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書店呈現了世界的模樣:專訪日本選書師內沼晉太郎

2019-05-07 11:49

(左起)獨角獸計畫創辦人李惠貞、日本選書師內沼晉太郎

閱讀不必總是一個人孤獨進行,可以是一群人在DJ擬音營造出的情境下共同閱讀──這簡直是浸入式體驗劇場!這是知名的「選書師」內沼晉太郎設計的3小時音樂會閱讀活動。他為活動選讀一本短篇幅小說,他說,這樣的集體閱讀活動就像一群人一起出遊,大家看到的風景可能不同。

來自日本的內沼晉太郎,名片上沒有任何頭銜職稱,他是書店經營者、出版商、選書師、書籍主題活動顧問,多重身份都圍繞著書。

今年2月,他應邀出席台北國際書展,在獨立出版聯盟的讀字沙龍擔任與談人,陳述自己在日本執行,分別與咖啡館、服飾店、雜貨選物店、銀行等地點合作的好幾個活動案例。聽眾當中有多位書店店主,大家聽得驚奇,欣羨之餘好奇詢問內沼發想及成功之道。內沼誠懇笑說,其實也經手很多失敗案例,他甚至還曾自掏腰包做實驗性活動。

p1010527-002suo_.jpg

內沼和朋友在東京共同創立B&B書店和啤酒書店。曾獲2017Openbook美好生活書獎的《東京本屋紀事》,書中有段內沼的話是這麼說的:「我並不是想開一家酒吧或一個商業活動空間。我想賣書,而為了賣書,以後的書店必須有這種多元型生存模式。」

內沼在書店裡供應啤酒,與北歐二手家具店合作,書架如出售,書店必須重新擺書,補進的家具和先前不同,店內陳設也跟著變化。書店最厲害的是,每天安排付費活動,每場費用2000日圓(1500日圓入場費加上500日圓飲料),假日甚至下午、晚上各一場。書店於2014年搬到現址,活動空間可容納的人數自50人擴增到100人。

▇來到書店的人,不一定有明確需求,而是準備探索

網路和智慧手機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內沼向前來聆聽他如何經營書店的好奇聽眾傳達一個觀念:有明確需求的人到網路上找答案,而獨立書店是要吸引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或那些想探索更有趣事物的讀者。

人類天性好奇,儘管成年人行為模式固定,但仍保有好奇心,書店就是要給予不同的好奇心刺激,刺激人們閱讀或探索未知事物。內沼提到,「書店如果做不好,實在是因為還沒真正發揮實力,刺激讀者的好奇心。好好做的話,相信還是有很多人願意到書店探索。」

內沼接受Openbook訪問時表示,在日本,從事選書師工作的人並不少,不過他們大多在書店、或在出版社工作,像他這樣兼具二者身份,且持續這份工作的人就不多了。

▇每本書對應到的人都不一樣

內沼笑容誠懇,說話音調偏高,語氣熱切有活力。聊到書店走複合式經營的趨勢,他直言,日本也有很多店家拿書當作裝飾品,這樣並沒有不好,因為店家已先認定書有魅力,才會拿來當裝飾陳列。他接著說:「當然,真想賣書,最好還是不要把書當作裝飾品吧。」

他認為,作為商品,書有其特殊性。首先,種類非常多,有厚度有內容,不讀不知道。真實情況是,不只買書的人不明書中內容,賣書的人也很可能在不瞭解書的情況下賣書。

好吃的東西,賣方有自信去講好吃這件事。但是一本書,即使賣的人讀得透徹,但當他面對詢問的讀者時,真的能讓對方了解這本書的好處嗎?而買書的人讀到並珍視的內容,會和賣書的人一致嗎?

