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澄波是個民眾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這名字曾湮沒在歷史的洪流之中,經歷幾十年後,才又重新浮上檯面,被放進教科書裡。許多人聽過他,是因為二二八事件,接著才是他的畫家身分,但是對他的畫作,恐怕也不甚熟悉。
然而,無論是戰後擔任嘉義市參議會議員、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委員,乃至以畫筆專注描繪眼中世界,都是陳澄波生命的重要切片、缺一不可。因此,想了解陳澄波的一生,必得先了解他的畫,畢竟,他所畫的故鄉嘉義不只是美麗的街景,也蘊藏他對土地的深情,以及對社會的關懷。
話雖如此,想要了解陳澄波作品背後的歷史氛圍、繪畫的生命歷程,著實需要費一番工夫。那麼,要如何讓畫家的作品與現代人的生活更貼近呢?
為了突破現代生活與近代藝術的壁壘,今年的世界閱讀日,嘉義市政府文化局與獨立書店鎖定陳澄波,合力推出相關走讀活動。執行團隊以歷史解謎小說《陳澄波密碼》為文本,並借用聚樂邦《忘憂旅社》的實境解謎模式,將帶領民眾遊歷陳澄波畫作的場景,一覽畫家眼中的嘉義,並試著重現畫家下筆前的思緒。
擔任活動策畫的「島呼冊店」店長林詩涵表示:「希望透過這樣的過程,讓大家不再把陳澄波當成一個名字而已。」
▉認同混亂的大時代與熱愛故土的畫家
回首陳澄波的生命歷程,一般會先看到他的成就:1924年考入東京美術學校圖畫師範科,在三年級時以油畫作品〈嘉義街外(一)〉入選帝國美術展覽會,成為首位入選帝展的台籍畫家。之後,他的畫作多次入選日本官方舉辦的帝展、台展,他也與多位畫家合組「台陽美術協會」,與官方展覽抗衡。
陳澄波的繪畫技法、思想脈絡融貫東西,他畫日本、上海的風景,也畫人物肖像,而現在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他一幅幅的台灣美景:〈嘉義公園〉、〈淡水夕照〉、〈夏日街景〉等都是他著名的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陳澄波大放異彩的表現背後,其實正是台灣人身分認同最混亂的大時代。陳澄波出生於1895年,呱呱墜地才兩個月,清廷與日本政府便簽訂了《馬關條約》,在他還沒有意識之前,就「被」成為日本人。赴日留學時,他是來自南方、皮膚黑、文化迥異的台灣人;而當他在上海旅居,遇上日本發動的「一二八事變」時,他卻又因為日本國籍而受到排擠。
「他是一個非常愛嘉義這塊土地、愛台灣的人。」嘉義在地人林詩涵談起陳澄波,語氣中帶著敬意與不捨:「在那樣的年代,他背負了很多因為殖民和戰爭所帶來的國族認同困難。但他充滿對嘉義的愛,從他的畫作可以看出,他對這塊土地所生長的人的關懷,以及他希望帶大家看見這塊土地的美。他似乎帶著這樣的使命在創作他的繪畫,也把更多的美學傳給台灣民眾。或許就是因為這樣,他選擇在戰後擔任市議員,也選擇了在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時候,為人民跟政府協調。」最後逃不過命運的劫難,享年52歲。
▉從《陳澄波密碼》解謎到走入畫作現場
陳澄波於二二八事件後的3月25日遭槍殺,曾經盛極一時的畫家之名彷彿憑空蒸發,在報章雜誌絕跡,像是鬼魂一般,只徘徊在生者的記憶中。
