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手?推手?瞧瞧數據怎麼說
數位科技是閱讀殺手?年輕世代的「數位原住民」都不愛看書?
科技的發展讓我們對閱讀產生了急迫的焦慮感,彷彿它就要從這世上銷聲匿跡般,必須大聲疾呼才能加以保護。媒體與各項研究,也揭露了不少數據統計,加深了這份焦慮。
根據資策會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發表的「2017年4G行動生活使用行為調查」報告,有51.5%的民眾屬於手機「中度使用者」,每天使用手機2至5小時;28.1%的民眾每天花超過5小時滑手機,屬於「重度使用者」。
再以年齡分,13到24歲學生族群偏好娛樂性活動,以聽音樂、看影片為主;25至44歲族群則是大量社交活動,包括逛社群平台和即時通聊天等;45歲以上者,則是以拍照和瀏覽新聞為主。
而依據科技部的台灣傳播調查資料庫,從2012到2016年,民眾每天平均上網時間幾乎翻倍,從155分鐘增加到278.5分鐘;使用網路瀏覽資訊及蒐集資料的比例,也從24%大幅成長為79%。
確實從數字得見,網路和手機成了現代人日常生活的兩大「必需品」,特別是年輕人。但閱讀行為,真的就此被遺棄了嗎?事實不然。
▉只會刷手機?別鬧了!我是在看書
2016年,Readmoo電子書網站推出「台灣電子書閱讀特別報告」,調查顯示,有高達65%的單次閱讀時間在15分鐘以內,且有超過八成讀者利用行動裝置讀書,每月單人平均閱讀時間也達140分鐘,十分可觀。
從閱讀量的24小時分布圖發現,睡前普遍是讀者最偏好的閱讀時間,其次則是9到18點之間的上班時段。此外,早上的通勤尖峰也看得到閱讀量的明顯提升。
至於電子書讀者的閱讀裝置,以手機為主,占46%;其次則是平板,占36%,電腦桌機僅占18%。
▉閱讀晉升五感體驗!從平面紙本,到互動虛擬
事實上,閱讀從未消失,只是形式有了徹底轉變。你還沒嘗試過電子書嗎?然而由於科技的急速進步,如今就連電子書,幾乎都快變成「傳統的」數位閱讀形式了。面對新技術不斷推陳出新,科技一再地挑戰我們對閱讀的想像極限。
大塊文化公司董事長郝明義在《尋找那本神奇的書》中,對數位閱讀有極精闢的分析詮釋。他認為,傳統平面閱讀特質包括:文字、抽象、安靜、收斂、孤獨、整體、線性、靜態、陰性。而數位閱讀的特質則包括:具象、活潑、外擴、社交、零碎、多工、動態、陽性。
換句話說,從傳統平面到虛擬互動,閱讀行為已從被動的資訊與知識吸收、解讀,轉變為讀者與作品進行雙向交流,且更強調五感的沉浸式(immersive)體驗。
關鍵就在於我們如何「玩科技」,運用數位科技的特性,讓閱讀變得更好玩。想吸引年輕世代的目光,就要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讓數位科技成為閱讀行為的一部分。
▉當經典文學遇上VR──問題什麼是VR啊?
