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撞IP》跨業滾動有機成長 夢田文創執行長蘇麗媚的IP願景

夢田文創執行長蘇麗媚

近年來在各方為文化創意尋找新經濟規模的過程中,全球掀起一波跨界/跨國合作的風潮,從對岸延燒過來的「IP」一詞也儼然成為台灣文創產業的新目標。

什麼是IPIP如何經營?各方資源如何串連整合?文學創作如何IP化?出版市場會隨之產生什麼變化?Openbook持續帶領讀者關注這波現象。

剛過去不久的2018年底,在一片熱鬧活絡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識產權)熱潮中,由蘇麗媚領軍的「夢田文創」以孤獨為主題,推出「致親愛的孤獨者」系列作品,包含同名舞台劇、電影、劇集、小說等多媒材。

「因為小孩在國外,我經常一個人旅行去看他們。加上從以前到現在,別人常常覺得看不懂我做的事情,我也會感覺孤獨。不過5、6年下來,我覺得孤獨其實是很美的狀態。」

夢田文創執行長蘇麗媚看到孤獨經常與悲傷、憂鬱症等負面情緒做連結,但她認為一個人在孤獨時想事情可能更清楚。面對紛亂的社會時局,有時孤獨的狀態反而更能看清事情,正視人的本質。於是她的策展發想是:孤獨可以有正向的意義。


_dsc0601-001suo_.jpg

2018年夢田文創以「孤獨」為主題,跨界創作「致親愛的孤獨者」系列作品,涵括同名舞台劇、電影、劇集與小說等多媒材,以「議題策展」及「青年創作平台」的IP作品,邀請30位青年創作者,以不同議題與手法探討「孤獨」。圖為《2923》演員李淳(左)、賴螢盈,該劇藉由受刑人與會客妹的探監對話,挖掘出兩人童年時期的黑色記憶與創傷。

「孤獨IP」率先登場的舞台劇由「故事工廠」劇團擔綱,集合范瑞君、梁允睿、黃彥霖、王靖惇、林孟寰等編導,以及李劭婕、呂名堯、李淳等實力派演員。四齣戲分別探討童年創傷、婚姻危機、家庭認同和校園性侵等議題,演職員名單裡不乏金鐘獎得獎人和金馬獎入圍者等星光。

《致親愛的孤獨者》很快會有同名電影,2019年台北國際書展期間,奇異果文創將出版作家盛浩偉的同名小說。歡迎來到孤獨者的世界!


sheng_hao_wei_zhao_pian_.jpg

作家盛浩偉將於奇異果文創出版小說《致親愛的孤獨者》

▉讓下一代認同台灣創作者創造的世界

《致親愛的孤獨者》是蘇麗媚親自策展的第二檔作品,她以IP形式策展的第一彈,是去年頗受矚目的《小兒子》。

蘇麗媚以作家駱以軍的臉書文集《小兒子》為基礎,邀請動畫導演暨編劇史明輝製作動畫,設定角色造型和故事,同時出版動畫繪本。

2018年中,《小兒子》推出6集動畫,2019年將有24集上架,2020年預計再完成15集動畫。印刻出版公司也預告《小兒子》繪本全套15本書將陸續出版。

蘇麗媚說:「動畫的人物設定完成後,為了讓角色活得長久,要不斷產出內容,不斷和受眾溝通情感,甚至和看動畫的人一起長大。」她要讓現在認識小兒子故事角色的這一代孩子,認同台灣作家和動畫工作者創造的世界。

「我們從小看Doraemon,對他有感情。現在的小孩子看《小兒子》,長大以後對《小兒子》也會有感情。大概10年後,問他認識Doraemon嗎?他說不認識耶,他只認識《小兒子》,那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蘇麗媚以輕軟的口音,說出這樣豪氣萬千的話。

▉不同媒材的衍生商品逐一亮相

《小兒子》動畫讓駱以軍從作品晦澀難懂的抑鬱文青作家,一下子拉低讀者群年齡層,並且以溫暖中年大叔的形象現身。

駱以軍本人點評,《小兒子》動畫和圖文書把他原來筆下搞笑的短故事,「變成柔軟、很有愛、很明亮,有療癒性的小宇宙」,每個短故事「像是一個有笑氣的玩伴」。

「我是駱以軍的讀者,幾乎讀過他所有的作品。他的作品很難懂,必須要很有想像力。」蘇麗媚認定駱以軍是重要的中生代文學家,一直以來都希望可以推介他的作品,只是找不到切入點,直到發現《小兒子》。「先用比較容易理解的作品,讓大家經由這個作品,認識這個作家,那我就達到第一個目的了。」


xiao_shuo_jia_luo_yi_jun_openbookyue_du_zhi_ti_gong__0.jpg

《小兒子》作者駱以軍(攝影:陳藝堂)

動畫版《小兒子》的核心概念是家庭關係和親子之愛。強調自己母親身分的蘇麗媚認為,家庭是孩子行為養成的基礎,但新一代的教養要先從父母開始。「與其說父母需要教養,更是我自己作父母過程的自省。」為了凸顯親子共讀的必要,她堅持圖文繪本不加注音符號,避免父母買書回家,直接丟給小孩自己讀。

除了動畫,夢田文創也為《小兒子》拉出另一個向度,由故事工廠搬演成舞台劇。編導黃致凱抽取原作對親子關係的深層思索,拉長時間軸,讓故事裡的父子進入成年和老年階段。2018年9月自台北、新竹、台中、彰化、嘉義、高雄巡演後,已確定今年4月回台北加演。