去(2018)年出版的《陳澄波密碼》,故事正是設定在那樣的時空背景下──1984(民國73)年,一對留美歸國的夫妻接下一份畫作修復的工作,然而畫作上卻不見畫家簽名。為了完成工作,修復師只好開始探查畫家的生平、畫下作品當時的歷史背景。在他刨根究柢的同時,卻發現有人在監視他……
「看《陳澄波密碼》時,很容易被帶入當時的台灣,在威權統治的氛圍中,被小說的推理所牽引,慢慢地一步一步去了解陳澄波這個人,並透過他的畫作去理解他的精神世界。」林詩涵說明:「對於現代讀者來說,將會重新看見台灣的歷史,也能透過這個過程,更加理解藝術家如何用繪畫跟民眾對話。」
驚艷於《陳澄波密碼》的概念,由朗朗書店、勇氣書房、仁偉書局、洪雅書房、台灣圖書室以及島呼冊店共組的「嘉義書式生活」,決定以這部小說為文本設計走讀活動,連結文學與生活。他們參考了實境遊戲《忘憂旅社》的模式,決定打破一般走讀活動的慣有形式,把單純的導覽資訊轉換為互動遊戲。
「常見的走讀就是你走到某個定點,講講話,就結束了。我們看到《陳澄波密碼》和《忘憂旅社》,就覺得或許可以改為這樣的『解謎』的形式,增加走讀的趣味感,讓大家對書產生好奇,進而去閱讀。」林詩涵說。
▉到噴水池與故居,追逐陳澄波的影子
關於活動路線的規劃,林詩涵說,活動團隊希望帶民眾到《陳澄波密碼》裡提到的畫作景點,例如噴水池圓環、嘉義車站;也會去陳澄波故居一遊。另外,嘉義市文化局前面現正舉辦陳澄波「望向山林」戶外美術館,會帶民眾去參觀;並在這些地點中實際進行解謎遊戲,也會延伸討論畫作裡蘊含的意義。
「比如說,陳澄波的畫作裡有很大片的廣場,可是以台灣繪畫或生活範圍來說,大家不太有廣場的領域概念,那為什麼陳澄波的作品會有一種『廣場感』呢?我們希望透過解謎跟討論的過程,讓大家去思考這件事。」林詩涵說得語帶保留,希望留給參與者親自體驗。
林詩涵還透露,現在已成冰店「咱台灣人的冰」的陳澄波故居,預計透過陳澄波的家族畫像〈我的家庭〉,來還原陳澄波家人在他生命中的重要地位。
她說:「看待男性畫家的生平和成長過程時,我們常會忽略掉家人在他身邊所扮演的角色。」林詩涵表示,陳澄波得以安心到日本念書,其實有賴於在台灣做手工、努力拉拔大小孩的妻子。「台灣傳統女性常被期待要相夫教子,但她承受的辛苦,往往被隱藏在名人故事的背後。」
本次的《陳澄波密碼》走讀解謎活動,將會分成給一般民眾參加的一日行,以及適合親子組的半日行兩種。除了走讀活動,與陳澄波相關的還有兩場講座,一場將邀請《陳澄波密碼》作者柯宗明,到勇氣書房談談作品;另一場則是繪本《戴帽子的女孩》作者林滿秋的講座,講題是「畫裡畫外話人生:陳澄波和為他藏畫的女人」。林滿秋平常旅居海外,恰好近期回國,才促成這場演講,機會相當難得。
非走book—解讀陳澄波
4/21(日)9:30-16:30
嘉義公園集合報到 ➔ 嘉義公園 ➔ 嘉義市文化局戶外廣場(望向山林) ➔ 噴水圓環 ➔ 陳澄波故居 ➔ 嘉義火車站【活動簡介➤】
|
▉嘉義「畫都」之名的另一推手:林玉山
有「畫都」美名的嘉義,自然不只陳澄波一位著名畫家。嘉義有條「美街」,昔日畫廊與裱褙店林立,畫家陳澄波、林玉山、雕刻家蒲添生、詩人蘇櫻村,甚至歷史人物吳鳳等,都住在這個區域。這裡至今還有一家檜木裱框的百年老店,正是陳澄波生前裱畫的地方,也是女婿蒲添生的出生地。
陳澄波與林玉山之間的情誼,是台灣美術史上的一段佳話;探索陳澄波,必然會談到林玉山。林玉山曾自述,從小學起就經常隨陳澄波四處寫生,後來他在陳澄波的鼓勵下,往專業畫家發展。
生於1907年的林玉山,曾入選1927年第一屆台灣美術展覽會,與陳進、郭雪湖一同被譽為「台展三少年」。他23歲時的作品《蓮池》描繪嘉義市北郊牛稠山的蓮池,獲得第4屆「台灣美術展覽會」特選第一名及台展賞的榮譽,影響後來台灣本土繪畫的風格十分深遠。《蓮池》更於2015年被文化部資產局登錄為國寶,是台灣第一件創作於20世紀、被指定為國寶的畫作。
