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換星移,匆匆一年。儘管紙媒寒冬繼續寒下去,2019 的出版界卻別有一股活潑的動能,不少有趣的現象紛紛萌動,頗有窮變則通的態勢。出版一如閱讀和創作,本來就是厚積薄發,不能以銷售論英雄,何況是單只一年的銷售。與其年終清倉大拍賣,不如來關注一下這些才露尖尖角的苗頭,看看會長出什麼東西來。出版圖書業者在拼搏之餘,不妨也以環保護樹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獻身的文化事業,清淨自在,焦慮秒殺。
▇2019詩爆炸
今年最令人欣喜的創作現象,首推大批湧現的精采詩集。這當然是延續過去幾年的風潮,不過今年特別有種熟成感,一整個新詩代赫然浮上檯面,不再是之前的幾簇花火,而是一片星光燦爛,教人敬畏讚歎。社群媒體的同溫效應早已培養出一票寫手,天生麗質,做張做致,什麼都可以入詩。或是喃喃自語,意識流連綿不絕,這裡詩散文,那裡散文詩;或以精巧短句懾人,嬉笑怒罵,一行見血,凌厲非常。凡此種種,皆有別於過去「新詩」的溫良恭儉讓。
這些詩人未必年輕,語言卻是時下的尖新,關懷面向也頗為刁鑽。詩集總量也未必比過去幾年多,卻是週週都有精品,看得人目不暇給。這當然不會是暢銷榜上的現象,畢竟會買詩的還是小眾,其次不少詩集都是自費出版,只求知己,不問粉絲。詩作為語言的終極實驗,本該有這樣的逃逸權利。
新世代的詩人也比前輩們更懂得包裝設計,或者說更在意成書概念這件事。不少詩集一拿起來,立刻就有了觸覺印象,不是滿街 Uniqlo 式的拘謹洗練,而是帶點惡趣味的顛狂,未必賞心悅目,卻絕對有態度。這是好事,既然做不出文庫本,不如問問三太子。
像冷冽自省的《麥葛芬 》,氣定神閒組裝出一個高解析的幽暗宇宙,頗有後搖滾的眼亮心明。《人間動物園 》用影像和意象交互搓揉,人獸不分,彷彿諸神創世的設計草圖。又譬如偽娘氣味濃厚的《女孩子 》,粉得一塌糊塗,簡直看到了薔薇色的乳暈。《雌袋鼠 》走一口輕食路線,標題與內文大打乒乓,有猜燈謎的樂趣。《把你的心跟肺挖出來帶回鄉下餵狗 》則是撕逼級的典範,不管你是什麼性別都佔不到便宜,每個人都被慾望拖得寸步難行,像在練九九吊陰功。
這大概真是個花惹發的時代,所以才會有這般花發惹的繽紛,但願這是另一輪詩的盛世的開端。
【延伸閱讀】
▇蓄勢待發的圖文繪本
台灣引進圖文書一向不落人後,除了排山倒海的日漫,近年也看得到越來越多的歐漫美漫,總算開了眼界,不必老學人家怎麼裝口愛。不過花輪和一的《刑務所之中 》倒是很驚艷,監獄裡的漫漫日常,卻處處都有詭奇的樂趣,一個嘔吐特寫就道盡人間失格的淒慘,像歐吉桑版的《少女椿》。
大塊的 Image3 系列頗具指標意義,今年除了《皮諾丘前傳 》、《白鯨記 》、《鱷魚的一天 》、《愛麗絲幻遊奇境 》這些兼具美感與哲思的繪本之外,最近又出了兩本莫那利(Bruno Munari)的經典,《莫那利的機器 》和《暗夜中 》。掌聲鼓勵。南歐的繪本底蘊深厚,卻又有天馬行空的奔放氣質,讓人想起卡爾維諾,這是亞熱帶島嶼很可以吸收的養分。
頭好壯壯的《薩賓娜之死 》和《阿蘭的戰爭 》,幾乎把圖格當文句使用,看完要花點時間,有志者可以仔細研究一下,看看圖文敘事進化到了什麼地步。
Copyright © Nick Drnaso 2018
© 2012, Emmanuel Guibert & L'Association.(取自《阿蘭的戰爭》,臉譜出版提供)
本土創作也有些小陽春,像《廢廢子の充氣大冒險 vol.3 》,真槍實彈的少女心事,既期待又一定受傷害,比起兩本前作更加收放自如,很適合當成性行為健教手冊,男生女生都該翻一翻,溝通好了再行動。《小輓:阿尼默漫畫集 》用了三個小故事說死亡,淡漠的畫面,無來由的生之失落,節奏感非常好,似乎可以延伸成三本更完整的作品。
