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ono與張季雅是台灣備受矚目的漫畫家,近期與CCC(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合作,各自發展原創作品——Kinono的《蘭人異聞錄》描寫大航海時代的台灣,是新港社青年與荷蘭異族的故事;張季雅的《異人茶跡》則敘述清末的大稻埕茶商,著眼彼時如何在世界掀起台灣茶的旋風。兩者皆扣合史實,故事迷人,引起諸多回響。
兩位漫畫家是同行也是好友。採訪當日,Kinono如往常下廚,張季雅指定料理「清炒義大利麵」,地點是Kinono自宅,僅只是在客廳中擺開餐具,就像一幅賞心悅目的野餐畫面。
![](https://www.openbook.org.tw/sites/default/files/u530/2_19.jpg)
▇紙上相遇:當年的怪物新人與進軍日本的漫畫家
客廳充滿植栽,廚房是手做的木造空間,轉頭有鋼琴,連最具生活感的陽台也被大量的植物包圍。看Kinono在廚房做菜,張季雅有些激動地笑說:「Kinono老師把我們漫畫家的生活水平抬得太高了,我家不是長這樣喔,大多漫畫家裡應該都不是長這樣吧?」
「這些都是我逃避畫稿做的事情啦。」Kinono說。創作者談起逃避的經驗大同小異,張季雅分享:「我不想畫畫的時候,也會開始打掃家裡,或者幫我家的貓做新的跳台。」雖然如此,環視此地,仍然興嘆:「Kinono老師是漫畫圈究極的典範,(做菜種花這些逃避的事情)雖然我們都會做,但是沒有他那麼誇張。」
認識多年,兩人的言談中仍有幾分對彼此的尊敬,又有幾分幽默。
![](https://www.openbook.org.tw/sites/default/files/u530/4_11.jpg)
漫畫家張季雅(左)與Kinono
關於倆人認識的經過,Kinono先說:「我最早是在《挑戰者月刊》看到的張季雅老師的《帶我去球場》系列,覺得那分鏡也畫得太好了吧?一問之下發現她(出道時)才19歲……那時候就想說我乾脆不要畫好了。」
當時的Kinono已獲得「日本講談社Morning國際新人漫畫賞」副賞,累積響亮名氣,但繪畫上卻多遇瓶頸。他坦白地說,自己並非一開始就立定志向成為漫畫家,多是且看且走,才漸漸以此為職。
「但我那時候看到Kinono老師在日本得獎的時候,就覺得好厲害唷!」張季雅像小動物一樣露出發光的眼神,回想出道時種種,Kinono是她一直記在心上的漫畫家,「那個時候都還是用手繪的年代,我就很羨慕可以用手畫出美麗線條的人,Kinono老師的線條、人物形狀都非常美麗!」
可能因為氛圍使然,倆人講話的節奏有種日式的寫意,連笑聲與對話聲量,都像湯匙無意間碰到餐盤那樣,輕輕脆脆。如果此刻能夠消音,兩位漫畫家雙雙倚靠沙發閒話的畫面實在太愜意,像是在聊一株植物的顏色、或者雲朵的形狀。
奈何真實世界並非如此,漫畫家相聚,除了八卦之外,談的還是近期創作,或是值得注意的後起之輩。
![](https://www.openbook.org.tw/sites/default/files/u530/gai_ya_wen_hua_lian_shu_1_0.jpg)
▇成為前浪:已不是能讓靈光恣意橫行的年紀
「欸,妳等等要三種顏色(麵、鴨胸與時蔬)一起吃唷。」Kinono指著餐盤,一面提醒,一面回應方才的話題:「我應該不是這圈子裡線條畫得最好的人。」
Kinono入行得早,隨著創作浸淫之深,他的焦慮也與日俱增。例如面對家人的期許,不知如何回應。他舉例道:「像是我爸媽覺得這行是勞力活,問我:『你覺得自己可以畫到幾歲?』這問題我也答不出來。」
