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陽(決選評審,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長、復興電台「故事與它們的產地」節目主持人)
創立於日治時期,由吳金淼、吳金榮兄弟主理的寫真館(戰後改名照相館),用將近兩萬張照片/底片記錄了1930~1970年代,在楊梅客庄發生的點點滴滴。從個人到家族、有民俗祭儀與社會活動,相隔20多年後的一場護廟護樹行動中,彭啟原導演和相館主人吳金榮相遇,進一步促成了用文字說明、補述影像視覺以外的重要記憶。
吳金淼的光圈快門捕捉到動人時刻,取景構圖有其美學摩登,客家風情、戰前戰後的氛圍掌握細膩得宜。吳金榮的口述歷史增添了畫面細節,拉出時間縱深與人際廣度,串接起人與土地的幽微連結。彭啟原的文史考究建立起閱讀橋梁,既是往昔歷史的爬梳,也對今日大眾娓娓道來那些饒富趣味的庶民生活。
《從前從前,有家金淼寫真館》不僅具備攝影的藝術高度,並且展現史料保存的重要價值,彷彿「經注疏」的三層結構,更是書寫與編輯體例的貼心安排,成功營造重回現場的真實親近。那樣的親切感,於是脫逸楊梅一地,可以換作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任何一鄉一鎮,或再繁華些、再古樸點的城市村落。讓在地敘事成為跨越地域時空的共通呼喚,現代又復古、獨特也普遍。
著述者毫不刻意的舒緩語調,在有限的文字中緩緩道出照片的小故事,依附在13個章節,長出枝葉,終成一棵巍然大樹。●
從前從前,有家金淼寫真舘:吳金淼、吳金榮兄弟鏡頭下的楊梅故事 作者:吳金淼、吳金榮、彭啓原 出版:遠流出版公司 定價:450元
作者簡介:攝影|吳金淼、吳金榮 吳金淼(1915-1984)出生於楊梅庄,從小即嶄露出繪畫的藝術天分。1929年從楊梅公學校畢業後開始接觸攝影;1932年取得寫真舘的「企業許可令」;1935年拿到個人「寫真營業許可」,「金淼寫真舘」便正式於楊梅大華街69號租屋掛牌開張。
吳金榮(1924-1997)小吳金淼9歲,1939年取得營業許可之後,便與哥哥金淼共同經營寫真舘,擔任其得力助手,許多金淼與友人的合影,都是由他按下快門。
由於兄弟倆攝影技術精湛,拍攝邀約不斷、生意興隆,1951年吳金淼得以買下大華街65號店面繼續經營,並更名為「金淼照相舘」。60年代下半吳金淼的重心由攝影轉為藝術創作,70年參與楊梅花燈比賽屢獲佳績,1984年吳金淼與世長辭,享年70,金淼照相舘交由吳金榮繼續經營。直到1994年吳金榮參與「錫福宮護樹護廟」運動,促成《回首楊梅壢:吳金淼.吳金榮攝影集》出版,讓吳氏兄弟60年來為楊梅留下近兩萬張的老照片的事蹟被世人重視,為全台灣保留在地影像數量最多的單一照相舘,不僅是地方文獻的大發現,更是台灣攝影發展史上重要的文化資產。攝影家張照堂在《看見原鄉人:台灣客家光影紀事》書中讚賞吳金淼的作品:「這些照片不僅是攝影學,更是社會學、人類學共有的人類遺產。」1997年吳金榮過世,照相舘隨之熄燈,喪禮上楊梅人稱吳金榮為「楊梅文化守護神」;吳金淼更有「楊梅攝影之父」封號。
作者簡介:撰文|彭啓原 資深紀錄片導演,客家文化暨地方文史工作者。1953年出生於楊梅客庄,1978年畢業於中國文化學院戲劇系影劇組,1989年開始製作一系列客家議題的公共電視節目。2003年擔任客家委員會「客家音像人才培訓計畫」班導師後,開始進行紀錄片拍攝的相關教學與推廣,以及個人早期拍攝議題內容的文字整理,完成的出版著作有:《台灣客庄影像》、《台三線的田野紀實》。
節目製作:《客家風情畫》系列35集、《客家庄》13集、《客家風土志》10集、《客家行腳》6集、《小客庄的故事》13集、《台灣客家》、《台北新故鄉》系列26集、《回首楊梅壢》、《竹塹水》、《新瓦屋再造》等百餘部作品。《台灣客家》,2001榮獲34屆休士頓國際影展(Worldfest Houston)銀牌獎與紐約「QUESTAR國際影展」銅牌獎。
➤延伸閱讀》回到脈絡的老照片:關於《從前從前,有家金淼寫真舘》
撰稿:林欣誼(本屆決選評審、文字工作者) 閱讀更多
閱讀更多
Tags:
▉評審推薦語
冬陽(決選評審,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長、復興電台「故事與它們的產地」節目主持人)
創立於日治時期,由吳金淼、吳金榮兄弟主理的寫真館(戰後改名照相館),用將近兩萬張照片/底片記錄了1930~1970年代,在楊梅客庄發生的點點滴滴。從個人到家族、有民俗祭儀與社會活動,相隔20多年後的一場護廟護樹行動中,彭啟原導演和相館主人吳金榮相遇,進一步促成了用文字說明、補述影像視覺以外的重要記憶。
