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寫作
馬欣:
有時從筆觸就可以看出男女調性。老師的文字,當初一讀就很喜歡,其中有個強烈的印象是您的文字有男生的俐落與女生的細膩度,全然沒有女性共生感的文字,您這樣超乎男女的筆鋒,是否也是長久醞釀,來自從小游離於各個群體的冷靜觀察?
毛尖:
衷心感謝你的觀察,因為我最怕的就是被歸入「小女人寫作」。我大概是1997年開始比較有規律地寫專欄,那個年代流行一個詞,叫「小女人散文」。基本上我從寫作之初,就在逃這個名詞。也是因為在那樣一個時代框架裡,我會一直比較追求中性的風格,也試圖用自己的寫作展示一種中性,無論是情感中性還是用詞中性,我一直企圖達成一種,用你的話說,俐落感。
當然,這個,部分也是專欄寫作決定的。2001年開始,我和陸灝一起給香港《信報》寫專欄,當時每篇要求是800字。800字,如果隨意抒個情,400字就沒了,所以,從開始寫專欄,我就比較自覺追求簡潔吧,能不用形容詞的時候就不用形容詞。因此,我的所謂筆法也談不上源於冷靜觀察,一半倒也是被專欄這種體裁決定的。專欄,就得說事。
馬欣:
老師的文字同時有華麗與蒼涼的美,是因為直透人心的力度,比方您寫蕭紅,那同理寫作人的狀況,還有女人的處境,情感埋得深。您多年筆耕,除了愛電影戲劇外,持續性寫作其實很耗體力,會做這耗神與體力的工作這麼久,促動您下筆的情感是什麼呢?怎樣的事物會興起您想寫作的念頭?
毛尖:
真是要握握你的手。一般讀者都覺得我們寫專欄的特別容易,好像吃飽了撐的,消化一下寫個專欄,其實專欄真的耗神。尤其6年前,我在《文匯報》開了一個叫「看電視」的專欄,隔週寫篇正在播放的電視劇專欄,這事情,做一個月還有點意思,時間一長就發現自己找死,比環衛工作還辛苦,起早貪黑看一星期,成果1000字,真心為我好的朋友都勸我儘早收手,但至今我也還在寫。
要說促使我寫下去的動力是什麼,似乎常常也就是普通讀者的一句留言,「等著看你對這部劇的評價」。我們寫專欄的,就是這麼經不起讀者的一點點鼓勵。當然,說得雄偉點,我也可以說,我為人民看劇,但是我知道,我骨子裡沒那麼高尚,只不過寫了20年,我對專欄作家的身分有了一種發自肺腑的認同,我自覺自己就應該在一線工作,在一線當清道夫。
馬欣:
老師從寫評論和專欄起家,您如何看待「專欄作家」這個身分?您曾說「現在更喜歡用婚姻的態度對待工作,和工作談情說愛哀哀怨怨的階段過去了,我們彼此接受彼此陪伴」,能否談談這些年寫作的心境變化,寫作對您而言是什麼?出入不同文體的寫作,對您有什麼不同的意義?
毛尖:
專欄作家,本質上就是火線戰士。一般情況下,我們總是在第一時間發言,不會等別人發完,我們總結一下,那當然比較保險,但我們不行。專欄是有新聞性的,我們需要在事情發生的時刻做出評論,一旦說錯話,就會被人罵浮躁。說起來也挺辛酸,我們專欄作家一直在幹累死累活的事情,卻又常常沒名沒份。作家覺得我們像小三,讀者覺得我們像打手,類似美劇《24反恐任務》裡的主人公,一發生事情,我們馬上得揹著子彈出發,有時還誤傷友軍,裡外不是人。不過這麼多年過去,我現在已經非常認同專欄作家這個稱呼,說到底,專欄作家就是為亂世而準備的。
至於我說的和工作進入婚姻狀態,不是指寫作,是我在大學裡的工作。剛開始教書的時候,各種不適應,包括有時的早起、經常的會議,一直想辭職回家專職寫作或當媽。現在我和工作彼此磨合好了,或者說,我也在教學中找到了樂趣。如此,工作和寫作,加上家庭,成為我的三個支點吧。
寫作而言,我根本不敢說我能出入各種文體。當然,用我自己對文體的定義,也還能說一下。我對文體的定義是,1000字是一種文體,5000字是另一種,10000字又是一種,這幾種,我都嘗試了,目前而言,我自覺在1000字文體上,我可以做得比大多數人好。不同的文體,讓我用不同的方法思考,說來話長,我好像已經說多了。
馬欣:
情感如老師筆下像一寸灰,以寫作勤拂拭,但灰總又生來,我們像個清潔人員,徒勞但值得。老師做為寫作者,最心心念念,讓您勤拂拭也不厭倦的主軸是什麼?