張季雅津津有味地吞下一口義大利麵,補充說:「我們家是很自由啦,只要能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就好了。不過我媽也是常問我:『你不怕自己江郎才盡嗎?』」
「我們超怕的好不好。」Kinono道。
「有次我媽在看日劇啊,女主角是畫不出東西的漫畫家,她還特地打電話給我說:『那個女主角江郎才盡了耶』。」
言至此,倆人大笑。
![](https://www.openbook.org.tw/sites/default/files/u530/3_19.jpg)
Kinono繼續說:「而且我滿早就意識到後面會有很多小天才追上來,一則以喜一則以憂。當然,看到台灣漫畫圈蓬勃發展會很開心,可是一方面也會擔心自己會不會很快就死在沙灘上。」
「對啊,那些小天才就像是海灘上的小海龜那樣,一個個……」張季雅還沒說完,Kinono隨即打岔:「沒有那麼可愛啦!小海龜的畫面也太溫馨了吧。」
「啊,是喔,沒有這麼可愛喔。」張季雅笑著抱歉,接著正色道:「總之,有時候看到一些新人漫畫家的作品,都會覺得……怎麼說呢?」她思考一會兒,道:「應該就是『才華』吧。」
「不是說結構很完整,但卻像直覺一樣很強烈的東西存在。我畫的漫畫有非常強烈的結構,但那有點像是我用力打造了一個東西讓它完整,可是過程中那些『靈光一閃的東西』就會被消磨掉。不像年輕的時候,想法比較簡單,純粹把想到的東西畫上去就好了。」語畢,她抬頭問Kinono:「你會有這種感覺嗎?」
「我覺得我的問題比較像是……」Kinono字斟句酌地說:「常覺得自己技巧上還有很多地方可以磨練、堆積更好的畫工,但事實上就是我已經在這個圈子裡好一段時間了,沒有再練個5年、10年再出山的餘地,有很多事情當下就得妥協。」
▇全新作品:歷史資料的包袱,與藝術的可能性
與其說是自怨自艾,這場對話的走向更像是兩個出道十年多的漫畫家的誠實自白。
雖說獲獎無數,然而創作者的作品質量與資歷似乎不存在著正相關。面對作品,他們總是悲喜交織,無論毀譽,都是自信又自省。雖然如此,二人近期交出的作品:《蘭人異聞錄》、《異人茶跡》持續受到高度討論,卻是不可否認。
張季雅從最初的大綱階段,就有參與《蘭人異聞錄》的討論,給予建議。她說:「我有感覺Kinono老師第一集有點被逼著塞入很多史料,但第二集很明顯就沒有這個包袱了!」
「對啊!我後來比較敢放手去畫,盡可能著重在人物的互動上。」Kinono說。
雖然如此,操作歷史題材仍是多有不易。《蘭人異聞錄》裡有荷蘭人、日本人、台灣人的多重視野,雖然舞台是台灣,卻不能只是熟悉台灣文化而已。只得努力咀嚼,把相對生硬的歷史帶往娛樂的方向走去,「但我覺得現在還無法做得很好。老覺得被現成的背景框住。」Kinono轉頭問張季雅:「妳畫《異人茶跡》會有這樣的感覺嗎?」
「倒不會欸。」張季雅說:「我比較介意的是,明明花了大量的時間讀史料,結果最後因為記憶上的誤會,或者哪裡出了問題,被眼尖的讀者說:『沒看書』!」
「大家面對歷史題材就會變得比較嚴格,細節到人物服裝上的開襟方向都會被拿出來討論。」Kinono說。張季雅點頭稱是:「我有時候看到日本漫畫和服的皺褶,也覺得根本不合理啊,哈哈。」
![](https://www.openbook.org.tw/sites/default/files/u530/1_16.jpg)
聊起歷史,兩人的眼中都還有青少年般的光彩與迷惘,像是初生之犢不斷咀嚼龐大的資料,反覆消化,相互討論。回頭談到慢畫,又變成絮絮叨叨的老生,說起前輩後備、今日與往事。
「不過啊,說到《異人茶跡》,最近發生一件我之前想都沒想過的事。」張季雅出身茶農世家,原先家族對漫畫興趣缺缺,卻因為本次的畫作主題勾起興趣。「結果我大伯竟然特地買來看,還說『你以後要畫就畫我們家的故事啦,不要畫這個』。」
