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發揮無限的想像力,在作品中創造了獨一無二、令人信服的時空,做為人物和情節展演的舞台。有的想像疆土完全是未知的奇幻世界,如托爾金筆下《魔戒》的中土。但也有許多故事,採用了現實的場景,融合了創意無窮的敘事,讀者在虛實交錯中,不知不覺進入文學領域,那是交揉著文字、情感、地理和歷史的心靈風景。
在兒童文學中,這樣精采的例子比比皆是。小兔彼得和他的動物朋友們活躍的湖區,成為無數書迷的朝聖地。小熊維尼的百畝森林,派丁頓車站裡坐在行李箱上的小熊,到肯辛頓公園裡尋找彼得潘的身影,或是在牛津追蹤愛麗絲的足跡,說不定,從國王十字車站,真能搭上通往霍格華茲魔法學院的列車。這些故事的地點和景物,不斷加入讀者自身的閱讀經驗,經過時光的醞釀,更豐富了作品的內涵,甚至形成一種可以共享的集體記憶和認同感。
1987年,為紀念波士頓公共花園(Boston Public Garden)成立150周年,市府委請雕塑家南希.舍恩(Nancy Schön)創作了鴨媽媽帶領一群小鴨子大步跨越馬路的青銅雕刻。這組雕像日後成為市民的親密朋友,孩子們在上面攀爬拍照,每年的母親節更會舉辦盛大的化妝遊行。1991年,當美蘇兩國結束長期的冷戰之後,這組銅雕鴨子的複製品,還被送往莫斯科,以此做為美蘇兒童之間友好的象徵。
這一切的源頭,都來自於1941年出版的圖畫書《讓路給小鴨子》(Make Way For Ducklings ),這座公園是故事裡野鴨家庭最後落腳的地方。
對於這本書受到的狂熱喜愛,作者羅勃.麥羅斯基(Robert McCloskey)一直感到不可思議。這是他的第二本圖畫書創作,於1942年得到了凱迪克金獎,他在獲獎感言中提到:「我不是童書插畫家,我只是一個藝術家,剛好做了一些其他的事,那就是創作兒童讀物。」
麥羅斯基1914年9月15日出生在美國俄亥俄州的漢密頓(Hamilton),那是一個可以和妹妹在街上踢罐頭,不用擔心會發生車禍的純樸小鎮,小時候,他曾以為那裡就是宇宙的中心。他就讀公立學校,課餘幫忙的家務是運送冰塊,和跑腿買啤酒,沒機會讀什麼童書,輕鬆自在的度過愉快的童年。
他的父親Howard McCloskey在罐頭工廠擔任經理,喜歡動手修理和製作各種機具。這個嗜好深深影響了麥羅斯基,從小他就對所有跟愛迪生有關的新聞報導特別著迷,工具和機械就是他的玩具。他的腦袋總是不停冒出新點子,譬如研發一台攪打奶油的機器,把廚房噴灑得一團混亂。當時,父母親都認為他長大之後應該會成為汽車維修工。
(翻攝:莊世瑩)
這個小小發明家,也曾幻想長大後成為音樂家。他上過鋼琴課,不過教導他的約翰叔叔太嚴厲了,於是他改為自學打鼓、吹奏雙簧管和口琴,還受邀到當地的廣播電台和樂團合奏口琴。祖父開設的攝影工作室,激發他對藝術的好奇心日益增長,高中時期,他在漢密頓基督教青年會教授肥皂雕刻和飛機模型課程,但他渴望透過更大件的作品,來展現自己的藝術天賦。
於是在蘇族(Sioux) 朋友的建議下,麥羅斯基為青年會營地雕刻了一根500磅的雪松木圖騰柱。圖騰柱的成功為他帶來新的機會,1934年,他得到生平第一份重要委託案,為漢密頓的新市政大樓設計淺浮雕、彩色玻璃窗和鋁鑄件,同時他也為就讀的高中繪製年度插圖,也曾為美國歷史俱樂部設計了喬治華盛頓誕生200週年日曆,使得他在當地享有盛譽。
當時麥羅斯基對外面世界的了解,大多來自《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 )和郵購目錄,但他莫名的認為:如果變成成功的藝術家,就能想住哪裡就住哪裡。19歲的麥羅斯基展示了利用各種媒材創作的技巧和投入的精神,為他贏得了青年藝術家學術獎學金。高中生涯畫上句點後,他毅然前往波士頓Vesper George藝術學校就讀。當時正是美國經濟大蕭條最艱困的時期,若無這筆獎學金的資助,這個小鎮少年的腳步,永遠無法跨出俄亥俄州,走進廣闊的新天地。
麥羅斯基在藝術學校接受的培訓,主要是繪畫和設計的基礎知識,以及各種媒材和圖形藝術技巧。由於優異的表現,他又獲得另一筆獎學金,得以赴紐約繼續深造,進入美國歷史最悠久、最負盛名的國家設計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Design) 。1935年他得到了一筆旅行獎學金,到百慕達創作水彩畫,那個夏天,他同時在Tiffany基金會的支持下,在紐約州的牡蠣灣完成許多畫作,並公開展覽。
