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沒有翅膀的人類,該如何獲得自由?讀《不馴之翼》

(本文內有劇透,請斟酌閱讀。)

英國作家托爾金(J. R. R. Tolkien)在〈論精靈故事〉(On Fairy-Stories)提到,人類有一種渴望,是和其他生命建立交流(communion)。「Communion」一詞來自天主教語境,原意是分享聖餐,但在幻想文學中,那也意味著深層的意識共鳴。這揭示了幻想文學之所以重要,在於能夠做到寫實小說無法做到的事情,好比和美麗、令人敬畏的生物發展我們在現實中難以想像的關係。

➤與巨鷹相伴的冒險旅程

《不馴之翼》乍看之下是這樣的一部小說:在古老皇權與部落文化交雜的達沙王國,黎民百姓深受殘暴蠍尾獅的侵害,女主角伊絲特成長的農地也因一次蠍尾獅的獵捕,導致她失去母親與弟弟,更永遠與父親離心。

伊絲特因此想成為馭鵬師,和巨大的鷹鵬建立緊密的聯繫,一同狩獵蠍尾獅。聽上去既是少女踏上成為英雄的成長旅途,也是一名少女如何面對自身陰影的故事。

但另一方面,故事中的少女有個靈魂分身、心的另一半,也是使讀者心馳神往的神祕生物——那便是鷹鵬。比人類高大,展翼可以在地面投下寬廣陰影,鷹鵬還是蠍尾獅的天敵。少女必須訓練屬於自己的鷹鵬,才能完整她的冒險與成長。


鷹鵬是一種傳說中的猛禽。(圖源:維基

➤奇幻世界中寫實的動物性

可以想見,少女與鷹鵬的關係會成為故事的主軸,故事中即是伊絲特與巨鷹札赫拉的關係。一般類似這樣的小說往往很難不將動物擬人化,或者賦予動物強烈的人性,以至於動物的角色經常會像是一種更理想的人類型態,而忽略或減少其動物特質。然而本書卻將鷹鵬的野性、原生態描寫得極為真實。

整體來說,我認為這是一部「寫實」的小說,並非因為我覺得裡面的幻想設定不足(雖然也確實沒有魔法),而在於作者對於如何訓練鷹鵬,有著高度嚴謹的描寫與設定,更對人類和鷹鵬各自的場域嚴格區分。

譬如角色並不乘著鷹鵬遨遊天際,享受真正起飛的快感。或許過往的奇幻小說主角能夠騎乘龍、鷹馬或會飛的獨角獸,但很顯然本書不是那樣的小說。如此設計除了讓伊絲特與札赫拉的關係更顯平等,人類不需要「騎乘」動物來證明其力量,也讓敘事視角得以在有限的範圍內呈現情節,在絕望處更顯絕望,刺激處更顯刺激。

此外《不馴之翼》不以過於繁複的神話體系建構世界觀,作者只為了鷹鵬創造神話,大英雄拉卡和鵬之女王結盟,這才發展了馭鵬術。如此已能帶出鷹鵬的不可思議與文化地位。

儘管如此,作者依然在鷹鵬的動物性上有著絕佳描述。鷹鵬是野獸,牠們對人類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愛或溫情。鷹鵬想要獵殺,想要吃食,甚至會在角色遭遇困境時感到「很有意思」,沒有提供幫助的意圖,因為不理解人類需要幫助,這就是動物。

➤禁錮之愛,愛之不得

伊絲特的馭鵬過程幾乎就像人類與動物關係的一段縮影,伊絲特愛札赫拉,但她也說:「如果你愛的是猛獸,你只能將牠禁錮。凶獸不會反過來愛你,你也就不必像在兩情相悅的關係中那樣心懷內疚。」伊絲特比許多沒有自知之明的人類看得都要透徹。

然而這不免使我在閱讀時不斷思考:「是什麼讓鷹鵬在起飛後,願意飛回來?是什麼在地面繫住鷹鵬的心?」

作者沒有濫情地寫出「是人」,因為伊絲特自己都不確定。她患得患失,不認為札赫拉會為了自己放棄一整片天空。我想這是本書最使人著迷的地方,伊絲特與札赫拉有著深刻的羈絆,伊絲特深愛札赫拉,而札赫拉的無法飛離,或許源於受人類訓練時養成的習慣,也可能是為了食物,牠沒有意識到,自己隨時能夠離開。

