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推舉非文學類的年度好書,既是艱難的挑戰,又是充滿驚奇和興奮的期待。挑戰當然在於,這個群組所涉及的領域廣泛,除了文學作品外,議題無所不包。期待則在於,不同於文學作品評選時多少帶有個人主觀好惡,非文學類書籍的閱讀,每本都是一次知性的對話,就算不贊同作者的觀點,對話過程的衝突和辯駁,也都能帶來知識的增長和思考的刺激。
本次進入決選的書籍共51種,其中外來的譯本仍屬大宗,中文著作不到三成,每本領域和專業各不相同,再加上選評委員不同的背景,構成了一場豐富、多樣的思索之旅。
▉將世界引入台灣,讓台灣看見世界
在翻譯類眾多書籍中,《自閉群像》是首先出線者,獲得所有評審的一致好評。此書藉由不同的具體案例,回顧了自閉症的演變歷史,涉及醫學、政治、文化等不同面向,既專業又好看。本書回應了當前社會對自閉症與精神疾病的重視和討論,使得它不僅是一本科普讀物,更是一本切合社會需要,帶來反思和希望的書籍。
同樣屬於科普類別,與自然相關的生物或環境書寫,是本次入圍書單的重要主題之一,諸如《真實的幻獸》等書都名列榜單。其中以俄羅斯遠東地區阿穆爾虎為主角的《復仇與求生》,最受矚目。作者以近乎小說家的筆觸,描繪人虎之間於森林的競逐和生存,不著痕跡地傳達了關於老虎的知識和保育的概念,並在對阿穆爾虎生態史的追索中,勾勒出俄羅斯底層人民的生活,成為全書另一動人的弦外之音。
將世界引入台灣,讓台灣看見世界,是這次書單中最核心的主題,除了《復仇與求生》隱隱提及的俄羅斯之外,幾乎歐亞非各地也都有相關的作品,如伊斯蘭世界的《你所不知道的伊斯蘭:西方主流觀點外的另類思索》、《中斷的天命:伊斯蘭觀點的世界史》,勾勒戰後非洲諸國情勢的《非洲:六十年的獨立史》,與戰後日本有關的《美國的藝伎盟友:重新形塑敵國日本》、《擁抱戰敗︰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日本》,以德國為對象的《德意志:一個國家的記憶》、《德國文化關鍵詞》,以及以太平洋為對象的海洋史書寫《不平靜的太平洋:大航海時代的權力競技場,牽動人類命運的海洋史》,不一而足。台灣出版業已展現出某種試圖跳脫歐美中心,開拓更遼闊世界觀的閱讀期待。
經過多番的評比辨駁,最後獲選年度好書的《中斷的天命》和《德意志》,兩者的共通特色是都有驚人的厚度,同時又具有平易近人的筆調,以非學術的文字傳達深刻的觀念。
《中斷的天命》提供了描繪世界史的新視角,概論伊斯蘭的發展經過,使讀者了解伊斯蘭的特殊文化價值,進而對當今世界局勢進行思索。《德意志》則經由各式各樣不同的視角切入,解析德國國族意識的形成,以及在二次戰後所進行的反省和檢討,雖未直接言及,卻隱隱觸及了轉型期正義的討論。
兩書都從宏觀的角度出發,為讀者提供了整體的圖像。這種緊扣單一主題,進行「大敘事」的討論,是目前寫作的趨勢。譬如另一本獲選的《帝國與料理》,即從飲食史的角度,貫穿歷史上不同帝國的起落,對世界歷史進行重新勾勒。在這樣的寫作趨勢下,雖然最後未能入選,但仍令評審們難以割愛的《德國文化關鍵詞》,展現了另一種難得的迥異風貌。本書嘗試以關鍵詞的方法,拼貼出文化的生成脈絡,如是破碎的形式,可能更貼近我們時代的實質樣態。
▉思索科技與人的關係
