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開心有這個機會,我們可以在公開場合談性。」
在風和日麗的週日下午,超過百位讀者抱著期待的心情來到誠品信義店,參加由鄧惠文醫師主講的《性、謊言、柏金包:女性欲望的新科學》新書講座。眾人齊聚,令人一時忘記,在許多情境下公開談性和欲望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鄧惠文開場便說,她覺得原文書名「Untrue」取得相當有意思,特別是看完書後,發現其實Untrue的含義非常複雜。作者馬汀(Wednesday Martin)並不是只書寫那些「不誠實」的女人,而是在推翻那些關於女人情欲與不忠的刻板言論。我們習以為常,關於女人外遇和情欲的許多描述,有許多都與現實不符。作者在書寫過程中要做的便是:找出新的發現、資料和故事來讓我們自由。這個「自由」指的是誰的自由呢?是男人,還是女人?或者其實不是只有這兩種性別?我們原本背負什麼包袱,又要從哪裡解脫?
正如同馬汀在序言裡的自白,身為女性,她對性的糾結、不敢坦白、渴望,以及最讓人喘不過氣來的罪惡感,讓她長期生活在不自在的壓力中。即使結婚生子,她仍然有「不正常」的性幻想,迷戀不同年齡和風格的男性,甚至女性。
▇ 約束女性的緊箍咒
「天底下怎麼會有我這種老婆和媽媽?」馬汀在書裡花了不少篇幅鋪陳,好似她必須花很大的力氣來解釋這個「不正常」:為什麼她想做這個題目?為什麼女人想要多重性伴侶?為什麼女人很想要性?但更應該被問的,難道不是:為什麼女人對性的渴望會被視為「不正常」?
鄧惠文用一個自身遇過的例子,開啟了關於「女性不正常」的討論。在她待過的醫院中,某精神科主治醫生開立憂鬱症處方箋給因為先生外遇而感到憂鬱痛苦的女病患。當女病患不解為何丈夫外遇,卻是自己需要吃藥時,該名男性醫生回說:「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的老公有外遇嗎?為什麼別人不會有憂鬱而你會有?可見你需要吃藥。」
鄧惠文也引用了書中的一個歷史案例:1856年美國史托爾醫師(Horatio R. Storer)的個案描述,B女士經常感到性欲高漲、會做春夢、會對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男性有欲望,但先生卻有性功能方面的障礙。因此醫師針對B女士「不正常的性欲」所開治的處方箋包含了:
B 女士須戒除跟先生行房;先生搬離家裡、妹妹搬進來。不能吃肉喝酒(避免激起肉欲的刺激物)。不能睡羽毛床墊,限制睡眠時的舒適品質。每天要洗冷水澡、用冷水灌腸、用硼砂溶液擦拭陰道等等,並且 B 女士需要停下手邊正在寫的小說。
姑且不論史托爾醫師的處方箋是治療還是虐待,但他明白點出B女士的問題出在「主動性」。因此從洗冷水澡、折磨陰道到抑制創作,都是為了要消滅B女士的主動性,連帶的是進一步壓抑性欲。
女人是否能夠自我主宰自己的情欲和身體?
兩個例子,前者諷刺地呈現了男性的欲望是如何被體制所保護與包容,後者則反映了女性無法對生活和欲望有主宰權和主動性。只要關係出了問題,都是女性的問題。即使是男性不舉,或是男性外遇,該被「治療」的仍然是女人。
說到底,問題不是出在性或性欲,而是出在「女人」。
主講:鄧惠文(精神科醫師 / 榮格分析師 / 作家 / 廣播主持人)
當女性試著表達自己在欲望和關係上的感受,卻被視為不正常時,我們就必須追問:還有多少情境和議題,是讓女性難以啟齒卻深受其擾的?