但對我來說,札赫拉實際上象徵著伊絲特自己。札赫拉無法離開馴養牠的人類,就像伊絲特也無法離開她的執著、她的人性以及社會規則。

最明顯的一點展現在,伊絲特和另一位馭鵬師娜思敏前往參加王宮的宴會。伊絲特在這段劇情中生出了嫉妒心,但她也需要壓抑這份情緒,因為娜思敏和她的鷹鵬阿扎被選為王家鵬園的代言人,和王子一同前往各地展現鷹鵬的力量。這是政治性的策略,也是伊絲特必須妥協的現實。

伊絲特此後將目光完全聚焦在札赫拉身上,比過去更為熱切,那是她更深沉地凝視自己,並在追逐、戰勝陰影的旅程中一次重要轉折。

➤自由始於分離與失去

幻想文學裡總有邪惡野獸,《不馴之翼》的蠍尾獅既是嗜吃人類的可怕惡獸,也是伊絲特的童年陰影。最後被伊絲特殺死的蠍尾獅,原本因異色瞳被認作造成伊絲特幼時一家悲劇的罪魁禍首。而要戰勝陰影,就是讓代表自己的札赫拉獵殺蠍尾獅。

然而死去的蠍尾獅是懷孕母獅,使伊絲特瞬間意識到,蠍尾獅也有自己的生命循環,蠍尾獅也是自然生態系的一部份。懷孕的蠍尾獅之死,對應伊絲特最初被殺害的母親和弟弟,伊絲特也成為了殘忍獵捕的那一方。


蠍尾獅是古波斯神話中的傳奇生物。(圖源:維基

我們或許總是可以說,人類也有殺戮的天性,而且相比魔獸有過之無不及,整本書裡鷹鵬都代表了馭鵬師的一部份自己。札赫拉不僅象徵伊絲特,也象徵她的希望、恐懼、憤怒和陰影,抑或是她更高層次的自我。當札赫拉殺了蠍尾獅,牠不僅僅要追尋自由,還有和另一生命體真正產生關係的可能性,以至於最終札赫拉離去的原因,和伊絲特獲救的原因似同。

札赫拉美麗、強大、令人敬畏,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伊絲特無疑也是美麗、強大、令人敬畏。伊絲特看著札赫拉,而札赫拉最後看向天空……不,是看向另一隻鷹鵬,意味著伊絲特需要從寄情札赫拉的狀態脫離,看向身邊的人。一如和伊絲特年齡相仿的馭鵬師達瑞斯,兩個著迷鷹鵬而無法看見彼此的人,最終必須在失去鷹鵬以後才能看見對方。

因此故事的結局對我來說是完美的,伊絲特完成了她克服陰影的旅程,她與札赫拉的關係從互相禁錮轉化為成全與感謝,這也是她和自我的和解、心靈的最終解放。伊絲特使我們知道,沒有翅膀的人類,也能藉由理解與想像他者的羽翼,真正獲得自由。

不馴之鷹 
Untethered Sky

作者:芳達・李(Fonda Lee)
譯者:陳思穎
出版:獨步文化
定價:36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芳達.李(Fonda Lee)

黑帶武術家,喜歡動作電影,也是獲獎無數、並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的小說家。她以「碧骨傳奇三部曲」(Green Bone Saga)聞名,包含長篇小說《翡翠之城》、《翡翠之戰》、《翡翠傳承》,以及前傳中篇《翡翠鎮的玉匠》和短篇集《玉之碎片》(書名皆為暫譯)。此外,她亦著有奇幻中篇小說以及多部青少年小說,也和李小龍的女兒Shannon Lee合著《Breathmarked》duology。

她曾經榮獲世界奇幻獎、軌跡獎,並六度榮獲加拿大科幻奇幻最高榮譽「極光獎」,同時多次入圍雨果獎、星雲獎、以及奧勒岡圖書獎(Oregon Book Award)。她的小說屢獲專業媒體星級好評,並多次入選《NPR》、Barnes & Noble、Syfy Wire等「年度最佳書籍」榜單。《翡翠之城》已被譯成15種語言,入選《時代》雜誌「史上百大奇幻小說」,並獲得電視劇改編。

本作《不馴之翼》以輕盈的規格描繪出宛如史詩奇幻的豐富世界觀,榮獲加拿大科幻與幻想文學最高榮耀「極光獎」,入圍英國奇幻文學獎、星雲獎最佳中篇小說,獲得《紐約時報》年度最佳科幻與奇幻作品選書、《Slate》雜誌年度十大好書、美國圖書館協會 RUSA 閱讀書單最佳奇幻小說。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