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書式生活」是由嘉義5家獨立書店串連而成的聯盟。在閱讀人口逐年下降,書業已然式微的年代,每一家實體書店的存在,背後都是一個故事,更少不了帶著理想和勇氣做支撐。與其被動等待黑暗的降臨,不如積極尋找通往光的幽徑。「嘉義書式生活」團隊響應文化部推廣的「世界閱讀日」活動,策劃了一場既能貼近民眾、又別具意義的閱讀活動:「詩路思路——走讀阿里山文學地景」。
我們希望閱讀不只是紙上談兵,亦能與嘉義市民的生活經驗連結,產生共鳴。而談到嘉義,你很難不聯想到阿里山;身為嘉義人,更不能不識阿里山。於是,百萬年以來巍峨矗立在嘉義東邊的阿里山山脈,成了這次文學走讀的主題。
詩路思路——走讀阿里山文學地景
5/01(三) 08:30 ~ 5/02 (四)16:00
第一天路線:嘉義車站 ➔ 阿里山森林小火車(途經竹崎、樟腦寮、獨立山、奮起湖) ➔ 十字路站(品嚐當地特色餐) ➔ 乘小巴至阿里山森林遊樂區 ➔ 沼平車站 ➔ 沼平公園(走讀阿里山詩路) ➔ 姐妹潭
第二天路線:阿里山森林小火車 ➔ 祝山站 ➔ 小笠原山(觀日出) ➔ 森林步道 ➔ 沼平公園(走讀阿里山物語) ➔ 賦歸【活動簡介➤】
|
▉出發:阿里山森林火車,歷史的十字路
這次書式團隊策畫的阿里山地景走讀,首先是搭乘阿里山森林火車,起點是海拔30公尺的嘉義車站,途經竹崎、樟腦寮、獨立山、奮起湖等地,抵達十字路站。
阿里山海拔高差一千五百多公尺,可以觀察到林相從熱帶、亞熱帶,一路爬升到溫帶的植生變化,以及山脈、溪谷的美麗景觀。阿里山森林鐵路目前只能行駛至「十字路車站」,我們順勢就在這裡停歇,品嚐當地特色餐,也為此次走讀揭開序幕。
十字路海拔一千五百三十四公尺,冬暖夏涼。地名來源,是因為森林鐵路這裡,剛好與鄒族的特富野、來吉兩部落路徑成十字交叉。日治時代,日本人叫鄒族為曹族,叫鄒族人為阿里山蕃。十字路是阿里山與阿里山蕃距離最近的地區,同時也是阿里蕃前往阿里山或下嘉義的中樞站。一些阿里山蕃會擔運李仔、筍仔到十字路,將農產放置鐵路邊,以物易物,主要是換酒,也有一些用賣的。他們通常零散幾個,等待交易當中,女的會在那唱歌,男的飲酒,由於他們都不穿內褲,只用一塊獸皮遮掩,惹來童年母親與鄰家囝仔好奇窺覬。
——陳月霞,《阿里山物語》
在《阿里山物語》一書中,彼時宛如四通八達的十字路口,如今則是阿里山森鐵與阿里山公路最靠近的地方,十字路這個名字更為貼切了。
2009年莫拉克風災重創台灣,同時造成阿里山小火車中斷8年,直到兩年前才從奮起湖復駛至十字路站,十字村也因此帶回久違的人潮。青年人返鄉創業,和社區人士重新整修木馬道古道,整個十字社區活絡了起來。我們到此將為學員介紹位於十字路的重要地景以及當地特色農產,之後再轉乘小巴,朝向海拔2,484公尺的阿里山森林遊樂區邁進。
▉文學走讀:從在地角度看阿里山
若以觀光客之姿,遊覽阿里山,那麼春天賞花、夏天避暑、秋天攬楓、冬天觀雲,再加上名揚世界的「阿里山五奇」:日出、雲海、晚霞、森林、鐵道,就絕對是一處讓台灣人引以為傲的世界級國家森林遊樂區。
但只著重景點觀光,不免流於表面,倘若能藉由文學的走讀引領,試著由當地人的角度、從文學的面向來看待阿里山的歷史和地貌,必能讓難得的旅行更添深度與廣度。
將阿里山的歷史追溯到日治時期,日人無意間看見阿里山鬱鬱蒼蒼的原始檜木林和參天挺拔的巨木群,宛如發現「黑金」,經日本政府派員調查確證後,遂開始興建森林鐵路。1912年,阿里山區第一列運材車自「二萬坪」開出。自此,台灣百萬年的原始檜木林遭到慘烈的劫掠,也展開阿里山區為期63年的伐木時代。
從千年或百年阿里山史,足以明瞭,為什麼檜木是阿里山的原住民,是阿里山的風景,是阿里山的精髓,是阿里山的原貌,是阿里山的歷史源頭,是阿里山人生根立命的根基。