此外像 《消逝的後街光影 》,用漫畫來交代一段熱血追尋,穿越本領不凡,活化台語電影史功不可沒。《百花百色 》以臨水夫人栽花換斗的儀式來談性別,細膩有梗,雖然情急之下有些大聲疾呼,卻依然別開生面。《度咕 》的童年記趣幽默古錐,貓頭鷹從補品變寵物,畫出了極具感染力的農村曲。
一般而言,國產圖文書的畫功並不差,卻普遍還是有不知道該怎麼用圖說故事的問題。插畫家不妨考慮一下找人合作,國外秀異的繪本,圖文分工比比皆是,這也是編輯可以施力或牽線的地方。
【延伸閱讀】
▇AI壓境,人的位置
科普方面永遠好書滿倉,畢竟是翻譯作品的天下,操作純熟,議題無限。今年的 AI 書單軍容壯盛,大概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台灣科技業名列前茅,相關佳作卻依然欠奉,有心人不妨給自己訂個寫作計畫。
AI 的英文書實在族繁不及備載,倒是日本的《當 AI 機器人考上名校 》和《AI 世代生存哲學大思考 》行文淺顯,舉證有趣,整理收納得很貼心。機器人「東 Robo 君」只考得上前段私立大學,卻還上不了東大,原因就卡在閱讀思考的能力,這也是人工智慧無法超越人類智慧的原因。大體而言,日本對 AI 少了些敵意,多了些好奇,甚至還頗歡迎賽伯格的君臨。要是有足夠的安全感,不要手賤亂來,的確也沒必要跟著好萊塢和矽谷先知們緊張兮兮。
這幾年大數據喊得甚囂塵上,令人厭煩,果然引來反撲,一連幾本都在檢討數據的應用。《打開演算法黑箱 》聰明透徹,敘事輕快,算是極好的入門。《因果革命 》直攻大數據的限制,焦點鎖定,觸到了統計學的硬蕊核心。《決斷的演算 》交代了演算法的前世今生,結論收在「運算的善意」,非常勵志,卻未免一片光明。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算計過頭,也是迷信。
說到人性,生理學一向是個絕佳入口,還有什麼比身體更令人敬畏的設計呢?像嫵媚撩人的《頭髮 》、無影無蹤的《荷爾蒙 》、驚異大奇航般的《我擁群像 》,都讓人見識到了小宇宙裡的大宇宙。至於迷離神秘的《章魚的內心世界 》、奇幻開掛的《獸醫超日常 》,或是可以邊聽邊讀的《聽一整塊大陸唱歌 》,則把人拉回造化之中,惦惦坐好,不要亂動。比起大自然的闊綽精巧,科技文明實在還很粗笨,別太自以為是了。
【延伸閱讀】
▇民主、民粹、假新聞
社會議題方面,有明顯政治化的傾向。川普和他的推特,為書市注入源源不絕的靈感,加上台灣大選在即,民主、民粹、假新聞成了三塊兵家必爭之地。
民主民粹之辨是近幾年的出版大宗,該說的幾乎都說了,又動不動就卷帙浩繁,要脫穎而出並不容易。今年比較搶眼的有史奈德的《暴政 》20堂課,短小精悍,立論清晰,有社論風。《政客、權謀、小丑 》 的歐洲觀點獨樹一格,民粹如狂歡,義大利作者說起來特別有理。比利時的《反對選舉 》重返古希臘,檢視雅典的民主制度,甚至建議仿效雅典,用抽籤來決定議會人選,大膽有趣。仔細想想,選舉和抽籤,其實到頭來也沒差多少。
假新聞沒什麼詭辯餘地,不對就不對,硬拗也拗不過來,但要識破假新聞,先得灌一下防毒軟體。德、日這兩個 SOP 大國分別丟出《過濾氣泡、假新聞與說謊媒體 》和《破解!傳達的伎倆 》,標的讀者都是青少年,一文一圖,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很可以交互參照。