鄧惠文提到,過去在大學當輔導心理師的時候,大學女生普遍都知道、在各式的宣導中也會一直被提醒,自己「需要避孕」。而避孕的方式,是外出約會時隨身帶著保險套以防萬一。然而真的會在緊要關頭拿出來用的女性,其實非常少。
「為什麼女生不敢拿出來用呢?」鄧醫師問。
現場馬上有男性讀者回答:「因為女生怕被貼標籤。」
此時,鄧惠文嚴肅地表示,的確,他們接觸到的很多狀況都是當事人「怕被貼標籤」,這其實是很讓人擔憂的狀況。到底有什麼觀念如此難突破,讓僅僅是保險套的使用都如此困難?我們到底在怕什麼?性與負面刻板印象的連結,讓人們為自己戴上了緊箍咒,也連帶地牽制了人們的行為。
另外一個例子,則是鄧惠文經常遇到的情形:妻子來諮商並抱怨先生不願意有性關係,但她真正焦慮的並非自己的性欲沒有被滿足,而是擔心先生是不是不愛她了。性行為在關係裡的意義變成按表操課:「就像點貨一樣,沒點到就會焦慮是不是出問題,是不是自己沒有吸引力,是不是老公在外面有別人。」
然而,當夫妻兩人一起來諮商時,太太卻絕口不提性生活不滿足這件事。就算好不容易有機會提到,先生往往一頭霧水,並且表示大部分時候自己是想要有性行為的,但太太會以各種理由拒絕先生,諸如「打呼太大聲去隔壁睡」、「應酬喝酒太臭不想要」、「已經很累不想要」。
在長期親密關係和婚姻關係中的女性,可能會對另一半感到倦怠。倘若女性對自己的情欲或是感情沒有足夠清楚的認知,很容易會去怪罪關係中的另一半,抱怨對方哪裡沒做好,但對另一半來說反而覺得莫名其妙。鄧惠文更提到,她在與夫妻進行溝通時,常會覺得先生是相較容易溝通的,「因為女性不能承認和不能討論的事情太多了。」女性在性欲、身體、情感的有口難言,即便到了長期關係中仍然沒有好轉。
▇ 想像第三者,開放式關係?
「如果有一天,你的伴侶和別人發生性關係……」
在座談會中場時,鄧惠文提議讓大家玩個小遊戲,與身邊的人三人一組,並設想:「當另一半跟別人有性關係的時候,想像那個畫面時,你會有什麼感受?」
為什麼是三人一組呢?貼心的鄧醫師表示:「三人組合是比較舒服的數字,如果不想講自己的話,至少可以說『我們這組有人說』。」
「會好奇第三者是什麼樣的人。」
「會有憤怒的心情,可能會質疑對方和自己。」
「憤怒,釋懷,可能會原諒對方的錯誤。」
「不公平、會想比較、覺得受傷。」
「如果想像畫面的話,會有興奮的感覺。」
「自尊心被踐踏、被掏空。」
「懷疑是不是自己哪裡不好。」
現場讀者陸續分享了自己的想法,難以想像上述這些帶有許多負面情緒的回答,來自於剛剛熱鬧且歡笑聲此起彼落的討論。
現場讀者分組針對「想像第三者」進行討論、分享
現場關於「想像第三者」的討論,順勢開啟了書中在「情欲」之外的另一條主軸:「開放式關係」的實踐。
「開放式關係是什麼?」、「你會想要開放式關係嗎?」每個人可能都會有不同的答案。但重點是大部分的人,可能根本沒有仔細思考過這類的問題。
在當代社會裡,我們已經習慣「一對一」的伴侶模式,但為什麼我們的預設選擇是「一對一」關係?又為什麼我們排斥「開放式關係」,並對打破「一對一」關係的人如此憎恨?套句作者的話:「真是很不可思議,人們承諾相守ㄧ生,然後根本沒討論過性專一這件事,就結婚了。」包括她自己的婚姻也是。
鄧惠文提醒讀者,馬汀這本書給讀者的提醒是:「用挑戰的心態去看你看到和聽到的事情,是真的嗎?是絕對的嗎?」
刻板印象中,「女性比較在意情感,男性比較在意肉欲」,「男性要四處播種,確保自己能夠流傳後代;而女性是懷孕的一方,必須要慎選配偶,才能有優良的後代」。這些振振有詞的「理論」是真的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根據是什麼?如果不是,那為什麼我們依然傳頌這樣的言論?而真實的狀況會是什麼?