——陳月霞,《阿里山物語》
當時,隨著日本政府的徵召,除了日人從「內地」大量移入之外,前往阿里山區討生活的台灣人也來自四面八方,有的伐木、有的運輸,有的成為鐵路工班,這些人是阿里山第一代移民。他們接著娶妻生子、落地生根,才有了第二代、第三代的「阿里山人」。
▉阿里山詩路:看詩人如何頌讚美景
成為本次特色的阿里山文學走讀,至此將分為兩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由書式團隊引導學員們,沿著沼平車站、公園周邊及姐妹潭等地緩慢步行,享受森林浴的洗禮。途中必經的「阿里山詩路」,是我們預計停留的景點。
2014年,嘉義林區管理處邀請眾多知名的當代詩人,包括余光中、向明、鄭愁予、隱地、李魁賢、林煥彰、陳填、蕭蕭、白靈、渡也、路寒袖等,從不同視角書寫阿里山的歷史、山水、風雲、花草、美景、生態,並將他們的詩打造成詩碑,座落於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的沼平公園中。
只要一走進沼平公園,從入口處便可以看見龐大詩碑上的詩文,是由詩人余光中所寫〈阿里山讚〉:
春季為何總如此年輕 山雀和蜜蜂究竟 對櫻花說了些什麼
秋季為何總如此清醒 銀杏和青楓究竟 對風霜說了些什麼
神木為何總如此沈靜 古老的回憶究竟 內心轉多少層年輪
高山為何總如此鎮定 斜坡和絕壁究竟 是怎樣的去脈來龍
這一切,只有太陽知道 這一切造化之功 連史前的造山運動
只有牠,如此年輕 每天把台灣喚醒 為阿里山加上金冠
一頂金冠尊貴而燦爛 用霞火煉丹而成 全世界共仰的壯觀
我們希望學員們能在此稍作佇足,在腳下這片百萬年生成的土地上,試著回應這段文學與地景的對話,潛沉、醞釀,然後再繼續邁開步伐,一邊咀嚼著文學之美,一邊行走在如詩如畫的阿里山森林步道中。
晚上,我們會邀請學員針對「上山時,你帶的那一本書」進行分享,讓文學在這海拔二千多公尺的高山上,也能透過人與人的交流而熠熠生輝,引發共鳴。並為第一天的走讀行程暫時劃下句號。
▉登小笠原山:朝觀日出,暮賞夕陽
第二階段,在天空未明之際,我們便起身準備搭乘森林小火車前往祝山,接著徒步前往小笠原山,觀看「阿里山五奇」之一的日出。
小笠原山海拔2,488公尺,是為紀念1904年首度踏勘至此地的日籍技師小笠原富二郎而命名。小笠原山與中央山脈、玉山群峰對峙,近處可觀塔山、對高岳、萬歲山,遠處甚至可眺望嘉南平原。朝觀日出,暮賞夕陽,不時還見雲海翻騰,360度環繞山景令人嘆為觀止。
詩人路寒袖以詩作〈日之出——阿里山清晨〉這樣形容:
每天清晨,
我蹲踞山下
以熾烈的熱情醞釀出場
然後,
在驚歎聲中一躍而上
而對面山脊
那無數期待的眼光
成了最敏銳的鏡頭
將我拍成他們一輩子的回憶
▉阿里山物語,見證阿里山的繁華變遷
觀賞完日出,我們浸淫在芬多精裡,循著森林步道而下,至沼平公園,準備迎接「阿里山人」陳月霞。此次走讀的重心,將交由真正的阿里山人來導覽,以她在地人的視角,親自帶領我們,進入阿里山的歷史脈絡中。
陳月霞於1955年出生於阿里山沼平,是第三代阿里山人。所著的《阿里山物語》,以其父母為主軸,歷經22年的資料收集及撰寫,全文超過38萬字。全書貫穿阿里山三代人的草根素民史,也見證阿里山的繁盛與隕落,堪稱是一部空前絕後的阿里山自然史與拓墾史。
陳月霞以當地人視角書寫的阿里山,自然別於詩人有感而發、以詩讚頌的阿里山之美。尤其沼平公園對於阿里山人而言,是心中永遠的痛,這是不爭的事實。
一九七六年十一月九日,我出生成長的家園,一夜之間成為灰燼。這地方,日治時期叫「沼之平」,國府之後叫「中正村」,火災之後叫「沼平公園」。
陳月霞在《阿里山物語》寫到,1976年深夜的一場無名大火,燒掉阿里山人的家園。而當初被迫離開的故土,如今卻成了佈滿詩人頌讚的「阿里山詩路」,三代阿里山人曾在這片夢土上努力過的身影,如今已完全無跡可尋。