毛尖:
我其實絕對不是一個勤拂拭的人,倘若不是有專欄,我大概什麼也不會寫。每次寫專欄,也都是死期前幾個小時動手。但我有寫作,或者說專欄倫理,答應別人的事情,我一般都會做到。上海也算是中國大陸地區最講遊戲規則的地方,我接受了這個城市對我的刻畫和改造,所謂說到做到吧。至於一寸灰的灰,那是不會捨得去拂掉它的,灰是生命舍利子。
馬欣:
撰寫評論偶有好評差評,老師曾因寫這些文章遇過什麼故事?您與評論過的人,生活中會來往嗎?
毛尖:
太多事情了,壞事也沒法說。因為說壞事,不點名,就沒意思。至於好事,那也實在太多,因為不能說壞事,也就不想說好事,否則顯得我心靈很軟弱。寫評論,總會得罪很多人,這事情,最介意的倒是我媽,她常說,我種棵菜,你要說我不好看,我都心裡不高興,就更別提其他了。因此,若要是被我荼毒過的作家、編導和我媽一個社區,估計我媽得天天給人送雞蛋送青菜去。也不是我媽特別善良,可能我媽更懂得生長的艱辛,而我,更喜歡黑幫電影,我喜歡用斬截的方式來表達意志,無論是愛是恨。
▉關於電影
馬欣:
有沒有哪個電影中的人物,是讓老師很想下筆,甚至想到他,仍然覺得這人一路鮮活到現在不過時,仍能被一寫再寫的角色?(我的是《黑暗騎士》的Joker,他在那時出現,正好是世界翻了一個篇章的時候。)
毛尖:
太多了。年輕的時候,特別喜歡亨弗萊.鮑嘉(Humphrey Bogart)扮演的偵探,因為不管他是說話還是沉默,都有一種迷人的神祕感,以及卡萊.葛倫(Cary Grant)演的無辜男人,他的雌雄莫辨感具有一種真正的喜劇性。還喜歡歐洲演員尚‧路易‧特罕狄釀(Jean-Louis Trintignant),就是《慕德家的一夜》(My Night At Maud's )的男主,他特別知識分子又特別乾淨。
還喜歡臉叔(柯林.佛斯Colin Firth),他的達西最接近我想像中的《傲慢與偏見》男主。不過現在年紀大了,開始會喜歡一些更樸素的東西,像小津電影中的笠智眾。我在《一寸灰》中也寫了,我現在喜歡這種不散發一點男性氣概的角色,他們就像小津電影開頭的那塊亞麻布一樣,聲色不動盡在其中。發現說了一圈,說的都是男性角色。女性人物方面,也數不過來。我很喜歡夢露電影,夢露的性感就是本色是天真是素樸,恨不得能守護她一生。
馬欣:
如今的電影有的很好,但秀下限的也不少,像老師《一寸灰》談到的《五十度灰》(台譯:《格雷的五十道陰影》)。老師令你擔憂的是,在未來,擁有大資料的人會成為新的霸權新的致幻劑,老師是否也會擔憂這會影響到電影的本質,以及多年來建立的集體品味流失?(我這兩年的確有感覺,有些電影愈來愈像三合一即溶式咖啡,但卻獲得相當多的鄉民口碑。)
毛尖:
沒錯,現在影視劇的語法完全改變了。大數據時代,影像受數據原則操縱,比如,觀眾喜歡萌,就為主人公加入萌元素;觀眾喜歡主人公有點暗黑,那就加入暗黑元素。數據還要求女主得有三個追求者,男主兩個,於是,像《紅高粱》這樣的小說,改編成電視劇後,就跟原著沒啥關係了,女主出場兩個小時換了3個男人,男主則因為不同數據庫的要求,有時足智多謀有時呆萌腦殘。
這就是眼下大量影視劇的製作方法,用你的話說,是三合一,即溶。當然,這種三合一,如果數據之間合成得好,也能獲得成功,比如暑假紅遍長江南北的《延禧攻略》就是一個例子,魏瓔珞性格簡單,數據庫人格,不過數據匹配人物成立,網友看了一片叫爽聲,估計會成為年度收視冠軍。
馬欣:
老師書中提到「顏值」就跟「米拉波」一樣,我的確有一種審美正在失去的感覺,一如電影《絕美之城》(La Grande Bellezza ),主角那個作家走過盛世也轉身迎來失落的感受?您身為一個電影評論員是否也有同樣感受?