馬汀在書裡大量引用心理學、生物學、性學研究與人類學的研究成果,而近代的研究成果早早就推翻了上述的刻板印象。例如,在某次實驗中,研究者讓女性和男性受試者在小房間中觀看各種不同的色情照片或影片,並在受試者的陰莖和陰蒂上接上小型感應器,測量充血量。研究結果指出,男性和女性受試者的身體都會有反應,充血程度並無差異。
而有趣的發現是,女性幾乎對任何畫面都會有反應,即使她們是異性戀女性,不論看到男男、女女、甚至是猿類之間的性交畫面,都有著不相上下的反應。反之,男性通常只對自己宣稱的性傾向有生理反應。書裡引用許多不同的實驗,都是要證明,在「性」這件事情上的反應和需求,男女之間其實沒有太大的不同。
現場有位女性讀者問:「如果這個社會的蕩婦羞辱還是很嚴重的話,女生到底要怎麼坦然面對自己的性欲?」
現場讀者提問
同樣身為女性,聽到蕩婦羞辱的確讓人心裡一把火都起來了。想想在批踢踢上常見的仇女言論、仇CCR言論,台灣雖然號稱是全亞洲性別意識最進步的國家,但網路上的匿名發言,還是毫不掩飾地暴露出惡劣的性別歧視。
但鄧惠文出乎意料地回答:「我們的社會真的不允許女性有情欲嗎?」
整個社會並不是要求女人沒有情欲,而是情欲必須要被管理,需要符合「權威者」的需求。所謂女性要「出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進得了臥房」,難道不就是在暗喻女性既要幹練得體又要淫蕩風騷?而「綠茶婊」這種名詞的出現,同樣也在暗示女性如果不懂得透過耍心機來施展魅力,就會在異性爭奪的鬥爭中慘敗。
所謂蕩婦羞辱,是羞辱不合時宜、不符關係期待的性,而非真的對情欲採取打壓和禁止。鄧惠文提醒:「女性同時被期待既要當婊子,又要當聖女。」然而這兩者是不可能在一個人身上同時滿足的,女性必須要超越婊子與聖女這兩個角色的限制,才能超脫這個宰制。
「女性因為一直被兩種極端的標準所分裂,所以自身的力量才一直被削弱。我們必須要超越這兩個分裂,才能有機會保留完整的自己。」男人和女人之間,有很多因為恐懼和不解而產生的憎恨,我們則期望找到理想中的伴侶,來克服這種恐懼。但我們必須要有所覺悟,自我的成長不能只仰賴另一半。
「希望我們從整理自己、面對自己開始,不要一直去責怪另一半,才會有成長的可能。」《性、謊言、柏金包:女性欲望的新科學》書中的女性故事和諸多研究就是在挑戰我們的認知,試圖打開我們的想像,推翻那些「Untrue」的印象,幫助我們讓尚未打開的情感和欲望找到出路。●
性、謊言、柏金包:女性欲望的新科學
Untrue: Why Nearly Everything We Believe about Women, Lust, and Infidelity Is Wrong and How the New Science Can Set Us Free 作者:溫絲黛.馬汀
譯者:許恬寧
出版:時報出版
定價:380元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溫絲黛.馬汀(Wednesday Martin)
作家及文化評論家,於紐約有逾20年的寫作與社會研究者經驗。著有《紐約時報》排名第一暢銷書《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及《Stepmonster 》,作品散見於《紐約時報》、《大西洋月刊》、《每日野獸》、《好萊塢報導》、《哈潑時尚》、《倫敦泰晤士報》,以及《每日電訊報》。此外,她也是《早安美國》、《今日秀》、CNN、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NBC News、BBC Newshour的常客。馬汀於耶魯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目前與丈夫和兩個兒子定居紐約市。
Website|wednesdaymartin.com
Tags:
講座現場(本文照片由時報出版提供)
繼《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引發話題並創下銷售佳績後,文化評論家溫絲黛.馬汀(Wednesday Martin)潛入紐約性愛俱樂部及開放式關係工作坊,以「女性外遇」為切入點訪談男男女女,推出新作《性、謊言、柏金包:女性欲望的新科學》。
6月初,擁有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身分,同時是作家及廣播主持人的鄧惠文,以講座形式解析這本書所揭露的議題,以下是現場報導。
「很開心有這個機會,我們可以在公開場合談性。」
在風和日麗的週日下午,超過百位讀者抱著期待的心情來到誠品信義店,參加由鄧惠文醫師主講的《性、謊言、柏金包:女性欲望的新科學》新書講座。眾人齊聚,令人一時忘記,在許多情境下公開談性和欲望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鄧惠文開場便說,她覺得原文書名「Untrue」取得相當有意思,特別是看完書後,發現其實Untrue的含義非常複雜。作者馬汀(Wednesday Martin)並不是只書寫那些「不誠實」的女人,而是在推翻那些關於女人情欲與不忠的刻板言論。我們習以為常,關於女人外遇和情欲的許多描述,有許多都與現實不符。作者在書寫過程中要做的便是:找出新的發現、資料和故事來讓我們自由。這個「自由」指的是誰的自由呢?是男人,還是女人?或者其實不是只有這兩種性別?我們原本背負什麼包袱,又要從哪裡解脫?