麥羅斯基以饒富紀律的方式,不斷磨練自己的手藝,1936年他獲得總統創新努力獎(President’s Award for Creative Endeavor ),1939年更獲得了羅馬獎(Rome Prize)的殊榮,可以前往義大利的美國學院研習兩年。就在得知這個令人歡欣鼓舞的消息不久,傳來美國學院因二戰而暫停營運的消息,得獎者可選擇在美國學習一年,或者將這項權利推遲到戰爭完全結束之後。麥羅斯基選擇了後者,直到1948年才完成這趟義大利之旅。
雖然得到許多獎項的肯定,但這時麥羅斯基還未曾賣出一幅油畫,只賣過幾幅低價的水彩。從經濟上來說,他的藝術生涯一敗塗地。由於令人沮喪的現實,他開始思考往商業藝術發展,廣告或出版業因此成了考慮重點。童年密友Stuart M. Fitton得知他的意向後,將麥羅斯基引介給他的阿姨梅.瑪西(May Massee),瑪西時任Viking出版社編輯,是童書出版界的重要推手。
瑪西溫暖接待了這位來自家鄉的年輕人,麥羅斯基也做了許多準備,當場展示他的素描畫冊,以及精心創作的神話主題版畫。那個下雨的夜晚,瑪西請麥羅斯基吃了一頓美味的烤鴨大餐,並立刻邀請他為Tom Robinson的小說《Trigger John’s Son 》畫封面,然而最重要的還是她給予的明確建議:希望這位青澀而才華洋溢的藝術家,不要再畫飛龍或其他「偉大的藝術」,而是畫自己最了解的地方,說自己的故事。
麥羅斯基把這項建議放在心上,終於在1940年出版了自寫自畫的第一部作品《藍弟和口琴》(Lentil )。這本書的背景雖然是虛構的俄亥俄州奧托鎮,實際上就是麥羅斯基的家鄉漢密頓,而書中那個吹著口琴,機智化解危機的小男孩藍弟,正是麥羅斯基本人的化身。
《藍弟和口琴》略帶漫畫色彩的插圖,雖然只採用了炭筆和墨線勾勒,卻反映了麥羅斯基精準的觀察和對細節的關注。他具體而微呈現出縮小版的漢密頓,幾乎包括了鎮內所有的地標,並揉合自身童年的美好回憶,將奧托鎮的生活譜成一首素樸的田園詩,引發讀者對這群善良居民的共鳴,體現了美國從經濟大蕭條中復興時的樂觀情緒。
《藍弟和口琴》內頁(國語日報提供)
在《藍弟和口琴》之後,他同樣以家鄉漢密頓為原型,創造了神奇的小鎮Centerburg,分別於1943、1951年出版了《The Doughnuts from Homer Price 》和《Ever So Much More So from Centerburg Tales 》。這兩本書以幽默生動的文字為主,輔以精密描繪的插圖,他筆下的Centerburg如同漢密頓,不僅是個適合男孩成長的理想樂園,更承繼了自馬克.吐溫《湯姆歷險記》以來,美國頑童冒險故事的傳統。
二戰時麥羅斯基在阿拉巴馬州的克萊倫堡擔任技術中士,負責繪製陸軍訓練手冊的圖片,服役間他寫下了引人入勝且經久不衰的少年Homer Price編年史。Price是個足智多謀且具原創性的發明家,他研發收音機、修補甜甜圈機的熱情,反映了作者麥羅斯基真實的性格。儘管經過數十載,技術和時尚不斷變遷,但對運動的狂熱和英雄的崇拜,依然是青少年生活的核心要素,因此Price的故事至今仍受到美國青少年讀者的喜愛。
《藍弟和口琴》受到好評,為麥羅斯基的圖畫書創作之路奠下第一塊基石,躋身編輯瑪西的傳奇插畫家團隊,和《愛花的牛》繪者羅伯特.勞森(Robert Lawson)、《瑪德琳》作者路德威.白蒙(Ludwig Bemelmans)等一時俊彥並列。在一次作家聚會上,麥羅斯基遇見紐伯瑞獎獲獎作家露絲.索耶(Ruth Sawyer)的女兒佩吉.杜蘭,她是一位圖書館員,兩人很快就結為連理。
《藍弟和口琴》內頁(國語日報提供)
隔年,麥羅斯基出版了他的第二部作品《讓路給小鴨子》,這也是他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本,為他贏得1942年的凱迪克金獎,成為美國圖畫書中最經久不衰、最具標誌性的經典作品之一。據說當瑪西打電話通知他獲得大獎時,麥羅斯基連凱迪克獎是什麼獎項都還搞不清楚。
