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野人帶路!吳建龍譯鳥書、勘鳥事 ft.《羽毛賊》、《身而為鳥》&《雞冠天下》

譯者、鳥類生態調查員吳建龍已譯介多本鳥類知識書籍(圖片來源:吳建龍提供)

➤「做野外」的鳥人,以鳥為核心各種斜槓工作

在農民曆標示小寒的這一天,Openbook與知名鳥人兼得獎鳥書譯者/作者吳建龍,相約中橫公路上的松鶴部落,將以半日時間,體驗他接受研究單位委託進行的鳥類生態調查。

松鶴部落位於大甲溪中上游的河階地,在青山綠水間與對岸的台8線平行相望,搭乘豐原客運往谷關的巴士即可抵達。調查過程中,只見吳建龍彷彿跟鳥兒有個對頻的雷達,他一面聞聲辨位,即知四周鳥們的種類、數量,一面用手機登錄鳥的狀況。

他解釋:「我現在做的這份調查,主要是建立這個地方的物種清單(包含鳥類、昆蟲、哺乳類、植物),我負責鳥的部份,其他各有不同的專家負責。早年記錄都用紙筆,現在統一線上作業,資料上傳後,後台就可以統計,比過去方便很多,省下不少力氣。」

本次跟隨生態調查,並沒有出現預想中在石堆裡跳上跳下、在比人高的草叢內蹲點抓癢、讓芒草割個幾口子,或突然被竄出的爬蟲驚嚇等情事,反倒一路安步當車,悠哉得像下鄉渡假。

然而在吳建龍為期4天的調查中,統計村落裡的鳥,可能是最輕鬆的部份,因為早在Openbook採訪人員搭第一班巴士抵達松鶴之前,吳建龍早已在「上面」(他往對岸遙遙的山頭一指),完成一輪鳥類生態調查。他說:「我們必須配合鳥的作息,有時4點出門很正常。」

根據吳建龍說出的一連串鳥名,採訪事後查詢圖鑑得知,松鶴一帶常見鳥類除了白鷺鷥,還有青背山雀、赤腹山雀、灰喉山椒鳥等。


吳建龍拍攝的白鶺鴒(吳建龍提供)

命中帶鳥,國內相當少數的Lister之一

吳建龍曾笑稱自己「命中帶鳥」,雖是台大政治系的文科生,但念建中時就加入生物研究社。有次國內的鳥類辨識第一把交椅蕭木吉帶他們赴宜蘭賞鳥,吳建龍被引導在一天之內看到多達50幾種的鳥,解鎖人生第一個成就(也開發了「鳥收集癖」潛質),從此對鳥執迷不悔。

他說:「我會開始有意識地去做鳥的記錄,就是在那次活動之後。」時至今日,吳建龍看鳥資歷已超過20年,現在是台灣猛禽研究會的理事、中華民國野鳥學會鳥類名錄委員會的委員。

好奇詢問吳建龍,在翻譯之外,哪個才是他的正職?他笑說這也是許多「做野外」的人常被問及的問題。「在鳥的領域衍生出來的各種需求,都是我從事的範圍。真要區分的話,有酬勞的部份叫『工作』,不計酬勞的叫『興趣』,所以不管生態調查或鳥導,都跟我日常本來就在做的事一模一樣。」

只是,無論從事野生動物保育或專業鳥人,在台灣都經常無法被社會大眾正確地認知。想進到這類領域的人,除了要有一定的興趣與熱情,吳建龍認為還必須安貧樂道、在體制外自己找到生活的平衡。

英文對賞鳥者有各種專有名詞,一般賞鳥人士稱為Birdwatcher,包含在自家後院布置鳥屋、餵食器來吸引小鳥的Backyard birdwatcher,是最大宗的賞鳥人口。賞鳥到一定程度,會去搜尋參考資料、買書來研究,則俗稱Birder;會專程於特定時間、地點追逐特定的鳥,這類人叫Twitcher。

賞鳥的最高極致是追求鳥類名錄(Checklist)裡尚未見過的鳥,這種鳥人叫Lister。吳建龍就是國內相當少數的Lister之一。


(吳建龍提供)