內沼說,書是特殊的商品,「書的種類非常多,在世界上所對應到的人也不一樣。有需求的人去找書,書回應這些人的需求。這是書這個商品困難的地方,也是有趣的地方。」

▇書業以外的世界,很迷人

如同他在自己的書店展現企劃力的重要性,內沼腦子裡想的都是社會流行和關心的議題。他不會特別關注新開幕的書店,反而喜歡結交從事各式各樣不同工作的朋友。雖然從事和書相關的行業,內沼卻大量關注書以外的世界,甚至大剌剌地說,自己不大參加書業協會的活動,反而對其他行業的活動比較感興趣。

他善於異業合作,像與咖啡館合作,設計書和餐點的套餐,菜單說明附上書籍簡介,每月推5本文庫本,一天最多可賣出10本書。這樣的銷售成績或許不算亮眼,但咖啡館是為了慶祝成立25週年,推出5個月限定活動,期間共推介25本書,相互呼應下於是形成話題,吸引了不少媒體關注。

p1010599-005suo_.jpg

讓書成為話題,是內沼的策略。他臉書的個人簡介上寫「在世界各地增加更多書店」,他玩創意開發企劃力、活動力,擅長異業結合,讓書跨足其他商業空間,也把音樂、裝置藝術結合書的活動。他不但寫書《本屋讀本》,與喜愛書和書店的讀者分享15年來對於書店的各種不同想法和實驗,他還以未來書店為題舉辦系列講座,辦了10期。書店議題在他的牽引下,成為一種值得投資運作的主體。

▇讀者會認為書店擺放的書就是世界的模樣

台灣公部門會補助獨立書店,日本也有這樣的情況,但有所不同。內沼為青森八戶市政府設計書店的經驗,提供了另一種範例。

八戶市決定成立一家市營書店,請內沼負責規畫與設計。因為資金來自市民稅金,內沼接手這個案子時感受到很大的壓力,花了兩年時間做調查。他先徵詢八戶市內各家書店店主,勾勒對居民有好處的書店的模樣;他也去請教圖書館和讀書會的意見,收集資訊,訂定方向。

內沼提到他的思考:當讀者走進書店,會不自覺地認定,書店裡擺放的書便是世界的模樣。

如果只放暢銷書,對居民來說,世界縮小在這麼小的版圖裡,實在非常狹隘。他因此決定,這家市營書店裡要放的是八戶其他書店沒有的好書,讓讀者看見世界的廣闊。

ba_hu_butukusenta2.jpg

內沼列出許多值得閱讀,但沒那麼好賣的書。對出版商來說,這些書應該被重新認識,對讀者來說,不認識這些書實在很可惜。八戶市公辦書店的選書與其他書店有所區隔,也能促成良性競爭,不讓原有的書店倒閉,市民也多了一家書店。

這家書店有咖啡座和畫廊,以書櫃隔間的會議室僅供作為讀書會,另有研習室供有志創作的人借用,培養在地作家,整體空間設計以「讓更多人閱讀」為目標。

內沼語重心長表示,選擇的方向很重要,一步錯會傷害其他書店,也會使得居民無法享用這個空間。

▇革命中的台灣,比歐美更早面對書業衰退的問題

台灣的城市生活適合怎樣的書店?面對提問,內沼認為比起日本,台灣面積小、人口少,遭遇的問題實在比日本的情況還要嚴峻。他為了撰寫《本の未来を探す旅 台北》走訪多家書店,訪問多本刊物的雜誌編輯,他對台灣獨立書店店主強烈的個人特質印象深刻,直說他們是「頭腦厲害的人」。

內沼認為,英語閱讀人口眾多,英美系統出版社至今只要努力做好書,還是能賣書養活自己,這些國家的出版人還沒遇到立即的衝擊。相較之下,日韓台的現狀則矗立眾多挑戰,出版社和書店一直在努力尋找解答。

比起歐美國家,我們提早跨入問題狀態,也就提早設想解決方案。內沼有意促進台港日韓出版人和書店業持續交流討論,他樂觀地說,討論的意見或許以後可幫助歐美國家,甚至對全世界的未來趨勢提供解決方案。

p1010608-007suo_.jpg

asia_book_market.jpg

自2017年起,內沼在大阪舉辦Asia Book Market,邀港、台、韓等地的出版社、書店或雜誌設立平台,以書展形式促進這些亞洲國家的書業交流。連續兩年來,每年都有約80個參展攤位,其中仍以地主國日本的50家為最大規模,台灣則大概有10家參展。2019年的Asia Book Market訂於5月25、26兩日舉行。

詢問內沼,如果讓他擔任書店店員,會擺出什麼風格的書店?他毫不猶豫笑答:「這是商業機密」。一臉誠懇的內沼注重分享,腦子裡的生意經其實從未停歇。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