另外一個現象議題是零工當道,外送崛起。這種方興未艾的經濟型態,看似自由,卻必須承擔不確定的風險;聽起來很潮的「斜槓人生」,卻也極可能是資本主義的新型態剝削。來自英國的《沒人雇用的一代 》,抽絲剝繭,娓娓道出零工經濟背後的結構不平等,令人心有戚戚焉。《被壓榨的一代 》直擊中產階級的捉襟見肘,美國夢一去不返,女性的處境又更加嚴峻。《不穩定無產階級 》以寬鬆的定義來描繪這一群新階級,雖然稍嫌模糊,卻抓到了某種趨勢性的現象。然而零工畢竟還是進行式,在可預見的未來也只會繼續坐大,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看來無條件的基本收入越來越具說服力了。
▇普及書、讀本與歷史重詮
還記得前兩三年,忽然冒出了一大批哲普書,3頁柏拉圖,5頁康德,把哲學家都看扁了。不過這也是時勢所趨,非普之罪。知識爆炸的同時,所有的知識也都在豆知識化,各類讀本和普及書大量出現,正好反映了這種知的焦慮。
麥田的「向下扎根」系列兼收德法讀本,針對當前議題迅速做出反應,眼明手快。東販的「大人的XX教室系列」,深入簡出,內容完整,一本可抵高中三年,日本的知識整理術再下一城。八旗引進講談社的「興亡的世界史 」,21卷悉數出全,堪稱一大壯舉。
今年也來了不少伊斯蘭史,有其迫切性。《真主大道上 》聚焦七、八世紀的「阿拉伯征服」,步步還原,揭開歷史的神話面紗。《阿拉伯人500年史 》以阿拉伯之春開篇,引用大量阿文史料,企圖旺盛,成績斐然。《十字架上的新月 》講西班牙 800 年的伊斯蘭過去,基猶伊三教共存,早有先例。《鄂圖曼帝國五百年的和平 》爬梳鄂圖曼的繼往和開來,補完了這個多元族群帝國模糊的身影。《伊斯蘭帝國的吉哈德 》以「吉哈德(聖戰)」一詞破題,直探信仰的力量。這批伊斯蘭世界的敲門磚,隨便一章,都是神燈,畢竟我們對伊斯蘭的了解實在太少,成見又太多了。
▇不一樣的台灣
最後,焦點轉回台灣。以下是一些不大一樣的本土聲音,雖然還稱不上現象,卻非常值得關注追蹤。
台灣向來缺少深入嚴謹的批判作品,今年卻有《煙囪之島 》和《社企是門好生意 》這兩本耿介之作。前者調查半個世紀以來的石化產業,觀察卻不急著否定,讓事實講話,頗能體現報導中立的精神。後者尖銳犀利,邏輯縝密,言人所不敢言,令人眼前一亮。兩者在鋪天蓋地的酸言酸語中,顯得特別沈靜而乾淨。
高雄煉油廠五輕。(圖片來源:waychen_c〈CC BY-NC-ND 2.0〉)
「南向政策」方面也有些收穫。《看見印尼 》以1/4原住民的角度去看印尼,血緣式的親近,開口笑的樂天,讀起來溫柔有情。《上一堂很有事的印尼學 》則志在翻轉台灣人的成見,又一位新住民第二代投入書寫,而且唱作俱佳,辯起來特別有說服力。《舌尖上的東協 》是作者的又一部大作,圖鑑、知識、書寫、裝幀皆屬上乘,翻起來只覺香風細細,齒頰生津。
《野蠻的復權 》從法律觀點來談原住民的轉型正義,極其稀有,這裡顯然還有太多尚未處理的議題,值得深究。《用頭帶背起一座座山 》則展現了一種實踐書寫的高度,實在驚人,高山嚮導的獨特生態、清朝以降的外力介入、無所不在的祖靈、活生生的山,都被作者收進質樸無華的文字當中,每個句子都聽得到山林深處的回音。我們很可能正在見證一位名家的誕生。
▇一路好走,彼岸再見
2019,又有一批創作靈魂選擇在此時告別人世,返璞歸真,無所不在。在思想藝文的長河裡,無人我之分,無時空之別,只有永在與永生。請沏壺好茶,聊表心意,重溫一下我們大腦皮質裡的他們:
貝聿銘 ,102歲,現代主義建築大師,普立茲克獎得主,代表作有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羅浮宮金字塔
史明 ,100歲,革命家、歷史學者,台灣獨立運動領導人,著有《台灣人四百年史》
陳志讓 ,99歲,加拿大華裔漢學家、歷史學家,代表作有《袁世凱傳》
巫寧坤 ,98歲,翻譯家、文學批評,代表譯作為《了不起的蓋茨比》,著有英文回憶錄《一滴淚》
唐納德‧基恩(Donald Keene) ,96歲,歸化日本的美國日本學者,代表作:《明治天皇》