《讓路給小鴨子》的創作靈感,同樣來自麥羅斯基生活的延伸。他在波士頓就學時,曾擔任一位藝術家的助手畫壁畫,壁畫的內容是波士頓的地標景觀,而其中的波士頓公園,就在他上學的必經之路上。因此當他在報上讀到一則有關鴨子過馬路的新聞時,便萌生了野鴨馬拉先生一家在波士頓尋找新家的念頭(註 )。
為了讓創意具體成書,麥羅斯基首先到動物園和紐約自然史博物館做了很多鴨子的素描 ,還到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但都不符合他對「精確」的要求。在一位鳥類學家的建議下,他到市場買了16隻鴨子,養在他和好友馬克.西蒙位於格林威治村的工作室浴缸裡,以便好好觀察和繪畫。不受控的鴨子在屋內肆意鬧騰,麥羅斯基偶爾不得不餵點紅酒,讓牠們安靜下來。
有了這群鴨子相助,他畫出了栩栩如生的圖畫,然而戰時物資緊縮,加上出版社不敢大手筆投資在新人身上,麥羅斯基原先計畫用全彩創作,最後不得不另闢蹊徑。那是個時興實驗的年代,他親力親為,全心投入印刷製版的過程,先用黑白色製作原始平版繪圖,然後歷經繁複困難的工序,轉製成鋅版,在印刷時使用深褐色墨色,使得這本書呈現溫潤動人的光彩。
這本書將版式推到極致,大開本全景呈現的巨大畫面,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也為單色印刷注入「色彩的感覺」。全書64頁中,有許多壯闊的場面,由鴨子飛翔俯瞰的視角,帶領讀者梭巡周遊波士頓的人文地景。但麥羅斯基也細膩地經營細節,藉由另一個兒童視角帶來轉變,以調整圖畫的節奏,並豐富讀圖的樂趣。
麥羅斯基起初將書名訂為《波士頓的春天真可愛》,沒想到最後由瑪西祕書建議的書名,更打動人心。鴨爸爸馬拉先生一定會迅速安全返回的承諾,不僅為「尋家」的小鴨子們帶來安心感,在二戰時期更營造了新的意義——當時有無數的美國小孩,都在翹首盼望他們從軍的父親能平安無恙的由戰場歸來,闔家團圓。
曾經有人質疑:為什麼鴨子一家不是回歸山野安家定居,反而是進入文明的世界和人類共處?但是《讓路給小鴨子》傳遞出「城市和自然和諧共存」的主題,成為戰後美式生活的信仰,這本書讓許多父母更堅定相信,和書中馬拉夫婦一樣選擇城市中的綠洲,是撫養孩子的完美場所。
《讓路給小鴨子》內頁(國語日報提供)
戰爭結束後,麥羅斯基夫婦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莎莉(Sally),就像鴨爸爸一樣,麥羅斯基在書中事先做了排練,只不過現實中他是反向而行,獨自到緬因州踏查。莎莉一歲時,全家搬到緬因海灣中的斯科特島上,開始在緬因和紐約郊區兩地輪居的生活。在第二個孩子即將出生前,莎莉意識到自己就要失去獨生女身分而有點不安,為了安撫她,麥羅斯基創作了《莎莎摘漿果》(Blueberries for Sal )。
這是個令人愉快但有點不可思議的故事,麥羅斯基採用音樂旋律的對位形式,講述莎莎和媽媽在採摘漿果的郊遊中,和小熊錯誤換位的經過。這種認錯人的故事主題在童話裡很常見,但麥羅斯基卻巧妙的把嚇人的事件,轉變成好玩的局面。故事在美麗的風光中不斷推進,遠景和留白適時自由的使用,為敘事提供了一種放心的開放感。這本書於1949年得到凱迪克銀獎。
戰後興起的嬰兒潮擴大了童書市場的需求,帶有凱迪克獎認證的書籍,成為家長的首選。1948年12月,《生活》(Life )雜誌曾將《莎莎摘漿果》整個故事重印為「送給年輕讀者的聖誕禮物」,麥羅斯基因此更加成為全國注目的焦點。因為故事中的母女就是以他的妻子和女兒為原型,她們因而在經典作品中留下了不朽的身影。
《莎莎摘漿果》內頁(國語日報提供)
麥羅斯基雖然未在書中現身,但細看蝴蝶頁中母女在廚房製作果醬的場景,無論角色的造型、廚房用具、親子互動的樣態,都可以想見追求完美的作者如何精心安排細節,就像自己親臨現場一般。麥羅斯基曾說:「一張圖畫勝過10000字的說明。」書中提供了一個典型洛克威爾(Norman Rockwell)式的美好時刻,加深了美國人對「理想家庭生活」的印象,影響長遠。後來林珮思的《小星的大月餅》,就表現出向這本書致敬的意趣。
自從來到緬因生活,麥羅斯基用一種近乎「家庭影片」的方式,記錄家人的成長和環境的變化。1952年出版的《緬因的早晨》(One Morning in Maine ),刻畫了已經7歲的Sal,發現第一顆鬆動乳牙的心境。對孩子來說,這是讓他們既憂心又興奮的時刻。麥羅斯基在展現自然之美中,細膩探究了孩子的情感歷程,讓所有的小孩都感同身受。這本書再度贏得凱迪克銀獎的肯定。
