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世界閱讀日》陪你居家防疫 書單開起來! 文化部16館所推出「世界閱讀日 神遊好書」

2020-04-23 00:00

(圖片來源/臺視)

在全球共同努力抗疫當前,一年一度的「世界閱讀日」今(4/23)日開跑了,為陪伴國人度過防疫非常時期,文化部轄下計16個各擁擅場的博物館等場館,別開生面地運用自家專長,貼心為廣大群眾開出「最適居家防(神)疫(遊)」的精彩書單。

疫情限制得了我們的身體,卻拘束不了心的自由。本次16館所推出的書單,不僅有空間的廣度、時間的深度,還能照顧闔家身心靈的韌度。書已準備好和你展翼同行,何不現在就即刻出發,遨遊一場最安全無虞的走讀臺灣(紙上)自由行,讓我們因閱讀而堅強又健壯!

空間之旅:打開幾本書,認識一座城

面對高齡化與少子化的社會現象,國立歷史博物館特別為家中老小搭把手,開列了「尋味、城南」主題書單。以臺北人情交織的市場、街景為拼布,執起共同生活的城市今昔為織線,再配上《一家人的南門市場》、《寵物離家記》精美的繪本雙書,一場家庭讀書會即可就地開起來。不僅有圖文豐富的書中風光,還有機會意外挖掘爸媽爺奶發生在臺北城南的隱藏版故事喔!(詳細書單請點擊前列「尋味、城南」超連結,以下同。)

tu_1800px.png
在臺北人情交織的市場、街景中,就地展開一場家庭讀書會(圖片來源/臺視)

同樣是城市之南,位於臺中市最南端的霧峰,你認識它多少呢?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推派詩人林德俊的《霧繞罩峰:阿罩霧的時光綠廊》、生態作家劉克襄的《早安,自然選修課》領銜,主打「臺中城南交響夢,樂遊阿罩霧」,以音樂文化園區優雅的交響樂意象,串起霧峰的產業、史蹟、田園的前世今生。本書單特別推薦讀者佐以心愛的戲曲或音樂伴讀,將可獲加倍的享受。

tu_2800px_0.png
以音樂文化園區優雅的交響樂意象,串起霧峰的產業、史蹟、田園的前世今生(圖片來源/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早起的百靈鳥有福了,國立臺灣博物館要帶你從清晨的臺北談起。以白景瑞導演1964年的紀錄片《臺北之晨》為起手,囊括最適合陪你散步的《臺北城中故事》、《單聲道》等書本,規劃「日安,臺北之城(晨)」書單。從建築圖冊、地圖、圖畫書,乃至聲音、味覺等角度,你將發現從破曉中逐漸甦醒的臺北城,竟是如此迷人,如此適合放任心靈出發去探險。

tu_3800px.png
新舊建物交織的臺北城,隨著破曉而逐漸甦醒的樣貌相當迷人(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博物館)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則鎖定中彰投地區的「中部祕境樂讀趣」設計了一系列書單,除了劉克襄與李偉文的生態文化、鐵道文化等文本,更有意思的是漫畫家的走讀路徑,諸如林江汶看圖說故事的《臺中無所事事之旅》、吳欣蓉於《Dream創夢同人綜合情報誌》繪製的〈夜食臺灣〉、張運宗以漫畫觀看歷代望族風華的《臺灣園林宅第》等,生動活潑、Q萌無敵,自然深受親子與兒少所喜愛。

tu_4800px.png
跟著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探索中部秘境,從文本、漫畫等不同面向再次認識中臺灣(圖片來源/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探索建築也是認識城市的極好方法,跟著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的「閱讀嘉義」書單,來場走讀嘉義街景、認識林業文化的紙上之旅,就是不錯的選擇。而結合中國傳統與當代藝術的「閱讀現代主義建築大師王大閎」書單,無論是國父紀念館本館、中研院,乃至臺大校園,都將讓我們窺見熟悉的建築中,有陌生的歷史。

01_1.png

jian_zhu_.png

時間之旅:縱貫古今,是夢、是戲,是人生

順天意、接地氣,經過長時間的民俗掏洗,相信就算是頑石也能有情。國立臺灣文學館端出近年來在神妖鬼怪奇談上的文學成果,為喜愛魔幻傳說的朋友開列了「走讀文學仙鬼道」書單。從日本作家佐藤春夫以臺南為舞臺的《女誡扇綺譚》、許丙丁漫畫小說奇作《小封神》,乃至臺灣地表最強女鬼之一的《守娘》、將鄉野傳奇做了最驚悚改編的《林投記》等等,絕對炸得你頭皮發麻、直呼過癮。

tu_5ri_ben_zuo_jia_zuo_teng_chun_fu_yi_tai_nan_wei_wu_tai_de_nu_jie_shan_qi_tan_qi_tan_gu_shi_di_dian_gong_hou_jie_zui_xian_ge_xian_zhi_._tu_pian_lai_yuan_guo_li_tai_wan_wen_xue_guan_.jpg
日本作家佐藤春夫以臺南為舞臺的《女誡扇綺譚》奇談故事地點宮後街醉仙閣現址(圖片來源/國立臺灣文學館)