法蘭高‧齊費里尼(Franco Zeffirelli) ,96歲,義大利導演、政治家,代表作有電影《殉情記》
林良 ,95歲,兒童文學大師,作品《小太陽》為一代人心目中的童書經典
【延伸閱讀】 ➤ 溫暖全台灣半世紀,小太陽之家林良與女兒林瑋近況報導 、➤ 兒童文學大師 林良身影,跨世代記憶的文學瑰寶:記2008《林良爺爺寫童年》出版的一段故事 、
➤ 2018Openbook 最佳童書》蝸牛:林良的78首詩
京町子 ,95歲,日本殿堂級女優,代表作有電影《羅生門》
伯特‧海靈格(Bert Hellinger) ,95歲,德國心理學家,開發家庭系統排列療法
馬悅然(Nils Göran David Malmqvist) , 95歲,瑞典漢學家,諾貝爾文學獎評委
李奇茂 ,94歲,國寶水墨大家,獲獎無數,尤以風土人物著稱
梅原猛 ,93歲,日本哲學家,著作等身,以「梅原日本學」聞名
雷奧妮‧奧索夫斯基(Leonie Ossowski) ,93歲,德國作家,代表作為青少年小說《大顫慄》(Die große Flatter )
西薩‧佩里(César Pelli) ,92歲,阿根廷裔美國建築師,代表作為吉隆坡雙子塔
威廉‧斯坦利‧默溫(William Stanley Merwin) ,91歲,美國詩人,兩度獲得普立茲詩歌獎,代表作:〈For the Anniversary of My Death 〉
田邊聖子 ,91歲,日本作家,以《感傷旅行》奪得1964年芥川賞
平鑫濤 ,91歲,出版家、影劇製作人,皇冠文化集團創辦人,發行張愛玲、瓊瑤、三毛等人作品,風靡華文圈
安妮‧華達(Agnès Varda) ,90歲,法國電影導演,「新浪潮祖母」,代表作有電影《短角情事》、《無法無家》
羅伯特‧馬西(Robert K. Massie) ,90歲,美國歷史學家,專治羅曼諾夫王朝史,以《彼得大帝》摘下1981普立茲傳記文學獎
阿格妮絲‧赫勒(Heller Ágnes) ,匈牙利女哲學家、異議人士,馬克思主義布達佩斯學派代表人物,著有《日常生活》。
白樺 ,89歲,傷痕文學作家,代表作為《苦戀》
高俊明 ,89歲,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著有《高俊明回憶錄》
蔡仁厚 ,89歲,哲學家,新儒家代表人物,師承牟宗三,著有《王陽明哲學》
哈洛‧卜倫(Harold Bloom) ,89歲, 美國文學批評家,代表作為《西方正典》
馬若德(Roderick Lemonde MacFarquhar) ,88歲,英國學者,中國問題專家,著有《文化大革命的起源》
黃榮泉(Masa Tohui) ,88歲,泰雅族耆老,口述傳統保存者
米榭‧塞荷(Michel Serres) ,88歲,法國哲學家,知名作品有《拇指姑娘》
童妮‧摩里森(Toni Morrison) ,88歲,美國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代表作為《寵兒》
伊曼紐爾‧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 ,88歲,美國社會學、歷史學者,世界體系論與科際整合的倡導者,著有《現代世界體系》
八千草薰 ,88歲,日本國寶女優,代表作有電影《宮本武藏》
托米‧安熱雷 (另譯湯米.溫格爾,Jean-Thomas "Tomi" Ungerer),87歲,法、德插畫家,安徒生獎得主,代表作有《世上最棒的蛇》
華萊士‧史密斯‧布羅克爾(Wallace Smith Broecker) ,87歲,美國地球物理學者,提出「全球暖化」一詞,代表作為論文〈氣候變遷〉(Climatic Change: Are we on the Brink of a Pronounced Global Warming? )
