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人生.林昆穎》這本記憶之門

  • 林昆穎(豪華朗機工共同創辦人)
2021-10-07 10:00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記述一段未曾與外人道的書與人的故事。期以閱讀的饗宴,勾動讀者的共鳴。

■我著迷於閱讀

我所著迷的閱讀,往往跟知識無關,而是追求一種幻想的愉悅。這好比多喝幾杯咖啡就容易心悸,運動過後肌肉的撕裂感,文字對我來說,一直都具有音律與視覺。文字所堆砌的節奏感就像啟動密碼,轉動了音樂盒讓音筒豆點撥響音梳,音符連續而產生音樂。閱讀會帶我進入聯覺當中,氣味襲來,溫度驟變,各種速度感在背脊作用,接著,看見一個主觀鏡頭。明明就是文字,卻不斷地形變,隨著字裡行間的節奏與旋律線,將我架空在一個幻想宇宙當中。

第一次進入到這樣的體驗,是年少時為了證明自己不是書呆子只會讀課本(實際上是),與同學打賭挑戰《白鯨記》,要在讀完後來個分享大會。不料,書本翻開,海洋那股溼濁黏熱便襲了上來。生長在花蓮,我天天都有機會在海邊散步,花蓮的海岸是板塊岩岸,不適合戲水,不時也聽見海溺的新聞,所以我從小對海就遠觀而敬畏。《白鯨記》的自大船長與狠悍白鯨悲劇搏鬥,帶出的是細膩描述的討海景觀,與自然抗衡的人性觀察,然而,真正觸發我的,是船長獨坐在落日中臣服自然的醒覺,是對白鯨的感官書寫讓人靜穆而寒慄。

闔上書,我躺在花蓮的海灘上,感覺像過了一輩子,閱讀的過程像是一個繞著我轉的世界,結束了。望著海平面,恍神了一下,剛剛那一陣驚心動魄、悲喜交加,實在是,太爽快了。

說起來,發現聯覺感官之後,每每閱讀的速度就越來越快。當字句滾動出幻想,這些書上的文字就消失了,變成火車行駛的鐵軌,車速飛快但不失方向。鐵軌太重要了,乘客卻是看不見的,充滿著形容詞的窗邊風景,帶我穿越時光與城鎮,我就這樣開進了卡夫卡,過站了吳爾芙,李白是雁群齊飛,托爾金是從雲端滲射的霞光。

這樣的狀態,從表面上看來像是在發呆。我本來就是個只會讀教科書的小朋友,接著,我變成一個書呆子。我不孤獨,心想,一定很多人跟我一樣,利用文字進入聯覺。很高興我發現了節奏感,這工具非常管用,拿來學習,拿來閱讀,拿來戀愛。重要的是,文字不再是文字,而是鑰匙,我所著迷的閱讀,其實是五感啟動的幻想,就像看見五線譜手就彈動起來,不用思索就流動出色彩,我一邊掂量鏡頭的焦距,一邊把閱讀行為變成了習慣。

■從櫃檯閱讀人

小時候,我家經營旅館,花蓮舊站的北濱海邊挺熱鬧的,人聲鼎沸。每天下午4點鐘開始,遊覽車就會陸續到達。那時候很流行鄰里社區的旅行團,遊覽車前面會掛著縣市社區名,下車的旅客總是嘰嘰喳喳,閩南、客家、東北,各種口音都有,語言的聲調儂軟鏗鏘,成員通常是好友厝邊家族,他們用自己熟悉的語調,將族系框成一個小王國。

帶隊的導遊小姐與司機大哥通常是夫妻檔成雙一起工作,一出團就是三五天,加上飯店抽成與推銷代購特產,在那個時代能有不錯的收入。到了5點左右,賣玉石、配飾的攤販、小吃攤車一瞬間占滿飯店門口,通常是野狼125後面加裝一個木盒子,打開木盒子直接開市,琳瑯滿目的工藝品,百寶盒璀璨發亮。旅客陸續到來,7點又是一波門庭若市,大抵由各種豐富的交易現場所組成。

以上場景,每天準時開播,一週七天。十多歲的我,最佳位置是趴在櫃台上,看櫃檯阿姨們招呼客人。這是戲劇廳的正中座位,片段故事不斷地搬演,對於眼前情境,我充滿各種疑問,逮到機會就問櫃檯阿姨問題。

一位母親分糖果給小孩,給男孩幾顆糖而不給女孩。阿姨說:這就是重男輕女啦!

在櫃台討了低房價,導遊一轉頭,加了300報給團客。阿姨說:這就是產業生態啦!

香腸攤賭十八拉,比大小,贏了翻倍輸了全無。阿姨說:人就貪啦!輸贏都麻很有感覺!

那是我對人的關係產生極大興趣的時刻,我發現閱讀人的行為及語言,會產生文字關係。每一個人的身體都透露著訊息,當女孩挑眉,遮嘴微笑,點頭眼神,蹲坐下來,身體微微前傾,是累了還是勾引的戲碼?小朋友張開手要母親抱,是餓了還是怕旁邊的狗……

在櫃台的時光,我又成了發呆的狀態,阿姨們常常要我閃邊一點,不要影響大人做生意,但我怎麼能放棄這個正中大位呢!人跟人的關係,互相連結的臨場感,每一段小小的發生,都讓我產生了閱讀的快感,彷彿每個人的話語都是詩,每一段應對都像散文。節奏感把場景倒過來編輯成劇本,我從眼前的真人實境,看見了書寫的途徑,那會不會是作家們稱為靈感的東西呢?

