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新書《臺灣的未來在海洋》付梓,今(10/6)日於台北國際藝術村舉辦分享會。
曾受聘擔任國策顧問,2013年因反對《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宣布辭職的郝明義,自8年前(2016)總統大選後,持續進行社會觀察 。這些年來,他訪問了35位來自政治、商業、教育、建築、音樂、環保、程式設計等領域的專業人士,將訪談內容集結為新書《臺灣的未來在海洋》,延續《如果臺灣的四周是海洋》(2015)、《大航海時刻》(2016)的「海洋系列」書寫,趕在2024總統大選前夕出版。
分享會上,郝明義說明「陸地」與「海洋」思維的分別:他將傳統權威保守的思維稱作「陸地時代」的思考,而民主透明、分配正義的年輕世代主張則稱之為「海洋思維」。他秀出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的研究圖表「臺灣民眾臺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分佈」,指出臺灣人認同30年來從17.6%攀升至62.8%,反之中國人認同從25.5%一路下降到2.5%,臺灣本土意識在民主化推動進程逐漸看到成果。
郝明義指出當下台灣社會最重要的挑戰:「我們社會要面對的問題是不同世代之間價值觀的衝突,而不只是要解決統獨之爭。」他說:「如果拋開統獨立場,其實我們社會還有很多政治、經濟、生態、土地、稅制年金、教育,這種種不同立場的對比。」
向來關注台灣年輕族群的郝明義,在《臺灣的未來在海洋》書中第三部分,鎖定跟年輕人有關的三個議題進行論述。首先,他從租屋問題破壞年輕人的福利權益和公民權益談起,分析社會普遍缺工現象的背後原因,以及現行教育體系失靈對年輕人造成資訊過多而形成的茫然,也談數位社群導致的多巴胺上癮,和近7年來15歲至24歲自殺率上升的趨勢。
郝明義在與幾位教授的訪談過程,發現今日年輕人普遍茫然焦慮,是由於資訊太多無法選擇,感受自己接受的教育無法面對社會巨大的變動,對未來不知何去何從。這樣的憂鬱不但反映在自殺率,也讓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受到影響,令人嘆惋。
對於租屋市場的黑市化現象,目前也是租屋族的郝明義同樣深有感觸。他與OURs都市改革組織祕書長彭楊凱深談後,發現2022年中央政府釋出300億租屋津貼,實際上只發放出5%。許多北漂年輕人無法在工作、生活的居住地設籍,影響了公民權與社會權。
他在書中指出北漂年輕人權利受損的狀況:「在他們工作、生活的都市,政治人物會覺得『你們沒有票,不必理你們』;在他們的家鄉,政治人物會覺得『你們反正不會回來投票,不必理你們』。」此外,很多人考量到返鄉投票所需的費用與時間成本,最後也會選擇放棄投票。
值得一提的是,今(2023)年適逢郝明義從韓國來台灣生活的50周年,意義非凡。他在書中感性寫道:「我沒把出生的韓國當家。我沒把籍貫上的山東當家。我沒把曾經居住5年的北京,曾經居住3年的紐約當家。但我從50年前還沒有來的時候就相信臺灣是我的家。相信就是相信。沒有其他。」
他真情分享對台灣這座島嶼的情感,一度激動落淚:「台灣超越了我所有夢想的可能。我不是台灣的外省人,也不是台灣的本省人,可是台灣給了我所有一切。」他提到318運動時,受邀發表演說,開始前,他合掌閉目了很長一段時間,大家擔心他是不是有什麼突發狀況,但他解釋當時自己其實是在祈禱,心中默想:「希望所有護衛台灣這塊土地的先人,能賜給我們繼續護衛這塊土地的勇氣與智慧。」現場眾人無不受到感動,響起鼓勵的掌聲。
目前赴美擔任哈佛大學訪問學人的飛地書店創辦人張潔平,為本書撰寫推薦序:「這是一封家書——當家裡出了問題,首先寫給自己,去問自己作為一個家人會怎麼辦;然後是寫給其他家人,一起商量,該怎麼辦。」郝明義深表認同,誠懇表示:「希望不要因為政黨立場不同,互相仇恨、互相攻擊,而忽略國家年輕人要面對的重大問題。」
分享會尾聲,郝明義向現場公布人生職涯的重大決定:「我今年68歲,要鍛鍊身體。雙塔一下!」這裡的雙塔挑戰,指的是郝明義預計用手搖車當交通工具,以台灣島最北端的富貴角燈塔為起點,用5天的時間抵達台灣本島最南端的鵝鑾鼻燈塔。接著,他突然宣布:「我生涯上的變動是——我要當一個運動旅遊節目的直播主,直播帶貨,請大家一定要支持我!」在一片祝福聲與歡樂氣氛中,結束了這場新書分享會。●
臺灣的未來在海洋:探索新時代的挑戰與希望
作者:郝明義
出版:大塊文化
定價:480元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郝明義
出生於韓國。臺大商學系國際貿易組畢業。歷任長橋出版社、《2001月刊》、《生產力月刊》、《時報新聞周刊》之特約翻譯、編輯、主編、總編輯等職。曾任時報出版公司總經理、臺灣商務印書館總經理兼總編輯。現任大塊文化與Net and Books董事長。
|
Tags:
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大塊文化提供)
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新書《臺灣的未來在海洋》付梓,今(10/6)日於台北國際藝術村舉辦分享會。
