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一度、華文童書獎金最高的豐子愷兒童圖畫書奬,2021年9月17日揭曉第7屆評選結果,來自中港澳台星馬333件參選作品中,《蘇丹的犀角》(作者︰戴芸,繪者:李星明,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榮獲本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首獎」;另外4本贏得佳作獎的作品分別爲《生日快樂》(作/繪者︰高佩聰,香港繪本文化公司)、《鈕扣士兵》(作/繪者:九兒,貴州出版集團)、《小熊,快跑》(作者:史雷,繪者:馬鵬浩,明天出版社)及《糞金龜的生日禮物》(作者:龔衛國,繪者:陶菊香,信誼基金出版社)。
評審委員一致表示,本屆首獎《蘇丹的犀角》是一本充滿思考深度和張力的優秀圖畫書,故事行文在虛構與紀實之間,既不失真,亦有情。作家與畫家合作無縫地把生命的經歷、歲月的流轉、環境與季節的變遷轉換,透過簡潔而優美的文字結合溫暖而有力量的圖畫,共譜生命之歌。
過去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的獲獎作品中,每年均有台灣圖畫書作家的身影,今年雖未能擠入獲獎書單中,但仍見於推薦書的行列中,包括林廉恩獲波隆那書展拉加茲獎故事類首獎的作品《HOME》、倪韶拿下信誼幼兒文學獎圖畫書創作類首獎的《小黑與櫻花》、林柏廷獲Openbook好書獎年度童書的《一個像海的地方》,以及劉漢初著、陳美燕繪《水鬼》、吳立萍著、林家棟繪《食物大發現:豆腐從哪裡來?》。


本屆評審委員會由中國及台灣的專家組成,涵蓋領域包括幼兒發展與教育、圖像藝術、兒童文學、兒童圖書館等。成員包括:評委會主席及學者方衛平、北京首都圖書館館長王志庚、兒童文學評論家談鳳霞、童書評論家柯倩華、圖像藝術研究者宋珮、幼兒教育專家溫碧珠、閱讀推廣人葉青華。
「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强調以嚴謹而專業的角度評選,鼓勵業界創作優秀的原創圖畫書,也為讀者提出優質讀物的客觀準則。評委以兒童為本,考量適齡、趣味、視野、想像力、真誠的情感與創意等,同時兼顧圖文敘事的規律、文學技巧、藝術表現、圖像詮釋、版面編排、書籍設計等要素挑選獲獎作品。
奠基於這個評鑑標準,評審柯倩華指出,部分作品雖然「非常具有兒童觀點,卻缺乏傑出的視覺藝術表現,或者圖像有精緻創意卻缺乏適當的兒童主體性或合理的文本結構」,以致只能忍痛放棄。「因為這個書獎是在為兒童選書,兒童要讀的是一整本書,他們經歷的是完整的閱讀體驗,而不僅是書的某個概念或特色。」
整體而言,柯倩華認為,許多參賽作品蘊含的「兒童觀」與「幽默趣味」,在概念上較以往更準確、更深層,是可喜的發展。但她也指出:「不少作品在封面或整本書的內頁字體上有嚴重的問題,字體的線條、形狀與文字編排方式破壞了畫面美感、減損整體視覺傳達的意義。對圖畫書而言,這是很遺憾並急需改進的問題。」
兒童文學評論家談鳳霞則以題材類型為分類指出:關注社會現實、時代性題材(如抗疫)的作品,普遍藝術處理程度不夠;幻想類的題材雖多,主要以擬人體童話故事為主,科學幻想類作品數量極少,需要鼓勵;傳記類圖畫書過於平鋪直敘,如何選取人物生命軌跡和表現精神、情感、心靈方面還有所欠缺,巧妙的藝術構思不足;而科學繪本的作品更多是單純的科普創作,旨在傳播知識,但文圖缺乏完整圓融的敘事性,建議科學繪本要融合知識性和故事性,方能有整體性和好的藝術設計感。