這兩年,台北國際書展現場最為人稱道的,應該是充滿趣味的VR體驗活動。所謂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是利用電腦模擬產生三度空間的虛擬世界,創造出視覺、聽覺、觸覺等身歷其境的感官環境,讓使用者可以即時、沒有限制地觀察三度空間內的事物。
台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雷碧秀表示,近年來世界各地有愈來愈多圖書館使用VR 技術,創造「古籍閱讀新體驗」。許多古籍由於年代久遠,書中所述場景已不復存在,常讓現代讀者難以想像與理解。透過先進的VR技術,便可如實還原古代場景,讓現代讀者也能「穿越」回古代,體驗作者當時的書寫情境與氛圍。
美國波士頓大學學生改編愛爾蘭文學大師喬伊斯(James Joyce)的巨作《尤利西斯》(Ulysses),開發了一款名為Joycestick的VR遊戲,一一重現文中的都柏林街景或室內場景。原本枯燥冗長、艱澀難懂的文學著作,立時變身成有趣的「虛擬遊戲之旅」,不再是只能束之高閣的裝飾品。
改編自《尤利西斯》的VR遊戲Joycestick預告片
在台灣,VR的數位閱讀應用也開始急起直追。2017年1月,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曾舉辦「印本書─世界最美的書」主題展,其中最受歡迎的活動便是「紙.印」VR體驗。使用者戴上VR裝置,便能重回東漢蔡倫造紙的場景,親自體驗當時的造紙與印刷流程。
今(2018)年4月底,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也將舉辦另一場相當有創意的數位閱讀活動:「經典文學VR探索之旅」。活動選定《西遊記》、《辛巴達》等6本名著,分別依據書中情節設計6道遊戲關卡,玩家必須完成指定任務才可過關。該館推廣課專員林詩韻表示,這場活動正是希望透過VR來吸引年輕人對經典文學的興趣。
▉AR又是什麼呢?讓「躍然紙上」不再是形容詞
與VR雙生相伴的另一個熱門關鍵字便是AR(Augumented Reality,擴增實境)。兩者的差別在於,VR讓使用者沉浸於完全不存在的虛擬世界中;而AR則是透過應用程式,讓數位裝置(例如手機或平板電腦)上的虛擬世界或物件,與真實世界的場景相結合。
最為人熟知的應用案例,便是去年讓全球玩家瘋狂上癮的手遊「寶可夢」。只要打開遊戲的AR功能,螢幕上便可看到虛擬怪獸出現在你身邊的實體環境中。
AR技術的特性,非常適合應用於繪本。台中市立圖書館今年便積極推動AR的繪本閱讀計畫,邀請繪本作家玉米辰導讀《捕蝶人》,教導孩子如何體驗AR的閱讀新樂趣——只要透過手機App的鏡頭,原本書上平面的城堡就矗立在眼前,紫斑蝶還會在空中翩翩飛舞,只要手指滑動螢幕,便能跟著故事主角一同追捕蝴蝶。
台中市立圖書館目前已採購一百多部繪本,搭配平板電腦,由玉米辰協助志工培訓,除了熟練AR的互動運用外,同時提升志工的說故事技巧,未來將在中市圖各分館推廣AR閱讀體驗。
▉數位閱讀浪潮來了!圖書館跟著大變身
各地圖書館除了費盡心思、運用新科技讓閱讀變得更好玩之外,圖書館的空間設計,也相應有了別於以往的全新樣貌。以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為例。走一趟位於亞東醫院捷運站旁的這座建築,就像是來到未來科技的異次元空間,處處充滿驚喜。
從一樓大廳內的樓梯步上二樓,抬頭可見一座巨型裝置,與建築本體毫無違和地融為一體,不仔細觀察,會以為這只是美化空間的特殊設計。然而事實上,這是一台龐然7公尺的全自助預約取書機,結合高架自動倉儲系統,可容納大約2,000本書。你只要事先透過網路預約,即可憑借閱證感應,30秒完成取書;還書時,該系統也會透過自動化分揀功能,加快圖書上架速度。
