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寂靜3》視障專門圖書館主任何健豪:「耐住寂寞,才能得到點靜」

2018-06-05 11:10
圖像:何健豪繪

在周遭無時無刻聲訊嘈雜的時代,片刻的安靜實屬奢求。我們如何尋得寂靜?如何在靜寂中感受生命?Openbook邀請天文、廣播、視障者服務與攝影領域的四位職人,且看他們在各自的專業上如何聆聽寂靜,探索內心的無聲極地。

何健豪
何健豪,台北市立圖書館啟明分館主任,該分館是目前台灣唯一視障專門的圖書館,服務五千多名視障讀者,提供讀報、免費寄送書籍、電子圖書館等遠端服務。致力推廣點字書的製作,讓視障讀者讀到更多的好書。

 

▉善於描述感受的視障者

在服務視障者的圖書館工作,最難得到的便是寂靜。

視障者很可愛,善於描述他們的感受,聞到香氣、舌尖的味道或是觸摸的經驗,都會興奮地找人分享。

聽他們口述相當有趣,猶如一場盛宴,沒有比他們更厲害的說書人。但有時工作忙,想安靜,就得學會閉起自己的耳朵。

寂靜不是沒有聲音,相反的,寂靜就在騷動裡,要有意識地向它靠近,更有知覺地察覺它在哪裡。安得住靜,才能對變動處之泰然,才能在喧囂中取回自己的方寸之地。

寂靜所以重要不是因為方便,也沒有功能性,只是讓我們隨時能夠退回幕後,什麼都不做地就做回自己。

▉耐住寂寞,才能得到點靜

研究所時,因好奇心驅使,選修氣功。氣功由靜到動,第一堂課只學如何靜坐。

盤腿而坐,掌心向上,背脊打直,肩膀放鬆。想像肚臍下方有個光點,除了呼吸以外什麼都不做。靜坐片刻,有雜念就讓它過去。停下來後,我們才有機會「收」,才是核心。

我們太習慣「放」,將自己盡情掏空,甚至超額支付,等到需要收時,反而焦慮不安。

收要有點耐性,寂靜才能油然而生,要耐得住寂寞,才能得到點靜。不能逃避,放膽專注地凝望自己,才能想像寂靜的模樣,了解自己需要的只是方寸之地。

再鬆一點、再收一點,當時老師耳提面命,如今想來依然受用。

▉我的寂靜時刻

「黑暗」二字在我的工作場域是專有名詞,圖書館設有黑暗體驗,將一般人丟在漆黑空間,利用噪音和雜物干擾參加者的感官知覺。最近,還開始有黑暗對話、蒙眼聽講的活動。

page_5.jpg
啟明分館主辦的活動,不僅讓與繪者體驗蒙眼作畫,也讓演講者體驗蒙眼演說,聽眾也蒙上眼睛(攝於5月26日,台北四四南村,何健豪提供)

這些活動我都要親身參與,屢屢佩服視障者在眼睛不便的情況下,能夠快速移動並納涼等我。

其實,我最怕黑了。小時候限電,一停電就立刻驚醒,從床上彈起,急著點燃蠟燭,突如其來的安靜和無光,心裡頭的恐懼很容易被硬扯而出。

不過長大後造訪日本輕井澤的虹夕諾雅,對黑暗的恐懼卻意外解開。虹夕諾雅有座住宿客能使用的溫泉小屋,裡頭藏著一座闇之溫泉,進去後伸手不見五指,水淹至胸,只留潺潺水聲。

我把它想像成母親的子宮,被好好保護著,自然地卸下心防,投入就好。奇怪的,人自然安靜下來,淋漓大汗的同時,心中的半分不安和恐懼,跟著流掉。

回到台灣後,我很想念那樣的環境,開始廁所不開燈的生活。沒有抽風馬達的干擾,可以專心聽水龍頭嘩啦啦的水聲,投入搓泡泡抹在全身的指尖觸感,想像洗澡的同時把心裡的不愉快一起帶走。

我猜那是我最接近寂靜的時刻,也是我能感受到寂靜就在我唾手可得的地方。

不過這麼做有個風險,家人會以為廁所沒人而開門導致春光外洩,那瞬間可能也是另一種寂靜的時刻。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聆聽寂靜 專題文章

poeetqn_460x580.jpg 聆聽寂靜:什麼是寂靜/何處可尋/寂靜為何如此重要
Stillhet i støyens tid. Gleden ved å stenge verden ute 
作者: 厄凌.卡格(Erling Kagge)
譯者:謝佩妏
出版:大塊文化 
定價:32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厄凌.卡格(Erling Kagge)
一九六三年生,是挪威探險家、作家、出版人,也是登山家、律師、藝術收藏家、勞力士錶代言人、三個青春期女兒的老爸。他是獨自徒步穿越南極的第一人,也是抵達「三極」(南極、北極、珠穆朗瑪峰)的第一人。至今出版過六本書並譯成多國語言,題材涵蓋探險、哲學、藝術收藏。
出版過數本關於探險、哲學、藝術收藏的著作,也譯介成多國文字,包括《貧窮收藏家的好物收貨指南》(A Poor Collector’s Guide to Buying Great Art)、《在曼哈頓底下》(Under Manhattan)、《學校學不到的極地探險哲學》(Philosophy for Polar Explorers. What They Don’t Teach You in School)、《獨往南極》(Alone to the South Pole)。
二○一○年,他和另一位探險家史帝夫.鄧肯(Steve Duncan),花了整整五天五夜,深入紐約的地下鐵及下水道。《紐約時報》稱讚他「是探險家,也是個充滿探險精神的哲學家」。偶爾,他會將世界暫時隔絕於外。

譯者簡介:謝佩妏
清大外文所畢,專職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