《緬因的早晨》內頁(國語日報提供)
1957年麥羅斯基為次女Jane創作了《夏日海灣》(Time of Wonder ),這是他的第一本彩色圖畫書,終於有機會在童書中展示他身為畫家的實力。他用印象派畫風描繪夏日海灣的景致,無論大自然是平靜還是狂暴,風景和光線構成了對自然的讚美詩,凸顯了藝術家對大自然的壯麗和力量的尊重欣賞。全篇文字如充滿韻律感的散文,娓娓細述光陰的流變,在情景交融間,似乎聽得見時間在書頁間流淌的聲音。
這本書再度得到凱迪克金獎的殊榮,麥羅斯基成為第一位贏得兩座金獎的圖畫書作家,加上1953年他曾和岳母露絲.索耶合作出版的《Journey Cake, Ho! 》獲得銀獎,他總共累計了二金三銀。若是有圖畫書奧運會,他就是一名雖然很少出賽,卻日日刻苦自我鍛鍊,連連締造佳績的偉大選手。
《夏日海灣》內頁(國語日報提供)
但是這位選手卻為他的盛名感到不安,來自全世界無數書迷的信件和孩子畫的鴨子圖畫,讓他感覺身負重任。夜裡他會從夢中驚醒,夢見自己在堆滿書籍的倉庫中,堆高機和卡車裡裝滿了成千上萬本《讓路給小鴨子》,而這些書裡都出現了同樣的錯誤,比如小鴨的眼睛位置畫得有點不合適。
1963年出版的《Burt Dow Deep-Water Man 》,依然是真實的地景和真實的人物,但是麥羅斯基大膽使用亮麗鮮明的螢光色,來描繪這則老水手出海,為躲避風暴,卻進入鯨魚肚的奇異故事,表現出他對戰後現代藝術和抽象畫風的關注。
這個故事彷彿結合了《約拿書》和《木偶奇遇記》的情節,當老人企圖從鯨魚肚裡逃出,他用的方法是像藝術家一般潑灑油漆,於是鯨魚把他吐了出來。老人潑出的圖像看上去非常像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的滴畫,他非常欣賞自己的傑作,書中如此寫道:「或許這是第一次,他有機會真正的在畫中表現自我。」這不只是老水手的自我解救之道,更是作者最後的奮力一搏。麥羅斯基平生出版了8本自寫自畫的書,這是最後一本,之後他就像波洛克一樣,漸漸從現世隱逸。
麥羅斯基在獲得第二次凱迪克金獎的感言中,曾為美國重科學、輕藝術的現象大聲疾呼。他認為人們只是用眼睛看,卻沒有用心觀察,唯有透過兒童的美術教育,才能培養下一代感知環境的能力。但是從1970年之後,他幾乎不再於公眾場合露面,所有時間都隱居在小島的工作室裡,從事木偶製作。
他像中世紀的魔法師般,製作出表情和動作宛如真人的木偶,在手工和車床之間,他是快樂的工匠和發明家。他原先計畫用這些木偶拍攝影片,但隨著科技的進展,原有的構想已被新興的電腦動畫取代,於是又將木偶束之高閣。個性害羞的麥羅斯基,晚年因憂鬱症,更加沉默不語,連親愛的家人都無法靠近他的心靈。
(翻攝:莊世瑩)
美國國會圖書館於2000年將麥羅斯基列入「活著的傳奇人物」名錄,當時他已身受帕金森症所苦,無法前往領獎。2003年他在緬因州的家中去世,身後,女兒在他工作室的壁櫃裡,發現好多從未示人的畫作,除了緬因的生活,還有全家旅居義大利、墨西哥等地的記憶。畫風如其人,一貫的優雅、對稱和平衡。
這位為美國本土發出聲音的藝術家,在圖畫書裡揭示了日常生活珍貴的價值,並為美國人彰顯了永恆的自然之美和家庭力量。無論經歷了世界大戰還是冷戰對抗,他一直用他的故事來保護讀者,不受當下事件的影響。然而,他卻始終為自己的藝術身分而矛盾。
麥羅斯基離世後,家人將他居住的小島和工作室捐贈給生態保育基金會管理,並要求保持最低限度的人群探訪。希望在歷經了千山萬水的尋找之後,麥羅斯基可以不受打擾,能以畫家的身分,在心靈的國度安身立命。●
Tags:
美國圖畫書創作者羅勃.麥羅斯基的第一本彩色圖畫書《夏日海灣》,風景和光線的描繪構成了對自然的讚美詩(國語日報提供)
書店裡有琳琅滿目的兒童圖畫書,那些深受小朋友歡迎的經典作品,都是怎麼創作出來的呢?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的知名圖畫書創作者,他們的作品為何具有吹笛人般的魔力,讓一代代孩童著迷?他們在童書的發展上有什麼貢獻,又為童書世界注入了什麼樣的新活水?
