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Openbook編輯部總提到,我們用「一整年」的時間來挑選出最好的書?究竟Openbook好書獎是怎麼選出來的呢?在11月30日得獎書單公告前,請一起來看看這一年的選書過程吧。
強調公正、客觀的年度好書評選,希望藉此推廣閱讀,鼓勵優秀作家及出版社。得獎者獲頒獎座,無獎金。
前一年度11/1之後至當年度10/31期間,於台灣出版或代理銷售的繁體中文著作。
整年度每週進行。Openbook編輯部廣邀出版社提供新書資訊,每週匯集最新出版的新書和即將出版的電子檔書稿,由選書小組集中閱讀。以一個下午的時間,讀畢後進行逐本討論,各自發表意見並投票,過半數者即成為年度好書的初選書單。
選書小組分一般書籍組與兒童&青少年圖書組,前者每週開會一次,後者每月選書一次。小組成員來自不同領域,一年一屆,每屆更新。選書期間,選書小組對外匿名,以期保有獨立性,不受人情干擾。選書小組並針對入選書籍,撰寫OB短評或童書短評。
#2018年11月到2019年10月評選期間,我們一共讀了超過4000本書,透過OB短評推薦了804本好書,童書短評則介紹了218本好書 #其他如人物專訪與深度書評,都是經過初選決議的好書,延伸的企畫內容 #感謝不能叫出名字的每週選書小組,一整年辛勞選書(編輯部全體拜上)
每年7月至10月進行。召集複選委員,4個月內分3到4次,針對所有初選作品檢視書單。
在804本成人書與218本童書,陸續汰選出當年度入圍決選,4大類共206本的書單。
為期3個月。自8月開始,將入圍作品寄給決選委員,要求必須詳讀每一部入圍書,並於11月中舉行會議。經過詳實縝密的討論評選後,得出最終推薦書單。
#一週一週緩慢前進,用一整年的時間,選出最值得推薦的作品
每年12月,邀請出版社、作家與媒體一同與會,頒發年度Openbook好書獎,向得獎作家及出版人致敬。
每本年度好書都會貼上Openbook好書獎的貼紙。
Openbook閱讀誌透過不同方式,推廣所有得獎好書,讓作家與出版人的辛苦成果被更多人看見。希望藉由好書的閱讀討論,引起更深、更多元面向的對話。
閱讀更多
為什麼Openbook編輯部總提到,我們用「一整年」的時間來挑選出最好的書?究竟Openbook好書獎是怎麼選出來的呢?在11月30日得獎書單公告前,請一起來看看這一年的選書過程吧。
強調公正、客觀的年度好書評選,希望藉此推廣閱讀,鼓勵優秀作家及出版社。得獎者獲頒獎座,無獎金。
▉評選對象
前一年度11/1之後至當年度10/31期間,於台灣出版或代理銷售的繁體中文著作。
▇評選標準
▉初選:從超過4000本書中,選出804本成人書、218本童書
整年度每週進行。Openbook編輯部廣邀出版社提供新書資訊,每週匯集最新出版的新書和即將出版的電子檔書稿,由選書小組集中閱讀。以一個下午的時間,讀畢後進行逐本討論,各自發表意見並投票,過半數者即成為年度好書的初選書單。
選書小組分一般書籍組與兒童&青少年圖書組,前者每週開會一次,後者每月選書一次。小組成員來自不同領域,一年一屆,每屆更新。選書期間,選書小組對外匿名,以期保有獨立性,不受人情干擾。選書小組並針對入選書籍,撰寫OB短評或童書短評。
#2018年11月到2019年10月評選期間,我們一共讀了超過4000本書,透過OB短評推薦了804本好書,童書短評則介紹了218本好書
#其他如人物專訪與深度書評,都是經過初選決議的好書,延伸的企畫內容
#感謝不能叫出名字的每週選書小組,一整年辛勞選書(編輯部全體拜上)
▉複選:從1022本書中,選出206本決選入圍名單
每年7月至10月進行。召集複選委員,4個月內分3到4次,針對所有初選作品檢視書單。
在804本成人書與218本童書,陸續汰選出當年度入圍決選,4大類共206本的書單。
▉決選:從206本的好書中精選出4大類Openbook年度選書
為期3個月。自8月開始,將入圍作品寄給決選委員,要求必須詳讀每一部入圍書,並於11月中舉行會議。經過詳實縝密的討論評選後,得出最終推薦書單。
#一週一週緩慢前進,用一整年的時間,選出最值得推薦的作品
▉頒獎典禮
每年12月,邀請出版社、作家與媒體一同與會,頒發年度Openbook好書獎,向得獎作家及出版人致敬。
▉好書貼紙
每本年度好書都會貼上Openbook好書獎的貼紙。
▉好書推廣
Openbook閱讀誌透過不同方式,推廣所有得獎好書,讓作家與出版人的辛苦成果被更多人看見。希望藉由好書的閱讀討論,引起更深、更多元面向的對話。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9Openbook好書獎
▇來看看超過300位讀者的年度好書吧!
▇得獎好書,各大網路與實體書店熱烈推廣中
指導單位:
主辦單位:
贊助:
合作夥伴:
閱讀通信 vol.309》長命百歲也許不難,難的是百歲無憂
延伸閱讀
現場》劇本不是在寫文字,而是寫行動:王嘉明&簡莉穎對談
閱讀更多
現場》香港、文字、書與抗爭:鄧小樺與楊佳嫻談《恍惚書》
閱讀更多
現場》 唐鳳:書和新內容媒介載體不是競爭,可以在同一個光譜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