阿里山人第四代,幾乎已不在阿里山出生。自從阿里山變成觀光叢林,阿里山第四代,即便在阿里山成長,也難有山林情誼;土地情感亦趨淡泊。從早期逐木而居,到現今逐土而安,許多阿里山人在全球各地落籍,依著土地認同與社會認同,悠遊全世界。台灣數百年史,多少人恆常有鄉無土,或有土無鄉。阿里山人以土地為依歸,擁有寬闊世界視野,登高飛遠,落葉歸土,落實有鄉有土的土地倫理,這是阿里山人,特殊的土地情懷與高遠的生命境界。
——陳月霞,《阿里山物語》
我們由此發現,阿里山的開拓史與殖民史息息相關,從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各景點的命名,處處可見日本殖民的痕跡,但無論今昔,對曾在阿里山上生根立命的阿里山人而言,似乎同樣不被見待。
阿里山詩路入口石碑上記載的沼平公園,原是阿里山人被火焚燒的家園。
▇讓文學引領,使混沌的阿里山史更加明朗
走讀來到尾聲,相信參與的學員,看待這聞名遐邇的阿里山,已有了別於以往的觀察與心境,視角延伸了,不再只停留在看山是山的表面層次,這正是文學的迷人之處。
文學不該有對錯之分,但卻會因執政者立場的不同、時空背景的迥異,而有不同角度的呈現。當歷史沒了紀錄,我們就會喪失根源。
嘉義的書式生活,希望藉由這場文學走讀的過程,讓一些渾沌不明的事物,抑或過於粉飾的事物,得以透過文學的引領,逐漸清晰明朗。文學可以是幽微的引領,但會讓我們的雙眼,看向那更深、更遠的光。●
▇走讀阿里山路線特搜
2019年春夏之交的閱讀嘉年華「世界閱讀日」,文化部特別以「走讀台灣」為題,串聯全國各縣市圖書館及百家獨立書店共襄盛舉,在4至5月間,策劃了數百項的文學慶典活動,並囊括全台的北中南東甚至離島100條包羅萬象的走讀路線。歡迎利用「Openbook閱讀通」中「找活動」,搜尋你想前往的地方,以下是阿里山的精彩走讀路線,請別錯過。
▇走讀阿里山,推薦書籍
-
《台灣山林百年紀》(天下雜誌)
-
《橫斷記:臺灣山林戰爭、帝國與影像》(遠足)
-
《藤田村的故事:阿里山百年林業起始點》(農委會林務局)
-
《阿里山林鐵奇事》(蓋亞文化)
-
《尋訪月亮的腳印》(晨星)
-
《阿里山物語》(前衛)
-
《阿里山文學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
《阿里山森林鐵道與世界遺產鐵路巡禮》(嘉義縣政府)
-
《檜意山林:阿里山林業百年的故事》(農委會林務局)
-
《拉拉庫斯回憶——我的父親高一生與那段歲月》(玉山社)
Tags:
阿里山森林火車是日治時期至今唯一仍在營運的林業鐵路系統。(以下圖片由書式生活提供)
2019年的世界閱讀日以「走讀台灣」為主題,最大特色是:有景點,有路線,還有書單。
Openbook閱讀誌規畫了詳盡深入的事前採訪及追踪報導,期望這些路線與書單不只在活動現場,更能夠長長久久地保存下來,成為日後民眾參考的珍貴文化資源。
「嘉義書式生活」是由嘉義5家獨立書店串連而成的聯盟。在閱讀人口逐年下降,書業已然式微的年代,每一家實體書店的存在,背後都是一個故事,更少不了帶著理想和勇氣做支撐。與其被動等待黑暗的降臨,不如積極尋找通往光的幽徑。「嘉義書式生活」團隊響應文化部推廣的「世界閱讀日」活動,策劃了一場既能貼近民眾、又別具意義的閱讀活動:「詩路思路——走讀阿里山文學地景」。
我們希望閱讀不只是紙上談兵,亦能與嘉義市民的生活經驗連結,產生共鳴。而談到嘉義,你很難不聯想到阿里山;身為嘉義人,更不能不識阿里山。於是,百萬年以來巍峨矗立在嘉義東邊的阿里山山脈,成了這次文學走讀的主題。
詩路思路——走讀阿里山文學地景
5/01(三) 08:30 ~ 5/02 (四)16:00