雅克‧勒內‧席哈克(Jacques René Chirac) ,86歲,法國第22任總統,著有《回憶錄》
劉鐘元 ,86歲,歌仔戲製作人,河洛歌子戲團創辦人
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 ,85歲,傳奇時裝設計師,號稱「時尚大帝」
眉村卓 ,85歲,日本科幻小說家,代表作有《通靈學園大作戰》
尉天驄 ,84歲,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學季刊》創辦人,提攜王禎和、黃春明等名家,著有《荊棘中的探索》、《回首我們的時代》
吉恩‧沃爾夫(Gene Wolfe) ,83歲,美國科幻、奇幻作家,著有「新太陽之書」系列(The Book of the New Sun )
瑪麗‧奧利弗(Mary Oliver) ,83歲,美國詩人,普立茲獎、國家書卷獎得主,代表作為《美國土著》(American Primitive )
和田誠 ,83歲,日本插畫家、電影導演,電影代表作為《快盜 Ruby》,亦為星新一和村上春樹繪製大量插畫
約翰‧伯寧罕(John Burningham) ,82歲,英國作家、童書插畫家,代表作有《和甘伯伯去遊河》
小池 一夫 ,82歲,日本漫畫家,代表作為《骷髏13》
許貿淞 ,82歲,漫畫家,60年代以武俠漫畫轟動一時,2017金漫獎特別貢獻獎得主,封筆作為《佛祖傳》
李錫奇 ,81歲,藝術家,國家文藝獎得主,代表作為「本位」系列
加藤一彥 ,81歲,日本漫畫家,《魯邦三世》作者
阿部牧郎 ,80歲,日本官能小說家,亦以棒球小說著稱
吳貽弓 ,80歲,電影導演,代表作為電影《城南舊事》
牟敦芾 ,78歲,電影導演,代表作有《黑太陽731》
布魯諾‧岡茨(Bruno Ganz) ,77歲,瑞士演員,代表作有電影《慾望之翼》
托尼‧布詹(Tony Buzan) ,76歲,英國心理學家,心智圖發明者
柯慶明 ,73歲,文學研究者,代表作有《臺灣現代文學的視野》
索甲仁波切 ,72歲,藏傳佛教上師、作家,代表作為《西藏生死書》
賴阿勝 ,69歲,出版家,桂冠圖書公司創辦人,大舉引進西方當代思潮作品,開風氣之先
吾妻日出夫 ,69歲,日本漫畫家,代表作為《失蹤日記》
羊子喬(楊順明) ,68歲,詩人、文學研究者,著有詩集《收成》,編有《鹽分地帶文選》
蔡英文 ,67歲,中研院政治學者,著有《從王權、專制到民主》
張靚蓓 ,67歲,媒體人,作家,前國家電影資料館館長,著有李安專書《十年一覺電影夢》
林清玄 ,65歲,佛系作家,代表作為「菩提系列」
李俊賢 ,62歲,藝術家,前高美館館長,著有《李俊賢:台灣計劃》
馬克‧赫利斯(Mark Hollis) ,64歲,英國音樂人,詞曲作家,後龐克樂團 Talk Talk 主唱,代表作有歌曲 Such A Shame
荻野真 ,59歲,日本漫畫家,《孔雀王》作者
陳俊朗 ,55歲,教育工作者,台東「孩子的書屋」創辦人
謝東寧 ,51歲,劇場導演,盜火劇團創辦人
幸佳慧 ,46歲,兒童文學作家,兒童權利倡導者,代表作有《蝴蝶朵朵》
【延伸閱讀】 ➤ 金鼎獎特別貢獻獎》得主幸佳慧專訪:「為受傷的孩子找到光亮,是創作者的責任」 、 ➤ 現場》蘇揆提前頒發金鼎獎特別貢獻獎,兒童文學戰友齊聚見證幸佳慧榮耀時刻
森永愛 ,年齡不詳,日本少女漫畫家,代表作為《貧窮貴公子》
吉野匠 ,年齡不詳,日本小說家,著有《雨戰士》●
【延伸閱讀 】年度好書之外》2019各大書店通路與暢銷榜觀察
Tags:
(圖像來源:Quinn Dombrowski on Flickr)