曾受聘擔任國策顧問,2013年因反對《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宣布辭職的郝明義,自8年前(2016)總統大選後,持續進行社會觀察 。這些年來,他訪問了35位來自政治、商業、教育、建築、音樂、環保、程式設計等領域的專業人士,將訪談內容集結為新書《臺灣的未來在海洋》,延續《如果臺灣的四周是海洋》(2015)、《大航海時刻》(2016)的「海洋系列」書寫,趕在2024總統大選前夕出版。
分享會上,郝明義說明「陸地」與「海洋」思維的分別:他將傳統權威保守的思維稱作「陸地時代」的思考,而民主透明、分配正義的年輕世代主張則稱之為「海洋思維」。他秀出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的研究圖表「臺灣民眾臺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分佈」,指出臺灣人認同30年來從17.6%攀升至62.8%,反之中國人認同從25.5%一路下降到2.5%,臺灣本土意識在民主化推動進程逐漸看到成果。
郝明義指出當下台灣社會最重要的挑戰:「我們社會要面對的問題是不同世代之間價值觀的衝突,而不只是要解決統獨之爭。」他說:「如果拋開統獨立場,其實我們社會還有很多政治、經濟、生態、土地、稅制年金、教育,這種種不同立場的對比。」
向來關注台灣年輕族群的郝明義,在《臺灣的未來在海洋》書中第三部分,鎖定跟年輕人有關的三個議題進行論述。首先,他從租屋問題破壞年輕人的福利權益和公民權益談起,分析社會普遍缺工現象的背後原因,以及現行教育體系失靈對年輕人造成資訊過多而形成的茫然,也談數位社群導致的多巴胺上癮,和近7年來15歲至24歲自殺率上升的趨勢。
郝明義在與幾位教授的訪談過程,發現今日年輕人普遍茫然焦慮,是由於資訊太多無法選擇,感受自己接受的教育無法面對社會巨大的變動,對未來不知何去何從。這樣的憂鬱不但反映在自殺率,也讓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受到影響,令人嘆惋。
對於租屋市場的黑市化現象,目前也是租屋族的郝明義同樣深有感觸。他與OURs都市改革組織祕書長彭楊凱深談後,發現2022年中央政府釋出300億租屋津貼,實際上只發放出5%。許多北漂年輕人無法在工作、生活的居住地設籍,影響了公民權與社會權。
他在書中指出北漂年輕人權利受損的狀況:「在他們工作、生活的都市,政治人物會覺得『你們沒有票,不必理你們』;在他們的家鄉,政治人物會覺得『你們反正不會回來投票,不必理你們』。」此外,很多人考量到返鄉投票所需的費用與時間成本,最後也會選擇放棄投票。
值得一提的是,今(2023)年適逢郝明義從韓國來台灣生活的50周年,意義非凡。他在書中感性寫道:「我沒把出生的韓國當家。我沒把籍貫上的山東當家。我沒把曾經居住5年的北京,曾經居住3年的紐約當家。但我從50年前還沒有來的時候就相信臺灣是我的家。相信就是相信。沒有其他。」
他真情分享對台灣這座島嶼的情感,一度激動落淚:「台灣超越了我所有夢想的可能。我不是台灣的外省人,也不是台灣的本省人,可是台灣給了我所有一切。」他提到318運動時,受邀發表演說,開始前,他合掌閉目了很長一段時間,大家擔心他是不是有什麼突發狀況,但他解釋當時自己其實是在祈禱,心中默想:「希望所有護衛台灣這塊土地的先人,能賜給我們繼續護衛這塊土地的勇氣與智慧。」現場眾人無不受到感動,響起鼓勵的掌聲。
目前赴美擔任哈佛大學訪問學人的飛地書店創辦人張潔平,為本書撰寫推薦序:「這是一封家書——當家裡出了問題,首先寫給自己,去問自己作為一個家人會怎麼辦;然後是寫給其他家人,一起商量,該怎麼辦。」郝明義深表認同,誠懇表示:「希望不要因為政黨立場不同,互相仇恨、互相攻擊,而忽略國家年輕人要面對的重大問題。」
分享會尾聲,郝明義向現場公布人生職涯的重大決定:「我今年68歲,要鍛鍊身體。雙塔一下!」這裡的雙塔挑戰,指的是郝明義預計用手搖車當交通工具,以台灣島最北端的富貴角燈塔為起點,用5天的時間抵達台灣本島最南端的鵝鑾鼻燈塔。接著,他突然宣布:「我生涯上的變動是——我要當一個運動旅遊節目的直播主,直播帶貨,請大家一定要支持我!」在一片祝福聲與歡樂氣氛中,結束了這場新書分享會。●
臺灣的未來在海洋:探索新時代的挑戰與希望
作者:郝明義
出版:大塊文化
定價:48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郝明義
出生於韓國。臺大商學系國際貿易組畢業。歷任長橋出版社、《2001月刊》、《生產力月刊》、《時報新聞周刊》之特約翻譯、編輯、主編、總編輯等職。曾任時報出版公司總經理、臺灣商務印書館總經理兼總編輯。現任大塊文化與Net and Books董事長。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延伸閱讀
話題》第13屆金漫獎入圍名單公布,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獲特別貢獻獎
閱讀更多
編劇書簡EP6》《人選之人—造浪者》,我的青春與造勢晚會
由編劇的眼光領略故事的編織,從作品細節欣賞影視的魔法,在戲劇中蔓延閱讀的支線。「編劇書簡」專欄,由編劇、作家劉梓潔執筆,是觀影筆記,也是影視與文學的對話,每月刊登... 閱讀更多
話題》那個...不好意思,想請教委員最近有看那部劇嗎?賴品妤、林昶佐聊《人選之人—造浪者》
近日台劇《人選之人-造浪者》掀起廣大迴響,這齣台灣少見的「政治職人劇」,不著墨政治攻防,也避開真實政黨影射,以選戰背後的幕僚為主角,刻畫他們的工作與生活...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