Openbook為喜愛圖畫書的大小讀者,精心規畫「兒童繪本大師」系列報導,每個月將為大家介紹一位當月出生的世界級童書大師。邀請讀者一起來逛遊多采多姿的兒童圖畫書世界,也為大師熱鬧慶生。
藝術家發揮無限的想像力,在作品中創造了獨一無二、令人信服的時空,做為人物和情節展演的舞台。有的想像疆土完全是未知的奇幻世界,如托爾金筆下《魔戒》的中土。但也有許多故事,採用了現實的場景,融合了創意無窮的敘事,讀者在虛實交錯中,不知不覺進入文學領域,那是交揉著文字、情感、地理和歷史的心靈風景。
在兒童文學中,這樣精采的例子比比皆是。小兔彼得和他的動物朋友們活躍的湖區,成為無數書迷的朝聖地。小熊維尼的百畝森林,派丁頓車站裡坐在行李箱上的小熊,到肯辛頓公園裡尋找彼得潘的身影,或是在牛津追蹤愛麗絲的足跡,說不定,從國王十字車站,真能搭上通往霍格華茲魔法學院的列車。這些故事的地點和景物,不斷加入讀者自身的閱讀經驗,經過時光的醞釀,更豐富了作品的內涵,甚至形成一種可以共享的集體記憶和認同感。
1987年,為紀念波士頓公共花園(Boston Public Garden)成立150周年,市府委請雕塑家南希.舍恩(Nancy Schön)創作了鴨媽媽帶領一群小鴨子大步跨越馬路的青銅雕刻。這組雕像日後成為市民的親密朋友,孩子們在上面攀爬拍照,每年的母親節更會舉辦盛大的化妝遊行。1991年,當美蘇兩國結束長期的冷戰之後,這組銅雕鴨子的複製品,還被送往莫斯科,以此做為美蘇兒童之間友好的象徵。
這一切的源頭,都來自於1941年出版的圖畫書《讓路給小鴨子》(Make Way For Ducklings),這座公園是故事裡野鴨家庭最後落腳的地方。
對於這本書受到的狂熱喜愛,作者羅勃.麥羅斯基(Robert McCloskey)一直感到不可思議。這是他的第二本圖畫書創作,於1942年得到了凱迪克金獎,他在獲獎感言中提到:「我不是童書插畫家,我只是一個藝術家,剛好做了一些其他的事,那就是創作兒童讀物。」
麥羅斯基1914年9月15日出生在美國俄亥俄州的漢密頓(Hamilton),那是一個可以和妹妹在街上踢罐頭,不用擔心會發生車禍的純樸小鎮,小時候,他曾以為那裡就是宇宙的中心。他就讀公立學校,課餘幫忙的家務是運送冰塊,和跑腿買啤酒,沒機會讀什麼童書,輕鬆自在的度過愉快的童年。
他的父親Howard McCloskey在罐頭工廠擔任經理,喜歡動手修理和製作各種機具。這個嗜好深深影響了麥羅斯基,從小他就對所有跟愛迪生有關的新聞報導特別著迷,工具和機械就是他的玩具。他的腦袋總是不停冒出新點子,譬如研發一台攪打奶油的機器,把廚房噴灑得一團混亂。當時,父母親都認為他長大之後應該會成為汽車維修工。
這個小小發明家,也曾幻想長大後成為音樂家。他上過鋼琴課,不過教導他的約翰叔叔太嚴厲了,於是他改為自學打鼓、吹奏雙簧管和口琴,還受邀到當地的廣播電台和樂團合奏口琴。祖父開設的攝影工作室,激發他對藝術的好奇心日益增長,高中時期,他在漢密頓基督教青年會教授肥皂雕刻和飛機模型課程,但他渴望透過更大件的作品,來展現自己的藝術天賦。
於是在蘇族(Sioux)朋友的建議下,麥羅斯基為青年會營地雕刻了一根500磅的雪松木圖騰柱。圖騰柱的成功為他帶來新的機會,1934年,他得到生平第一份重要委託案,為漢密頓的新市政大樓設計淺浮雕、彩色玻璃窗和鋁鑄件,同時他也為就讀的高中繪製年度插圖,也曾為美國歷史俱樂部設計了喬治華盛頓誕生200週年日曆,使得他在當地享有盛譽。
當時麥羅斯基對外面世界的了解,大多來自《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和郵購目錄,但他莫名的認為:如果變成成功的藝術家,就能想住哪裡就住哪裡。19歲的麥羅斯基展示了利用各種媒材創作的技巧和投入的精神,為他贏得了青年藝術家學術獎學金。高中生涯畫上句點後,他毅然前往波士頓Vesper George藝術學校就讀。當時正是美國經濟大蕭條最艱困的時期,若無這筆獎學金的資助,這個小鎮少年的腳步,永遠無法跨出俄亥俄州,走進廣闊的新天地。
麥羅斯基在藝術學校接受的培訓,主要是繪畫和設計的基礎知識,以及各種媒材和圖形藝術技巧。由於優異的表現,他又獲得另一筆獎學金,得以赴紐約繼續深造,進入美國歷史最悠久、最負盛名的國家設計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Design)。1935年他得到了一筆旅行獎學金,到百慕達創作水彩畫,那個夏天,他同時在Tiffany基金會的支持下,在紐約州的牡蠣灣完成許多畫作,並公開展覽。