物換星移,匆匆一年。儘管紙媒寒冬繼續寒下去,2019 的出版界卻別有一股活潑的動能,不少有趣的現象紛紛萌動,頗有窮變則通的態勢。出版一如閱讀和創作,本來就是厚積薄發,不能以銷售論英雄,何況是單只一年的銷售。與其年終清倉大拍賣,不如來關注一下這些才露尖尖角的苗頭,看看會長出什麼東西來。出版圖書業者在拼搏之餘,不妨也以環保護樹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獻身的文化事業,清淨自在,焦慮秒殺。
▇2019詩爆炸
今年最令人欣喜的創作現象,首推大批湧現的精采詩集。這當然是延續過去幾年的風潮,不過今年特別有種熟成感,一整個新詩代赫然浮上檯面,不再是之前的幾簇花火,而是一片星光燦爛,教人敬畏讚歎。社群媒體的同溫效應早已培養出一票寫手,天生麗質,做張做致,什麼都可以入詩。或是喃喃自語,意識流連綿不絕,這裡詩散文,那裡散文詩;或以精巧短句懾人,嬉笑怒罵,一行見血,凌厲非常。凡此種種,皆有別於過去「新詩」的溫良恭儉讓。
這些詩人未必年輕,語言卻是時下的尖新,關懷面向也頗為刁鑽。詩集總量也未必比過去幾年多,卻是週週都有精品,看得人目不暇給。這當然不會是暢銷榜上的現象,畢竟會買詩的還是小眾,其次不少詩集都是自費出版,只求知己,不問粉絲。詩作為語言的終極實驗,本該有這樣的逃逸權利。
新世代的詩人也比前輩們更懂得包裝設計,或者說更在意成書概念這件事。不少詩集一拿起來,立刻就有了觸覺印象,不是滿街 Uniqlo 式的拘謹洗練,而是帶點惡趣味的顛狂,未必賞心悅目,卻絕對有態度。這是好事,既然做不出文庫本,不如問問三太子。
像冷冽自省的《麥葛芬》,氣定神閒組裝出一個高解析的幽暗宇宙,頗有後搖滾的眼亮心明。《人間動物園》用影像和意象交互搓揉,人獸不分,彷彿諸神創世的設計草圖。又譬如偽娘氣味濃厚的《女孩子》,粉得一塌糊塗,簡直看到了薔薇色的乳暈。《雌袋鼠》走一口輕食路線,標題與內文大打乒乓,有猜燈謎的樂趣。《把你的心跟肺挖出來帶回鄉下餵狗》則是撕逼級的典範,不管你是什麼性別都佔不到便宜,每個人都被慾望拖得寸步難行,像在練九九吊陰功。
這大概真是個花惹發的時代,所以才會有這般花發惹的繽紛,但願這是另一輪詩的盛世的開端。
【延伸閱讀】
▇蓄勢待發的圖文繪本
台灣引進圖文書一向不落人後,除了排山倒海的日漫,近年也看得到越來越多的歐漫美漫,總算開了眼界,不必老學人家怎麼裝口愛。不過花輪和一的《刑務所之中》倒是很驚艷,監獄裡的漫漫日常,卻處處都有詭奇的樂趣,一個嘔吐特寫就道盡人間失格的淒慘,像歐吉桑版的《少女椿》。
大塊的 Image3 系列頗具指標意義,今年除了《皮諾丘前傳》、《白鯨記》、《鱷魚的一天》、《愛麗絲幻遊奇境》這些兼具美感與哲思的繪本之外,最近又出了兩本莫那利(Bruno Munari)的經典,《莫那利的機器》和《暗夜中》。掌聲鼓勵。南歐的繪本底蘊深厚,卻又有天馬行空的奔放氣質,讓人想起卡爾維諾,這是亞熱帶島嶼很可以吸收的養分。
頭好壯壯的《薩賓娜之死》和《阿蘭的戰爭》,幾乎把圖格當文句使用,看完要花點時間,有志者可以仔細研究一下,看看圖文敘事進化到了什麼地步。
本土創作也有些小陽春,像《廢廢子の充氣大冒險 vol.3》,真槍實彈的少女心事,既期待又一定受傷害,比起兩本前作更加收放自如,很適合當成性行為健教手冊,男生女生都該翻一翻,溝通好了再行動。《小輓:阿尼默漫畫集》用了三個小故事說死亡,淡漠的畫面,無來由的生之失落,節奏感非常好,似乎可以延伸成三本更完整的作品。
此外像 《消逝的後街光影》,用漫畫來交代一段熱血追尋,穿越本領不凡,活化台語電影史功不可沒。《百花百色》以臨水夫人栽花換斗的儀式來談性別,細膩有梗,雖然情急之下有些大聲疾呼,卻依然別開生面。《度咕》的童年記趣幽默古錐,貓頭鷹從補品變寵物,畫出了極具感染力的農村曲。
