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VR頭顯設備、手持感應器,觀眾即位處在一所木造家屋室內,一本美麗的精裝書置放在眼前,等著你輕輕點開。開啟後的場景,是加拿大日裔移民第三代沖田藍道爾,他以旁白向你娓娓道來,他的阿公如何在1935年離開日本廣島,到加拿大建立家園的故事。不到半小時的體驗過程中,每一段阿公的生命階段就像不同場景的劇場,你必須陪著阿公收拾行李、在船上和家人道別、在異國和一名女子建立家園(還必須幫忙播種採收,這樣劇情才會繼續)。然而生活充滿不易,隨著二戰開始,他們的生活也受到牽連。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廣島原爆事件,阿公的日本老家客廳裡,家人正在聊天茶敘,卻一瞬間在眼前藝術性地轉變重組……我彷彿現場見證了那場毀滅性的人類悲劇,那時還配戴著頭顯的我沒有辦法的流下眼淚。看完阿公的故事,也參與經歷了阿公的人生,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哭的VR作品。」
這是即將在2020高雄電影節VR競賽單元現身的「沖田先生的記憶劇場」(The Book of Distance),搶先體驗的觀影者筆記。
VIDEO
近期常被提及的「沈浸式內容」,不只有VR(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AR(Augmented Reality,擴增實境)、MR(Mixed Reality,混合實境),還包括沈浸式劇場、體感平台等,林林種種的技術總和,就是XR延展實境(Extended Reality)。
高雄電影節是全台最早投身VR人才及內容開發的先鋒。2017年開始,由高雄扶植開發的多項VR作品,接連入選日舞影展、威尼斯影展、翠貝卡影展等國際知名影展VR單元,廣受國際矚目。2019年,高雄電影節XR單元策展人、高雄VR FILM LAB計畫統籌李懷瑾受邀參與坎城影展「Cannes XR」國際論壇,分享台灣VR內容的創作實力,雄影並在當年獲封為「亞洲XR內容新浪潮」先驅。
已屆20周年的雄影,站在科技前緣的沈浸式單元「XR無限幻境」今年共分3大項目:第一類「XR大觀」推出跨越AR、VR、MR、體感裝置、沈浸式劇場等互動媒材的7部作品,展現當代影像的跨界多元手法。第二類「高雄原創VR」包含影像劇場詩人周東彥等3位台灣創作者的新作。最後則是雄影獨有的「VR競賽」作品。
▉XR的世界太新,很多事物還沒有名字
創新與實驗精神,一直是高雄電影節的一大特色。除了以奇幻為選片方向、創設台灣最大的國際短片競賽平台之外,2017年起,雄影聚焦於新的媒體敘事發展與手法,開展VR單元。這不僅在台灣首見,放眼全球也是最早的先鋒(與威尼斯影展的VR單元同步),雄影並於2019年正式將之命名為「XR無限幻境」。
雄影進場雖早,但反過來說,發展至今也只有3年(放諸全世界也是如此)。李懷瑾說:「對很多人而言,XR仍是一個很空泛的概念,因此我們必須落實群眾的交流互動——怎麼讓更多人認識XR,怎麼跟觀眾更親近。」透過影展,雄影邀請更多創作者及觀眾進來、浸入,在探索未來的藝術表現形式中,對自己的創作或未來生活的樣貌,有更多的想像與啟發。
高雄電影節XR單元策展人、高雄VR FILM LAB計畫統籌李懷瑾(高雄電影節提供)
幾年耕耘下來,李懷瑾發現台灣本身就有不少厲害的沈浸式內容團隊,例如本次與雄影合作的驚喜製造,作品有《微醺大飯店》、《無光晚餐》、《明日俱樂部》等沈浸式體驗劇場,成果令人驚豔。今年是他們第一次走出台北,和南台灣的朋友見面,並為雄影20周年慶帶來微醺大飯店特別版《微醺列車》,經由橋段與對話的浸入,觀眾可能會想起一個人,或一段屬於自己的故事。