針對不同年齡層讀者,也有不同的貼心設計。例如二樓期刊報紙區,設有「電子閱讀機」方便銀髮族於螢幕上放大字體來閱讀報紙;三樓除了「自動借書機」造型為孩子量身打造外,還有「巨型互動投影書」,簡單的科技應用,卻讓繪本更具臨場感與戲劇性,對兒童充滿吸引力。
年輕學子最常利用的,像是四樓自修區座位預約也數位化了,只要進入「空間座位管理系統」登記,即可刷卡報到;五樓視聽資源區,除了具設計美學的半包廂式與封閉式視聽室外,就屬長達6公尺的大型電子書牆最吸睛,使用者可在觸控螢幕上尋找自己有興趣的電子書,再用手機掃描QR Code,刷卡後便可完成借閱,十分方便。
除了令人驚豔的科技化硬體設備,新北市立圖書館更卯足全力推廣數位應用,今年4月底配合「世界閱讀日」,將舉辦「科技Easy Go」大型活動。林詩韻表示,活動主要目的當然還是吸引青少年走進圖書館。除了前述的「經典文學VR探索之旅」,還包括三大主題:3D列印課程、電競主題講座,以及小小程式設計師體驗營。
其中「當電玩不再是遊戲~電競產業學問大」講座,將邀請知名電玩戰隊TTP E-Sports,解說電競產業幕前幕後的真實面貌、電競選手不為認知的甘苦。程式設計體驗營則特別鎖定小三到國一的小朋友,在Scratch與Micro:bit風靡全世界,大幅降低程式設計的學習門檻後,小朋友也能輕鬆上手。
2015年5月開幕的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帶領讀者見識數位時代下如何與科技接軌,讓原本靜態保守的圖書館,有了新的活力和動能。
▉行動起來,想借就借!捷運裡的圖書站
另一方面,圖書館也開始主動出擊,不再固守一方城池,而是善用科技遍地開花,讓城市各個角落都飄散著書香。因應現代人的快捷生活,讓讀者走到哪、借到哪。
台北捷運信義安和站的1號出口處,有一台體積碩大的機器直立在牆邊。這是台北市立圖書館推出的「Fastbook全自動借書站」。借書站總計可容納402本書,玻璃窗裡的三排書架,每隔10分鐘便會像「旋轉烤架」般自動更新書目,看到有興趣的書,只要記下編號、掃描借書證,像ATM一樣操作,即可輕鬆完成借書手續。還書則依照語音指示,將書本投入還書口,即可快速歸還書籍。
捷運裡的借書站,挑書也別有用心,不少書籍完全打中上班族的胃口,像《工作,不只是工作》、《掌握職場加分守則》、《為什麼你的病總是看不好?》、《食得安心》。除職場、健康、心靈成長類之外,也有部分小說與歷史書。
全自動借書站的概念明顯來自銀行ATM,運用RFID(無線射頻辨識系統)與自動化技術,整合了圖書館書架及自助借還書功能,最大優點是24小時全年無休(只是受限於捷運站營運時間)。此外,另一個好處是所有北市圖轄下(含智慧圖書館)借出的書,都可在此「甲借乙還」,除了便民,也利於各種館藏的流通。
自2011年至今,全台北市已有17個這樣的全自動借書站,地點可在此查詢。新北市也不落人後,在機場捷運三重站設置「iReading自動借還書站」,功能和Fastbook相同。
▉無人智慧圖書館,各有鎖定的族群
此外,台北市早在2005年便與捷運站或學校合作,在人潮聚集之地設立「無人智慧圖書館」,同樣只要刷卡,就能完成借還書手續,完全不需要工作人員。
不同地區的智慧圖書館各有自己的獨家特色,例如西門捷運站的智慧圖書館,鎖定青少年族群,選書類型如網路文學、漫畫、推理、奇幻、武俠、科普等;位於捷運松山機場站通道上,佔地27坪的智慧圖書館,是全台第一座機場圖書館,主要鎖定搭機旅客,因此館藏以旅遊指南、旅遊文學、兩岸經貿及休閒娛樂為主。
目前全台北市共有8間無人智慧圖書館,地點亦可在此查詢。根據「台北市立圖書館業務成果」報告,2016與2017這兩年,無人智慧圖書館的使用人次均維持在74到75萬左右。
愛書和讀書的人口依然存在,只是在數位科技的推波助瀾之下,閱讀媒介和行為,出現了天翻地覆的劇烈轉變。「如何藉助科技,創新閱讀體驗」,或許這才是最重要的命題,也是更值得期待的一件事,因為前方有太多可能性,正等著我們去開發。●
Tags:
▉殺手?推手?瞧瞧數據怎麼說
數位科技是閱讀殺手?年輕世代的「數位原住民」都不愛看書?