一般而言,國產圖文書的畫功並不差,卻普遍還是有不知道該怎麼用圖說故事的問題。插畫家不妨考慮一下找人合作,國外秀異的繪本,圖文分工比比皆是,這也是編輯可以施力或牽線的地方。
【延伸閱讀】
▇AI壓境,人的位置
科普方面永遠好書滿倉,畢竟是翻譯作品的天下,操作純熟,議題無限。今年的 AI 書單軍容壯盛,大概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台灣科技業名列前茅,相關佳作卻依然欠奉,有心人不妨給自己訂個寫作計畫。
AI 的英文書實在族繁不及備載,倒是日本的《當 AI 機器人考上名校》和《AI 世代生存哲學大思考》行文淺顯,舉證有趣,整理收納得很貼心。機器人「東 Robo 君」只考得上前段私立大學,卻還上不了東大,原因就卡在閱讀思考的能力,這也是人工智慧無法超越人類智慧的原因。大體而言,日本對 AI 少了些敵意,多了些好奇,甚至還頗歡迎賽伯格的君臨。要是有足夠的安全感,不要手賤亂來,的確也沒必要跟著好萊塢和矽谷先知們緊張兮兮。
這幾年大數據喊得甚囂塵上,令人厭煩,果然引來反撲,一連幾本都在檢討數據的應用。《打開演算法黑箱》聰明透徹,敘事輕快,算是極好的入門。《因果革命》直攻大數據的限制,焦點鎖定,觸到了統計學的硬蕊核心。《決斷的演算》交代了演算法的前世今生,結論收在「運算的善意」,非常勵志,卻未免一片光明。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算計過頭,也是迷信。
說到人性,生理學一向是個絕佳入口,還有什麼比身體更令人敬畏的設計呢?像嫵媚撩人的《頭髮》、無影無蹤的《荷爾蒙》、驚異大奇航般的《我擁群像》,都讓人見識到了小宇宙裡的大宇宙。至於迷離神秘的《章魚的內心世界》、奇幻開掛的《獸醫超日常》,或是可以邊聽邊讀的《聽一整塊大陸唱歌》,則把人拉回造化之中,惦惦坐好,不要亂動。比起大自然的闊綽精巧,科技文明實在還很粗笨,別太自以為是了。
【延伸閱讀】
▇民主、民粹、假新聞
社會議題方面,有明顯政治化的傾向。川普和他的推特,為書市注入源源不絕的靈感,加上台灣大選在即,民主、民粹、假新聞成了三塊兵家必爭之地。
民主民粹之辨是近幾年的出版大宗,該說的幾乎都說了,又動不動就卷帙浩繁,要脫穎而出並不容易。今年比較搶眼的有史奈德的《暴政》20堂課,短小精悍,立論清晰,有社論風。《政客、權謀、小丑》 的歐洲觀點獨樹一格,民粹如狂歡,義大利作者說起來特別有理。比利時的《反對選舉》重返古希臘,檢視雅典的民主制度,甚至建議仿效雅典,用抽籤來決定議會人選,大膽有趣。仔細想想,選舉和抽籤,其實到頭來也沒差多少。
假新聞沒什麼詭辯餘地,不對就不對,硬拗也拗不過來,但要識破假新聞,先得灌一下防毒軟體。德、日這兩個 SOP 大國分別丟出《過濾氣泡、假新聞與說謊媒體》和《破解!傳達的伎倆》,標的讀者都是青少年,一文一圖,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很可以交互參照。
另外一個現象議題是零工當道,外送崛起。這種方興未艾的經濟型態,看似自由,卻必須承擔不確定的風險;聽起來很潮的「斜槓人生」,卻也極可能是資本主義的新型態剝削。來自英國的《沒人雇用的一代》,抽絲剝繭,娓娓道出零工經濟背後的結構不平等,令人心有戚戚焉。《被壓榨的一代》直擊中產階級的捉襟見肘,美國夢一去不返,女性的處境又更加嚴峻。《不穩定無產階級》以寬鬆的定義來描繪這一群新階級,雖然稍嫌模糊,卻抓到了某種趨勢性的現象。然而零工畢竟還是進行式,在可預見的未來也只會繼續坐大,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看來無條件的基本收入越來越具說服力了。
▇普及書、讀本與歷史重詮