大概到了9點後,大廳開始上演大人的世界,喝醉講心裡話,熟男熟女調情話語,稍晚時刻,多餘的房間,就可以低價收些散客。有天晚上,一對外國背包客進來問房,阿姨很鎮定的用台語跟他們雞同鴨講,我邊笑邊壯膽,用很破的英文帶著比手畫腳,幫他們講定了價格,接著帶他們上樓看房間。那個房間很小,只有一張雙人床,兩個男生應該會睡得不舒服,不過他們似乎挺開心,給了我兩張紙鈔小費,那是我第一次看見美金。

我注意到其中一人手上的書,淺藍色背景,一個人在海邊散步,有幾顆白色月亮排列在天空,那個封面插畫讓我很好奇。我指了指那本書,他把書遞給我,裡面都是原文,書頁已經被翻得老舊,他指著書名說:「怕了馬」。我笑了出來,這封面跟馬一點關係都沒有吧,他顯然不知道我在笑什麼,接著他用手指著書名,一個字一個字教我念:Pa...lo...mar,我笨拙地唸出:「怕了馬」,我們都笑了。他擁抱我一下,說聲謝謝。我走出房門,腦中一直記得這張插畫上詭異的好多顆月亮排列在天空,嘴巴還唸著:怕了馬。

花蓮這個地方,要得到書籍也不是太容易的事情,除了圖書館,我最喜歡躲在金石堂的小小角落看書。高中開始接觸西洋流行音樂,也一頭栽進各種翻譯小說當中。那時候有一種感覺,在旅館櫃檯看見的片段,在這些書裡似乎把故事前後文都補上了,有種虛實合一的錯置感。就是這樣,一逮到機會就躲在那個角落看書,任由腦中的片段不斷重組,誰也找不到我。我遇見了《帕洛瑪先生》之後,便迷上魔幻寫實,迷上了卡爾維諾,一本一本看,準備聯考的期間,一樣是不停。

■哲學書與人生變化

從哲學系開始,瘋狂的讀邏輯思辨的書,或說是功課,也實在大開了我的腦袋。書讀了不少,但自我的系統性學習還是缺少,越讀越覺得,這世界上的知識根本就看不完。越來越想實踐些什麼,於是轉進空間設計,一方面又讀音樂系,追隨潮流,週末就衝去誠品夜書店探險,一坐也是到凌晨,讀書的雜食性,在那一方天地裡又被打開。

夜書店裡,人多,那個坐在櫃檯前的小孩又回來了,一下讀書,一下偷聽別人說話,觀察大家的動作,想著可能的故事,又是出神發呆。這一次的發呆,伴隨著初戀夢碎、父母遠走、爺爺與弟弟相繼離世、家中經濟垮落、討債情境。

我逃進老莊、蘇格拉底、尼采、黑格爾、馬克思、伯格森,雖然,我真的不該這樣沒禮貌地羅列哲人,來解釋自己幻想升級的途徑。邏輯性的閱讀,讓宏觀的思辨,如懷德海機體宇宙觀,將我生命中發生的事件,有機會連結在更高空如大氣層包覆地球的理性結構上。在空曠的探索中,我終於看得見虛體的架構,就像一本書躺在我面前,它是真實卻未知的幻想載體,在我翻開後,再度前往探索生命片段的證據。

■我的人生作者是我

書一本一本讀,而只有這本《帕洛瑪先生》,我一直沒有鬆手。他是一個通往記憶的任意門,他有種平靜的力量,也可能我矯情地依賴了他的敘事,躲進去總有獲得。那個在防波堤初戀的月光,那個清晨與樂團朋友在海邊日出的演奏,那個擁抱後說的謝謝。或許我的故事片段,就是得收集這麼久,才能被美妙地串了起來。其中一個篇章,觀察海,啟發我的創作,得了台北美術獎。豪華朗機工,又稱華麗邏輯,命名起源也來自於對本書的邏輯編目與理性書寫而得。

活在互聯次元的當代,隨著媒體更加多元,我的風景開始轉變,常常穿梭於各種藝術籌畫工作與藝術創造工作當中。形形色色的人,來自四面八方,各自有才華,各自有自己的知識系統。我總是觀察這些人,想像他們如小說散文般的姿態。有些人害羞內斂,眼神卻堅定不移,有些人機靈精巧,手勢卻透漏不安,有時一場對話,引動的暗流洶湧。而這些與我之間,便慣常地應用了節奏書寫的方式,在眼前轉為自己的人生場景。

我不愛書,我著迷閱讀,我一直是入戲的,隨著作者奔流四處,他的幻想觸發我的幻想,他的悲傷引導我的悲傷。作者於我都是同一個人,同一個聲音,同一個主觀鏡頭拉我向前。作者把人生體驗寫出來,而我自己也有一個人生,我開始交錯兩者,一面在閱讀與聆聽間附身於作者,另一方面在真實人生中變成創作者。

創作者的靈感來自於哪裡?一位作家、藝術家、當代藝術家,創作者留下他對於世界提問的證據,形成了書寫,被稱為作品,看著作品,我就穿越了記憶時空。身為創作者,我更喜歡走入那個體驗,體驗著眼前的事件,抓取其中的節奏感,讓它顛倒過來在書寫上再發生一次。

這是一個雙向的景像,閱讀書本可以連覺出感官,觀察人際可以節奏感書寫,生命中許許多多的場景,正在組成我們人生這本小說。身為自己人生的讀者,我只需要把它幻想得夠立體、夠鮮明、夠深刻,就夠了,因為我們就坐在櫃檯的正中大位上,看著自己的提問。

■我喜歡閱讀,但不愛留書

現在,

我只想把書還回去,不想留著書

既使忘記了,也不在乎

因為我已經擁有了穿越記憶之門的能力。

致 帕洛瑪先生。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