VIDEO
《絕美之城》預告
毛尖:
這個問題,怎麼說呢,既是,又不是。作為影評人,我們的文化位置顯然已越來越難堪。20年前,我剛剛進入這個行當的時候,「影評人」頭上還有點光環,一起吃飯,起身說去看電影,朋友都還覺得是爽事。現在不一樣了,大閘蟹吃到一半,說待會兒還有場電影,朋友紛紛投過同情的目光。每年要專業看那麼多爛片,我和周圍不少職業影評人一樣,有時會懷疑人生。這跟《絕美之城》差不多。不過,另外一面呢,在令人沮喪的螢屏內外,常常突然,也會冒出讓人驚豔的電影和電視劇,比如最近看到的《無雙》,一下子讓人覺得香港電影不死,一個人走在路上,又能興興頭頭很久。
馬欣:
關於觀看電影的方式,曾有人問我說:你看電影是否寫筆記,不然之後怎麼寫?我不寫筆記,因為覺得自己會妨礙進入故事裡,進入主角(導演)的潛意識裡。現在常看到有些影迷邊看電影邊寫筆記,想知道您對觀影過程的想法?
毛尖:
我也從來沒有一邊看電影一邊做筆記的習慣。我有個很好的影評人朋友,她就倡議邊看邊寫,但我完全不行。我更希望把自己放在一個普通觀眾的位置上,去經歷一部電影的情緒起落,既被電影迷得人五人六,也能被電影氣得要死。這方面,我基本是有些本能地拒絕把自己的電影眼光職業化,所以也不想保持審慎的距離,至少在第一遍看電影時不會。我寫影評,也盡量不用術語,我希望我和觀眾能在最大公約數上分享觀點,我們彼此不賣弄不裝逼,在「人之常情」上說服自己和讀者。
▉後記
馬欣:
那天總編問我,訪毛尖老師好不好?自然是好,我們都是信奉中性書寫者,我們都是在人性中爬格子的人,我們都在書中寫過蕭紅,我們都惦念哥哥張國榮的藝術成就。我們泡在電影裡苦海無邊地叫苦,但如她書中點到的「一寸灰」,我們何嘗不是因為這點吹不走的掛念而寫作呢?
她的《一寸灰》,我堅持住在《階級病院》裡,我們習慣看人也投射看自己,一雙鷹的眼,終究降伏在筆尖裡。
根據這兩年的觀影經驗,覺得電影日趨兩極化,一種是情感看似濃郁,但卻淺淺地漂浮在水上,如油一樣怎麼都潛不進故事這深水裡。但觀眾也會趨於兩極化,只要那樣的情感就票房奏效。那些看似澎湃,實則是一撈就起的人生,無法為人生定錨,但有些人會以為看了一場好電影,如同布希亞理論裡的後現代的擬真,許多片擬真了過去好片的雛形,核心是什麼倒也囫圇吞棗地無所謂了。
於是才問毛尖老師是否也覺得審美正在失去的感覺,一如電影《絕美之城》作家在狂歡時代回眸時的疑問,我也如毛尖老師周圍的職業影評人一樣,有時會懷疑人生。最讓影評人難過的不是爽片(爽片我們看了也笑呵呵啊),我們怕的是沒有直探人性,卻模仿好片的電影,劇本一缺,這種「模式先行」的電影會愈來愈多。但偶爾,只要偶爾就好,就像毛尖老師說的看了《無雙》,或是看著人身影走進暗巷仍無所懼的《啊,荒野》,那種真心誠意的電影或劇,你就會覺得夠了,自己可以再走下去,即使也跟老師一樣看得頭昏眼花。
如老師說得好,《延禧攻略》是數據型人格,彷彿是大數據算出來的主角。我想,以後大數據會為我們演算出更多的「成功角色」吧。如果有這麼一天,那我只要有看破世情的「如懿」,或想起一點點《火花》裡把帶刺夢想抱得滿身傷的德永,以及像毛尖老師說的一個讀者的回饋,我們就會繼續堅持著向眾人說:「這才是我們心中的好片。」即使我們在這圈子,即使我們被罵也無所謂,因為我們都擁有影評人的靈魂啊。●
一寸灰
作者:毛尖
出版:新經典文化
定價:360元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毛尖