嘉義市文化局在本年度「世界閱讀日」系列活動中,將推出以繪本《寫生寫命:林玉山》為主軸的走讀活動,帶領讀者一遊前述提及的林玉山等人故居所在:美街,還會到昔日嘉義最熱鬧的興中街,造訪嘉義銀行遺址、芝野醫院。
這項走讀行程另有一大亮點,便是觀賞林玉山在慈龍寺繪製的五堵濕壁畫:《雲龍》、《受天百祿(鹿)》、《降爾遐幅(鶴)》、《萬年封侯(猴)》及《八駿馬》。這是林玉山生平唯一繪製於宗教建築上的作品真跡,2017年被指定為嘉義市級古物,並於去年正式啟動修復,預計今年8月完成。
「非走Book-解讀林玉山」走讀活動
5/4(日)9:00-12:00
嘉義市政府門口(報到) ➔ 嘉義美街 ➔ 藝術家故居地 ➔ 文園裱褙行 ➔ 廣寧宮林榮燁 ➔ 興中街 ➔ 嘉義銀行遺址 ➔ 芝野醫院現況 ➔ 慈龍寺 ➔ 林玉山濕壁畫 ➔ 周溫故居【活動簡介➤】
|
畫家手中曾經柔軟的顏料已然風乾,留下畫布上的筆觸,不過在硬實的色塊底下,至今依然跳動著畫家的脈搏——你準備好一窺他們曾經的丰采了嗎?
讓我們看見兩位畫家的人生。除了透過畫家的眼,看見台灣的美麗,認識當時的歷史,更看見台籍畫家如何在時代的夾縫中求生存。藉此,或許我們能更珍惜腳下的土地,也得以攀上巨人的肩膀,思考台灣更遠的未來。●
▇藝術走讀路線
2019年春夏之交的閱讀嘉年華「世界閱讀日」,特別以「走讀台灣」為題,串聯全國各縣市圖書館及百家獨立書店共襄盛舉,在4至5月間,策劃了數百項的文學慶典活動,並囊括全台的北中南東甚至離島100條包羅萬象的走讀路線。歡迎利用「Openbook閱讀通」中「找活動」,搜尋你想前往的地方,以下是今年世界閱讀日有關藝術的精彩走讀路線,請別錯過。
▇藝術走讀,推薦書籍
-
《諸羅文化誌》(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
《幌馬車之歌》(時報)
-
《拉拉庫斯回憶——我的父親高一生與那段歲月》(玉山社)
-
《許石的台灣歌》(青林)
-
《五線譜上的許石》(華風文化)
-
《台灣今昔之旅》(前衛)
-
《大地.牧歌.黃土水》(雄獅美術)
-
《追尋美好世界的李澤藩 》(青林)
-
《南國.虹霓.鹽月桃甫》(雄獅美術)
-
《色彩.和諧.廖繼春》(雄獅美術)
Tags:
〈嘉義街外(一)〉(原名〈嘉義の町はづれ〉),入選1926年第七回日本帝國美術展,不幸於陳澄波罹難後佚失,現僅存黑白寫真。(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提供)
陳澄波是個民眾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這名字曾湮沒在歷史的洪流之中,經歷幾十年後,才又重新浮上檯面,被放進教科書裡。許多人聽過他,是因為二二八事件,接著才是他的畫家身分,但是對他的畫作,恐怕也不甚熟悉。
然而,無論是戰後擔任嘉義市參議會議員、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委員,乃至以畫筆專注描繪眼中世界,都是陳澄波生命的重要切片、缺一不可。因此,想了解陳澄波的一生,必得先了解他的畫,畢竟,他所畫的故鄉嘉義不只是美麗的街景,也蘊藏他對土地的深情,以及對社會的關懷。
話雖如此,想要了解陳澄波作品背後的歷史氛圍、繪畫的生命歷程,著實需要費一番工夫。那麼,要如何讓畫家的作品與現代人的生活更貼近呢?