科技的發展讓我們對閱讀產生了急迫的焦慮感,彷彿它就要從這世上銷聲匿跡般,必須大聲疾呼才能加以保護。媒體與各項研究,也揭露了不少數據統計,加深了這份焦慮。
根據資策會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發表的「2017年4G行動生活使用行為調查」報告,有51.5%的民眾屬於手機「中度使用者」,每天使用手機2至5小時;28.1%的民眾每天花超過5小時滑手機,屬於「重度使用者」。
再以年齡分,13到24歲學生族群偏好娛樂性活動,以聽音樂、看影片為主;25至44歲族群則是大量社交活動,包括逛社群平台和即時通聊天等;45歲以上者,則是以拍照和瀏覽新聞為主。
而依據科技部的台灣傳播調查資料庫,從2012到2016年,民眾每天平均上網時間幾乎翻倍,從155分鐘增加到278.5分鐘;使用網路瀏覽資訊及蒐集資料的比例,也從24%大幅成長為79%。
確實從數字得見,網路和手機成了現代人日常生活的兩大「必需品」,特別是年輕人。但閱讀行為,真的就此被遺棄了嗎?事實不然。
▉只會刷手機?別鬧了!我是在看書
2016年,Readmoo電子書網站推出「台灣電子書閱讀特別報告」,調查顯示,有高達65%的單次閱讀時間在15分鐘以內,且有超過八成讀者利用行動裝置讀書,每月單人平均閱讀時間也達140分鐘,十分可觀。
從閱讀量的24小時分布圖發現,睡前普遍是讀者最偏好的閱讀時間,其次則是9到18點之間的上班時段。此外,早上的通勤尖峰也看得到閱讀量的明顯提升。
至於電子書讀者的閱讀裝置,以手機為主,占46%;其次則是平板,占36%,電腦桌機僅占18%。
▉閱讀晉升五感體驗!從平面紙本,到互動虛擬
事實上,閱讀從未消失,只是形式有了徹底轉變。你還沒嘗試過電子書嗎?然而由於科技的急速進步,如今就連電子書,幾乎都快變成「傳統的」數位閱讀形式了。面對新技術不斷推陳出新,科技一再地挑戰我們對閱讀的想像極限。
大塊文化公司董事長郝明義在《尋找那本神奇的書》中,對數位閱讀有極精闢的分析詮釋。他認為,傳統平面閱讀特質包括:文字、抽象、安靜、收斂、孤獨、整體、線性、靜態、陰性。而數位閱讀的特質則包括:具象、活潑、外擴、社交、零碎、多工、動態、陽性。
換句話說,從傳統平面到虛擬互動,閱讀行為已從被動的資訊與知識吸收、解讀,轉變為讀者與作品進行雙向交流,且更強調五感的沉浸式(immersive)體驗。
關鍵就在於我們如何「玩科技」,運用數位科技的特性,讓閱讀變得更好玩。想吸引年輕世代的目光,就要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讓數位科技成為閱讀行為的一部分。
▉當經典文學遇上VR──問題什麼是VR啊?
這兩年,台北國際書展現場最為人稱道的,應該是充滿趣味的VR體驗活動。所謂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是利用電腦模擬產生三度空間的虛擬世界,創造出視覺、聽覺、觸覺等身歷其境的感官環境,讓使用者可以即時、沒有限制地觀察三度空間內的事物。
台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雷碧秀表示,近年來世界各地有愈來愈多圖書館使用VR 技術,創造「古籍閱讀新體驗」。許多古籍由於年代久遠,書中所述場景已不復存在,常讓現代讀者難以想像與理解。透過先進的VR技術,便可如實還原古代場景,讓現代讀者也能「穿越」回古代,體驗作者當時的書寫情境與氛圍。
美國波士頓大學學生改編愛爾蘭文學大師喬伊斯(James Joyce)的巨作《尤利西斯》(Ulysses),開發了一款名為Joycestick的VR遊戲,一一重現文中的都柏林街景或室內場景。原本枯燥冗長、艱澀難懂的文學著作,立時變身成有趣的「虛擬遊戲之旅」,不再是只能束之高閣的裝飾品。