雄影聯手知名體驗設計團隊「驚喜製造」,共同打造高雄在地特色的沈浸式體驗《微醺列車》(高雄電影節提供)
還有一個新節目《色度:賈曼計畫》,今年也將在雄影全球首映。C-LAB台灣聲響實驗室加上莎妹劇團導演Baboo,把英國同志電影導演賈曼(Derek Jarman)在罹患愛滋病後所寫的《色度》(一部關於色彩冥想的書),與賈曼生前最後電影《藍》相結合,創作了全新的內容。該作除了VR,現場也結合燈光投影、音響環繞的聲音劇場。
《色度:賈曼計畫》,結合VR、聲音與燈光裝置,轉譯英國同志電影導演賈曼罹患愛滋、逐漸失明的生命歷程(高雄電影節提供)
而攻殼的鐵粉們可以開始尖叫了,台灣的設備廠商智崴集團,將運用最新的體感平台Q-Ride,與日本《攻殼機動隊》VR團隊合作,搭配頭顯(頭戴式顯示器)觀影,帶來這齣經典科幻鉅著最擬真的動作感受。
李懷瑾說,從感官娛樂到實驗風格大膽強烈的當代藝術,本屆各項參展內容與形式都大異其趣,台灣能夠有這樣多元的作品展出是很值得驕傲的一件事。「回顧2017年當時,其實感覺還滿孤單的,可是到了今年,呈現出一個指標:我們看見台灣在這個領域上的默默耕耘已經遍地開花,而且除了影展,也反映出產業長足的進步。」
科幻經典《攻殻機動隊 GHOST CHASER》全新續作結合體感裝置,戰鬥場景衝擊加倍(高雄電影節提供)
▉推手、教練、製作人:高雄VR FILM LAB與他們的國際影展入圍強片
除了XR影展,雄影也是XR人才培育扶植的推手,「高雄VR FILM LAB」計畫自2017年推展以來,目前已累積超過19部原創VR作品,其中頂著「金鐘獎史上最年輕導演」頭銜的徐漢強,可說是整個計畫得以持續發展的關鍵人物。
李懷瑾說:「幾年前,國際上有很多聲音都在談論VR的未來發展,我們也很好奇,想了解這些已經有自己電影風格和語彙的導演,如何將既有的風格轉換到VR這個新的媒材上。即使風格圓熟的導演,在接觸新媒材時,仍然需要適應VR的敘事特性。原有的創作在轉化為VR內容的過程,也是需要學習適應的,這個過程是很有趣的衝撞。」
VIDEO
與傳統導演不一樣的是,徐漢強在遊戲領域已有一定的經驗,加上豐沛的創作能量,第一支VR作品《全能元神宮改造王》2017年完成後,即入選日舞影展,李懷瑾說:「這就是一切的起源。」
在此之前,很長一段時間裡台灣創作者不曾在一線影展曝光,誰也沒料到,台灣重回國際舞台居然是在VR項目,而且一次就衝到這麼前端。其後雄影繼續推進幾位導演,像《舊家》、《星際大騙局之登月計畫》等都入圍了威尼斯、翠貝卡、日舞等重要影展,成績可觀。
不僅如此,台灣在技術跟硬體上也有非常好的設備支援,包括VR大廠HTC、電競品牌MSI、半導體巨頭NVIDIA等。此外,台灣的影視製作技術能力也很強,例如VR實拍製作公司Funique,《全能元神宮改造王》、《舊家》、《留給未來的殘影》等都是旗下作品。「他們的實拍技術即使放在國際上,也都屬頂尖。台灣的軟硬體有非常大的優勢,讓我們在全球XR產業上,很快就擁有識別度。」
除此之外,今年文策院也一口氣補助了5部沉浸式創意内容的開發。李懷瑾說:「我想明後年將會有很大一批能量出來。在短短數年內,台灣從原本實驗性的嘗試走向質的提升,現在產量上的成果也更加豐碩。」
▉沉浸未來式:無頭顯、多人進行、劇場的未來
VR的觀影體驗侷限在個人,若要擴大商業模式,「如何普及,讓更多人同時體驗」是其中關鍵,這也是最近業界熱烈討論的話題。