正如同馬汀在序言裡的自白,身為女性,她對性的糾結、不敢坦白、渴望,以及最讓人喘不過氣來的罪惡感,讓她長期生活在不自在的壓力中。即使結婚生子,她仍然有「不正常」的性幻想,迷戀不同年齡和風格的男性,甚至女性。
▇ 約束女性的緊箍咒
「天底下怎麼會有我這種老婆和媽媽?」馬汀在書裡花了不少篇幅鋪陳,好似她必須花很大的力氣來解釋這個「不正常」:為什麼她想做這個題目?為什麼女人想要多重性伴侶?為什麼女人很想要性?但更應該被問的,難道不是:為什麼女人對性的渴望會被視為「不正常」?
鄧惠文用一個自身遇過的例子,開啟了關於「女性不正常」的討論。在她待過的醫院中,某精神科主治醫生開立憂鬱症處方箋給因為先生外遇而感到憂鬱痛苦的女病患。當女病患不解為何丈夫外遇,卻是自己需要吃藥時,該名男性醫生回說:「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的老公有外遇嗎?為什麼別人不會有憂鬱而你會有?可見你需要吃藥。」
鄧惠文也引用了書中的一個歷史案例:1856年美國史托爾醫師(Horatio R. Storer)的個案描述,B女士經常感到性欲高漲、會做春夢、會對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男性有欲望,但先生卻有性功能方面的障礙。因此醫師針對B女士「不正常的性欲」所開治的處方箋包含了:
姑且不論史托爾醫師的處方箋是治療還是虐待,但他明白點出B女士的問題出在「主動性」。因此從洗冷水澡、折磨陰道到抑制創作,都是為了要消滅B女士的主動性,連帶的是進一步壓抑性欲。
女人是否能夠自我主宰自己的情欲和身體?
兩個例子,前者諷刺地呈現了男性的欲望是如何被體制所保護與包容,後者則反映了女性無法對生活和欲望有主宰權和主動性。只要關係出了問題,都是女性的問題。即使是男性不舉,或是男性外遇,該被「治療」的仍然是女人。
說到底,問題不是出在性或性欲,而是出在「女人」。
當女性試著表達自己在欲望和關係上的感受,卻被視為不正常時,我們就必須追問:還有多少情境和議題,是讓女性難以啟齒卻深受其擾的?