浙江寧波人。華東師範大學外語系學士,中文系碩士,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博士,現為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上海作協理事,上海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研究涉及20世紀中國文學和電影,世界電影和英美文學。近年來,注重研究當代中國影視和都市文化狀況,在上海、香港、臺北、新加坡等地均有專欄。著有《非常罪,非常美:毛尖電影筆記》《當世界向右的時候》《亂來》《這些年》《例外》《有一隻老虎在浴室》《我們不懂電影》《夜短夢長》《遇見》《一寸灰》等20種。
階級病院
作者:馬欣
出版:麥田出版
定價:350元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馬欣
同時是音樂迷與電影癡,其實背後動機為嗜讀人性。在娛樂線擔任採訪與編輯工作二十多年,持續觀察電影與音樂,近年轉為自由文字工作者,從事專欄文字的筆耕。曾任金曲獎流行類評審、金音獎評審、中國時報娛樂周報十大國語流行專輯評審、海洋音樂祭評審、AMP音樂推動者大獎評審,樂評與電影專欄文字散見於各網路、報章刊物,如:《中國時報》娛樂周報、《聯合報》、《GQ》、《Vogue》、誠品《提案》、《KKBOX》、博客來OKAPI、MTV中文音樂網站、娛樂重擊網站與《Hinoter》、《音痴路》等,著有《反派的力量》、《當代寂寞考》、《長夜之光》。
Tags:
影評人馬欣(左)與毛尖(照片由新經典文化提供)
整理:Dot
▉關於寫作
馬欣:
有時從筆觸就可以看出男女調性。老師的文字,當初一讀就很喜歡,其中有個強烈的印象是您的文字有男生的俐落與女生的細膩度,全然沒有女性共生感的文字,您這樣超乎男女的筆鋒,是否也是長久醞釀,來自從小游離於各個群體的冷靜觀察?
毛尖:
衷心感謝你的觀察,因為我最怕的就是被歸入「小女人寫作」。我大概是1997年開始比較有規律地寫專欄,那個年代流行一個詞,叫「小女人散文」。基本上我從寫作之初,就在逃這個名詞。也是因為在那樣一個時代框架裡,我會一直比較追求中性的風格,也試圖用自己的寫作展示一種中性,無論是情感中性還是用詞中性,我一直企圖達成一種,用你的話說,俐落感。
當然,這個,部分也是專欄寫作決定的。2001年開始,我和陸灝一起給香港《信報》寫專欄,當時每篇要求是800字。800字,如果隨意抒個情,400字就沒了,所以,從開始寫專欄,我就比較自覺追求簡潔吧,能不用形容詞的時候就不用形容詞。因此,我的所謂筆法也談不上源於冷靜觀察,一半倒也是被專欄這種體裁決定的。專欄,就得說事。
馬欣:
老師的文字同時有華麗與蒼涼的美,是因為直透人心的力度,比方您寫蕭紅,那同理寫作人的狀況,還有女人的處境,情感埋得深。您多年筆耕,除了愛電影戲劇外,持續性寫作其實很耗體力,會做這耗神與體力的工作這麼久,促動您下筆的情感是什麼呢?怎樣的事物會興起您想寫作的念頭?
毛尖:
真是要握握你的手。一般讀者都覺得我們寫專欄的特別容易,好像吃飽了撐的,消化一下寫個專欄,其實專欄真的耗神。尤其6年前,我在《文匯報》開了一個叫「看電視」的專欄,隔週寫篇正在播放的電視劇專欄,這事情,做一個月還有點意思,時間一長就發現自己找死,比環衛工作還辛苦,起早貪黑看一星期,成果1000字,真心為我好的朋友都勸我儘早收手,但至今我也還在寫。
要說促使我寫下去的動力是什麼,似乎常常也就是普通讀者的一句留言,「等著看你對這部劇的評價」。我們寫專欄的,就是這麼經不起讀者的一點點鼓勵。當然,說得雄偉點,我也可以說,我為人民看劇,但是我知道,我骨子裡沒那麼高尚,只不過寫了20年,我對專欄作家的身分有了一種發自肺腑的認同,我自覺自己就應該在一線工作,在一線當清道夫。
馬欣:
老師從寫評論和專欄起家,您如何看待「專欄作家」這個身分?您曾說「現在更喜歡用婚姻的態度對待工作,和工作談情說愛哀哀怨怨的階段過去了,我們彼此接受彼此陪伴」,能否談談這些年寫作的心境變化,寫作對您而言是什麼?出入不同文體的寫作,對您有什麼不同的意義?