這幾年國際關注的兩個較大的趨勢,一是大投影內容,例如黃心健應邀參展的奧地利電子藝術節8K Deep Space專區即相當受矚目。李懷瑾認為,未來這樣的展演會越來越多,「像前不久來台展演過的法國光之博物館,投影梵谷的畫作做為年度大展,就製造了很高的觀影流量。很多舊的場館、廢棄的空間,很適合做大投影的沉浸式內容,很可能會成為趨勢。」
法國光之博物館展出投影梵谷畫作的沉浸式內容 © Culturespaces/E. Spiller
另一個受關注的議題是多人在VR裡的集體觀影。李懷瑾說:「我看過一個可以容納120人的VR活動,它虛擬一場舞會,前面是實體的酒吧,但進去之後一切都變成虛擬世界,現在國外很多人在鑽研這樣的內容。」
尤其今年因疫情關係,間接加速了VR的展演需求。「紐約有個《The Under Presents》非常厲害,把傳統劇場變成線上VR直播,可讓6到8個觀眾同時在家體驗,真人演員穿戴上裝置就可以在線上即時演出,演員也會帶領觀眾參與演出,一起完成這場戲劇體驗。」
未來劇場是否會往這方向發展、演員與觀眾是否都不用出門尚未可知,但可以確定的是,這樣的形式會讓原本的戲劇內容,增加許多過去從未有過的趣味性與討論性。
VIDEO
▉VR與傳統電影:截然不同的敘事媒介
談完趨勢,也談談發展受阻的問題。有些觀眾對VR稍有卻步,原因是頭顯的便攜性不足。不過這只是過渡性問題,5G的到來將可促成運算裝置迷你化,未來的頭顯必然更輕便,類似電影《一級玩家》普通眼鏡式的裝置指日可待,可大幅提高接受度。
另一個VR常被問到的問題是:「未來的影片長度是否會拉長?」透過盔罩式的設備來觀看影片,很多人會因為視覺延遲或畫面移動速度過快而產生暈眩感。一般來說,10分鐘是多數人可以接受的觀影長度。雖然就像練酒量一樣,對VR越熟悉的人,容忍度就可以加長。不過,不少人體質上就是易暈,對這類觀眾來說,VR的影片長度便會造成限制。
「有關VR長度適不適合加長,甚至有沒有可能取代電影,過去也有很多討論。」李懷瑾說:「去年已出現長達50分鐘的VR作品,不過最近我看《天能》,突然有點想通了——體驗過VR的人就知道,它就是把你整個人丟進現場去親身體驗。如果正好那是一部動作片,你有辦法經歷150分鐘滿滿的動作場面嗎?——就算我是個武打演員,我也不樂意。」
(高雄電影節提供)
VR的特性是讓人放大感官去身歷其境,而傳統電影扮演的角色則是好好地把一件故事講完。兩種不同的媒介,有各自不同的特長與任務。李懷瑾說:「我是電影出身的,早期有一種觀點認為『VR是電影的未來』,我有點排斥這樣的說法,但通過理解之後,我知道VR只是為我們增添了說故事的新方法,它能做到電影做不到的事情,例如5分鐘內就把我弄哭,若是電影,可能就需要更多的醞釀。」
觀看電影時,我們是站在全知的制高點,即使旁觀兩小時也不會受傷,若想離開全知的高點,投入情節中,這時就可以使用VR。對創作者來說,熟悉並善用這個媒材,就有機會將同一個東西藉由不同的形式去達到很好的平衡。
「總之我被VR說服了,我深刻感受到創作者可以運用的已經不再是平面,還有360度的空間可以更自由地發揮。而VR強調的感受性,讓我們重新去看待以往最熟悉不過的東西。」
例如2018年雄影引進的《小王子VR》。李懷瑾說:「我們本以為小朋友會喜歡,結果居然有很多家長是帶著長輩來玩。其中有個造飛機的橋段,我們看到爺爺像回到小時候一樣童心大發,撿飛機零件組裝——我們從沒想過這個科技會帶來這種效果。」
爺爺在《小王子VR》體驗過程超投入,沉浸在劇情中解鎖任務(高雄電影節提供)
安東尼聖修伯里的經典名著《小王子》化為互動式虛擬實境體驗,以繪本的精緻畫面展現在眼前(取自高雄電影節官網 )
此外,2019年雄影也有一部《樹靈之歌》,是英國製作團隊掃描了美國一棵兩千年的神木,將它投放到虛擬的環境裡。李懷瑾說:「有位身障朋友推著輪椅過來,用手觸摸這棵樹,給我的感受非常強烈。他可能一生不會有機會去美國看這樣的大樹,他的感動帶給我很大的力量,讓我知道我做的事,正在幫助很多人。」
