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我曾經出過一本書。
一本薄薄的小書,但和當時的熱門議題稍微沾得上點邊,所以引起一陣小小波瀾。銷售狀況似乎還可以,最起碼在經常閒逛的幾家書店裡,都見得到站在平台上的新書蹤影。尤其是重慶南路衡陽路口的那家東方書局,好一段時間都把這本書擺在不進門也看得見的醒目位置。
重慶南路是我度過幾乎整個職涯的地方。彼時,原本住在中部小鎮老家的外婆,大半時間都住在木柵的舅舅家。身體仍然硬朗的她,經常上午從木柵搭車到重慶南路,等我中午午休時間,一起吃午飯,逛城中市場。
新書出版前後,我雖短暫離開重慶南路,在台北盆地遙遠的另一端工作,但住家猶在城南,生活習慣也依舊如常,每到週末,都還是要帶外婆到城中一帶吃吃飯,買買東西。
那段時間,外婆每回都要特地繞到東方書局,而且非得進去買一本我寫的書不可。我臉皮薄,老拉住外婆,說:「哪有作者買自己寫的書啦?」(話說回來,誰認得妳是作者啊?)但外婆每每有一大堆的藉口,不是哪個鄰居故舊託她買書,就是要寄給哪位姨婆舅公。僵持到最後,總是我賭氣站在騎樓不肯進去,她一個人到店裡買書,順便喜滋滋告訴櫃台小姐:「這是我孫女寫的喔。」
回想起來,外婆與我閱讀習慣的養成,似乎沒什麼太大的關係,雖然我在外婆家長大,沒什麼童年好友,從小就只能把書當好朋友。
在文化資源相對匱乏的中部小鎮,我很幸運有著熱愛藝術的外公與舅舅,他們收藏的畫冊與訂閱的《雄獅美術》,是我小時候最常翻閱的讀物。密密麻麻的文字讀得似懂非懂,但一幅幅蘊藏著無數故事的美麗畫作,意外啟迪了我對聖經故事與希臘羅馬神話的認識。
然而,外婆的角色是關鍵的。我每天早上最盼望的,就是外婆從小錢包裡掏出銅板,讓我到大街街底電影院門口的漫畫攤租漫畫書。當時還在唸大學的舅舅阿姨,每逢假日返家,總是對外婆縱容我看這麼沒營養的書很不以為然,但外婆從不辯解,隔天早上照常給我銅板去租書。
想來,我毫無章法,雜食成性的閱讀習慣,是早在那時就已扎下了根的吧。
外婆對我的縱容,或許是出於對第一個孫女的溺愛,但凡我愛的,她都覺得沒什麼不可以。小學時代,外公外婆到台北探望唸大學的兩個舅舅,往往給我請了假跟著來。當時舅舅住在延平北路的親戚家,對街就是擁有台灣第一部電動手扶梯的大千百貨公司,每到台北,肯定都要去逛上一逛的。
逛百貨公司固然新鮮,但對百貨公司裡的景物,我早已印象模糊,唯一記得的,是擺在玻璃櫃裡的東方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名著。
沒錯,書就擺在擦得晶亮的玻璃櫃裡,一本本油畫風格封面的兒童注音版世界名著,彷彿一個個魔幻世界,總讓我貼在玻璃櫃前,看得眼睛發直。
「給你買一本。自己挑。」記得第一次站在玻璃櫃前,外婆對我說。
貪婪的目光在一本本封面上流連,只能買一本,肯定要挑最漂亮的!猶豫再三,我指著《茶花女》,因為封面上是位金髮碧眼、身穿華麗禮服的漂亮女生。「我要這本!」
忘了是哪位一起逛街的親友說:「《茶花女》?這不適合小孩看啦!」
外婆卻笑笑:「她喜歡就好。」
是的,只要我喜歡就好。隨著我閱讀胃口越來越大,每回上台北,外婆除了帶我買衣買鞋,又添了新的逛街路線,從西門町穿過中華商場,經過衡陽路,到重慶南路的東方書局,買上幾本書。就這樣,我從《茶花女》、《小婦人》、《三劍客》,一路讀到《亞森羅蘋》和《福爾摩斯》,一個嶄新的世界逐漸在我眼前展開。
此時回顧,外婆對我閱讀習慣的培養與閱讀偏好的塑造,影響其實非常之小。但她放任的態度,讓我養成了沒有目標、沒有目的、隨心所欲亂讀的習性,反而滋養了我對閱讀終生不渝的熱愛。