➤翻譯鳥書,希望帶讀者出國賞鳥

無論哪種鳥人,都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寶可夢的「抓寶人」。寶可夢的狂熱玩家不惜租船也要到公海上抓稀有種,而賞鳥愛好者的「抓寶聖地」同樣遍布全球,從中南美洲的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到哥倫比亞、祕魯、厄瓜多、玻利維亞、巴西,東南亞的泰國、馬來西亞、越南、柬埔寨也不少。根據紀錄,全世界看過9000種以上鳥類的頂尖Lister就有16位,相當於地球上95%的鳥種均已收藏進他們的「抓寶(賞鳥)圖鑑」。

身為Lister,吳建龍除了台灣本地走透透,也經常專程遠赴不同國家賞鳥,因此被國內生態旅遊業者延攬成為專業鳥導(Bird Guide),更有外國旅人循線找到他,私下付費請託帶路在台抓寶(賞鳥)。

「可惜近兩年疫情關係、國境關閉,國際旅遊無法成行,外國人進不來,國人也出不去。很多專做國際戶外行程的公司紛紛轉向,開發本土特殊行程,帶民眾從海邊走到深山,因此有不少人想踏進付費賞鳥的領域。」

吳建龍建議,民眾初次接觸賞鳥,可就近參加當地鳥會於周末假日舉辦的例行活動,通常都是大眾交通可達的地點。入門之後,倘若這樣的導覽已無法滿足,則可參加旅行社的賞鳥套裝行程。「賞鳥跟登山健行一樣,都有憑己力較難達成的時候,這時就需要相關旅遊業者的服務。」但吳建龍最想做的,還是希望疫情趕快結束,可以帶國人出國賞鳥,同時滿足他三不五時就愛出國抓寶(賞鳥)的嗜好。

「我有個想法,如果我譯過的書能實地帶大家出國去欣賞,讓書中的實景、實物得以在眼前重現,大家一定會很開心。」比方《身而為鳥》就很適合規劃這樣的行程,這本書的作者大衛.希伯利(David Allen Sibley)在北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圖鑑大師,賞鳥的人可對照獲得更多知識。《羽毛賊》裡都是很稀有珍貴又漂亮的鳥,其中天堂鳥分布在澳洲北部、新幾內亞一帶,而傘鳥跟咬鵑是熱帶美洲的鳥種,內容不只科普還包含許多文史,若能帶書賞鳥,是名符其實的走讀。


《羽毛賊》書中遭竊賊盯上的目標鳥種,左起:紅領果傘鳥、鳳尾綠咬鵑、數種藍色傘鳥以及數種天堂鳥(選自《羽毛賊》,柯克.華萊士.強森攝,馬可孛羅提供)

《羽毛賊》作者柯克.華萊士.強森(Kirk Wallace Johnson)得獎感言。

➤命中註定當譯者:把字典當閒書的鳥人

脫下漁夫帽與望遠鏡,吳建龍從鳥人回到譯者身分,說他從小除了生物圖鑑,最喜歡的就是把字典當閒書。逛書店時,常瀏覽最近又有什麼字典出新版、有哪些內容是新增訂,他會品評一番、樂在其中。

或許是長久經過如此浸潤使然,能武(帶上裝備就能跑野外)、能文(伏案展書就能當翻譯)的吳建龍,除了是研究單位經常委託的鳥類生態調查員、賞鳥生態旅遊的特約鳥導,也是得獎率奇高的鳥書專業譯者。第一次翻譯《羽的奇蹟》就拿下第8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翻譯類獎項,其後又以第二及第三部譯作《雞冠天下》和《羽毛賊》,分別奪得2020與2021Openbook好書獎年度翻譯書榮銜。

與蕭木吉的結緣,還促成他接手本土首度自製的《台灣野鳥手繪圖鑑》中翻英計畫。作者蕭木吉對他說:「你是我的學生,最早是我帶你看鳥的,你一定能理解書中我想表達什麼。」如今這部圖鑑被譽為國內最完整詳實的賞鳥工具書,是國人期盼數十年的成就與驕傲,而吳建龍負責的英譯版"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更為台灣拓展了保育與生態旅遊的國際能見度。