李懷瑾表示,每個人一定有被這個媒材說服的時候,每個人被說服的內容也絕對不會一樣,就有點像打開一個感官體驗的開關,這是沒辦法用文字講清楚的,要自己親身感受過後才知道。它影響了我們個人的生命經驗,也對生命的許多想像,增添了前所未有的全新內容。
▉站在過去與未來的交界,現在是最好也是最壞的時代
今年雄影有一部介紹法國夏維岩洞的《藝術文明之光:夏維岩洞》,那是一處超過35000年前的古蹟,一般人不可能有機會進得去,但藉由VR的環境重建,就可以帶我們進入洞穴,看見人類藝術的起源。
「原來我們的一切就從這裡開始!倘若今天沒有VR,夏維岩洞最多也只是一張放在歷史課本中的圖片。那種感覺超感動的,它再度證明了,VR的感官體驗,並不限縮在休閒娛樂,它還有其他的驅動能力。」
新科技除了動搖我們的心靈,還可能改變我們的價值觀。我們恰好處在過去與未來的交界上,有些新的感官經驗是舊世界沒有的,有些舊世界的價值觀會被打破重建。李懷瑾很樂觀地認為:「不變的是人類探索的渴望與訴說的需求,我們想要資訊、想要故事、想要創作,在這條路上,相信我們會帶著好的東西,用新的方式,朝向未來一直走下去。」●
VIDEO
Tags:
(高雄電影節提供,2019雄影資料照)
坎城影展的XR市場展「Cannes XR」今年改為線上展映,更指定高雄市電影館旗下的「VR體感劇院」為台灣獨家實體展場,放映五十多部世界各地的VR作品。無獨有偶,威尼斯影展的VR單元「Venice VR Expanded」也改採線上放映模式,走進全球13國,並於今年9月在台北展出。
5G時代來臨,網路將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傳遞資訊,XR技術及應用可望更普及化,為文本開拓繁複的表現形式,創造出嶄新的閱讀體驗。即將於10月中旬開展的高雄電影節,備受矚目的VR科技單元「XR無限幻境」本屆規模擴大,共有31支影片參展,朝中大型沈浸式影展規模大步邁進。
Openbook專訪雄影XR單元策展人李懷瑾,為我們談談什麼是XR、沈浸式內容的特性與最新國際趨勢,並導覽今年雄影帶來哪些全新的體驗內容,以及它將與我們的未來發生什麼關係。
「戴上VR頭顯設備、手持感應器,觀眾即位處在一所木造家屋室內,一本美麗的精裝書置放在眼前,等著你輕輕點開。開啟後的場景,是加拿大日裔移民第三代沖田藍道爾,他以旁白向你娓娓道來,他的阿公如何在1935年離開日本廣島,到加拿大建立家園的故事。不到半小時的體驗過程中,每一段阿公的生命階段就像不同場景的劇場,你必須陪著阿公收拾行李、在船上和家人道別、在異國和一名女子建立家園(還必須幫忙播種採收,這樣劇情才會繼續)。然而生活充滿不易,隨著二戰開始,他們的生活也受到牽連。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廣島原爆事件,阿公的日本老家客廳裡,家人正在聊天茶敘,卻一瞬間在眼前藝術性地轉變重組……我彷彿現場見證了那場毀滅性的人類悲劇,那時還配戴著頭顯的我沒有辦法的流下眼淚。看完阿公的故事,也參與經歷了阿公的人生,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哭的VR作品。」
這是即將在2020高雄電影節VR競賽單元現身的「沖田先生的記憶劇場」(The Book of Distance),搶先體驗的觀影者筆記。