「圖文關係」是展現圖畫書整體思考的重要環節。談鳳霞指出,本屆已有不少創作者對此相當自覺,有意識地處理文圖關係,但仍有不少繪本處理仍顯粗略,停留於簡單對應與補充的關係,張力不足。就圖文合作的分工而言,文圖均由一人獨立完成的作品較少,大多為合作型繪本,在文圖關係上未能充分磨合與發揮。與西方圖畫作家合作的繪本中,文圖的氣質仍無法完全應合。
談鳳霞認為,就手法和風格而言,仍有不少繪本的手法較為傳統,後現代手法和風格的繪本較為缺乏。部分繪本追求詩意的抒情風格,也有追求活潑幽默的作品,若能兼具抒情和幽默,審美體驗的營造相信能更上層樓。談鳳霞也提到,本屆故事型、小品與散文型的繪本較多,詩歌體繪本較少,圖像小說僅有1部,建議主辦單位可鼓勵圖像小說參賽。
「第七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評選由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初版的繁體或簡體原創中文兒童圖畫書。本屆書獎共收到333件符合資格的參選作品,其中來自中國的有207件,數量超過上屆30%,作品無論量與質都有顯著的進步。來自香港的作品有23件、台灣100件、馬來西亞2件,義大利1件。評委會經過反覆閱讀與討論後,選出首獎1名,佳作奬4名,推薦作品11名。獲奬作品詳情請瀏覽書奬官方網頁: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
Tags:
兩年一度、華文童書獎金最高的豐子愷兒童圖畫書奬,2021年9月17日揭曉第7屆評選結果,來自中港澳台星馬333件參選作品中,《蘇丹的犀角》(作者︰戴芸,繪者:李星明,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榮獲本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首獎」;另外4本贏得佳作獎的作品分別爲《生日快樂》(作/繪者︰高佩聰,香港繪本文化公司)、《鈕扣士兵》(作/繪者:九兒,貴州出版集團)、《小熊,快跑》(作者:史雷,繪者:馬鵬浩,明天出版社)及《糞金龜的生日禮物》(作者:龔衛國,繪者:陶菊香,信誼基金出版社)。
評審委員一致表示,本屆首獎《蘇丹的犀角》是一本充滿思考深度和張力的優秀圖畫書,故事行文在虛構與紀實之間,既不失真,亦有情。作家與畫家合作無縫地把生命的經歷、歲月的流轉、環境與季節的變遷轉換,透過簡潔而優美的文字結合溫暖而有力量的圖畫,共譜生命之歌。
過去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的獲獎作品中,每年均有台灣圖畫書作家的身影,今年雖未能擠入獲獎書單中,但仍見於推薦書的行列中,包括林廉恩獲波隆那書展拉加茲獎故事類首獎的作品《HOME》、倪韶拿下信誼幼兒文學獎圖畫書創作類首獎的《小黑與櫻花》、林柏廷獲Openbook好書獎年度童書的《一個像海的地方》,以及劉漢初著、陳美燕繪《水鬼》、吳立萍著、林家棟繪《食物大發現:豆腐從哪裡來?》。
本屆評審委員會由中國及台灣的專家組成,涵蓋領域包括幼兒發展與教育、圖像藝術、兒童文學、兒童圖書館等。成員包括:評委會主席及學者方衛平、北京首都圖書館館長王志庚、兒童文學評論家談鳳霞、童書評論家柯倩華、圖像藝術研究者宋珮、幼兒教育專家溫碧珠、閱讀推廣人葉青華。
「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强調以嚴謹而專業的角度評選,鼓勵業界創作優秀的原創圖畫書,也為讀者提出優質讀物的客觀準則。評委以兒童為本,考量適齡、趣味、視野、想像力、真誠的情感與創意等,同時兼顧圖文敘事的規律、文學技巧、藝術表現、圖像詮釋、版面編排、書籍設計等要素挑選獲獎作品。