改編自《尤利西斯》的VR遊戲Joycestick預告片
在台灣,VR的數位閱讀應用也開始急起直追。2017年1月,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曾舉辦「印本書─世界最美的書」主題展,其中最受歡迎的活動便是「紙.印」VR體驗。使用者戴上VR裝置,便能重回東漢蔡倫造紙的場景,親自體驗當時的造紙與印刷流程。
今(2018)年4月底,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也將舉辦另一場相當有創意的數位閱讀活動:「經典文學VR探索之旅」。活動選定《西遊記》、《辛巴達》等6本名著,分別依據書中情節設計6道遊戲關卡,玩家必須完成指定任務才可過關。該館推廣課專員林詩韻表示,這場活動正是希望透過VR來吸引年輕人對經典文學的興趣。
▉AR又是什麼呢?讓「躍然紙上」不再是形容詞
與VR雙生相伴的另一個熱門關鍵字便是AR(Augumented Reality,擴增實境)。兩者的差別在於,VR讓使用者沉浸於完全不存在的虛擬世界中;而AR則是透過應用程式,讓數位裝置(例如手機或平板電腦)上的虛擬世界或物件,與真實世界的場景相結合。
最為人熟知的應用案例,便是去年讓全球玩家瘋狂上癮的手遊「寶可夢」。只要打開遊戲的AR功能,螢幕上便可看到虛擬怪獸出現在你身邊的實體環境中。
AR技術的特性,非常適合應用於繪本。台中市立圖書館今年便積極推動AR的繪本閱讀計畫,邀請繪本作家玉米辰導讀《捕蝶人》,教導孩子如何體驗AR的閱讀新樂趣——只要透過手機App的鏡頭,原本書上平面的城堡就矗立在眼前,紫斑蝶還會在空中翩翩飛舞,只要手指滑動螢幕,便能跟著故事主角一同追捕蝴蝶。
台中市立圖書館目前已採購一百多部繪本,搭配平板電腦,由玉米辰協助志工培訓,除了熟練AR的互動運用外,同時提升志工的說故事技巧,未來將在中市圖各分館推廣AR閱讀體驗。
▉數位閱讀浪潮來了!圖書館跟著大變身
各地圖書館除了費盡心思、運用新科技讓閱讀變得更好玩之外,圖書館的空間設計,也相應有了別於以往的全新樣貌。以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為例。走一趟位於亞東醫院捷運站旁的這座建築,就像是來到未來科技的異次元空間,處處充滿驚喜。
從一樓大廳內的樓梯步上二樓,抬頭可見一座巨型裝置,與建築本體毫無違和地融為一體,不仔細觀察,會以為這只是美化空間的特殊設計。然而事實上,這是一台龐然7公尺的全自助預約取書機,結合高架自動倉儲系統,可容納大約2,000本書。你只要事先透過網路預約,即可憑借閱證感應,30秒完成取書;還書時,該系統也會透過自動化分揀功能,加快圖書上架速度。
針對不同年齡層讀者,也有不同的貼心設計。例如二樓期刊報紙區,設有「電子閱讀機」方便銀髮族於螢幕上放大字體來閱讀報紙;三樓除了「自動借書機」造型為孩子量身打造外,還有「巨型互動投影書」,簡單的科技應用,卻讓繪本更具臨場感與戲劇性,對兒童充滿吸引力。
年輕學子最常利用的,像是四樓自修區座位預約也數位化了,只要進入「空間座位管理系統」登記,即可刷卡報到;五樓視聽資源區,除了具設計美學的半包廂式與封閉式視聽室外,就屬長達6公尺的大型電子書牆最吸睛,使用者可在觸控螢幕上尋找自己有興趣的電子書,再用手機掃描QR Code,刷卡後便可完成借閱,十分方便。
除了令人驚豔的科技化硬體設備,新北市立圖書館更卯足全力推廣數位應用,今年4月底配合「世界閱讀日」,將舉辦「科技Easy Go」大型活動。林詩韻表示,活動主要目的當然還是吸引青少年走進圖書館。除了前述的「經典文學VR探索之旅」,還包括三大主題:3D列印課程、電競主題講座,以及小小程式設計師體驗營。