近期常被提及的「沈浸式內容」,不只有VR(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AR(Augmented Reality,擴增實境)、MR(Mixed Reality,混合實境),還包括沈浸式劇場、體感平台等,林林種種的技術總和,就是XR延展實境(Extended Reality)。
高雄電影節是全台最早投身VR人才及內容開發的先鋒。2017年開始,由高雄扶植開發的多項VR作品,接連入選日舞影展、威尼斯影展、翠貝卡影展等國際知名影展VR單元,廣受國際矚目。2019年,高雄電影節XR單元策展人、高雄VR FILM LAB計畫統籌李懷瑾受邀參與坎城影展「Cannes XR」國際論壇,分享台灣VR內容的創作實力,雄影並在當年獲封為「亞洲XR內容新浪潮」先驅。
已屆20周年的雄影,站在科技前緣的沈浸式單元「XR無限幻境」今年共分3大項目:第一類「XR大觀」推出跨越AR、VR、MR、體感裝置、沈浸式劇場等互動媒材的7部作品,展現當代影像的跨界多元手法。第二類「高雄原創VR」包含影像劇場詩人周東彥等3位台灣創作者的新作。最後則是雄影獨有的「VR競賽」作品。
▉XR的世界太新,很多事物還沒有名字
創新與實驗精神,一直是高雄電影節的一大特色。除了以奇幻為選片方向、創設台灣最大的國際短片競賽平台之外,2017年起,雄影聚焦於新的媒體敘事發展與手法,開展VR單元。這不僅在台灣首見,放眼全球也是最早的先鋒(與威尼斯影展的VR單元同步),雄影並於2019年正式將之命名為「XR無限幻境」。
雄影進場雖早,但反過來說,發展至今也只有3年(放諸全世界也是如此)。李懷瑾說:「對很多人而言,XR仍是一個很空泛的概念,因此我們必須落實群眾的交流互動——怎麼讓更多人認識XR,怎麼跟觀眾更親近。」透過影展,雄影邀請更多創作者及觀眾進來、浸入,在探索未來的藝術表現形式中,對自己的創作或未來生活的樣貌,有更多的想像與啟發。
幾年耕耘下來,李懷瑾發現台灣本身就有不少厲害的沈浸式內容團隊,例如本次與雄影合作的驚喜製造,作品有《微醺大飯店》、《無光晚餐》、《明日俱樂部》等沈浸式體驗劇場,成果令人驚豔。今年是他們第一次走出台北,和南台灣的朋友見面,並為雄影20周年慶帶來微醺大飯店特別版《微醺列車》,經由橋段與對話的浸入,觀眾可能會想起一個人,或一段屬於自己的故事。
還有一個新節目《色度:賈曼計畫》,今年也將在雄影全球首映。C-LAB台灣聲響實驗室加上莎妹劇團導演Baboo,把英國同志電影導演賈曼(Derek Jarman)在罹患愛滋病後所寫的《色度》(一部關於色彩冥想的書),與賈曼生前最後電影《藍》相結合,創作了全新的內容。該作除了VR,現場也結合燈光投影、音響環繞的聲音劇場。
而攻殼的鐵粉們可以開始尖叫了,台灣的設備廠商智崴集團,將運用最新的體感平台Q-Ride,與日本《攻殼機動隊》VR團隊合作,搭配頭顯(頭戴式顯示器)觀影,帶來這齣經典科幻鉅著最擬真的動作感受。
李懷瑾說,從感官娛樂到實驗風格大膽強烈的當代藝術,本屆各項參展內容與形式都大異其趣,台灣能夠有這樣多元的作品展出是很值得驕傲的一件事。「回顧2017年當時,其實感覺還滿孤單的,可是到了今年,呈現出一個指標:我們看見台灣在這個領域上的默默耕耘已經遍地開花,而且除了影展,也反映出產業長足的進步。」
▉推手、教練、製作人:高雄VR FILM LAB與他們的國際影展入圍強片
除了XR影展,雄影也是XR人才培育扶植的推手,「高雄VR FILM LAB」計畫自2017年推展以來,目前已累積超過19部原創VR作品,其中頂著「金鐘獎史上最年輕導演」頭銜的徐漢強,可說是整個計畫得以持續發展的關鍵人物。