奠基於這個評鑑標準,評審柯倩華指出,部分作品雖然「非常具有兒童觀點,卻缺乏傑出的視覺藝術表現,或者圖像有精緻創意卻缺乏適當的兒童主體性或合理的文本結構」,以致只能忍痛放棄。「因為這個書獎是在為兒童選書,兒童要讀的是一整本書,他們經歷的是完整的閱讀體驗,而不僅是書的某個概念或特色。」
整體而言,柯倩華認為,許多參賽作品蘊含的「兒童觀」與「幽默趣味」,在概念上較以往更準確、更深層,是可喜的發展。但她也指出:「不少作品在封面或整本書的內頁字體上有嚴重的問題,字體的線條、形狀與文字編排方式破壞了畫面美感、減損整體視覺傳達的意義。對圖畫書而言,這是很遺憾並急需改進的問題。」
兒童文學評論家談鳳霞則以題材類型為分類指出:關注社會現實、時代性題材(如抗疫)的作品,普遍藝術處理程度不夠;幻想類的題材雖多,主要以擬人體童話故事為主,科學幻想類作品數量極少,需要鼓勵;傳記類圖畫書過於平鋪直敘,如何選取人物生命軌跡和表現精神、情感、心靈方面還有所欠缺,巧妙的藝術構思不足;而科學繪本的作品更多是單純的科普創作,旨在傳播知識,但文圖缺乏完整圓融的敘事性,建議科學繪本要融合知識性和故事性,方能有整體性和好的藝術設計感。
「圖文關係」是展現圖畫書整體思考的重要環節。談鳳霞指出,本屆已有不少創作者對此相當自覺,有意識地處理文圖關係,但仍有不少繪本處理仍顯粗略,停留於簡單對應與補充的關係,張力不足。就圖文合作的分工而言,文圖均由一人獨立完成的作品較少,大多為合作型繪本,在文圖關係上未能充分磨合與發揮。與西方圖畫作家合作的繪本中,文圖的氣質仍無法完全應合。
談鳳霞認為,就手法和風格而言,仍有不少繪本的手法較為傳統,後現代手法和風格的繪本較為缺乏。部分繪本追求詩意的抒情風格,也有追求活潑幽默的作品,若能兼具抒情和幽默,審美體驗的營造相信能更上層樓。談鳳霞也提到,本屆故事型、小品與散文型的繪本較多,詩歌體繪本較少,圖像小說僅有1部,建議主辦單位可鼓勵圖像小說參賽。
「第七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評選由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初版的繁體或簡體原創中文兒童圖畫書。本屆書獎共收到333件符合資格的參選作品,其中來自中國的有207件,數量超過上屆30%,作品無論量與質都有顯著的進步。來自香港的作品有23件、台灣100件、馬來西亞2件,義大利1件。評委會經過反覆閱讀與討論後,選出首獎1名,佳作奬4名,推薦作品11名。獲奬作品詳情請瀏覽書奬官方網頁: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延伸閱讀
第6屆豐子愷奬現場》蘿倫.柴爾德現身上海,台灣作家劉旭恭、林柏廷作品驚豔評審
第6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奬頒獎典禮今日(10/25)在上海盛大舉行,童書界中外知名創作者眾星雲集,Openbook特派員在現場為讀者捕捉精華時刻,進行一手報導... 閱讀更多
童書的技藝I》別讓平庸童書,毀了孩子的童年:繪本藝術的重要性
兒童節將至,在這專屬兒童的時刻,我們不妨重新思考:童年意味著什麼?兒童的內在需求為何?重視幼兒主體性的作品和其他書有何不同?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波隆那童書展停辦,... 閱讀更多
童書的技藝II》如何理解圖畫書中的兒童觀?從童似走向童年
兒童節將至,在這專屬兒童的時刻,我們不妨重新思考:童年意味著什麼?兒童的內在需求為何?重視幼兒主體性的作品和其他書有何不同?因為新冠肺炎(...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