第一天路線:嘉義車站 ➔ 阿里山森林小火車(途經竹崎、樟腦寮、獨立山、奮起湖) ➔ 十字路站(品嚐當地特色餐) ➔ 乘小巴至阿里山森林遊樂區 ➔ 沼平車站 ➔ 沼平公園(走讀阿里山詩路) ➔ 姐妹潭
第二天路線:阿里山森林小火車 ➔ 祝山站 ➔ 小笠原山(觀日出) ➔ 森林步道 ➔ 沼平公園(走讀阿里山物語) ➔ 賦歸【活動簡介➤】
▉出發:阿里山森林火車,歷史的十字路
這次書式團隊策畫的阿里山地景走讀,首先是搭乘阿里山森林火車,起點是海拔30公尺的嘉義車站,途經竹崎、樟腦寮、獨立山、奮起湖等地,抵達十字路站。
阿里山海拔高差一千五百多公尺,可以觀察到林相從熱帶、亞熱帶,一路爬升到溫帶的植生變化,以及山脈、溪谷的美麗景觀。阿里山森林鐵路目前只能行駛至「十字路車站」,我們順勢就在這裡停歇,品嚐當地特色餐,也為此次走讀揭開序幕。
在《阿里山物語》一書中,彼時宛如四通八達的十字路口,如今則是阿里山森鐵與阿里山公路最靠近的地方,十字路這個名字更為貼切了。
2009年莫拉克風災重創台灣,同時造成阿里山小火車中斷8年,直到兩年前才從奮起湖復駛至十字路站,十字村也因此帶回久違的人潮。青年人返鄉創業,和社區人士重新整修木馬道古道,整個十字社區活絡了起來。我們到此將為學員介紹位於十字路的重要地景以及當地特色農產,之後再轉乘小巴,朝向海拔2,484公尺的阿里山森林遊樂區邁進。
▉文學走讀:從在地角度看阿里山
若以觀光客之姿,遊覽阿里山,那麼春天賞花、夏天避暑、秋天攬楓、冬天觀雲,再加上名揚世界的「阿里山五奇」:日出、雲海、晚霞、森林、鐵道,就絕對是一處讓台灣人引以為傲的世界級國家森林遊樂區。
但只著重景點觀光,不免流於表面,倘若能藉由文學的走讀引領,試著由當地人的角度、從文學的面向來看待阿里山的歷史和地貌,必能讓難得的旅行更添深度與廣度。
將阿里山的歷史追溯到日治時期,日人無意間看見阿里山鬱鬱蒼蒼的原始檜木林和參天挺拔的巨木群,宛如發現「黑金」,經日本政府派員調查確證後,遂開始興建森林鐵路。1912年,阿里山區第一列運材車自「二萬坪」開出。自此,台灣百萬年的原始檜木林遭到慘烈的劫掠,也展開阿里山區為期63年的伐木時代。
當時,隨著日本政府的徵召,除了日人從「內地」大量移入之外,前往阿里山區討生活的台灣人也來自四面八方,有的伐木、有的運輸,有的成為鐵路工班,這些人是阿里山第一代移民。他們接著娶妻生子、落地生根,才有了第二代、第三代的「阿里山人」。
▉阿里山詩路:看詩人如何頌讚美景
成為本次特色的阿里山文學走讀,至此將分為兩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由書式團隊引導學員們,沿著沼平車站、公園周邊及姐妹潭等地緩慢步行,享受森林浴的洗禮。途中必經的「阿里山詩路」,是我們預計停留的景點。
2014年,嘉義林區管理處邀請眾多知名的當代詩人,包括余光中、向明、鄭愁予、隱地、李魁賢、林煥彰、陳填、蕭蕭、白靈、渡也、路寒袖等,從不同視角書寫阿里山的歷史、山水、風雲、花草、美景、生態,並將他們的詩打造成詩碑,座落於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的沼平公園中。
只要一走進沼平公園,從入口處便可以看見龐大詩碑上的詩文,是由詩人余光中所寫〈阿里山讚〉:
我們希望學員們能在此稍作佇足,在腳下這片百萬年生成的土地上,試著回應這段文學與地景的對話,潛沉、醞釀,然後再繼續邁開步伐,一邊咀嚼著文學之美,一邊行走在如詩如畫的阿里山森林步道中。
晚上,我們會邀請學員針對「上山時,你帶的那一本書」進行分享,讓文學在這海拔二千多公尺的高山上,也能透過人與人的交流而熠熠生輝,引發共鳴。並為第一天的走讀行程暫時劃下句號。
▉登小笠原山:朝觀日出,暮賞夕陽