為了突破現代生活與近代藝術的壁壘,今年的世界閱讀日,嘉義市政府文化局與獨立書店鎖定陳澄波,合力推出相關走讀活動。執行團隊以歷史解謎小說《陳澄波密碼》為文本,並借用聚樂邦《忘憂旅社》的實境解謎模式,將帶領民眾遊歷陳澄波畫作的場景,一覽畫家眼中的嘉義,並試著重現畫家下筆前的思緒。
擔任活動策畫的「島呼冊店」店長林詩涵表示:「希望透過這樣的過程,讓大家不再把陳澄波當成一個名字而已。」
▉認同混亂的大時代與熱愛故土的畫家
回首陳澄波的生命歷程,一般會先看到他的成就:1924年考入東京美術學校圖畫師範科,在三年級時以油畫作品〈嘉義街外(一)〉入選帝國美術展覽會,成為首位入選帝展的台籍畫家。之後,他的畫作多次入選日本官方舉辦的帝展、台展,他也與多位畫家合組「台陽美術協會」,與官方展覽抗衡。
陳澄波的繪畫技法、思想脈絡融貫東西,他畫日本、上海的風景,也畫人物肖像,而現在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他一幅幅的台灣美景:〈嘉義公園〉、〈淡水夕照〉、〈夏日街景〉等都是他著名的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陳澄波大放異彩的表現背後,其實正是台灣人身分認同最混亂的大時代。陳澄波出生於1895年,呱呱墜地才兩個月,清廷與日本政府便簽訂了《馬關條約》,在他還沒有意識之前,就「被」成為日本人。赴日留學時,他是來自南方、皮膚黑、文化迥異的台灣人;而當他在上海旅居,遇上日本發動的「一二八事變」時,他卻又因為日本國籍而受到排擠。
「他是一個非常愛嘉義這塊土地、愛台灣的人。」嘉義在地人林詩涵談起陳澄波,語氣中帶著敬意與不捨:「在那樣的年代,他背負了很多因為殖民和戰爭所帶來的國族認同困難。但他充滿對嘉義的愛,從他的畫作可以看出,他對這塊土地所生長的人的關懷,以及他希望帶大家看見這塊土地的美。他似乎帶著這樣的使命在創作他的繪畫,也把更多的美學傳給台灣民眾。或許就是因為這樣,他選擇在戰後擔任市議員,也選擇了在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時候,為人民跟政府協調。」最後逃不過命運的劫難,享年52歲。
▉從《陳澄波密碼》解謎到走入畫作現場
陳澄波於二二八事件後的3月25日遭槍殺,曾經盛極一時的畫家之名彷彿憑空蒸發,在報章雜誌絕跡,像是鬼魂一般,只徘徊在生者的記憶中。
去(2018)年出版的《陳澄波密碼》,故事正是設定在那樣的時空背景下──1984(民國73)年,一對留美歸國的夫妻接下一份畫作修復的工作,然而畫作上卻不見畫家簽名。為了完成工作,修復師只好開始探查畫家的生平、畫下作品當時的歷史背景。在他刨根究柢的同時,卻發現有人在監視他……
「看《陳澄波密碼》時,很容易被帶入當時的台灣,在威權統治的氛圍中,被小說的推理所牽引,慢慢地一步一步去了解陳澄波這個人,並透過他的畫作去理解他的精神世界。」林詩涵說明:「對於現代讀者來說,將會重新看見台灣的歷史,也能透過這個過程,更加理解藝術家如何用繪畫跟民眾對話。」