提起譯過的幾部作品,吳建龍說:「在中文市場,過去從未有過專講羽毛的科普書,《羽的奇蹟》恐怕是第一本。而只要是吃雞的人,為了道德理由,你就有必要看看《雞冠天下》。至於《羽毛賊》,選書人是推理專家冬陽,因而吸引很多人把它當小說來讀。」

《雞冠天下》作者安德魯.勞勒(Andrew Lawler)得獎感言。

「我不確定閱讀鳥書的人有沒有因此變多,不過我帶的鳥類導覽,已經越來越多人會拿書找我簽名。」他不諱言從第一本譯作到現在,曝光度確實變高,「被認出來」的機會也增加。賞鳥圈內幾乎人人都知道他在譯書,學姊學弟也會指名他的譯本,不小心誤買簡中版還會向他訴苦。

「但我不是翻譯快手,總是花很多時間在考據,有時一個詞就可以搞掉我半天一天。」吳建龍對翻譯的較真,甚至已經到了會「糾正作者」的程度。翻譯時只要出現任何字詞讓他警鈴大作,必會廢寢忘食追查到底,哪怕線索僅是一張一兩百年前的諷刺漫畫,或古時候商人手寫的出貨單,他不到正確解答水落石出不肯罷休。

「抓到作者的bug是我個人的小小樂趣,純粹自己窮開心。作者出錯的情況其實並不多,但就是偶爾發現才好玩,就像打怪突然掉下奇特的寶,你不知道可以拿它做什麼,也沒有任何人在乎,可是全世界就只有你有。」

此外,發現作者跟自己有共通的經歷,也是吳建龍翻譯的樂趣之一,會有滿滿「哇!我知道你講的是什麼!」的嗨感。例如《羽的奇蹟》提到拉斯維加斯很有名的上空秀,吳建龍旅美兩年的期間,剛好也跟太太一起看過,腦中那些上空舞者特殊的舞步以及背後重得要命又誇張到不行的羽毛,全都會讓吳建龍跟著書中文字一起重返現場。還有《羽毛賊》裡提到的鳥,有幾種他也曾在國外賞鳥時看過;更不用說不久前上市的新作《身而為鳥》,整本書皆是北美鳥種,吳建龍也幾乎都在當地看過。

翻譯是孤獨的工作,他說在那一刻,特別有種跟作者對話的FU。與作者曾經同在一個現場的共鳴,對翻譯也很有幫助,讓吳建龍更懂得怎麼跟讀者描述,就像站在作者身邊協助口譯的感覺一樣。


《身而為鳥》內頁(大家出版提供)



科普有不能妥協的部份,譯者也不必然是讀者的保姆

譯者與作者有相同經歷並不多見,而放眼國內,同時兼具鳥人與翻譯雙重身分的,恐怕也只有吳建龍一人。因為鳥類知識較一般科普譯者相對專業的緣故,他也經常在出版社引進的鳥類翻譯書裡,發現從過去到現在依然還在以訛傳訛、張冠李戴的許多錯誤。吳建龍猜想,或許這也是把「知識正確性」列為首要條件的吳大猷科普獎,在他得獎之前從未有過任何鳥類相關書籍入選的原因。

「這是科普與其他書種,比較大的差異與挑戰。」他舉例:「譬如文學書,如無特定指涉,robin翻成知更鳥是沒有問題的,但放在生態類的科普書,robin在英國跟加拿大就完全是兩種不同的鳥了。這是不能妥協、也無法模糊帶過的。」

此外,在精準到位的前提之下,科普譯者還必須考慮讀者的背景知識程度,做到讓讀者順暢閱讀,不被艱澀的語句卡到。吳建龍形容文字有如下棋,棋盤上只用到「對」的兵將(字詞精準)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用心佈局、花時間打磨,否則對讀者的閱讀經驗來說是失敗。