李懷瑾說:「幾年前,國際上有很多聲音都在談論VR的未來發展,我們也很好奇,想了解這些已經有自己電影風格和語彙的導演,如何將既有的風格轉換到VR這個新的媒材上。即使風格圓熟的導演,在接觸新媒材時,仍然需要適應VR的敘事特性。原有的創作在轉化為VR內容的過程,也是需要學習適應的,這個過程是很有趣的衝撞。」
與傳統導演不一樣的是,徐漢強在遊戲領域已有一定的經驗,加上豐沛的創作能量,第一支VR作品《全能元神宮改造王》2017年完成後,即入選日舞影展,李懷瑾說:「這就是一切的起源。」
在此之前,很長一段時間裡台灣創作者不曾在一線影展曝光,誰也沒料到,台灣重回國際舞台居然是在VR項目,而且一次就衝到這麼前端。其後雄影繼續推進幾位導演,像《舊家》、《星際大騙局之登月計畫》等都入圍了威尼斯、翠貝卡、日舞等重要影展,成績可觀。
不僅如此,台灣在技術跟硬體上也有非常好的設備支援,包括VR大廠HTC、電競品牌MSI、半導體巨頭NVIDIA等。此外,台灣的影視製作技術能力也很強,例如VR實拍製作公司Funique,《全能元神宮改造王》、《舊家》、《留給未來的殘影》等都是旗下作品。「他們的實拍技術即使放在國際上,也都屬頂尖。台灣的軟硬體有非常大的優勢,讓我們在全球XR產業上,很快就擁有識別度。」
除此之外,今年文策院也一口氣補助了5部沉浸式創意内容的開發。李懷瑾說:「我想明後年將會有很大一批能量出來。在短短數年內,台灣從原本實驗性的嘗試走向質的提升,現在產量上的成果也更加豐碩。」
▉沉浸未來式:無頭顯、多人進行、劇場的未來
VR的觀影體驗侷限在個人,若要擴大商業模式,「如何普及,讓更多人同時體驗」是其中關鍵,這也是最近業界熱烈討論的話題。
這幾年國際關注的兩個較大的趨勢,一是大投影內容,例如黃心健應邀參展的奧地利電子藝術節8K Deep Space專區即相當受矚目。李懷瑾認為,未來這樣的展演會越來越多,「像前不久來台展演過的法國光之博物館,投影梵谷的畫作做為年度大展,就製造了很高的觀影流量。很多舊的場館、廢棄的空間,很適合做大投影的沉浸式內容,很可能會成為趨勢。」
另一個受關注的議題是多人在VR裡的集體觀影。李懷瑾說:「我看過一個可以容納120人的VR活動,它虛擬一場舞會,前面是實體的酒吧,但進去之後一切都變成虛擬世界,現在國外很多人在鑽研這樣的內容。」
尤其今年因疫情關係,間接加速了VR的展演需求。「紐約有個《The Under Presents》非常厲害,把傳統劇場變成線上VR直播,可讓6到8個觀眾同時在家體驗,真人演員穿戴上裝置就可以在線上即時演出,演員也會帶領觀眾參與演出,一起完成這場戲劇體驗。」
未來劇場是否會往這方向發展、演員與觀眾是否都不用出門尚未可知,但可以確定的是,這樣的形式會讓原本的戲劇內容,增加許多過去從未有過的趣味性與討論性。
▉VR與傳統電影:截然不同的敘事媒介
談完趨勢,也談談發展受阻的問題。有些觀眾對VR稍有卻步,原因是頭顯的便攜性不足。不過這只是過渡性問題,5G的到來將可促成運算裝置迷你化,未來的頭顯必然更輕便,類似電影《一級玩家》普通眼鏡式的裝置指日可待,可大幅提高接受度。
另一個VR常被問到的問題是:「未來的影片長度是否會拉長?」透過盔罩式的設備來觀看影片,很多人會因為視覺延遲或畫面移動速度過快而產生暈眩感。一般來說,10分鐘是多數人可以接受的觀影長度。雖然就像練酒量一樣,對VR越熟悉的人,容忍度就可以加長。不過,不少人體質上就是易暈,對這類觀眾來說,VR的影片長度便會造成限制。
「有關VR長度適不適合加長,甚至有沒有可能取代電影,過去也有很多討論。」李懷瑾說:「去年已出現長達50分鐘的VR作品,不過最近我看《天能》,突然有點想通了——體驗過VR的人就知道,它就是把你整個人丟進現場去親身體驗。如果正好那是一部動作片,你有辦法經歷150分鐘滿滿的動作場面嗎?——就算我是個武打演員,我也不樂意。」