驚艷於《陳澄波密碼》的概念,由朗朗書店、勇氣書房、仁偉書局、洪雅書房、台灣圖書室以及島呼冊店共組的「嘉義書式生活」,決定以這部小說為文本設計走讀活動,連結文學與生活。他們參考了實境遊戲《忘憂旅社》的模式,決定打破一般走讀活動的慣有形式,把單純的導覽資訊轉換為互動遊戲。
「常見的走讀就是你走到某個定點,講講話,就結束了。我們看到《陳澄波密碼》和《忘憂旅社》,就覺得或許可以改為這樣的『解謎』的形式,增加走讀的趣味感,讓大家對書產生好奇,進而去閱讀。」林詩涵說。
▉到噴水池與故居,追逐陳澄波的影子
關於活動路線的規劃,林詩涵說,活動團隊希望帶民眾到《陳澄波密碼》裡提到的畫作景點,例如噴水池圓環、嘉義車站;也會去陳澄波故居一遊。另外,嘉義市文化局前面現正舉辦陳澄波「望向山林」戶外美術館,會帶民眾去參觀;並在這些地點中實際進行解謎遊戲,也會延伸討論畫作裡蘊含的意義。
「比如說,陳澄波的畫作裡有很大片的廣場,可是以台灣繪畫或生活範圍來說,大家不太有廣場的領域概念,那為什麼陳澄波的作品會有一種『廣場感』呢?我們希望透過解謎跟討論的過程,讓大家去思考這件事。」林詩涵說得語帶保留,希望留給參與者親自體驗。
林詩涵還透露,現在已成冰店「咱台灣人的冰」的陳澄波故居,預計透過陳澄波的家族畫像〈我的家庭〉,來還原陳澄波家人在他生命中的重要地位。
她說:「看待男性畫家的生平和成長過程時,我們常會忽略掉家人在他身邊所扮演的角色。」林詩涵表示,陳澄波得以安心到日本念書,其實有賴於在台灣做手工、努力拉拔大小孩的妻子。「台灣傳統女性常被期待要相夫教子,但她承受的辛苦,往往被隱藏在名人故事的背後。」
本次的《陳澄波密碼》走讀解謎活動,將會分成給一般民眾參加的一日行,以及適合親子組的半日行兩種。除了走讀活動,與陳澄波相關的還有兩場講座,一場將邀請《陳澄波密碼》作者柯宗明,到勇氣書房談談作品;另一場則是繪本《戴帽子的女孩》作者林滿秋的講座,講題是「畫裡畫外話人生:陳澄波和為他藏畫的女人」。林滿秋平常旅居海外,恰好近期回國,才促成這場演講,機會相當難得。
非走book—解讀陳澄波
4/21(日)9:30-16:30
嘉義公園集合報到 ➔ 嘉義公園 ➔ 嘉義市文化局戶外廣場(望向山林) ➔ 噴水圓環 ➔ 陳澄波故居 ➔ 嘉義火車站【活動簡介➤】
▉嘉義「畫都」之名的另一推手:林玉山
有「畫都」美名的嘉義,自然不只陳澄波一位著名畫家。嘉義有條「美街」,昔日畫廊與裱褙店林立,畫家陳澄波、林玉山、雕刻家蒲添生、詩人蘇櫻村,甚至歷史人物吳鳳等,都住在這個區域。這裡至今還有一家檜木裱框的百年老店,正是陳澄波生前裱畫的地方,也是女婿蒲添生的出生地。
陳澄波與林玉山之間的情誼,是台灣美術史上的一段佳話;探索陳澄波,必然會談到林玉山。林玉山曾自述,從小學起就經常隨陳澄波四處寫生,後來他在陳澄波的鼓勵下,往專業畫家發展。
生於1907年的林玉山,曾入選1927年第一屆台灣美術展覽會,與陳進、郭雪湖一同被譽為「台展三少年」。他23歲時的作品《蓮池》描繪嘉義市北郊牛稠山的蓮池,獲得第4屆「台灣美術展覽會」特選第一名及台展賞的榮譽,影響後來台灣本土繪畫的風格十分深遠。《蓮池》更於2015年被文化部資產局登錄為國寶,是台灣第一件創作於20世紀、被指定為國寶的畫作。