始終記得考完大學聯考的那個漫長暑假,告別課業壓力極重的中學生活,彷彿耗盡了全身的氣力,什麼都不想做,也不能做。一個個豔陽熾烈的下午,外婆和我在面向花園的客廳裡消磨時光。我趴在沙發床上,捧讀小說;外婆坐在搖椅上,手拿著勾針,勾著一條又一條永遠都勾不完的桌巾。外公生前親手砌假山、植松栽柏的精緻花園,早已不復舊貌,蔓生的軟枝黃蟬在窗前披洩而下,猶如一匹綠底黃花的窗簾,隨著絲絲微風透進來的茉莉花香,隱隱約約帶來陰涼的氣息。四周闐然無聲,只有電風扇嗡嗡旋轉,搖椅咿咿呀呀,我的書沙沙翻動。
就在那個當下,我突然覺得,外婆這些年來的溺愛放縱,或許都是為了這一刻。為了在這樣有點寂寥幽微的午後,祖孫兩人相依相伴,她勾紗,我看書,不必談天說地,就只是靜靜坐著,讓時光停駐在這微小的幸福上。
閱讀何用?或許就只是為了有一天,可以這樣陪在你所愛的人身邊,共度靜好歲月吧,我想。
我那本小書出版的幾年之後,東方書局在重慶南路的門市結束營業,外婆也在那年永遠離開了我。和外婆在東方書局門外僵持不下的畫面,就此定格在記憶深處,成為我重慶南路人生印象最深刻的一幕。
重慶南路光芒的逐漸黯淡,似乎也是從那時開始的。如今偶爾經過已開起大藥妝店的東方大樓門口,總不禁想著,要是外婆仍然健在,要是東方書局依然營業,外婆會不會又要和我在門口拉拉扯扯,說什麼都要進書店買一本我出版的書,告訴櫃台小姐說:「這是我孫女出版的書喔!」●
李靜宜
重度閱讀者,資深譯者,新手出版人。
譯有《追風箏的孩子》、《此生如鴿》、《地下鐵道》、《莫斯科紳士》等書,出版金宇澄散文集《我們並不知道》獲2017Openbook閱讀誌年度好書獎,《輕寒、方島、碗:金宇澄作品選輯》獲2018台北國際書展書展大獎小說類首獎。現為東美出版公司執行長。
Tags: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記述一段未曾與外人道的書與人的故事。期以閱讀的饗宴,勾動讀者的共鳴。
很多年前,我曾經出過一本書。
一本薄薄的小書,但和當時的熱門議題稍微沾得上點邊,所以引起一陣小小波瀾。銷售狀況似乎還可以,最起碼在經常閒逛的幾家書店裡,都見得到站在平台上的新書蹤影。尤其是重慶南路衡陽路口的那家東方書局,好一段時間都把這本書擺在不進門也看得見的醒目位置。
重慶南路是我度過幾乎整個職涯的地方。彼時,原本住在中部小鎮老家的外婆,大半時間都住在木柵的舅舅家。身體仍然硬朗的她,經常上午從木柵搭車到重慶南路,等我中午午休時間,一起吃午飯,逛城中市場。
新書出版前後,我雖短暫離開重慶南路,在台北盆地遙遠的另一端工作,但住家猶在城南,生活習慣也依舊如常,每到週末,都還是要帶外婆到城中一帶吃吃飯,買買東西。
那段時間,外婆每回都要特地繞到東方書局,而且非得進去買一本我寫的書不可。我臉皮薄,老拉住外婆,說:「哪有作者買自己寫的書啦?」(話說回來,誰認得妳是作者啊?)但外婆每每有一大堆的藉口,不是哪個鄰居故舊託她買書,就是要寄給哪位姨婆舅公。僵持到最後,總是我賭氣站在騎樓不肯進去,她一個人到店裡買書,順便喜滋滋告訴櫃台小姐:「這是我孫女寫的喔。」
回想起來,外婆與我閱讀習慣的養成,似乎沒什麼太大的關係,雖然我在外婆家長大,沒什麼童年好友,從小就只能把書當好朋友。
在文化資源相對匱乏的中部小鎮,我很幸運有著熱愛藝術的外公與舅舅,他們收藏的畫冊與訂閱的《雄獅美術》,是我小時候最常翻閱的讀物。密密麻麻的文字讀得似懂非懂,但一幅幅蘊藏著無數故事的美麗畫作,意外啟迪了我對聖經故事與希臘羅馬神話的認識。
然而,外婆的角色是關鍵的。我每天早上最盼望的,就是外婆從小錢包裡掏出銅板,讓我到大街街底電影院門口的漫畫攤租漫畫書。當時還在唸大學的舅舅阿姨,每逢假日返家,總是對外婆縱容我看這麼沒營養的書很不以為然,但外婆從不辯解,隔天早上照常給我銅板去租書。
想來,我毫無章法,雜食成性的閱讀習慣,是早在那時就已扎下了根的吧。
外婆對我的縱容,或許是出於對第一個孫女的溺愛,但凡我愛的,她都覺得沒什麼不可以。小學時代,外公外婆到台北探望唸大學的兩個舅舅,往往給我請了假跟著來。當時舅舅住在延平北路的親戚家,對街就是擁有台灣第一部電動手扶梯的大千百貨公司,每到台北,肯定都要去逛上一逛的。
