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現場之2》印刷機旁的不老騎士

2017-02-14 17:02

受訪者:曾鈴傳(資深印刷師傅)
地點:通南印刷廠
採訪:陳夏民/攝影:王志元

請車增暉經理推薦資深師傅受訪,他不加思索回答:「找落咖(台語長腿之意),他最適合。」採訪當日,車先生帶我穿梭在機器聲隆隆運作的印刷廠,一位較其他師傅高䠷,身材厚實的男人,戴著眼鏡正在校色。凝神工作的他周圍有股氣場,參差白髮倒映著白亮燈光,我們在一旁等待他完成手邊工作,才敢開口叫他。

我們約好在會客室談,車先生泡茶,落咖師傅羞赧接過茶杯,「我不太會說話。」他回答問題前會先好好思考一陣,或是與車先生討論之後,才慢條斯理地開口。雖然他謙稱只有國中畢業,沒有太多可分享的,但他開口帶著文氣與自信。與其說他是工人,不如說他是一位老師——而他的確指導出許多厲害的青年師傅。他身上那件黃色制服早已斑駁褪色,但看得出來經過妥善處理,這是上一代人對自身專業的敬意。

他是曾鈴傳,今年51歲,是入行35年的印刷老師傅,以下是他的故事。

▉被罵到臭頭的學徒,出師了

我是雲林人,國中剛畢業時,還沒16歲,在台北做印刷的家族長輩就帶我入行。退伍之後,我一樣回印刷廠,那個時候,就認定這是老本行了。

剛開始當學徒,一個不注意出錯,會被修理得很慘。以前的師傅比較兇,他媽的、王八蛋、豬喔、你豬頭嗎——你想得到的髒話,他都罵得出來。

入行後,只要遇到好師傅,又有上進心,你會變得很強;如果跟到一個兩光的,你就完蛋。大概半年到一年,就能從學徒變成二手,之後再花個兩年,能力足夠,就可能變成師傅。很多人從學徒作到二手就不敢升上去。習慣配合的人,叫他上去領機,他不敢。 不過,看個人啦,不是每個人都非得當到師傅才對。

以前學徒都是照三餐挨罵,但時代不同,外加我也上了年紀,情緒不能太激動;現在,我們對學徒、二手都嘛很好。但偶爾還是有學徒抱怨師傅太嚴格,也有學徒家長打電話到公司,說孩子要換一個師傅學,不然要辭職。印刷很苦,年輕人不會想來。像現在,我跟車先生兩個加起來都一百多歲了,根本在演《不老騎士》。

_DSC7510.jpg
晚班師傅上工前,先聚在一起吃便當。

之前,我換過三四家公司。換公司之前,當然會先看福利好不好,但最重要的考量是「有沒有加班」。我們這一代的師父,最關心的就是加班,因為加班賺的都是多的。以前景氣好,只要早上8點上到傍晚5點,吃完便當休息一下,再上到晚上9點,一次工作8加4個小時,就算2天薪水。景氣不好之後,就是8個小時加上5個小時,變成2天薪水。現在一例一休,公司都嘛不會想冒險賠錢,一切按照規矩來,我們只能配合。

▉不會輸給日本

如果說,有年輕人對印刷有興趣,入行前要想清楚,觀念要改。除了要有責任感,也得耐得住。每天都在那麼吵的環境工作,面對同樣的機器,客戶催貨沒在客氣的,要不然就是紙張、機器突然出問題,很多麻煩啦,但印刷業就是這樣。

我去過日本,看過他們的印刷品,說實話,台灣的不會輸,就五五波。不過,印刷業慢慢有斷層,每個師父累積下來的經驗如果傳不出去,會很可惜。

做這行經驗第一,像抓顏色,就得靠師傅眼光,至於油墨濃度夠不夠,乾掉之後會沈澱多少,紙張不同,圖片不同,濕度不同,就要靠技術解決。還有人會拿外國印樣,要我們印出一模一樣的東西,但網點結構、紙張、油墨,甚至是印刷機和兩地氣溫差異都不同,真的很難啦。但也只能盡力,然後跟客人說明印刷有盲點。

一小杯兌水高粱

要當一個印刷師父,眼睛很重要。我每天睡覺前,都會點眼藥水,不然很容易乾眼症。現在,有一定年資的師傅,都嘛有很多職業傷害,除了乾眼症,以前環境不好,很多化學藥劑,所以呼吸道很差。腰部和手肘也會有傷,因為以前沒有太多機器和人力幫忙搬紙張。現在真的好多了。

下班後,我沒什麼娛樂。就騎機車回新店,進門就在沙發躺一下,請老婆煮個湯來吃。冬天,會再喝一小杯兌水高粱,慰勞一下。然後打開電視,聽一聽,就可以睡了。有時候,睡前會想到換班的事。每三個月,我們都會從日班改成晚班,身體就會有時差,得花一個禮拜到半個月去適應。

你問我當初的選擇正不正確?一半一半吧,畢竟當初書讀不多,沒有一技之長,但做都做了,就再做幾年吧。反正,早上起床我就騎車出門,在路邊解決早餐,趕在七點五十分之前到工廠跟晚班交接,然後等八點正式上班,五點下班。未來要幹嘛,我沒想到,但我會一直作印刷。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