毛尖:
專欄作家,本質上就是火線戰士。一般情況下,我們總是在第一時間發言,不會等別人發完,我們總結一下,那當然比較保險,但我們不行。專欄是有新聞性的,我們需要在事情發生的時刻做出評論,一旦說錯話,就會被人罵浮躁。說起來也挺辛酸,我們專欄作家一直在幹累死累活的事情,卻又常常沒名沒份。作家覺得我們像小三,讀者覺得我們像打手,類似美劇《24反恐任務》裡的主人公,一發生事情,我們馬上得揹著子彈出發,有時還誤傷友軍,裡外不是人。不過這麼多年過去,我現在已經非常認同專欄作家這個稱呼,說到底,專欄作家就是為亂世而準備的。
至於我說的和工作進入婚姻狀態,不是指寫作,是我在大學裡的工作。剛開始教書的時候,各種不適應,包括有時的早起、經常的會議,一直想辭職回家專職寫作或當媽。現在我和工作彼此磨合好了,或者說,我也在教學中找到了樂趣。如此,工作和寫作,加上家庭,成為我的三個支點吧。
寫作而言,我根本不敢說我能出入各種文體。當然,用我自己對文體的定義,也還能說一下。我對文體的定義是,1000字是一種文體,5000字是另一種,10000字又是一種,這幾種,我都嘗試了,目前而言,我自覺在1000字文體上,我可以做得比大多數人好。不同的文體,讓我用不同的方法思考,說來話長,我好像已經說多了。
馬欣:
情感如老師筆下像一寸灰,以寫作勤拂拭,但灰總又生來,我們像個清潔人員,徒勞但值得。老師做為寫作者,最心心念念,讓您勤拂拭也不厭倦的主軸是什麼?
毛尖:
我其實絕對不是一個勤拂拭的人,倘若不是有專欄,我大概什麼也不會寫。每次寫專欄,也都是死期前幾個小時動手。但我有寫作,或者說專欄倫理,答應別人的事情,我一般都會做到。上海也算是中國大陸地區最講遊戲規則的地方,我接受了這個城市對我的刻畫和改造,所謂說到做到吧。至於一寸灰的灰,那是不會捨得去拂掉它的,灰是生命舍利子。
馬欣:
撰寫評論偶有好評差評,老師曾因寫這些文章遇過什麼故事?您與評論過的人,生活中會來往嗎?
毛尖:
太多事情了,壞事也沒法說。因為說壞事,不點名,就沒意思。至於好事,那也實在太多,因為不能說壞事,也就不想說好事,否則顯得我心靈很軟弱。寫評論,總會得罪很多人,這事情,最介意的倒是我媽,她常說,我種棵菜,你要說我不好看,我都心裡不高興,就更別提其他了。因此,若要是被我荼毒過的作家、編導和我媽一個社區,估計我媽得天天給人送雞蛋送青菜去。也不是我媽特別善良,可能我媽更懂得生長的艱辛,而我,更喜歡黑幫電影,我喜歡用斬截的方式來表達意志,無論是愛是恨。
▉關於電影
馬欣:
有沒有哪個電影中的人物,是讓老師很想下筆,甚至想到他,仍然覺得這人一路鮮活到現在不過時,仍能被一寫再寫的角色?(我的是《黑暗騎士》的Joker,他在那時出現,正好是世界翻了一個篇章的時候。)
毛尖:
太多了。年輕的時候,特別喜歡亨弗萊.鮑嘉(Humphrey Bogart)扮演的偵探,因為不管他是說話還是沉默,都有一種迷人的神祕感,以及卡萊.葛倫(Cary Grant)演的無辜男人,他的雌雄莫辨感具有一種真正的喜劇性。還喜歡歐洲演員尚‧路易‧特罕狄釀(Jean-Louis Trintignant),就是《慕德家的一夜》(My Night At Maud's)的男主,他特別知識分子又特別乾淨。
