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讀者》2018年TIDF開展了!工作人員在閱讀與觀影中看見生命的切片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工作人員,左起林姿吟、陳Juli、林佑運(TIDF提供)
感謝他們撐起了出版業。
現在,我們閱讀讀者。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5月4日開展,還沒排好片單的朋友,快點拿出展冊與行事曆。Openbook先前已經幫大家準備了〈TIDF20週年,選片團隊私房必看片單大公開〉,有許多精彩的好片推薦。第一波完售的影片已經在TIDF官網公告,再不排片單就太遲了!

tidf.png

點選照片,可直接查看相關訊息

 
Openbook邀請三位TIDF的工作人員,分享他們喜歡看的書與影片......

讀物:《看見李火增: 薰風中的漫遊者.臺灣1935~1945》(蒼璧出版)
讀者:林姿吟(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場地經理)

li_huo_ceng_.png「這本書的攝影者是個台灣人,他拍了很多大稻埕、台北人在1935-1945的街頭樣貌。當時的大稻埕是個生意場,也住著許多有錢的人,所以這個地方也變成了一種接觸文化、政治的窗口。能在那個時代擁有相機的台灣人,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富裕的,有餘裕在謀生之外,以相機代眼,觀察這個社會。

書跟影片一樣,都著重或遮蔽了些什麼,進而形塑我們的世界觀。但他們的確也捕捉了生活的某種樣貌,可以去拼湊時代的樣子。

另一個有趣的是書中的庶民生活,很多東西我小時候也見過,可以感受到從前的味道。不過也會讓人意識到,人的生活被物質所改變得有多大。」

除了這本書,我想特別推薦 TIDF「台灣切片|想像式前衛:1960s的電影實驗」。

這個專題的作品歷經了很長一段尋找的過程,其實跟我推薦的書《看見李火增》有相似之處。原先可能被忽略掉的部分,被重新找回來。TIDF這個1960年代的單元,令我真正好奇的是,當時的藝術家與體制的關係,譬如陳耀圻《上山》裡面提到藝術家們對於生活的苦悶,可看見1960年代,人們想衝破的是什麼。

ju_zhao_5_mountain.jpg

陳耀圻《上山》劇照

讀物:《便利店人間》(悅知出版)
讀者:陳Juli(TIDF映演統籌)

xia_zai_1.jpg「人際互動障礙的主角,在便利商店所打造的、穩定運作的小宇宙找到安定的感受,卻仍就擺脫不了『為什麼不找正職工作?』、『為什麼不交男朋友?』、『為什麼不結婚?』的種種標籤。為了不讓自己的與眾不同,引起同儕的不安,被當成異類,她學習讓自己成為穿著周遭他人特質的變色龍,潛伏著生活。

看這本書的過程,一直讓我聯結想起一首歌的歌名〈你的完美有點難懂不代表世界不能包容〉,那不完美是不是也可以被包容呢?

我們常常對於無法掌握、理解的事物,感到不安與焦慮,以至於嘗試去「拉直」,拉回所謂的「正軌」。但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存在,值得被欣賞、尊重與包容,就如同紀錄片的特質。」

讀物:《西洋骨董洋菓子店》(青文)
讀者:林佑運(TIDF行政專員)

xi_yang_gu_dong_yang_guo_zi_dian__0.png「篇幅中陸續往來的客人際遇,四個人用帶來幸福的甜點,閱讀客人,也閱讀自己的內心;隨著劇情開展一個個被設定的角色背景故事,第四集因公於店內辦案的警員先生,看著前一秒才因前戀人購買甜品而用盡力氣頹坐,下一秒馬上堆起了笑臉接待下一組購買幸福的客人,這樣反射性的動作,是每個服務業從業人員,被習慣要求也被自己所束縛的最深羈絆。

另一個關於「四」的有趣點,是全冊四集出版完畢後,作者吉永史再出版了四集令人看到臉紅害羞的同人誌後篇,封面被標上了限制級的符號,精彩程度可想而知。但動物性欲望看多了反倒有些麻木,辛辣重鹹之間點綴的,是四人之間持續發展如同攪拌奶油間無法理清的黏稠絲線。延續著第四集末了,小野在經歷了諸多事件,說道:我好懷念店裡只有我們兩個人的時光……」

影迷必讀》TIDF20週年,選片團隊私房必看片單大公開

zhu_tu_suo_.jpg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