「我幫出版社做過審校工作,發現有些科普書過於專注字詞正確與否,而忽略了中文特有的音律節奏,有的甚至有『翻譯腔』,所以我會建議有這類困擾的譯者,不管唸出聲或在腦中默唸,不妨拿自己的譯文多朗讀幾遍,比較能避免失去中文的韻味。」

至於譯註,吳建龍初次翻譯的時候,因為不瞭解讀者對相關知識的需求到什麼程度,所以他自覺能多做就盡量做,結果得獎的《羽的奇蹟》成為他譯註最多的一本書。「後來我會開始斟酌譯註的必要性,思考會不會做得太過,反而剝奪讀者求知的樂趣?自己會不會太像『保姆』?反而是小看讀者、把讀者當媽寶了?」

然而過猶不及的,坊間也有許多科普書完全沒有譯註,需要讀者自己查找資料。「我覺得這樣好像也不太好,只是,哪些地方要加註,還是需要編輯與譯者充分溝通。」他說,因為從專業角度反而時常無法掌握一般讀者的程度,編輯最好也能透過對目標讀者的理解,跟譯者多做討論。


《羽的奇蹟》內頁。18世紀思想家狄德羅(Denis Diderot)在專著《百科全書》(L’Encyclopédie)中,花了好幾頁介紹羽管筆書寫的藝術。(左岸文化提供)

大自然是一本書,有沒有人帶你去看懂它?

問吳建龍最近手邊在忙什麼書?他未說先笑:「我正在翻譯一本『有點三八』的書,今年上半會出版。」他說作者用揶揄反諷的筆法介紹鳥,就像《南方四賤客》的辛辣,漫天都是原汁原味的髒話。「翻這麼不正經的書,對我也是一個新的挑戰,因為口氣必須生猛到位,但相信對書中提到的鳥有所認識的讀者,看了應該會心領神會。」

另一本則南轅北轍,是榮獲美國環境寫作獎的暢銷書。談的是海灘的破壞,連帶影響當地某種水鳥與鱟的生存,作者試圖讓大眾了解,人對環境施加的作為,如何引起族群的消長與滅絕。「剛好台灣這兩種生物都有(甚至破壞更加嚴重),很適合國人反身自省。」

他還有一件事很想做,但還在「許願」的階段,那就是翻譯乾隆皇家圖鑑的《鳥譜》,把為數12冊的古文獻科普化。他說:「因為《鳥譜》可開展的面向太多了,包括科學史、博物學史、藝術史,還有乾隆時期的國際文化交流等。目前台灣做古代科學史的學者非常少,相信《鳥譜》的白話化與譯註,可有助各方的研究。」吳建龍私心期望有朝一日政府或出版社突然福至心靈,想找他翻譯這套書。

他提到:「二、三十年前,或許是台灣環保運動興起的緣故,自然書寫一度創下高峰,在我唸高中、大學時百花齊放,沈振中《老鷹的故事》、廖鴻基《討海人》等,都是那個時期作品,對我影響至深。」而綜觀台灣圖書市場,近年引進的科普翻譯書越來越多元,還不乏許多文史成分在裡面,故事性也越來越強,作者會讓自己置身其中,對現象造成的衝擊進行反思,跟20年前抽離個人的、「硬派」的科普已大不相同。

他感慨,人類之於生態環境,已經到了自食惡果的地步。「我們的破壞再不去重視,未來大概就沒有機會了,從各個學科角度,都無法抹除人類在地球造成的各種影響。環境正義也是轉型正義的一部份,我們有道德義務要去解決它,台灣也是一樣,需要大家的努力。」