還喜歡臉叔(柯林.佛斯Colin Firth),他的達西最接近我想像中的《傲慢與偏見》男主。不過現在年紀大了,開始會喜歡一些更樸素的東西,像小津電影中的笠智眾。我在《一寸灰》中也寫了,我現在喜歡這種不散發一點男性氣概的角色,他們就像小津電影開頭的那塊亞麻布一樣,聲色不動盡在其中。發現說了一圈,說的都是男性角色。女性人物方面,也數不過來。我很喜歡夢露電影,夢露的性感就是本色是天真是素樸,恨不得能守護她一生。
馬欣:
如今的電影有的很好,但秀下限的也不少,像老師《一寸灰》談到的《五十度灰》(台譯:《格雷的五十道陰影》)。老師令你擔憂的是,在未來,擁有大資料的人會成為新的霸權新的致幻劑,老師是否也會擔憂這會影響到電影的本質,以及多年來建立的集體品味流失?(我這兩年的確有感覺,有些電影愈來愈像三合一即溶式咖啡,但卻獲得相當多的鄉民口碑。)
毛尖:
沒錯,現在影視劇的語法完全改變了。大數據時代,影像受數據原則操縱,比如,觀眾喜歡萌,就為主人公加入萌元素;觀眾喜歡主人公有點暗黑,那就加入暗黑元素。數據還要求女主得有三個追求者,男主兩個,於是,像《紅高粱》這樣的小說,改編成電視劇後,就跟原著沒啥關係了,女主出場兩個小時換了3個男人,男主則因為不同數據庫的要求,有時足智多謀有時呆萌腦殘。
這就是眼下大量影視劇的製作方法,用你的話說,是三合一,即溶。當然,這種三合一,如果數據之間合成得好,也能獲得成功,比如暑假紅遍長江南北的《延禧攻略》就是一個例子,魏瓔珞性格簡單,數據庫人格,不過數據匹配人物成立,網友看了一片叫爽聲,估計會成為年度收視冠軍。
馬欣:
老師書中提到「顏值」就跟「米拉波」一樣,我的確有一種審美正在失去的感覺,一如電影《絕美之城》(La Grande Bellezza),主角那個作家走過盛世也轉身迎來失落的感受?您身為一個電影評論員是否也有同樣感受?
《絕美之城》預告
毛尖:
這個問題,怎麼說呢,既是,又不是。作為影評人,我們的文化位置顯然已越來越難堪。20年前,我剛剛進入這個行當的時候,「影評人」頭上還有點光環,一起吃飯,起身說去看電影,朋友都還覺得是爽事。現在不一樣了,大閘蟹吃到一半,說待會兒還有場電影,朋友紛紛投過同情的目光。每年要專業看那麼多爛片,我和周圍不少職業影評人一樣,有時會懷疑人生。這跟《絕美之城》差不多。不過,另外一面呢,在令人沮喪的螢屏內外,常常突然,也會冒出讓人驚豔的電影和電視劇,比如最近看到的《無雙》,一下子讓人覺得香港電影不死,一個人走在路上,又能興興頭頭很久。
馬欣:
關於觀看電影的方式,曾有人問我說:你看電影是否寫筆記,不然之後怎麼寫?我不寫筆記,因為覺得自己會妨礙進入故事裡,進入主角(導演)的潛意識裡。現在常看到有些影迷邊看電影邊寫筆記,想知道您對觀影過程的想法?
毛尖:
我也從來沒有一邊看電影一邊做筆記的習慣。我有個很好的影評人朋友,她就倡議邊看邊寫,但我完全不行。我更希望把自己放在一個普通觀眾的位置上,去經歷一部電影的情緒起落,既被電影迷得人五人六,也能被電影氣得要死。這方面,我基本是有些本能地拒絕把自己的電影眼光職業化,所以也不想保持審慎的距離,至少在第一遍看電影時不會。我寫影評,也盡量不用術語,我希望我和觀眾能在最大公約數上分享觀點,我們彼此不賣弄不裝逼,在「人之常情」上說服自己和讀者。
▉後記
馬欣:
那天總編問我,訪毛尖老師好不好?自然是好,我們都是信奉中性書寫者,我們都是在人性中爬格子的人,我們都在書中寫過蕭紅,我們都惦念哥哥張國榮的藝術成就。我們泡在電影裡苦海無邊地叫苦,但如她書中點到的「一寸灰」,我們何嘗不是因為這點吹不走的掛念而寫作呢?
