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讓疆界鬆動,語言在路上閃爍:專訪田品回《這裡的電亮那裡的光》

2022-02-07 12:00

作家田品回

採訪那天下午,辦公室的木桌上醒目地擺放了一只Allan Scott的白酒瓶(倒出來的當然還是白開水)。瓶上標示著產地來自紐西蘭,年份2019年。不久後,穿著深色大衣的田品回也緩緩走進來,我們一同盯著那酒:「咦?這是怎麼回事?大白天的就要開喝嗎?」田品回笑得開心。即使在口罩底下,她的笑聲仍有一種清亮的透澈。

目前旅居荷蘭的台灣詩人田品回曾獲2016年詩人流浪計畫,2018年以幽默犀利點出台灣「人情味」之多層次的〈秋香〉獲得林榮三短篇小說獎。第一本詩集《這裡的電亮那裡的光》收錄的詩作,大多是2014至2016年間遊歷過程中寫成,整本詩集分為「流動」、「遠遊」、「遊牧」與「同行」四輯,從不同的切面去思考旅行。

是什麼力量推動人離開原本的所在,前往未知的他方?自幼便時常搬家、日後也不斷遷移的田品回,對「移動」的本質充滿好奇。走過南美洲、近東、北非和巴爾幹半島,《這裡的電亮那裡的光》帶來了嶄新而明快的敘事——在充滿隨機性的遠遊裡,那些聲音正闡述著行走之詩。


(田品回提供)

■窗戶裡的電光與牛羊

提起詩中的電光閃爍,不免要從2019年席捲全世界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談起。此刻疫情仍然劇烈影響國與國的邊境、人們的生活甚至性命。身在荷蘭的田品回,去年2月曾拍攝一支短片〈疫情下的荷蘭一日〉,記錄當地的封城生活。以前想飛去哪就去哪,但疫情當前的此刻,還能去一趟購物中心就是壯舉。朋友間的肢體距離怎麼拿捏?在死亡面前,如何給出安慰?可以握手嗎?是否還能彼此擁抱?大疫之下,一切都變得困難。

帶著幾分苦中作樂,影片也拍攝了附近小公園裡幾隻零散的鹿:「今天的街道都沒什麼人,就連鹿也保持防疫距離。」對於動物,田品回始終保持著一種幽微的敏銳,相關意象也曾多次出現在詩中。例如〈絲路〉裡結尾帶著幾分寂寥地寫:「後天山窮明日水盡/沒有聲色/只有犬馬/蚊子成群地飛」;另一首〈而我還沒決定要當一隻獵鷹還是一碗油酥茶〉則少見地點出幼童與幼鷹的繁複互動性:「幼鷹和小孩馴養彼此 直到成為獵鷹與養鷹人/直到無法分離/直到理解飛翔不是本能而是武器」。

除了旅行者身分,田品回目前也在荷蘭的非營利組織工作,並著力於動物福利的倡議推動。由於求學歷程、工作性質的關係,種種經驗使得身為台灣人的田品回得以接觸到不同國籍的人,而非僅有歐洲觀點。

疫情期間,荷蘭封城數次,她也時常得將工作模式切換成在家工作(WFH)。有一次封城前,她從辦公室將自己的乳牛與綿羊公仔帶回,還搬演了齣小小的情境劇:將牛羊放在甫出版的新作《這裡的電那裡的光》一旁,俏皮寫下:「大乳與小綿隔著社交距離討論著疫情下還能去的地方……」這裡的電亮那裡的光,這裡的牛望那裡的羊,旅行的人深深思念著遠方。

步伐封存了記憶,旅途中的靈光帶著她復返文字,於是田品回寫下一首又一首詩。旅行期間,她會攜帶著兩本記錄生活瑣事的記事本,也會準備另一本記錄靈光的簿子。行走,拍攝,錄音,讓自己的感官全然浸泡在每個他方。橘紅車線密封著白色的棉紙袋,在《這裡的電那裡的光》與書中夾帶的攝影明信片面前,我們一起聊那些複數的行旅與國境。