麥羅斯基以饒富紀律的方式,不斷磨練自己的手藝,1936年他獲得總統創新努力獎(President’s Award for Creative Endeavor),1939年更獲得了羅馬獎(Rome Prize)的殊榮,可以前往義大利的美國學院研習兩年。就在得知這個令人歡欣鼓舞的消息不久,傳來美國學院因二戰而暫停營運的消息,得獎者可選擇在美國學習一年,或者將這項權利推遲到戰爭完全結束之後。麥羅斯基選擇了後者,直到1948年才完成這趟義大利之旅。
雖然得到許多獎項的肯定,但這時麥羅斯基還未曾賣出一幅油畫,只賣過幾幅低價的水彩。從經濟上來說,他的藝術生涯一敗塗地。由於令人沮喪的現實,他開始思考往商業藝術發展,廣告或出版業因此成了考慮重點。童年密友Stuart M. Fitton得知他的意向後,將麥羅斯基引介給他的阿姨梅.瑪西(May Massee),瑪西時任Viking出版社編輯,是童書出版界的重要推手。
瑪西溫暖接待了這位來自家鄉的年輕人,麥羅斯基也做了許多準備,當場展示他的素描畫冊,以及精心創作的神話主題版畫。那個下雨的夜晚,瑪西請麥羅斯基吃了一頓美味的烤鴨大餐,並立刻邀請他為Tom Robinson的小說《Trigger John’s Son》畫封面,然而最重要的還是她給予的明確建議:希望這位青澀而才華洋溢的藝術家,不要再畫飛龍或其他「偉大的藝術」,而是畫自己最了解的地方,說自己的故事。
麥羅斯基把這項建議放在心上,終於在1940年出版了自寫自畫的第一部作品《藍弟和口琴》(Lentil)。這本書的背景雖然是虛構的俄亥俄州奧托鎮,實際上就是麥羅斯基的家鄉漢密頓,而書中那個吹著口琴,機智化解危機的小男孩藍弟,正是麥羅斯基本人的化身。
《藍弟和口琴》略帶漫畫色彩的插圖,雖然只採用了炭筆和墨線勾勒,卻反映了麥羅斯基精準的觀察和對細節的關注。他具體而微呈現出縮小版的漢密頓,幾乎包括了鎮內所有的地標,並揉合自身童年的美好回憶,將奧托鎮的生活譜成一首素樸的田園詩,引發讀者對這群善良居民的共鳴,體現了美國從經濟大蕭條中復興時的樂觀情緒。
在《藍弟和口琴》之後,他同樣以家鄉漢密頓為原型,創造了神奇的小鎮Centerburg,分別於1943、1951年出版了《The Doughnuts from Homer Price》和《Ever So Much More So from Centerburg Tales》。這兩本書以幽默生動的文字為主,輔以精密描繪的插圖,他筆下的Centerburg如同漢密頓,不僅是個適合男孩成長的理想樂園,更承繼了自馬克.吐溫《湯姆歷險記》以來,美國頑童冒險故事的傳統。
二戰時麥羅斯基在阿拉巴馬州的克萊倫堡擔任技術中士,負責繪製陸軍訓練手冊的圖片,服役間他寫下了引人入勝且經久不衰的少年Homer Price編年史。Price是個足智多謀且具原創性的發明家,他研發收音機、修補甜甜圈機的熱情,反映了作者麥羅斯基真實的性格。儘管經過數十載,技術和時尚不斷變遷,但對運動的狂熱和英雄的崇拜,依然是青少年生活的核心要素,因此Price的故事至今仍受到美國青少年讀者的喜愛。
《藍弟和口琴》受到好評,為麥羅斯基的圖畫書創作之路奠下第一塊基石,躋身編輯瑪西的傳奇插畫家團隊,和《愛花的牛》繪者羅伯特.勞森(Robert Lawson)、《瑪德琳》作者路德威.白蒙(Ludwig Bemelmans)等一時俊彥並列。在一次作家聚會上,麥羅斯基遇見紐伯瑞獎獲獎作家露絲.索耶(Ruth Sawyer)的女兒佩吉.杜蘭,她是一位圖書館員,兩人很快就結為連理。
隔年,麥羅斯基出版了他的第二部作品《讓路給小鴨子》,這也是他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本,為他贏得1942年的凱迪克金獎,成為美國圖畫書中最經久不衰、最具標誌性的經典作品之一。據說當瑪西打電話通知他獲得大獎時,麥羅斯基連凱迪克獎是什麼獎項都還搞不清楚。
《讓路給小鴨子》的創作靈感,同樣來自麥羅斯基生活的延伸。他在波士頓就學時,曾擔任一位藝術家的助手畫壁畫,壁畫的內容是波士頓的地標景觀,而其中的波士頓公園,就在他上學的必經之路上。因此當他在報上讀到一則有關鴨子過馬路的新聞時,便萌生了野鴨馬拉先生一家在波士頓尋找新家的念頭(註)。