她的《一寸灰》,我堅持住在《階級病院》裡,我們習慣看人也投射看自己,一雙鷹的眼,終究降伏在筆尖裡。
根據這兩年的觀影經驗,覺得電影日趨兩極化,一種是情感看似濃郁,但卻淺淺地漂浮在水上,如油一樣怎麼都潛不進故事這深水裡。但觀眾也會趨於兩極化,只要那樣的情感就票房奏效。那些看似澎湃,實則是一撈就起的人生,無法為人生定錨,但有些人會以為看了一場好電影,如同布希亞理論裡的後現代的擬真,許多片擬真了過去好片的雛形,核心是什麼倒也囫圇吞棗地無所謂了。
於是才問毛尖老師是否也覺得審美正在失去的感覺,一如電影《絕美之城》作家在狂歡時代回眸時的疑問,我也如毛尖老師周圍的職業影評人一樣,有時會懷疑人生。最讓影評人難過的不是爽片(爽片我們看了也笑呵呵啊),我們怕的是沒有直探人性,卻模仿好片的電影,劇本一缺,這種「模式先行」的電影會愈來愈多。但偶爾,只要偶爾就好,就像毛尖老師說的看了《無雙》,或是看著人身影走進暗巷仍無所懼的《啊,荒野》,那種真心誠意的電影或劇,你就會覺得夠了,自己可以再走下去,即使也跟老師一樣看得頭昏眼花。
如老師說得好,《延禧攻略》是數據型人格,彷彿是大數據算出來的主角。我想,以後大數據會為我們演算出更多的「成功角色」吧。如果有這麼一天,那我只要有看破世情的「如懿」,或想起一點點《火花》裡把帶刺夢想抱得滿身傷的德永,以及像毛尖老師說的一個讀者的回饋,我們就會繼續堅持著向眾人說:「這才是我們心中的好片。」即使我們在這圈子,即使我們被罵也無所謂,因為我們都擁有影評人的靈魂啊。●
一寸灰
作者:毛尖
出版:新經典文化
定價:36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毛尖
浙江寧波人。華東師範大學外語系學士,中文系碩士,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博士,現為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上海作協理事,上海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研究涉及20世紀中國文學和電影,世界電影和英美文學。近年來,注重研究當代中國影視和都市文化狀況,在上海、香港、臺北、新加坡等地均有專欄。著有《非常罪,非常美:毛尖電影筆記》《當世界向右的時候》《亂來》《這些年》《例外》《有一隻老虎在浴室》《我們不懂電影》《夜短夢長》《遇見》《一寸灰》等20種。
階級病院
作者:馬欣
出版:麥田出版
定價:35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馬欣
同時是音樂迷與電影癡,其實背後動機為嗜讀人性。在娛樂線擔任採訪與編輯工作二十多年,持續觀察電影與音樂,近年轉為自由文字工作者,從事專欄文字的筆耕。曾任金曲獎流行類評審、金音獎評審、中國時報娛樂周報十大國語流行專輯評審、海洋音樂祭評審、AMP音樂推動者大獎評審,樂評與電影專欄文字散見於各網路、報章刊物,如:《中國時報》娛樂周報、《聯合報》、《GQ》、《Vogue》、誠品《提案》、《KKBOX》、博客來OKAPI、MTV中文音樂網站、娛樂重擊網站與《Hinoter》、《音痴路》等,著有《反派的力量》、《當代寂寞考》、《長夜之光》。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09》長命百歲也許不難,難的是百歲無憂
延伸閱讀
對談》陳雪VS.平野啓一郎:關於大人的戀愛
日本文壇譽為「三島由紀夫再世」、23歲出道就拿下芥川獎、二十多年來作品評價不斷攀高的平野啓一郎,兩年前在40歲之際,以連載形式開始寫作《... 閱讀更多
對談》背對陰影,向明亮的地方走去:新井一二三X楊澤《媽媽其實是皇后的毒蘋果?》講座
閱讀更多
鬼怪MIT.繪本》神仙妖怪到人間:劉如桂與角斯的鬼怪繪本
陰曆七月鬼門開,國立臺灣文學館與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合作推出「妖氣都市:鬼怪文學與當代藝術特展」,集文學與藝術於大成,...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