娟娟譯,自由之丘,35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思 文 樂
簡直是掘地考古,眼見數個世代的文化層層疊疊,那裡有沉思,長吟,有對話與辯證。文學的創作是這樣,閱讀當然也是。《B與我》則恰恰就是文學土壤層層疊疊對話的具體展現。然而侯曼的文學考古並不安靜,聲音喧嘩夾雜笑聲,充滿魅力,是令人忍不住隨之起伏發噱的自我觀察筆記。任何曾經思考文學與自身關係的讀者,都應該來一本。
尼可森.貝克寫過一本《U與我》,來衡量自己與厄普代克的距離;侯曼則寫了這本《B與我》,來衡量自己和貝克的距離。這是自我確立的一種有效方式,既有偷窺的快感,又有自省的自虐。在來來回回的拉鋸中,創作的種種貪嗔痴慢疑一一現形,一場赤裸而幽微的閱讀體驗。
明明該是基於現實的文學議論,一場致敬的回顧,讀來卻滿佈著虛構的氣息,讓人時時擔心,是否在不經意之間走入了後設的騙局。將實寫為虛,是小說技法的逆轉,在技法舖陳之間,更道盡了身為「讀者」進而成為「作者」的過程中,對文學無法釋手又充滿自我質疑的愛戀,甜蜜與苦澀交雜,是每個戀書者都時時在心底哼唱的甘苦交響曲。【內容簡介➤】
●異見者:致憤怒的青年世代
Letters to a Young Contrarian
克里斯多福.希鈞斯(Christopher Hitchens)著,陳義仁譯,漫遊者文化,27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議
希鈞斯這位2011年謝世的才子評論家,系出英國的經驗主義,一生以攻擊偽善為職志,體制、宗教、德蕾莎修女都是他的重點標靶。這本寫給青年X的建言,幾乎可以視為他的反骨養成輪:真正的批判,不是犬儒式的酸或躲,也不是發洩性的一時之勇,而是持續性地反省、追蹤和纏鬥,選定立場,擇一己之善而固執。
希鈞斯的立論辛辣犀利卻又沉著清晰,從來不是為反對而反對。《異見者》對社會追求的和諧提出質疑,倡議爭論之必要,肯定衝突的正面意義──在喜鵲歡唱的花花世界,希鈞斯始終要做直言的烏鴉,並且指出烏鴉存在於世的重要性,藉此鼓舞更多烏鴉啼鳴,意欲催醒世間眾人,以期讓社會現狀更適合人們生存。這是希鈞斯本人的社會參與,亦是對青年世代社會行動實踐的邀請函。
本書寫於2001年,是獻給剛進入21世紀的青年世代,字裡行間充滿著熱情和希望。前一中譯本、聯經版的《給青年反對者的信》已是十多年前,這期間世界經歷天翻地覆的變化,稍稍前進一步的革命和改變,很快遭到了保守、極端勢力的反撲,退了無數步。這樣的趨勢,不只是世界潮流,也是台灣當前的困境,當信仰和理想再度陷入徬徨的虛無,我們真的需要再溫習一下希鈞斯,至少當作把自己壯膽的精神喊話。【內容簡介➤】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 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08》原來中級山不是中等困難而已的山啊!
延伸閱讀
OB短評》#89 重回歷史現場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Openbook「選書小組」每週研讀各出版社已出版或即將出版的新書,逐本討論後,為讀者評選出優質好書,誠心推薦給您。 閱讀更多
OB短評》#88 讓身心透徹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Openbook「選書小組」每週研讀各出版社已出版或即將出版的新書,逐本討論後,為讀者評選出優質好書,誠心推薦給您。 閱讀更多
OB短評》#87 逸品重出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Openbook「選書小組」每週研讀各出版社已出版或即將出版的新書,逐本討論後,為讀者評選出優質好書,誠心推薦給您。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