《小兒子》系列作品談家庭哲學的軸線很清楚,爸爸、媽媽、大兒子、小兒子加上家犬等普同家庭角色,超越時間和地域性,很快獲得迴響。夢田文創還與台中沙鹿一家蛋糕餅乾店談成合作,以小兒子動畫角色製作造型餅乾。不同形式的衍生商品一一亮相上陣,陣容壯大。

這是蘇麗媚的哲學:分頭發展製作IP不同媒材表現,待準備妥當後,密集接棒推出,讓人目不暇給,處處撞見同一IP概念。夢田接下來還會開設一家「小兒子」主題書店,可以預見IP商品會繼續多元發展。

_dsc4909_suo_.jpg

▉推行IP目的在帶動議題討論

和《小兒子》不同,蘇麗媚的孤獨策展開創了一個新的模式,並帶出青年創作平台。

「IP第一層核心概念很重要」,蘇麗媚解釋夢田的作法說:「我們沒有去找故事,第一階段先做觀察和感知,觀察我們所處的社會有什麼需要,有什麼重要議題遭到忽略。之後要去感知,如果對這些議題沒有感知,或沒有感動,就無法成立。」

決定了和社會對話或所欲推動的議題,確認核心概念後再去找媒材,選定劇集或電影、小說、動畫、舞台劇,在那之後,才進入執行工作面,才產生故事。

「我們做的IP比較像是推動社會議題討論。這才是我們的目的。」目的性不同,出發點也不同。蘇麗媚擔任策展人的角色,是反覆和協力工作者溝通她起心動念的想法,然後由年輕創作者實現,給他們發揮的舞台。


_dsc4879-004suo__0.jpg

身兼「致親愛的孤獨者」系列舞台劇監製的蘇麗媚(右二),與故事工廠執行長林佳鋒(左一)、藝術總監黃致凱(左二)、導演范瑞君一起討論劇情。

▉先確立概念,再生產故事

孤獨議題策展是個全新的操作手法,先確立核心概念,接下來「故事可以是採出來、創作出來、想像出來。」蘇麗媚說,「採出來,因為議題很清楚,所以我們去做大量的田調和採訪,也就是採集這片土地上發生的真實案例。編出來則是去想像、去編,用想像力或其他方式作業。」

夢田文創的IP是先由蘇麗媚定奪策展概念,然後邀藝文工作者前來發展故事和創作。故事是在後期階段才產出,顛覆了常見的在市場上尋找受歡迎的故事發展成IP的作法。

《致親愛的孤獨者》參與人員橫跨劇場、影像、小說和詩歌,共有30位青年創作者投入。這是夢田第一年開闢「青年創作平台」,蘇麗媚親自參與面談和篩選參與人選。她強調,人才的建置關係到整個產業的未來。


_dsc4850-003suo_.jpg

夢田文創執行長蘇麗媚(前排中)與「致親愛的孤獨者」系列作品演職員合照。

蘇麗媚計畫每年推出一檔策展主題,邀集劇場和影像工作者圍繞這個主題創作。每年展演的項目不一定相同,接下來計畫增加行為藝術項目。每個項目原本觸及的閱聽受眾各不同,在同一主題運作下,讓跨業受眾滾動成長。

孤獨者系列有30位編導演參與,下次可能增加邀50名創作者參加,當中即使有1/3人選連續第2年參加,大概也還有三十多名新的創作者參與。「每年可培養30位台灣青年世代Talents,產業怎會沒未來?我們現在開始做,總會有到位的一天嘛。」

▉相信跨業可以帶動有機成長

蘇麗媚有雙大眼睛、小臉,像是直接從日本漫畫走出來的人物。她說話神情溫柔,帶著漫畫人物的夢幻感,但講到堅持重點時,口氣十分堅定。她既是出資者,也是出點子的人,為公司勾勒想像的願景,成功催生好幾齣原創偶像劇的她,將成為培植青年創作者的教母。

蘇麗媚以個人的跨業經驗,談文化和文創嫁接資本市場頭頭是道,她已幫故事工廠做無形資產鑑價,並獲會計師認證。無形資產轉為有形數字,就是股本,這和資本市場就有了共通語言,對未來到投融資市場做好基本準備。


_dsc4647-002suo_.jpg

故事工廠新生代駐團編導黃彥霖新作《#越想越不對勁》,藉由剝洋蔥般的推理過程,步步揭露一樁牽連校園性侵與社群媒體霸凌的自殺案件。

市場滾動、把餅做大,才有機會做出更多作品,甚至操作市場規模。挹注更多資金,才能增加策展的數量,讓更多劇團和創作人才加入。雖然夢田文創目前維持獨資經營,還沒有上市上櫃的計畫,不過蘇麗媚也做了必要準備。

夢田文創先前已推出「書店裡的影像詩」紀錄片系列,並發展成書店IP,製作戲劇《巷弄裡的那家書店》、出版兩冊《書店本事》。蘇麗媚欣慰地說,紀錄片的版權已銷售至日本,確定2019年在日本放映。5年前夢田製作書店紀錄片時,當時還是冷門的題目,後來證實走在風氣之先,獨立書店風潮近來已成為顯學。

她說:「市場,我們想的不是現在賣出去可以回收多少錢。」她堅信跨業滾動成長可有機醞釀出綜效,「應該等5年、10年再來看產值或價值。」口氣自信堅定。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