逛百貨公司固然新鮮,但對百貨公司裡的景物,我早已印象模糊,唯一記得的,是擺在玻璃櫃裡的東方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名著。
沒錯,書就擺在擦得晶亮的玻璃櫃裡,一本本油畫風格封面的兒童注音版世界名著,彷彿一個個魔幻世界,總讓我貼在玻璃櫃前,看得眼睛發直。
「給你買一本。自己挑。」記得第一次站在玻璃櫃前,外婆對我說。
貪婪的目光在一本本封面上流連,只能買一本,肯定要挑最漂亮的!猶豫再三,我指著《茶花女》,因為封面上是位金髮碧眼、身穿華麗禮服的漂亮女生。「我要這本!」
忘了是哪位一起逛街的親友說:「《茶花女》?這不適合小孩看啦!」
外婆卻笑笑:「她喜歡就好。」
是的,只要我喜歡就好。隨著我閱讀胃口越來越大,每回上台北,外婆除了帶我買衣買鞋,又添了新的逛街路線,從西門町穿過中華商場,經過衡陽路,到重慶南路的東方書局,買上幾本書。就這樣,我從《茶花女》、《小婦人》、《三劍客》,一路讀到《亞森羅蘋》和《福爾摩斯》,一個嶄新的世界逐漸在我眼前展開。
此時回顧,外婆對我閱讀習慣的培養與閱讀偏好的塑造,影響其實非常之小。但她放任的態度,讓我養成了沒有目標、沒有目的、隨心所欲亂讀的習性,反而滋養了我對閱讀終生不渝的熱愛。
始終記得考完大學聯考的那個漫長暑假,告別課業壓力極重的中學生活,彷彿耗盡了全身的氣力,什麼都不想做,也不能做。一個個豔陽熾烈的下午,外婆和我在面向花園的客廳裡消磨時光。我趴在沙發床上,捧讀小說;外婆坐在搖椅上,手拿著勾針,勾著一條又一條永遠都勾不完的桌巾。外公生前親手砌假山、植松栽柏的精緻花園,早已不復舊貌,蔓生的軟枝黃蟬在窗前披洩而下,猶如一匹綠底黃花的窗簾,隨著絲絲微風透進來的茉莉花香,隱隱約約帶來陰涼的氣息。四周闐然無聲,只有電風扇嗡嗡旋轉,搖椅咿咿呀呀,我的書沙沙翻動。
就在那個當下,我突然覺得,外婆這些年來的溺愛放縱,或許都是為了這一刻。為了在這樣有點寂寥幽微的午後,祖孫兩人相依相伴,她勾紗,我看書,不必談天說地,就只是靜靜坐著,讓時光停駐在這微小的幸福上。
閱讀何用?或許就只是為了有一天,可以這樣陪在你所愛的人身邊,共度靜好歲月吧,我想。
我那本小書出版的幾年之後,東方書局在重慶南路的門市結束營業,外婆也在那年永遠離開了我。和外婆在東方書局門外僵持不下的畫面,就此定格在記憶深處,成為我重慶南路人生印象最深刻的一幕。
重慶南路光芒的逐漸黯淡,似乎也是從那時開始的。如今偶爾經過已開起大藥妝店的東方大樓門口,總不禁想著,要是外婆仍然健在,要是東方書局依然營業,外婆會不會又要和我在門口拉拉扯扯,說什麼都要進書店買一本我出版的書,告訴櫃台小姐說:「這是我孫女出版的書喔!」●
李靜宜
重度閱讀者,資深譯者,新手出版人。
譯有《追風箏的孩子》、《此生如鴿》、《地下鐵道》、《莫斯科紳士》等書,出版金宇澄散文集《我們並不知道》獲2017Openbook閱讀誌年度好書獎,《輕寒、方島、碗:金宇澄作品選輯》獲2018台北國際書展書展大獎小說類首獎。現為東美出版公司執行長。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09》長命百歲也許不難,難的是百歲無憂
延伸閱讀
專訪》從體制內脫逃的翻譯/推理術:李靜宜與她的芮尼克探案系列
閱讀更多
書.人生.吳妮民》在海明威的酒館裡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 閱讀更多
書.人生.季季》閱讀尉天驄
編按:上世紀70年代,時代的氛圍荒漠而嚴峻,內裡卻又熱情澎湃,台灣文壇亦然。彼時,作家們創辦雜誌,開闢園地,闡述自身的文學信念;...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