「臺上百款型,臺腳看袂厭」,能將常民幽默與智慧做最精采動人的演繹,莫過於傳統歌仔戲。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跟著歌仔戲讀劇趣」書單,內容包羅許秀年、王金櫻、唐美雲、小咪等藝師的劇本、影音出版品、傳記,不僅是充滿臺語美學的表演藝術,也將這些「人間國寶」精采的人生紀實故事娓娓道來。

接著,讓我們循著腦海裡的臺11線,穿越時空飛到史前的臺灣。什麼是樹皮布?什麼又是人面陶偶?真的有跑得比雨還快的人嗎?蒼蠅取火又是怎麼回事?且看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閱在地 閱有趣」書單,一覽史前臺東的自然生態、南島文化,聽聽布農族人精彩的口傳故事。

tu_6800px.png
循著腦海裡的臺11線,探訪卑南遺址公園考古現場,穿越時空飛到史前的臺灣(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如果這樣還不解癮,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遙故鄉 遊山徑原夢的行者」書單,帶你加碼踏(神)查(遊)花蓮,親炙原民亙古以來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智慧。繪本《月牙公主》、影像集《憶森坂》、詩文集《祖居地,部落,人》等,供你認識撒奇萊雅傳說的淒美、穿梭林田山與拉庫拉庫溪。

tu_7800px.png
跟著繪本《月牙公主》、影像集《憶森坂》、詩文集《祖居地,部落,人》等踏查花蓮,認識認識撒奇萊雅傳說的淒美(圖片來源/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不讓花東原民文化專美於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也規劃了「走讀麻豆社的過去與現在」主題書單,帶你實際了解17世紀臺灣最強部落:西拉雅的麻豆社。展讀臺史博出版的《行腳西拉雅》、《看見平埔》、《福爾摩沙的巴克禮》等書,見證麻豆社族人們如何斡旋於荷蘭人與漢人之間。

tu_8300px.png
透過走讀「走讀麻豆社的過去與現在」主題書單,了解17世紀臺灣最強部落「西拉雅的麻豆社」(圖片來源/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min_su_.png

 

yuan_min_.png

多元視角:換個方式打開眼睛,世界變得更立體

國立中正紀念堂位處臺灣民主勃發之地的中正區,因此提出「推手 Together」書單,期待用「社會議題」與讀者交互共鳴。文本包括《記者囧很大》、《環境家計簿》、《女農討山誌》、《安寧舵手》、《生命的對話:陳澄波與蒲添生》等,議題橫跨環境保育、安寧照護、平權運動、臺灣人權史等不同面向,期使臺灣社會能往更加良善的方向邁進。

tu_9800px.png
透過蒲添生先生的雕塑作品,回顧白色恐怖時代,進而以藝術撫平歷史傷痛(圖片來源/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反思歷史的苦難,回顧才能勇敢前瞻。國家人權博物館「不義遺址踏查」書單,用《轉型正義之路》、《走過長夜》、《傷痕》等書,邀請讀者一起找回白色恐怖被刻意遺忘的痕跡。

tu_10800px.png
國家人權博物館「不義遺址踏查」書單,邀請讀者一起找回白色恐怖被刻意遺忘的痕跡(圖片來源/國家人權博物館)

相片是召喚記憶的魔術師,國立臺灣美術館「行攝臺中」系列,特別介紹本土生態攝影與空拍先驅:余如季,以及臺灣早期彩色攝影的幾位先行者:林權助、陳耿彬、洪孔達等人。從認識這幾位前輩攝影師的珍貴作品與精彩生平中,重現臺中城市發展的百年足跡。

tu_11800px.png
國立臺灣美術館推出「行攝臺中」系列走讀書單,帶領民眾透過攝影師的雙眼重新認識臺中(圖片來源/國立臺灣美術館)

有人用文字、圖像寫歷史,也有人用工藝創造歷史。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的「走讀草鞋墩」書單,透過木雕、陶藝、漆藝、染織、家具修復等匠師的精工造藝,帶你認識與這些技藝緊密相連的中臺灣地方文史與薪火相傳的故事。

tu_12500px.png
透過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的「走讀草鞋墩」書單,認識中臺灣地方文史與薪火相傳的故事(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最接近國門的北北桃地區,有哪些共通話題?又有什麼是你從未聽過的新鮮事?答案且看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開列的書單「在他鄉遇故鄉」。透過《舌尖上的東協》、《織物地圖》、《緬甸街》、《蘋果甜蜜蜜》等書,你將會了解東南亞風情,如何在臺灣無縫接軌地交融與重現。

mian_dian_jie_3.jpg

yi_ti_.png

she_ying_gong_yi_nan_yang_.png

【2020世界閱讀日 走讀臺灣】

關注官方網站,或是臉書專頁獲得走讀臺灣的最新消息!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