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原住民"相關的文章列表
人物》與Nakao Eki Pacidal「同鄉異語」:《蕉葉與樹的約定》孕育的跨越族群故鄉對話
➤虛構的角色來背負殖民背景 《蕉葉與樹的約定》是本以日治時期「能高團」的棒球故事為主軸的小說,但當中也有另一位百年後的原住民穿梭其中,引領英魂歸鄉的故事。筆者過去在拙作《追尋岡村俊昭》中,... 閱讀更多
書評》離開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讀《蕉葉與樹的約定》
「名字一旦被奪走,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這是《神隱少女》當中白龍對千尋說的經典台詞,像是咒語,帶著魔幻與浪漫。但是何以名字和回家彼此攸關?有些論者單純將之視為一種奇幻設定,... 閱讀更多
現場》如何面對不同文化下的受苦?從《生命之側》練習說一則關於生命的故事
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的網站上有個「民族誌攝影展」單元,點進去可以看到幾屆的入選照片。2020年入選作品中,有一幅標題為「因為今天是祖靈祭」,拍攝者是吳易澄。作品說明的最後一句寫著:... 閱讀更多
人物》越渡記憶作為和解的第一步:訪梁廷毓《噤聲之界—北臺灣客庄與原民的百年纏結和對話》
2017年整理家中倉庫時,意外地翻出一本泛黃、被蠹蟲啃咬過的舊族譜,當時的梁廷毓並沒有預料到,他即將開啟百年原漢族群糾纏的歷史研究,甚至成為一趟自我生命追尋的旅程。 ➤從族譜開始的生命行動藝術... 閱讀更多
現場》罕為人知!台灣棒球的花蓮大前輩:《追尋岡村俊昭》分享會
只要聽到「花蓮縣光復鄉」,全台灣從南到北的職棒球迷不少人會立刻點頭:「啊,我知道!」畢竟,那是個星光熠熠的地方,有太多位重要球員出身當地,都來自馬太鞍或太巴塱這兩大阿美族部落。... 閱讀更多
書評》誰為歹物出面:梁廷毓的《噤聲之界:北臺灣客庄與原民的百年纏結和對話》
➤靈.異.照.片 第一次遇見梁廷毓的名字與作品,是在MOCA一檔2019年的展覽《烏鬼》。《烏鬼》裡徘徊許多魑魅魍魎、非我族類的故事,以鬼影揭開數種生存邊界、記憶的殘餘。... 閱讀更多
現場》把故事講好,也是一種戰鬥位置:《八尺門的辯護人》唐福睿X法律白話文運動劉珞亦講座側記
8月炎夏下午,擁有導演、編劇、作家多重身分的唐福睿,與法律白話文運動的社群總監劉珞亦在現流冊店相會,應邀分享。 由唐福睿親自擔綱編導的《八尺門的辯護人》改編影集,... 閱讀更多
書評》盜木的兩難:《盜木賊》VS《報導者事件簿:神木下的罪行》
近現代的森林保護熱潮始終未減,從早期的美國國家公園運動,保留無人荒野的主張,近期蘇珊.希瑪爾膾炙人口的科普傳記《尋找母樹》,講述樹木透過菌根溝通,形成廣袤地表的樹聯網,影響更多藝術家、作家、... 閱讀更多
書評》唱歌是原住民說故事、記憶族群歷史的能力:讀《那個用歌說故事的人》
這是一本看似輕鬆的對話紀錄,也像是尚未變裝成學術樣式的零散田野筆記,但是顛覆的力道和批判的自省,仍然夾藏在字句之中隱隱發光。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們必須拋開本來對「音樂」和「歌曲」的成見,...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