Kinono聽著也笑了起來,說:「只要看完以後,會讓讀者想要進一步了解台灣的歷史或者是漫畫,我覺得就成功了!」無論閱讀契機是起源於歷史或者漫畫,熱愛的是故事或者是漫畫家,只要能牽動人的興趣,便覺值得。
聊到餐食都涼了,他們將熱茶回沖,回來又是滔滔不斷。
採訪與閒聊,對他們來說也是逃避畫稿的一種方式吧?又或者職人的日常,早已無所謂逃避,無論畫與不畫,其實都走在創作的路上,蘊藉體力與能量,讓生活也能吞吐成畫作的養分,成為紙上的細節,靜待明眼人發現。
![](https://www.openbook.org.tw/sites/default/files/u530/100785863_1168142963530352_2544936824900419584_n_0.jpg)
▇清水派與睫毛控
「未來想要嘗試的作品喔……我的話,應該是BL吧?但我應該駕馭不了18禁的場面,只能走清水派。」張季雅像是閒聊,也彷彿自顧自的喃喃。
「嗯……我覺得一個好的漫畫家,就是看你能夠多誠實地將自己的『性癖』畫出來耶。」Kinono補充:「以我來說,我很迷戀從後方45度角的地方看睫毛的樣子,所以經常硬要畫出來,就算那個角度根本不可能看到睫毛,哈哈。」
「那也要性癖夠獨特吧!」
「噢對啦,畢竟每個人都有性癖,但如果太普通,也沒什麼好畫的。」
「所以我應該還是只能走清水派的風格……」張季雅結論。
「大家看漫畫,應該都還是期待裡面出現性跟暴力吧?總之,《蘭人異聞錄》未來也會放一些類似這樣的元素,多少滿足大家的期待。」Kinono也下了一個小結。
雖然很難想像,但無論是討論性癖或者BL的風格,這種大人感十足的話題,其實是由兩個像小動物一樣無害外型的漫畫家說出口的喔。在現場看來,還真是反差萌十足。●
![](https://www.openbook.org.tw/sites/default/files/u530/5_12.jpg)
![](https://www.openbook.org.tw/sites/default/files/u530/6_6.jpg)
▇漫畫家 簽名板 抽獎活動
蘭人異聞錄II:溪之南,山之北
作者:Kinono
出版:蓋亞
定價:220元
【內容簡介➤】
|
異人茶跡4:茶迷大稻埕
作者:張季雅
出版:蓋亞
定價:280元
【內容簡介➤】
|
Tags:
在食物面前,我們誠實。
在他人身邊,我們陪伴。
想說的話很多很多,不如留在餐桌上慢慢聊……
Kinono與張季雅是台灣備受矚目的漫畫家,近期與CCC(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合作,各自發展原創作品——Kinono的《蘭人異聞錄》描寫大航海時代的台灣,是新港社青年與荷蘭異族的故事;張季雅的《異人茶跡》則敘述清末的大稻埕茶商,著眼彼時如何在世界掀起台灣茶的旋風。兩者皆扣合史實,故事迷人,引起諸多回響。
兩位漫畫家是同行也是好友。採訪當日,Kinono如往常下廚,張季雅指定料理「清炒義大利麵」,地點是Kinono自宅,僅只是在客廳中擺開餐具,就像一幅賞心悅目的野餐畫面。
▇紙上相遇:當年的怪物新人與進軍日本的漫畫家
客廳充滿植栽,廚房是手做的木造空間,轉頭有鋼琴,連最具生活感的陽台也被大量的植物包圍。看Kinono在廚房做菜,張季雅有些激動地笑說:「Kinono老師把我們漫畫家的生活水平抬得太高了,我家不是長這樣喔,大多漫畫家裡應該都不是長這樣吧?」
「這些都是我逃避畫稿做的事情啦。」Kinono說。創作者談起逃避的經驗大同小異,張季雅分享:「我不想畫畫的時候,也會開始打掃家裡,或者幫我家的貓做新的跳台。」雖然如此,環視此地,仍然興嘆:「Kinono老師是漫畫圈究極的典範,(做菜種花這些逃避的事情)雖然我們都會做,但是沒有他那麼誇張。」
認識多年,兩人的言談中仍有幾分對彼此的尊敬,又有幾分幽默。