為了讓創意具體成書,麥羅斯基首先到動物園和紐約自然史博物館做了很多鴨子的素描,還到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但都不符合他對「精確」的要求。在一位鳥類學家的建議下,他到市場買了16隻鴨子,養在他和好友馬克.西蒙位於格林威治村的工作室浴缸裡,以便好好觀察和繪畫。不受控的鴨子在屋內肆意鬧騰,麥羅斯基偶爾不得不餵點紅酒,讓牠們安靜下來。
有了這群鴨子相助,他畫出了栩栩如生的圖畫,然而戰時物資緊縮,加上出版社不敢大手筆投資在新人身上,麥羅斯基原先計畫用全彩創作,最後不得不另闢蹊徑。那是個時興實驗的年代,他親力親為,全心投入印刷製版的過程,先用黑白色製作原始平版繪圖,然後歷經繁複困難的工序,轉製成鋅版,在印刷時使用深褐色墨色,使得這本書呈現溫潤動人的光彩。
這本書將版式推到極致,大開本全景呈現的巨大畫面,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也為單色印刷注入「色彩的感覺」。全書64頁中,有許多壯闊的場面,由鴨子飛翔俯瞰的視角,帶領讀者梭巡周遊波士頓的人文地景。但麥羅斯基也細膩地經營細節,藉由另一個兒童視角帶來轉變,以調整圖畫的節奏,並豐富讀圖的樂趣。
麥羅斯基起初將書名訂為《波士頓的春天真可愛》,沒想到最後由瑪西祕書建議的書名,更打動人心。鴨爸爸馬拉先生一定會迅速安全返回的承諾,不僅為「尋家」的小鴨子們帶來安心感,在二戰時期更營造了新的意義——當時有無數的美國小孩,都在翹首盼望他們從軍的父親能平安無恙的由戰場歸來,闔家團圓。
曾經有人質疑:為什麼鴨子一家不是回歸山野安家定居,反而是進入文明的世界和人類共處?但是《讓路給小鴨子》傳遞出「城市和自然和諧共存」的主題,成為戰後美式生活的信仰,這本書讓許多父母更堅定相信,和書中馬拉夫婦一樣選擇城市中的綠洲,是撫養孩子的完美場所。
戰爭結束後,麥羅斯基夫婦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莎莉(Sally),就像鴨爸爸一樣,麥羅斯基在書中事先做了排練,只不過現實中他是反向而行,獨自到緬因州踏查。莎莉一歲時,全家搬到緬因海灣中的斯科特島上,開始在緬因和紐約郊區兩地輪居的生活。在第二個孩子即將出生前,莎莉意識到自己就要失去獨生女身分而有點不安,為了安撫她,麥羅斯基創作了《莎莎摘漿果》(Blueberries for Sal)。
這是個令人愉快但有點不可思議的故事,麥羅斯基採用音樂旋律的對位形式,講述莎莎和媽媽在採摘漿果的郊遊中,和小熊錯誤換位的經過。這種認錯人的故事主題在童話裡很常見,但麥羅斯基卻巧妙的把嚇人的事件,轉變成好玩的局面。故事在美麗的風光中不斷推進,遠景和留白適時自由的使用,為敘事提供了一種放心的開放感。這本書於1949年得到凱迪克銀獎。
戰後興起的嬰兒潮擴大了童書市場的需求,帶有凱迪克獎認證的書籍,成為家長的首選。1948年12月,《生活》(Life)雜誌曾將《莎莎摘漿果》整個故事重印為「送給年輕讀者的聖誕禮物」,麥羅斯基因此更加成為全國注目的焦點。因為故事中的母女就是以他的妻子和女兒為原型,她們因而在經典作品中留下了不朽的身影。
麥羅斯基雖然未在書中現身,但細看蝴蝶頁中母女在廚房製作果醬的場景,無論角色的造型、廚房用具、親子互動的樣態,都可以想見追求完美的作者如何精心安排細節,就像自己親臨現場一般。麥羅斯基曾說:「一張圖畫勝過10000字的說明。」書中提供了一個典型洛克威爾(Norman Rockwell)式的美好時刻,加深了美國人對「理想家庭生活」的印象,影響長遠。後來林珮思的《小星的大月餅》,就表現出向這本書致敬的意趣。
自從來到緬因生活,麥羅斯基用一種近乎「家庭影片」的方式,記錄家人的成長和環境的變化。1952年出版的《緬因的早晨》(One Morning in Maine),刻畫了已經7歲的Sal,發現第一顆鬆動乳牙的心境。對孩子來說,這是讓他們既憂心又興奮的時刻。麥羅斯基在展現自然之美中,細膩探究了孩子的情感歷程,讓所有的小孩都感同身受。這本書再度贏得凱迪克銀獎的肯定。
1957年麥羅斯基為次女Jane創作了《夏日海灣》(Time of Wonder),這是他的第一本彩色圖畫書,終於有機會在童書中展示他身為畫家的實力。他用印象派畫風描繪夏日海灣的景致,無論大自然是平靜還是狂暴,風景和光線構成了對自然的讚美詩,凸顯了藝術家對大自然的壯麗和力量的尊重欣賞。全篇文字如充滿韻律感的散文,娓娓細述光陰的流變,在情景交融間,似乎聽得見時間在書頁間流淌的聲音。