嘉義市文化局在本年度「世界閱讀日」系列活動中,將推出以繪本《寫生寫命:林玉山》為主軸的走讀活動,帶領讀者一遊前述提及的林玉山等人故居所在:美街,還會到昔日嘉義最熱鬧的興中街,造訪嘉義銀行遺址、芝野醫院。
這項走讀行程另有一大亮點,便是觀賞林玉山在慈龍寺繪製的五堵濕壁畫:《雲龍》、《受天百祿(鹿)》、《降爾遐幅(鶴)》、《萬年封侯(猴)》及《八駿馬》。這是林玉山生平唯一繪製於宗教建築上的作品真跡,2017年被指定為嘉義市級古物,並於去年正式啟動修復,預計今年8月完成。
「非走Book-解讀林玉山」走讀活動
5/4(日)9:00-12:00
嘉義市政府門口(報到) ➔ 嘉義美街 ➔ 藝術家故居地 ➔ 文園裱褙行 ➔ 廣寧宮林榮燁 ➔ 興中街 ➔ 嘉義銀行遺址 ➔ 芝野醫院現況 ➔ 慈龍寺 ➔ 林玉山濕壁畫 ➔ 周溫故居【活動簡介➤】
畫家手中曾經柔軟的顏料已然風乾,留下畫布上的筆觸,不過在硬實的色塊底下,至今依然跳動著畫家的脈搏——你準備好一窺他們曾經的丰采了嗎?
讓我們看見兩位畫家的人生。除了透過畫家的眼,看見台灣的美麗,認識當時的歷史,更看見台籍畫家如何在時代的夾縫中求生存。藉此,或許我們能更珍惜腳下的土地,也得以攀上巨人的肩膀,思考台灣更遠的未來。●
▇藝術走讀路線
2019年春夏之交的閱讀嘉年華「世界閱讀日」,特別以「走讀台灣」為題,串聯全國各縣市圖書館及百家獨立書店共襄盛舉,在4至5月間,策劃了數百項的文學慶典活動,並囊括全台的北中南東甚至離島100條包羅萬象的走讀路線。歡迎利用「Openbook閱讀通」中「找活動」,搜尋你想前往的地方,以下是今年世界閱讀日有關藝術的精彩走讀路線,請別錯過。
▇藝術走讀,推薦書籍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集結全台20縣市圖書館、150家獨立書店、15所國家級博物館,共計100條走讀台灣路線,超過200場活動,620個閱讀空間大串聯
六大走讀主題,活動全攻略
活動懶人包
指導單位:
協辦單位:
全台閱讀好夥伴,全力相挺,請點選以下單位,好讀又好玩,作伙去:
閱讀通信 vol.308》原來中級山不是中等困難而已的山啊!
延伸閱讀
走讀台灣》我們都是秦得參?——賴和,以及《日據時代的十種生存法則》
2019年的世界閱讀日以「走讀台灣」為主題,最大特色是:有景點,有路線,還有書單。... 閱讀更多
走讀台灣》從產地到餐桌:你聽過「好好吃故事車」嗎?
2019年的世界閱讀日以「走讀台灣」為主題,最大特色是:有景點,有路線,還有書單。... 閱讀更多
好書行腳》客語歌手黃瑋傑:行返山寮下,記我美濃的土地、農民、客家庄
【編按】:「好書行腳」系列找來了各行業中環島的職人,有畫家、作家、音樂人,甚至外國人,一起寫下他們閱讀台灣的過程。每篇文章都有專屬的延伸書單,...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