關於倆人認識的經過,Kinono先說:「我最早是在《挑戰者月刊》看到的張季雅老師的《帶我去球場》系列,覺得那分鏡也畫得太好了吧?一問之下發現她(出道時)才19歲……那時候就想說我乾脆不要畫好了。」
當時的Kinono已獲得「日本講談社Morning國際新人漫畫賞」副賞,累積響亮名氣,但繪畫上卻多遇瓶頸。他坦白地說,自己並非一開始就立定志向成為漫畫家,多是且看且走,才漸漸以此為職。
「但我那時候看到Kinono老師在日本得獎的時候,就覺得好厲害唷!」張季雅像小動物一樣露出發光的眼神,回想出道時種種,Kinono是她一直記在心上的漫畫家,「那個時候都還是用手繪的年代,我就很羨慕可以用手畫出美麗線條的人,Kinono老師的線條、人物形狀都非常美麗!」
可能因為氛圍使然,倆人講話的節奏有種日式的寫意,連笑聲與對話聲量,都像湯匙無意間碰到餐盤那樣,輕輕脆脆。如果此刻能夠消音,兩位漫畫家雙雙倚靠沙發閒話的畫面實在太愜意,像是在聊一株植物的顏色、或者雲朵的形狀。
奈何真實世界並非如此,漫畫家相聚,除了八卦之外,談的還是近期創作,或是值得注意的後起之輩。
▇成為前浪:已不是能讓靈光恣意橫行的年紀
「欸,妳等等要三種顏色(麵、鴨胸與時蔬)一起吃唷。」Kinono指著餐盤,一面提醒,一面回應方才的話題:「我應該不是這圈子裡線條畫得最好的人。」
Kinono入行得早,隨著創作浸淫之深,他的焦慮也與日俱增。例如面對家人的期許,不知如何回應。他舉例道:「像是我爸媽覺得這行是勞力活,問我:『你覺得自己可以畫到幾歲?』這問題我也答不出來。」
張季雅津津有味地吞下一口義大利麵,補充說:「我們家是很自由啦,只要能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就好了。不過我媽也是常問我:『你不怕自己江郎才盡嗎?』」
「我們超怕的好不好。」Kinono道。
「有次我媽在看日劇啊,女主角是畫不出東西的漫畫家,她還特地打電話給我說:『那個女主角江郎才盡了耶』。」
言至此,倆人大笑。
Kinono繼續說:「而且我滿早就意識到後面會有很多小天才追上來,一則以喜一則以憂。當然,看到台灣漫畫圈蓬勃發展會很開心,可是一方面也會擔心自己會不會很快就死在沙灘上。」
「對啊,那些小天才就像是海灘上的小海龜那樣,一個個……」張季雅還沒說完,Kinono隨即打岔:「沒有那麼可愛啦!小海龜的畫面也太溫馨了吧。」
「啊,是喔,沒有這麼可愛喔。」張季雅笑著抱歉,接著正色道:「總之,有時候看到一些新人漫畫家的作品,都會覺得……怎麼說呢?」她思考一會兒,道:「應該就是『才華』吧。」
「不是說結構很完整,但卻像直覺一樣很強烈的東西存在。我畫的漫畫有非常強烈的結構,但那有點像是我用力打造了一個東西讓它完整,可是過程中那些『靈光一閃的東西』就會被消磨掉。不像年輕的時候,想法比較簡單,純粹把想到的東西畫上去就好了。」語畢,她抬頭問Kinono:「你會有這種感覺嗎?」
「我覺得我的問題比較像是……」Kinono字斟句酌地說:「常覺得自己技巧上還有很多地方可以磨練、堆積更好的畫工,但事實上就是我已經在這個圈子裡好一段時間了,沒有再練個5年、10年再出山的餘地,有很多事情當下就得妥協。」
▇全新作品:歷史資料的包袱,與藝術的可能性
與其說是自怨自艾,這場對話的走向更像是兩個出道十年多的漫畫家的誠實自白。
雖說獲獎無數,然而創作者的作品質量與資歷似乎不存在著正相關。面對作品,他們總是悲喜交織,無論毀譽,都是自信又自省。雖然如此,二人近期交出的作品:《蘭人異聞錄》、《異人茶跡》持續受到高度討論,卻是不可否認。
張季雅從最初的大綱階段,就有參與《蘭人異聞錄》的討論,給予建議。她說:「我有感覺Kinono老師第一集有點被逼著塞入很多史料,但第二集很明顯就沒有這個包袱了!」
「對啊!我後來比較敢放手去畫,盡可能著重在人物的互動上。」Kinono說。