還記得前兩三年,忽然冒出了一大批哲普書,3頁柏拉圖,5頁康德,把哲學家都看扁了。不過這也是時勢所趨,非普之罪。知識爆炸的同時,所有的知識也都在豆知識化,各類讀本和普及書大量出現,正好反映了這種知的焦慮。
麥田的「向下扎根」系列兼收德法讀本,針對當前議題迅速做出反應,眼明手快。東販的「大人的XX教室系列」,深入簡出,內容完整,一本可抵高中三年,日本的知識整理術再下一城。八旗引進講談社的「興亡的世界史」,21卷悉數出全,堪稱一大壯舉。
今年也來了不少伊斯蘭史,有其迫切性。《真主大道上》聚焦七、八世紀的「阿拉伯征服」,步步還原,揭開歷史的神話面紗。《阿拉伯人500年史》以阿拉伯之春開篇,引用大量阿文史料,企圖旺盛,成績斐然。《十字架上的新月》講西班牙 800 年的伊斯蘭過去,基猶伊三教共存,早有先例。《鄂圖曼帝國五百年的和平》爬梳鄂圖曼的繼往和開來,補完了這個多元族群帝國模糊的身影。《伊斯蘭帝國的吉哈德》以「吉哈德(聖戰)」一詞破題,直探信仰的力量。這批伊斯蘭世界的敲門磚,隨便一章,都是神燈,畢竟我們對伊斯蘭的了解實在太少,成見又太多了。
▇不一樣的台灣
最後,焦點轉回台灣。以下是一些不大一樣的本土聲音,雖然還稱不上現象,卻非常值得關注追蹤。
台灣向來缺少深入嚴謹的批判作品,今年卻有《煙囪之島》和《社企是門好生意》這兩本耿介之作。前者調查半個世紀以來的石化產業,觀察卻不急著否定,讓事實講話,頗能體現報導中立的精神。後者尖銳犀利,邏輯縝密,言人所不敢言,令人眼前一亮。兩者在鋪天蓋地的酸言酸語中,顯得特別沈靜而乾淨。
「南向政策」方面也有些收穫。《看見印尼》以1/4原住民的角度去看印尼,血緣式的親近,開口笑的樂天,讀起來溫柔有情。《上一堂很有事的印尼學》則志在翻轉台灣人的成見,又一位新住民第二代投入書寫,而且唱作俱佳,辯起來特別有說服力。《舌尖上的東協》是作者的又一部大作,圖鑑、知識、書寫、裝幀皆屬上乘,翻起來只覺香風細細,齒頰生津。
《野蠻的復權》從法律觀點來談原住民的轉型正義,極其稀有,這裡顯然還有太多尚未處理的議題,值得深究。《用頭帶背起一座座山》則展現了一種實踐書寫的高度,實在驚人,高山嚮導的獨特生態、清朝以降的外力介入、無所不在的祖靈、活生生的山,都被作者收進質樸無華的文字當中,每個句子都聽得到山林深處的回音。我們很可能正在見證一位名家的誕生。
▇一路好走,彼岸再見
2019,又有一批創作靈魂選擇在此時告別人世,返璞歸真,無所不在。在思想藝文的長河裡,無人我之分,無時空之別,只有永在與永生。請沏壺好茶,聊表心意,重溫一下我們大腦皮質裡的他們:
【延伸閱讀】➤ 溫暖全台灣半世紀,小太陽之家林良與女兒林瑋近況報導、➤ 兒童文學大師 林良身影,跨世代記憶的文學瑰寶:記2008《林良爺爺寫童年》出版的一段故事、
➤ 2018Openbook 最佳童書》蝸牛:林良的78首詩
【延伸閱讀】➤ 金鼎獎特別貢獻獎》得主幸佳慧專訪:「為受傷的孩子找到光亮,是創作者的責任」、➤現場》蘇揆提前頒發金鼎獎特別貢獻獎,兒童文學戰友齊聚見證幸佳慧榮耀時刻
【延伸閱讀】年度好書之外》2019各大書店通路與暢銷榜觀察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08》原來中級山不是中等困難而已的山啊!
延伸閱讀
年度好書之外》2019各大書店通路與暢銷榜觀察
閱讀更多
年度好書之外》2018各大書店通路與暢銷榜觀察
閱讀更多
年度好書之外》2018出版回顧&感謝那些已離開的作家與出版人
2018即將結束,在告別今歲、迎接來年的倒數時刻,本刊以Openbook好書獎得獎作品,為讀者留下這一年來最不容錯過的好書。本文則彙整爬梳,...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