第二階段,在天空未明之際,我們便起身準備搭乘森林小火車前往祝山,接著徒步前往小笠原山,觀看「阿里山五奇」之一的日出。
小笠原山海拔2,488公尺,是為紀念1904年首度踏勘至此地的日籍技師小笠原富二郎而命名。小笠原山與中央山脈、玉山群峰對峙,近處可觀塔山、對高岳、萬歲山,遠處甚至可眺望嘉南平原。朝觀日出,暮賞夕陽,不時還見雲海翻騰,360度環繞山景令人嘆為觀止。
詩人路寒袖以詩作〈日之出——阿里山清晨〉這樣形容:
▉阿里山物語,見證阿里山的繁華變遷
觀賞完日出,我們浸淫在芬多精裡,循著森林步道而下,至沼平公園,準備迎接「阿里山人」陳月霞。此次走讀的重心,將交由真正的阿里山人來導覽,以她在地人的視角,親自帶領我們,進入阿里山的歷史脈絡中。
陳月霞於1955年出生於阿里山沼平,是第三代阿里山人。所著的《阿里山物語》,以其父母為主軸,歷經22年的資料收集及撰寫,全文超過38萬字。全書貫穿阿里山三代人的草根素民史,也見證阿里山的繁盛與隕落,堪稱是一部空前絕後的阿里山自然史與拓墾史。
陳月霞以當地人視角書寫的阿里山,自然別於詩人有感而發、以詩讚頌的阿里山之美。尤其沼平公園對於阿里山人而言,是心中永遠的痛,這是不爭的事實。
陳月霞在《阿里山物語》寫到,1976年深夜的一場無名大火,燒掉阿里山人的家園。而當初被迫離開的故土,如今卻成了佈滿詩人頌讚的「阿里山詩路」,三代阿里山人曾在這片夢土上努力過的身影,如今已完全無跡可尋。
我們由此發現,阿里山的開拓史與殖民史息息相關,從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各景點的命名,處處可見日本殖民的痕跡,但無論今昔,對曾在阿里山上生根立命的阿里山人而言,似乎同樣不被見待。
阿里山詩路入口石碑上記載的沼平公園,原是阿里山人被火焚燒的家園。
▇讓文學引領,使混沌的阿里山史更加明朗
走讀來到尾聲,相信參與的學員,看待這聞名遐邇的阿里山,已有了別於以往的觀察與心境,視角延伸了,不再只停留在看山是山的表面層次,這正是文學的迷人之處。
文學不該有對錯之分,但卻會因執政者立場的不同、時空背景的迥異,而有不同角度的呈現。當歷史沒了紀錄,我們就會喪失根源。
嘉義的書式生活,希望藉由這場文學走讀的過程,讓一些渾沌不明的事物,抑或過於粉飾的事物,得以透過文學的引領,逐漸清晰明朗。文學可以是幽微的引領,但會讓我們的雙眼,看向那更深、更遠的光。●
▇走讀阿里山路線特搜
2019年春夏之交的閱讀嘉年華「世界閱讀日」,文化部特別以「走讀台灣」為題,串聯全國各縣市圖書館及百家獨立書店共襄盛舉,在4至5月間,策劃了數百項的文學慶典活動,並囊括全台的北中南東甚至離島100條包羅萬象的走讀路線。歡迎利用「Openbook閱讀通」中「找活動」,搜尋你想前往的地方,以下是阿里山的精彩走讀路線,請別錯過。
▇走讀阿里山,推薦書籍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集結全台20縣市圖書館、150家獨立書店、15所國家級博物館,共計100條走讀台灣路線,超過200場活動,620個閱讀空間大串聯
六大走讀主題,活動全攻略
活動懶人包
指導單位:
協辦單位:
全台閱讀好夥伴,全力相挺,請點選以下單位,好讀又好玩,作伙去:
延伸閱讀
走讀台灣》運用稻草編織,教兒童繪本裡的故事
2019年的世界閱讀日以「走讀台灣」為主題,最大特色是:有景點,有路線,還有書單。... 閱讀更多
走讀台灣》重返畫家眼中的嘉義:《陳澄波密碼》實境解謎遊戲即將展開!
閱讀更多
走讀台灣》我們都是秦得參?——賴和,以及《日據時代的十種生存法則》
2019年的世界閱讀日以「走讀台灣」為主題,最大特色是:有景點,有路線,還有書單。...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