「我們都說『大自然是一本書』,差別是有沒有人帶你去看懂它。」無論身為鳥導或翻譯鳥書,吳建龍都自許是人與生態之間轉譯的橋樑。歡迎所有和跟隨這次生態調查的鳥盲一樣罹患「大自然缺失症」的都市人,一起來加入賞鳥、閱讀鳥書的行列,讓吳建龍成為你大自然的導讀者,進而追求我們與環境中的生命,一個共好的未來。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身而為鳥:從飛翔、築巢、覓食到鳴唱,了解鳥的一舉一動,以及其中的道理
What It’s Like to Be a Bird: From Flying to Nesting, Eating to Singing--What Birds Are Doing, and Why
作者:大衛.希伯利(David Allen Sibley)
譯者:吳建龍
出版:大家出版
定價:7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大衛.希伯利(David Allen Sibley)
「世上有四千七百萬賞鳥人,但大衛.希伯利只有一個。」──奧杜邦學會
北美賞鳥界巨擘,自言「我不記得我的人生中有對鳥不感興趣的時刻」。
父親是耶魯大學鳥類學家,從小耳濡目染對鳥類的喜愛以及好奇。童年時期畫下第一隻鳥後,便從未停止觀察、紀錄和繪製形形色色的鳥類。康乃爾大學念了不到一年就「自己畢業」,開著破舊老車在北美大地上「逐鳥而居」。沒油了,就去短期打工,天黑了,就停在露營地,睡車上。歷經近12年餐風露宿的生活,逐漸以細緻的鳥類繪圖和縝密的生態觀察書寫打響名號。
2000年出版了賞鳥圖鑑The Sibley Guide to Birds,內容囊括北美可見的八百餘種鳥類,是史上銷售速度最快的賞鳥書籍,不僅躍居《紐約時報》暢銷榜,也是備受賞鳥、愛鳥人推崇的當代經典工具書,為這類自然指南創立了全新標準。人稱發現陌生的鳥時,就該「Check your Sibley」。2002年獲得美國賞鳥協會頒發Roger Tory Peterson終生成就獎,其後陸續出版北美各地區的鳥類圖鑑,至今仍創作不歇。

hui_juan_shui_hu_chuan_-di_yi_bu_-shang_.jpg


雞冠天下:一部自然史,雞如何壯闊世界,和人類共創文明
Why did the Chicken Cross the World? The Epic Saga of the Bird That Powers Civilization
作者:安德魯.勞勒(Andrew Lawler)
譯者:吳建龍
出版:左岸文化
定價:45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安德魯.勞勒(Andrew Lawler)
科學線記者,為《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國家地理雜誌》《史密森尼學會雜誌》等撰文,《科學》雜誌專欄作家,主題多為考古、文化遺產等。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羽毛賊:一樁由執念、貪婪、欲望所引發,博物史上最不尋常的竊案
The Feather Thief: Beauty, Obsession, and the Natural History Heist of the Century
作者:柯克.華萊士.強森(Kirk Wallace Johnson)
譯者:吳建龍
出版:馬可孛羅文化
定價:53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柯克.華萊士.強森(Kirk Wallace Johnson)
《致命的朋友》作者,也是「重新安置伊拉克盟友清單計畫」的創辦人,文章見諸《紐約客》、《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等報章雜誌。他曾榮獲Yaddo、麥克道爾文藝營、柏林美國學院以及南加州大學安納柏格中心的研究生獎學金。他跟太太及兩名小孩現居洛杉磯。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羽的奇蹟
Feathers: The Evolution of a Natural Miracle
作者:索爾.漢森(Thor Hanson)
譯者:吳建龍
出版:左岸文化
定價:4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索爾.漢森(Thor Hanson)
古根漢研究員、Switzer 環境基金會研究員。這是他的第二本書。本書榮獲John Burroughs 獎章、入圍 The Samuel Johnson 獎,還榮獲 AAAS/Subaru SB&F 獎(美國科學促進會╱速霸陸汽車公司頒發的Science Book and Film 獎)、太平洋西北書商公會圖書獎(Pacific Northwest Booksellers Association Award)。平日可在 NPR的Fresh Air、PRI的The World等廣播節目, CBC的The Current 電視節目聽到或見到他的蹤跡。
他的研究工作和保育計劃遍及全球。曾在中美洲研究雨林和鳴禽,在非洲坦尚尼亞研究猛禽的巢鳥巢掠食,在肯亞研究兀鷲食腐肉的習性,在烏干達主持大猩猩生態旅遊計劃,替美國林務局規劃阿拉斯加的棕熊生態旅遊行程,並經常參與生態衝擊影響評估。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