吳金淼的光圈快門捕捉到動人時刻,取景構圖有其美學摩登,客家風情、戰前戰後的氛圍掌握細膩得宜。吳金榮的口述歷史增添了畫面細節,拉出時間縱深與人際廣度,串接起人與土地的幽微連結。彭啟原的文史考究建立起閱讀橋梁,既是往昔歷史的爬梳,也對今日大眾娓娓道來那些饒富趣味的庶民生活。
《從前從前,有家金淼寫真館》不僅具備攝影的藝術高度,並且展現史料保存的重要價值,彷彿「經注疏」的三層結構,更是書寫與編輯體例的貼心安排,成功營造重回現場的真實親近。那樣的親切感,於是脫逸楊梅一地,可以換作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任何一鄉一鎮,或再繁華些、再古樸點的城市村落。讓在地敘事成為跨越地域時空的共通呼喚,現代又復古、獨特也普遍。
著述者毫不刻意的舒緩語調,在有限的文字中緩緩道出照片的小故事,依附在13個章節,長出枝葉,終成一棵巍然大樹。●
▉獲獎作家感言
▉獲獎作家:彭啓原
從前從前,有家金淼寫真舘:吳金淼、吳金榮兄弟鏡頭下的楊梅故事
作者:吳金淼、吳金榮、彭啓原
出版:遠流出版公司
定價:450元
作者簡介:攝影|吳金淼、吳金榮
吳金淼(1915-1984)出生於楊梅庄,從小即嶄露出繪畫的藝術天分。1929年從楊梅公學校畢業後開始接觸攝影;1932年取得寫真舘的「企業許可令」;1935年拿到個人「寫真營業許可」,「金淼寫真舘」便正式於楊梅大華街69號租屋掛牌開張。
吳金榮(1924-1997)小吳金淼9歲,1939年取得營業許可之後,便與哥哥金淼共同經營寫真舘,擔任其得力助手,許多金淼與友人的合影,都是由他按下快門。
由於兄弟倆攝影技術精湛,拍攝邀約不斷、生意興隆,1951年吳金淼得以買下大華街65號店面繼續經營,並更名為「金淼照相舘」。60年代下半吳金淼的重心由攝影轉為藝術創作,70年參與楊梅花燈比賽屢獲佳績,1984年吳金淼與世長辭,享年70,金淼照相舘交由吳金榮繼續經營。直到1994年吳金榮參與「錫福宮護樹護廟」運動,促成《回首楊梅壢:吳金淼.吳金榮攝影集》出版,讓吳氏兄弟60年來為楊梅留下近兩萬張的老照片的事蹟被世人重視,為全台灣保留在地影像數量最多的單一照相舘,不僅是地方文獻的大發現,更是台灣攝影發展史上重要的文化資產。攝影家張照堂在《看見原鄉人:台灣客家光影紀事》書中讚賞吳金淼的作品:「這些照片不僅是攝影學,更是社會學、人類學共有的人類遺產。」1997年吳金榮過世,照相舘隨之熄燈,喪禮上楊梅人稱吳金榮為「楊梅文化守護神」;吳金淼更有「楊梅攝影之父」封號。
作者簡介:撰文|彭啓原
資深紀錄片導演,客家文化暨地方文史工作者。1953年出生於楊梅客庄,1978年畢業於中國文化學院戲劇系影劇組,1989年開始製作一系列客家議題的公共電視節目。2003年擔任客家委員會「客家音像人才培訓計畫」班導師後,開始進行紀錄片拍攝的相關教學與推廣,以及個人早期拍攝議題內容的文字整理,完成的出版著作有:《台灣客庄影像》、《台三線的田野紀實》。
節目製作:《客家風情畫》系列35集、《客家庄》13集、《客家風土志》10集、《客家行腳》6集、《小客庄的故事》13集、《台灣客家》、《台北新故鄉》系列26集、《回首楊梅壢》、《竹塹水》、《新瓦屋再造》等百餘部作品。《台灣客家》,2001榮獲34屆休士頓國際影展(Worldfest Houston)銀牌獎與紐約「QUESTAR國際影展」銅牌獎。
➤延伸閱讀》回到脈絡的老照片:關於《從前從前,有家金淼寫真舘》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得獎書單
年度中文創作
年度翻譯書
年度生活書
年度童書/年度青少年圖書
評審報告/評審名單
13場好書獎巡迴導讀講座
204本入圍書單
好書獎是怎麼選出來的?
超過200位讀者分享的年度好書!點擊查看
得獎好書,各大網路與實體書店熱烈推廣中!
指導單位:
主辦單位:
贊助:
合作夥伴:
閱讀通信 vol.309》長命百歲也許不難,難的是百歲無憂
延伸閱讀
2023 Openbook好書獎》年度生活書.評審報告
撰稿:林欣誼(本屆決選評審、文字工作者) 閱讀更多
2023Openbook好書獎.年度生活書》電玩遊戲進化史
閱讀更多
2023Openbook好書獎.年度生活書》今夜來放送:那些不該被遺忘的臺語流行歌、音樂人與時代 1946-1969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