詩集《這裡的電亮那裡的光》中收錄的攝影明信片(田品回提供)

■語言跟隨著直覺

人要怎麼啟程呢?她首先從旅途的移動過程開始說起。「我旅行時的移動方式其實還滿多元的,長途火車、走路、汽車、搭便車都有。」擁有豐富旅行經驗的田品回以自己讀到比利時心理治療師Esther Perel的一段話舉例,說明「後」疫情時代之下的幽微影響:「Hitchhiking may be the perfect opposite of pandemic behavior.」(與疫情下的行為正好相反的,也許就是搭便車)這種隨機性、仰賴陌生人好意的關係,在疫情下變得愈發不可能,甚至相反。搭便車多少需要擁抱風險,但疫情時間我們能承受的風險非常低。我們得一直評估、思考自己到底能不能接受這個選擇。

擁抱隨機,在自己能夠接受的範圍內去承擔風險,幾乎是任何旅人都會經歷的事,「我就是那種,常在長途旅行時搭便車的人。」江湖走跳之初,多少會有點緊張,家人親戚見面時也會擔心過問,或出於既定印象對她「一個女生到處跑」的生活有些微詞。「後來他們看我一切安好,就半無奈地接受了我的生活模式。」她笑說,曾有個親戚問,荷蘭有三分之一的土地在海平面下,都不怕喔?還不逃?「我就說,歐洲人看台灣這麼小的島上就有三個地震帶,也會納悶為什麼我們都不逃啊。」這樣說大家就懂了,田品回幽默地點出換位思考的情境。

搭便車的路上擁擠有時,悶臭有時,但故事開頭也就這麼悄悄種下。最重要的是,要去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別人可能覺得聽起來有點傻或瘋狂,但我後來發現,久了以後真的會產生某種直覺。」那不是與生俱來的能力,更像是在反覆行走、旅遊過程中慢慢打磨出來的一種行路技能。


(田品回提供)

田品回不會刻意讓自己在旅行時「稍微」迷路,但迷路本身也是旅行的一部分。「當然,我會劃定大方向,但不一定會事先訂好住宿,避免被行程綁住。」她說。有一次,當地的印度人問她:「我們明天有辦婚禮,你要不要來?」她就這麼把行程延了一天,去了那場婚禮。

實際走踏每個地方,田品回見證了複數且紛雜多元的文化景貌。「印度的婚禮是男女賓客要隔開,餐點隔成第三個場地。有很多儀式的細節,但也會根據他們宗教或地緣上的差異而有差別。」她筆下的「全球化」視野,不只是因為經濟或政治因素而變遷的議題,同時也是詩人以親身感受、觀看、轉化而成的一手經驗。那些充滿張力甚至衝擊性的畫面,以更細緻的方式閃爍在她的語言裡——生活得「入世」的和尚;因生活所迫,而必須去採棉花的烏茲別克童工;大門口真槍實彈守備的麥當勞;在「中華民國」對蹠點的邦交國巴拉圭凝視著被當地人視為觀光景點的蔣介石大道(而她則走進附近的日本料理店)。國境交織著故事,故事折射出真實,真實有時卻顯得比一切都更加魔幻。

也因此她在第一首詩〈全球化〉裡開宗明義地寫:「這裡的電亮那裡的光/這裡的水澆那裡的花/這裡的魚飽那裡的胃/那裡的火荒這裡的原」。長年旅居國外,自謙對於台灣現代詩比較陌生的田品回說,雖然一些經典詩人如洛夫、夏宇也略有閱讀,但沒有受到深遠影響。或許,比起具體的典範,異地的鐵軌與高原更加吸引她。田品回的詩作具有犀利而充滿想像空間的直白美學,又不至於因為說教而落入死板窠臼。