這本書再度得到凱迪克金獎的殊榮,麥羅斯基成為第一位贏得兩座金獎的圖畫書作家,加上1953年他曾和岳母露絲.索耶合作出版的《Journey Cake, Ho!》獲得銀獎,他總共累計了二金三銀。若是有圖畫書奧運會,他就是一名雖然很少出賽,卻日日刻苦自我鍛鍊,連連締造佳績的偉大選手。
但是這位選手卻為他的盛名感到不安,來自全世界無數書迷的信件和孩子畫的鴨子圖畫,讓他感覺身負重任。夜裡他會從夢中驚醒,夢見自己在堆滿書籍的倉庫中,堆高機和卡車裡裝滿了成千上萬本《讓路給小鴨子》,而這些書裡都出現了同樣的錯誤,比如小鴨的眼睛位置畫得有點不合適。
1963年出版的《Burt Dow Deep-Water Man》,依然是真實的地景和真實的人物,但是麥羅斯基大膽使用亮麗鮮明的螢光色,來描繪這則老水手出海,為躲避風暴,卻進入鯨魚肚的奇異故事,表現出他對戰後現代藝術和抽象畫風的關注。
這個故事彷彿結合了《約拿書》和《木偶奇遇記》的情節,當老人企圖從鯨魚肚裡逃出,他用的方法是像藝術家一般潑灑油漆,於是鯨魚把他吐了出來。老人潑出的圖像看上去非常像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滴畫,他非常欣賞自己的傑作,書中如此寫道:「或許這是第一次,他有機會真正的在畫中表現自我。」這不只是老水手的自我解救之道,更是作者最後的奮力一搏。麥羅斯基平生出版了8本自寫自畫的書,這是最後一本,之後他就像波洛克一樣,漸漸從現世隱逸。
麥羅斯基在獲得第二次凱迪克金獎的感言中,曾為美國重科學、輕藝術的現象大聲疾呼。他認為人們只是用眼睛看,卻沒有用心觀察,唯有透過兒童的美術教育,才能培養下一代感知環境的能力。但是從1970年之後,他幾乎不再於公眾場合露面,所有時間都隱居在小島的工作室裡,從事木偶製作。
他像中世紀的魔法師般,製作出表情和動作宛如真人的木偶,在手工和車床之間,他是快樂的工匠和發明家。他原先計畫用這些木偶拍攝影片,但隨著科技的進展,原有的構想已被新興的電腦動畫取代,於是又將木偶束之高閣。個性害羞的麥羅斯基,晚年因憂鬱症,更加沉默不語,連親愛的家人都無法靠近他的心靈。
美國國會圖書館於2000年將麥羅斯基列入「活著的傳奇人物」名錄,當時他已身受帕金森症所苦,無法前往領獎。2003年他在緬因州的家中去世,身後,女兒在他工作室的壁櫃裡,發現好多從未示人的畫作,除了緬因的生活,還有全家旅居義大利、墨西哥等地的記憶。畫風如其人,一貫的優雅、對稱和平衡。
這位為美國本土發出聲音的藝術家,在圖畫書裡揭示了日常生活珍貴的價值,並為美國人彰顯了永恆的自然之美和家庭力量。無論經歷了世界大戰還是冷戰對抗,他一直用他的故事來保護讀者,不受當下事件的影響。然而,他卻始終為自己的藝術身分而矛盾。
麥羅斯基離世後,家人將他居住的小島和工作室捐贈給生態保育基金會管理,並要求保持最低限度的人群探訪。希望在歷經了千山萬水的尋找之後,麥羅斯基可以不受打擾,能以畫家的身分,在心靈的國度安身立命。●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08》原來中級山不是中等困難而已的山啊!
延伸閱讀
8月繪本大師》不受常識束縛的生活:繪本作家五味太郎追求自由的道路
書店裡有琳琅滿目的兒童圖畫書,那些深受小朋友歡迎的經典作品,都是怎麼創作出來的呢?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的知名圖畫書創作者,他們的作品為何具有吹笛人般的魔力,... 閱讀更多
7月繪本大師》一粒不斷再生的蓮子:圖畫書的精神展演者瑪西亞.布朗(Marcia Brown)
書店裡有琳琅滿目的兒童圖畫書,那些深受小朋友歡迎的經典作品,都是怎麼創作出來的呢?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的知名圖畫書創作者,他們的作品為何具有吹笛人般的魔力,... 閱讀更多
6月繪本大師》不熄的純真之光:傾其一生說故事的圖畫作家朱迪斯.克爾(Judith Kerr)
書店裡有琳琅滿目的兒童圖畫書,那些深受小朋友歡迎的經典作品,都是怎麼創作出來的呢?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的知名圖畫書創作者,他們的作品為何具有吹笛人般的魔力,...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