鄧惠文提到,過去在大學當輔導心理師的時候,大學女生普遍都知道、在各式的宣導中也會一直被提醒,自己「需要避孕」。而避孕的方式,是外出約會時隨身帶著保險套以防萬一。然而真的會在緊要關頭拿出來用的女性,其實非常少。
「為什麼女生不敢拿出來用呢?」鄧醫師問。
現場馬上有男性讀者回答:「因為女生怕被貼標籤。」
此時,鄧惠文嚴肅地表示,的確,他們接觸到的很多狀況都是當事人「怕被貼標籤」,這其實是很讓人擔憂的狀況。到底有什麼觀念如此難突破,讓僅僅是保險套的使用都如此困難?我們到底在怕什麼?性與負面刻板印象的連結,讓人們為自己戴上了緊箍咒,也連帶地牽制了人們的行為。
另外一個例子,則是鄧惠文經常遇到的情形:妻子來諮商並抱怨先生不願意有性關係,但她真正焦慮的並非自己的性欲沒有被滿足,而是擔心先生是不是不愛她了。性行為在關係裡的意義變成按表操課:「就像點貨一樣,沒點到就會焦慮是不是出問題,是不是自己沒有吸引力,是不是老公在外面有別人。」
然而,當夫妻兩人一起來諮商時,太太卻絕口不提性生活不滿足這件事。就算好不容易有機會提到,先生往往一頭霧水,並且表示大部分時候自己是想要有性行為的,但太太會以各種理由拒絕先生,諸如「打呼太大聲去隔壁睡」、「應酬喝酒太臭不想要」、「已經很累不想要」。
在長期親密關係和婚姻關係中的女性,可能會對另一半感到倦怠。倘若女性對自己的情欲或是感情沒有足夠清楚的認知,很容易會去怪罪關係中的另一半,抱怨對方哪裡沒做好,但對另一半來說反而覺得莫名其妙。鄧惠文更提到,她在與夫妻進行溝通時,常會覺得先生是相較容易溝通的,「因為女性不能承認和不能討論的事情太多了。」女性在性欲、身體、情感的有口難言,即便到了長期關係中仍然沒有好轉。
▇ 想像第三者,開放式關係?
「如果有一天,你的伴侶和別人發生性關係……」
在座談會中場時,鄧惠文提議讓大家玩個小遊戲,與身邊的人三人一組,並設想:「當另一半跟別人有性關係的時候,想像那個畫面時,你會有什麼感受?」
為什麼是三人一組呢?貼心的鄧醫師表示:「三人組合是比較舒服的數字,如果不想講自己的話,至少可以說『我們這組有人說』。」
「會好奇第三者是什麼樣的人。」
「會有憤怒的心情,可能會質疑對方和自己。」
「憤怒,釋懷,可能會原諒對方的錯誤。」
「不公平、會想比較、覺得受傷。」
「如果想像畫面的話,會有興奮的感覺。」
「自尊心被踐踏、被掏空。」
「懷疑是不是自己哪裡不好。」
現場讀者陸續分享了自己的想法,難以想像上述這些帶有許多負面情緒的回答,來自於剛剛熱鬧且歡笑聲此起彼落的討論。
現場關於「想像第三者」的討論,順勢開啟了書中在「情欲」之外的另一條主軸:「開放式關係」的實踐。
「開放式關係是什麼?」、「你會想要開放式關係嗎?」每個人可能都會有不同的答案。但重點是大部分的人,可能根本沒有仔細思考過這類的問題。
在當代社會裡,我們已經習慣「一對一」的伴侶模式,但為什麼我們的預設選擇是「一對一」關係?又為什麼我們排斥「開放式關係」,並對打破「一對一」關係的人如此憎恨?套句作者的話:「真是很不可思議,人們承諾相守ㄧ生,然後根本沒討論過性專一這件事,就結婚了。」包括她自己的婚姻也是。
鄧惠文提醒讀者,馬汀這本書給讀者的提醒是:「用挑戰的心態去看你看到和聽到的事情,是真的嗎?是絕對的嗎?」
刻板印象中,「女性比較在意情感,男性比較在意肉欲」,「男性要四處播種,確保自己能夠流傳後代;而女性是懷孕的一方,必須要慎選配偶,才能有優良的後代」。這些振振有詞的「理論」是真的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根據是什麼?如果不是,那為什麼我們依然傳頌這樣的言論?而真實的狀況會是什麼?