然而,在國境的縫隙之間,自然也會見證一些巨大、難以言說的陰影。面對複雜難解的局面,詩集《這裡的電亮那裡的光》對於全球化之下所產生的問題也有所關注,尤其在後殖民、階級、貧窮、勞工、觀光議題的面向,皆有幽微的省思散落在整本詩集中。問及她如何擺放自己身處的位置,去與旅行中遇到的人互動?她坦然回答:「說實話,我很難給出一個最明確的答案。」作為高學歷、相對處於優勢位置的旅行者,她選擇盡量不帶任何預設的成見去進行批判,與此同時,也盡量在行前或者旅途中深化自己對於當地的理解,而不是一味以獵奇或驚嘆的視角去闡釋眼前一切。

「無論文學或者遊記,能找來的話我都會找時間讀。」田品回說。

■遠方在鳴響

在臉書的粉絲專頁上,田品回曾轉引過米蘭.昆德拉在《不朽》中提出的一段見解:「公路自身什麼也不是,而只從所連接的兩點獲得了它的全部意義。」她解釋,這當然不是說公路的移動方式不好,公路當然是很快速便捷的選擇,但我們可以去試著思考這個過程本身承載的意義。畢竟,不同的移動經驗也會帶來不同的身體感覺。聊著聊著,她眼神一亮:「對了,我很喜歡搭長途的那種臥鋪火車。」

戲稱自己是臥鋪推廣大使的田品回,在中亞、印度等地旅行時都曾經搭乘臥鋪火車移動。她展示手機裡幾張照片,映入的畫面不是看似精緻而吸引人旅遊的觀光照,彷彿只是另一個行經的日常:與來來去去的旅人、當地居民一同聊天,吃食,偶爾獨自閱讀。田品回筆下的臥鋪,有一種乍看凌亂卻奇特的親密感。她在詩中曾將這些共享臥鋪空間的旅人們,比喻為一盆又一盆的盆栽。而「盆栽會開出枯枝殘月/開出鳥語花香/盆栽是森林的偽裝/昨晚,我睡在搖動的森林裡/即將抵達」。


(田品回提供)

森林的奧祕難以窮盡,不同時代也總是有人持續踏上旅程。「我在中亞時,讀到瑞典旅行學家斯文.赫定(Sven Hedin)寫的《亞洲腹地旅行記》,就想:原來一百多年前的人是這樣旅行的啊。」赫定在書中提到這樣的數字:在19天內跨越了11.5個經度,經過了3萬根電線桿,雇用了111位馬車夫,使用317匹馬和21頭駱駝,從寒冷的西伯利亞一直走到白天溫度升至攝氏12度的地方。田品回笑著說:「那應該是令人難以想像的壯闊畫面。」當年赫定寫下:1888年,通往撒馬爾罕870英里長的鐵路開通了。將近150年後,閱讀這本旅遊記的田品回也正搭著臥鋪火車,前往這座中亞地區的歷史名城。

無論去哪裡旅遊、為了什麼目的,她幾乎很少購買旅遊紀念品。對田品回來說,似乎總是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好好吃喝、全然放鬆,認真感受當地的一切。「寫作、攝影當然是其中一種方式」,而另一種方式就是錄音。錄音即時,且有比攝影更低的介入感,卻也能夠記錄事件的質地:火車嘹亮、宗教祝禱,一則從阿爾巴尼亞的羊身上錄下的鈴鐺聲。

除了詩集本體、攝影明信片之外,田品回也悄悄在詩中放入聲音的細節。例如輯二的〈庫斯科墓園〉最後兩句詩行:「玻璃窗內的鮮花吸了淚水盛開綻放/我葬下過去一年 和銅管樂聲同時消散」。送葬隊伍的銅管聲,益發帶著幾分哀傷卻不失輕快的韻律。作為旅途書寫的經歷與集結,田品回翻越國境,帶來《這裡的電亮那裡的光》這趟語言閃爍。

一年已逝,新的聲腔還會持續展開。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這裡的電亮那裡的光
作者:田品回
出版:南方家園
定價:39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田品回
在島上出生,喜歡高原。扁平足,努力在各種地形上維持平衡。
曾獲林榮三文學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