雖然如此,操作歷史題材仍是多有不易。《蘭人異聞錄》裡有荷蘭人、日本人、台灣人的多重視野,雖然舞台是台灣,卻不能只是熟悉台灣文化而已。只得努力咀嚼,把相對生硬的歷史帶往娛樂的方向走去,「但我覺得現在還無法做得很好。老覺得被現成的背景框住。」Kinono轉頭問張季雅:「妳畫《異人茶跡》會有這樣的感覺嗎?」
「倒不會欸。」張季雅說:「我比較介意的是,明明花了大量的時間讀史料,結果最後因為記憶上的誤會,或者哪裡出了問題,被眼尖的讀者說:『沒看書』!」
「大家面對歷史題材就會變得比較嚴格,細節到人物服裝上的開襟方向都會被拿出來討論。」Kinono說。張季雅點頭稱是:「我有時候看到日本漫畫和服的皺褶,也覺得根本不合理啊,哈哈。」
聊起歷史,兩人的眼中都還有青少年般的光彩與迷惘,像是初生之犢不斷咀嚼龐大的資料,反覆消化,相互討論。回頭談到慢畫,又變成絮絮叨叨的老生,說起前輩後備、今日與往事。
「不過啊,說到《異人茶跡》,最近發生一件我之前想都沒想過的事。」張季雅出身茶農世家,原先家族對漫畫興趣缺缺,卻因為本次的畫作主題勾起興趣。「結果我大伯竟然特地買來看,還說『你以後要畫就畫我們家的故事啦,不要畫這個』。」
Kinono聽著也笑了起來,說:「只要看完以後,會讓讀者想要進一步了解台灣的歷史或者是漫畫,我覺得就成功了!」無論閱讀契機是起源於歷史或者漫畫,熱愛的是故事或者是漫畫家,只要能牽動人的興趣,便覺值得。
聊到餐食都涼了,他們將熱茶回沖,回來又是滔滔不斷。
採訪與閒聊,對他們來說也是逃避畫稿的一種方式吧?又或者職人的日常,早已無所謂逃避,無論畫與不畫,其實都走在創作的路上,蘊藉體力與能量,讓生活也能吞吐成畫作的養分,成為紙上的細節,靜待明眼人發現。
▇清水派與睫毛控
「未來想要嘗試的作品喔……我的話,應該是BL吧?但我應該駕馭不了18禁的場面,只能走清水派。」張季雅像是閒聊,也彷彿自顧自的喃喃。
「嗯……我覺得一個好的漫畫家,就是看你能夠多誠實地將自己的『性癖』畫出來耶。」Kinono補充:「以我來說,我很迷戀從後方45度角的地方看睫毛的樣子,所以經常硬要畫出來,就算那個角度根本不可能看到睫毛,哈哈。」
「那也要性癖夠獨特吧!」
「噢對啦,畢竟每個人都有性癖,但如果太普通,也沒什麼好畫的。」
「所以我應該還是只能走清水派的風格……」張季雅結論。
「大家看漫畫,應該都還是期待裡面出現性跟暴力吧?總之,《蘭人異聞錄》未來也會放一些類似這樣的元素,多少滿足大家的期待。」Kinono也下了一個小結。
雖然很難想像,但無論是討論性癖或者BL的風格,這種大人感十足的話題,其實是由兩個像小動物一樣無害外型的漫畫家說出口的喔。在現場看來,還真是反差萌十足。●
▇漫畫家 簽名板 抽獎活動
作者:Kinono
出版:蓋亞
定價:220元
【內容簡介➤】
作者:張季雅
出版:蓋亞
定價:280元
【內容簡介➤】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延伸閱讀
餐桌對話》劍有可能溫柔嗎?愛的創造練習:武俠小說家沈默與詩人夢媧
在食物面前,我們誠實。 在他人身邊,我們陪伴。 想說的話很多很多,不如留在餐桌上慢慢聊... 閱讀更多
餐桌對話》漫畫江湖,看人品,不看沉浮:韋宗成和韓京岳的家常菜
你是否偶爾也懷念那些熱血少年,或純愛青春?那些國高中時,班上同學在課本上的塗鴉,或者陪你度過苦悶晚自習,抽屜裡那本不能被發現的漫畫。 炎熱的6月,... 閱讀更多
餐桌對話》你會為愛改變自己的口味嗎?──陳默安、顏嘉琪、布勒一起吃泡麵
在食物面前,我們誠實。 在他人身邊,我們陪伴。 想說的話很多很多,不如留在餐桌上慢慢聊……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