馬汀在書裡大量引用心理學、生物學、性學研究與人類學的研究成果,而近代的研究成果早早就推翻了上述的刻板印象。例如,在某次實驗中,研究者讓女性和男性受試者在小房間中觀看各種不同的色情照片或影片,並在受試者的陰莖和陰蒂上接上小型感應器,測量充血量。研究結果指出,男性和女性受試者的身體都會有反應,充血程度並無差異。
而有趣的發現是,女性幾乎對任何畫面都會有反應,即使她們是異性戀女性,不論看到男男、女女、甚至是猿類之間的性交畫面,都有著不相上下的反應。反之,男性通常只對自己宣稱的性傾向有生理反應。書裡引用許多不同的實驗,都是要證明,在「性」這件事情上的反應和需求,男女之間其實沒有太大的不同。
現場有位女性讀者問:「如果這個社會的蕩婦羞辱還是很嚴重的話,女生到底要怎麼坦然面對自己的性欲?」
同樣身為女性,聽到蕩婦羞辱的確讓人心裡一把火都起來了。想想在批踢踢上常見的仇女言論、仇CCR言論,台灣雖然號稱是全亞洲性別意識最進步的國家,但網路上的匿名發言,還是毫不掩飾地暴露出惡劣的性別歧視。
但鄧惠文出乎意料地回答:「我們的社會真的不允許女性有情欲嗎?」
整個社會並不是要求女人沒有情欲,而是情欲必須要被管理,需要符合「權威者」的需求。所謂女性要「出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進得了臥房」,難道不就是在暗喻女性既要幹練得體又要淫蕩風騷?而「綠茶婊」這種名詞的出現,同樣也在暗示女性如果不懂得透過耍心機來施展魅力,就會在異性爭奪的鬥爭中慘敗。
所謂蕩婦羞辱,是羞辱不合時宜、不符關係期待的性,而非真的對情欲採取打壓和禁止。鄧惠文提醒:「女性同時被期待既要當婊子,又要當聖女。」然而這兩者是不可能在一個人身上同時滿足的,女性必須要超越婊子與聖女這兩個角色的限制,才能超脫這個宰制。
「女性因為一直被兩種極端的標準所分裂,所以自身的力量才一直被削弱。我們必須要超越這兩個分裂,才能有機會保留完整的自己。」男人和女人之間,有很多因為恐懼和不解而產生的憎恨,我們則期望找到理想中的伴侶,來克服這種恐懼。但我們必須要有所覺悟,自我的成長不能只仰賴另一半。
「希望我們從整理自己、面對自己開始,不要一直去責怪另一半,才會有成長的可能。」《性、謊言、柏金包:女性欲望的新科學》書中的女性故事和諸多研究就是在挑戰我們的認知,試圖打開我們的想像,推翻那些「Untrue」的印象,幫助我們讓尚未打開的情感和欲望找到出路。●
性、謊言、柏金包:女性欲望的新科學
Untrue: Why Nearly Everything We Believe about Women, Lust, and Infidelity Is Wrong and How the New Science Can Set Us Free作者:溫絲黛.馬汀
譯者:許恬寧
出版:時報出版
定價:38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溫絲黛.馬汀(Wednesday Martin)
作家及文化評論家,於紐約有逾20年的寫作與社會研究者經驗。著有《紐約時報》排名第一暢銷書《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及《Stepmonster》,作品散見於《紐約時報》、《大西洋月刊》、《每日野獸》、《好萊塢報導》、《哈潑時尚》、《倫敦泰晤士報》,以及《每日電訊報》。此外,她也是《早安美國》、《今日秀》、CNN、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NBC News、BBC Newshour的常客。馬汀於耶魯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目前與丈夫和兩個兒子定居紐約市。
Website|wednesdaymartin.com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09》長命百歲也許不難,難的是百歲無憂
延伸閱讀
文化觀察》從女性漫遊者到城市與安居
「文化觀察」單元由文化研究學會與Openbook閱讀誌共同企畫,以台灣近期出版品為引,介紹學術的理論觀念,不定期刊登。 閱讀更多
話題》女性的紙娃娃?BL的男性與現實世界有何不同
2017年Openbook閱讀誌推出「同人現場」專題,介紹「同人誌」的出版特性,並專訪同人圈赫赫有名的千葉影印社老闆謝哥。文章一推出即獲得熱烈回響,... 閱讀更多
日本書房》讓女性閃耀光芒的日本?:安倍政府「女性經濟學」的背陽處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