VR的特性是讓人放大感官去身歷其境,而傳統電影扮演的角色則是好好地把一件故事講完。兩種不同的媒介,有各自不同的特長與任務。李懷瑾說:「我是電影出身的,早期有一種觀點認為『VR是電影的未來』,我有點排斥這樣的說法,但通過理解之後,我知道VR只是為我們增添了說故事的新方法,它能做到電影做不到的事情,例如5分鐘內就把我弄哭,若是電影,可能就需要更多的醞釀。」
觀看電影時,我們是站在全知的制高點,即使旁觀兩小時也不會受傷,若想離開全知的高點,投入情節中,這時就可以使用VR。對創作者來說,熟悉並善用這個媒材,就有機會將同一個東西藉由不同的形式去達到很好的平衡。
「總之我被VR說服了,我深刻感受到創作者可以運用的已經不再是平面,還有360度的空間可以更自由地發揮。而VR強調的感受性,讓我們重新去看待以往最熟悉不過的東西。」
例如2018年雄影引進的《小王子VR》。李懷瑾說:「我們本以為小朋友會喜歡,結果居然有很多家長是帶著長輩來玩。其中有個造飛機的橋段,我們看到爺爺像回到小時候一樣童心大發,撿飛機零件組裝——我們從沒想過這個科技會帶來這種效果。」
此外,2019年雄影也有一部《樹靈之歌》,是英國製作團隊掃描了美國一棵兩千年的神木,將它投放到虛擬的環境裡。李懷瑾說:「有位身障朋友推著輪椅過來,用手觸摸這棵樹,給我的感受非常強烈。他可能一生不會有機會去美國看這樣的大樹,他的感動帶給我很大的力量,讓我知道我做的事,正在幫助很多人。」
李懷瑾表示,每個人一定有被這個媒材說服的時候,每個人被說服的內容也絕對不會一樣,就有點像打開一個感官體驗的開關,這是沒辦法用文字講清楚的,要自己親身感受過後才知道。它影響了我們個人的生命經驗,也對生命的許多想像,增添了前所未有的全新內容。
▉站在過去與未來的交界,現在是最好也是最壞的時代
今年雄影有一部介紹法國夏維岩洞的《藝術文明之光:夏維岩洞》,那是一處超過35000年前的古蹟,一般人不可能有機會進得去,但藉由VR的環境重建,就可以帶我們進入洞穴,看見人類藝術的起源。
「原來我們的一切就從這裡開始!倘若今天沒有VR,夏維岩洞最多也只是一張放在歷史課本中的圖片。那種感覺超感動的,它再度證明了,VR的感官體驗,並不限縮在休閒娛樂,它還有其他的驅動能力。」
新科技除了動搖我們的心靈,還可能改變我們的價值觀。我們恰好處在過去與未來的交界上,有些新的感官經驗是舊世界沒有的,有些舊世界的價值觀會被打破重建。李懷瑾很樂觀地認為:「不變的是人類探索的渴望與訴說的需求,我們想要資訊、想要故事、想要創作,在這條路上,相信我們會帶著好的東西,用新的方式,朝向未來一直走下去。」●
▉2020高雄電影節「時光幻遊」
時間:10/16-11/1
地點:高雄市電影館/MLD影城/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官方網站|節目場次|節目專刊下載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08》原來中級山不是中等困難而已的山啊!
延伸閱讀
活動》高雄電影節「人民力量」單元紀錄片,面向社會、關注人權
閱讀更多
現場》放開那個新電影!蘇致亨VS.王君琦,談新電影以外的台語電影史
閱讀更多
百工plus漫畫.電影導演》讀《看懂好電影的快樂指南》,像種可可的農夫第一次吃到巧克力
你是否曾在漫畫作品中,看見自己工作或生活的場景呢?Openbook閱讀誌「百工plus漫畫」專欄找來各行各業的職人,從漫畫作品與心得分享,發現360行的歡樂與淚水...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