其中「當電玩不再是遊戲~電競產業學問大」講座,將邀請知名電玩戰隊TTP E-Sports,解說電競產業幕前幕後的真實面貌、電競選手不為認知的甘苦。程式設計體驗營則特別鎖定小三到國一的小朋友,在Scratch與Micro:bit風靡全世界,大幅降低程式設計的學習門檻後,小朋友也能輕鬆上手。
2015年5月開幕的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帶領讀者見識數位時代下如何與科技接軌,讓原本靜態保守的圖書館,有了新的活力和動能。
▉行動起來,想借就借!捷運裡的圖書站
另一方面,圖書館也開始主動出擊,不再固守一方城池,而是善用科技遍地開花,讓城市各個角落都飄散著書香。因應現代人的快捷生活,讓讀者走到哪、借到哪。
台北捷運信義安和站的1號出口處,有一台體積碩大的機器直立在牆邊。這是台北市立圖書館推出的「Fastbook全自動借書站」。借書站總計可容納402本書,玻璃窗裡的三排書架,每隔10分鐘便會像「旋轉烤架」般自動更新書目,看到有興趣的書,只要記下編號、掃描借書證,像ATM一樣操作,即可輕鬆完成借書手續。還書則依照語音指示,將書本投入還書口,即可快速歸還書籍。
捷運裡的借書站,挑書也別有用心,不少書籍完全打中上班族的胃口,像《工作,不只是工作》、《掌握職場加分守則》、《為什麼你的病總是看不好?》、《食得安心》。除職場、健康、心靈成長類之外,也有部分小說與歷史書。
全自動借書站的概念明顯來自銀行ATM,運用RFID(無線射頻辨識系統)與自動化技術,整合了圖書館書架及自助借還書功能,最大優點是24小時全年無休(只是受限於捷運站營運時間)。此外,另一個好處是所有北市圖轄下(含智慧圖書館)借出的書,都可在此「甲借乙還」,除了便民,也利於各種館藏的流通。
自2011年至今,全台北市已有17個這樣的全自動借書站,地點可在此查詢。新北市也不落人後,在機場捷運三重站設置「iReading自動借還書站」,功能和Fastbook相同。
▉無人智慧圖書館,各有鎖定的族群
此外,台北市早在2005年便與捷運站或學校合作,在人潮聚集之地設立「無人智慧圖書館」,同樣只要刷卡,就能完成借還書手續,完全不需要工作人員。
不同地區的智慧圖書館各有自己的獨家特色,例如西門捷運站的智慧圖書館,鎖定青少年族群,選書類型如網路文學、漫畫、推理、奇幻、武俠、科普等;位於捷運松山機場站通道上,佔地27坪的智慧圖書館,是全台第一座機場圖書館,主要鎖定搭機旅客,因此館藏以旅遊指南、旅遊文學、兩岸經貿及休閒娛樂為主。
目前全台北市共有8間無人智慧圖書館,地點亦可在此查詢。根據「台北市立圖書館業務成果」報告,2016與2017這兩年,無人智慧圖書館的使用人次均維持在74到75萬左右。
愛書和讀書的人口依然存在,只是在數位科技的推波助瀾之下,閱讀媒介和行為,出現了天翻地覆的劇烈轉變。「如何藉助科技,創新閱讀體驗」,或許這才是最重要的命題,也是更值得期待的一件事,因為前方有太多可能性,正等著我們去開發。●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世界閱讀日 完整專題
全國20個縣市圖書館、100多家獨立書店進行了大串聯,每個地方都有專屬的在地活動串聯:
點選這張圖片,搜尋離家最近的世界閱讀日活動:
指導單位:
點選合作夥伴Logo,更多閱讀冒險正在進行:
延伸閱讀
空間》華麗又孤獨不已的盛宴──寫給移動的文學市集
台灣有許多不定期舉辦的文學創意市集,因為攤位豐富,活動多樣,除了吸引各地的書迷朝聖,也是活化在地社區的重要方式。Openbook邀請到了詩人顧惠倩,... 閱讀更多
空間》沒有閱讀就沒有真相:訪圖書館界的貝克街,台中清水圖書館
閱讀更多
空間》孩子們參與營業的公益商店:五味屋與豐田の冊所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