科技與人的關係,是當代另一重大的關切,也反映在本次決選名單中。這個議題的相關作品中,《老科技的全球史》重新檢討以發明和創新為核心的科技史觀,透過實用和普及的角度,打破一昧趨新的迷思。《橡膠帝國:亨利・福特的亞馬遜夢工廠》則以上世紀20年代福特在巴西橡膠園的投資為例,說明「進步主義」夢想的破碎,然而那鬼魂依舊遊走於我們生活的日常之中。
另外,《誰把音樂變免費》既是商業史的回顧,也是對網際網路興起後,對人類文化所造成影響的切片觀察。最後獲選的《在一起孤獨》,也許核心要旨並非全然新穎,甚或有些悲觀和保守,但作者以優美的文筆,刻畫著網路世界中人們的疏離,每個章節和案例都像一面鏡子,每個讀者都能找到和自身處境相似的折射。
在這麼多精彩的書籍中進行抉擇,遺珠之憾在所難免,今年的商業書即是一例。
▉商業書批判力道十足
商業書是非文學類的要角,今年進入決選名單的商業書籍,都有帶有些反省的色彩。譬如強調會計和當責思考的《大查帳:掌握帳簿就是掌握權力》,或對近來美國金融擴張進行全面檢討的《大掠奪:華爾街的擴張和美國企業的沒落》,以及批判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忽視勞工權益和環境破壞的《外包災難:揭穿大剝削時代商品與服務背後的真相,透視資本詭計的高CP值迷思》,皆是發人深省,值得現下台灣認真思考的好書。
然而,一方面各書在批判上力道十足,但提出的具體解決之道,多半有些過於樂觀和簡化;另一方面,這些作品多以美國為中心的論述,雖相當程度符合金融現實,但仍給人缺憾之感。在幾經評量之後,只能忍痛割捨。
翻譯類書籍不能回避的另一個問題,則是面對大陸簡體版中譯本的大量快速出版,出版社該如何因應。許多出版者在引介國外佳作時,直接採用簡體譯本,重新排版後引入台灣書市。然而在這種文化二次轉譯的過程中,出版者究竟該扮演何種的角色?如何經由審譯或編校,提供在地視角的更正或補充,或者填補出版上的時差?都值得進一步深思。在可預見的未來,類似情況必然越來越多。怎樣從中別闢蹊徑,找到各方面的平衡,需要出版者不斷的反省和精進。
▉集體創作展現佳績
非文學組的中文創作部分,數量雖不若翻譯類多,但均屬不錯的佳作,顯示著來自台灣不同領域的作者或研究者旺盛的企圖心。《億萬年尺度的台灣:從地質公園追出島嶼身世》一開始就獲得大多數評審的青睞,該書提供了全新認識台灣的觀點,並將艱深的地理知識轉化為可讀的文字,以集體創作的方式將自然和人文的世界串聯。
《血淚漁場:跨國直擊台灣遠洋漁業真相》經由詳實的報導和企劃,挖掘出遠洋漁業背後的血淚和剝削。書中那對印尼漁工殘酷的邏輯雖然發生在漁船之上,亦有可能出現在我們生活的日常。《解碼台灣史1550-1720》,在專業學者和資深編輯的的合作下,以豐富的圖文,填補了人們對16、17世紀大航海時代的台灣,過去在歷史認識上的不足。
高俊宏是寫作能量極高的作者,此前的作品亦得到許多正面的評價,新書《橫斷記》可視為作者的自我挑戰和突破。雖然在書寫上有些流於急切,特別是從人類學角度的論述多有爭議,但經由多重敘事構成某些超越時空的書寫手法,仍獲得評審的肯定。雖最後因名額限制未能獲獎,仍是值得關注的佳作。
▉對未來的試探和期盼
中文創作未入選的作品,如《吊燈裡的巨蟒:中國因素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和《重構二二八:戰後美中體制、中國統治模式與台灣》,前者對中國因素的探討和分析,和讀者身處的現狀密不可分;後者則將美國因素代入對二二八事件的理解中,賦予這個影響台灣近代最深遠的歷史事件全新解讀的可能。可惜兩書因過於專業的書寫形式,最後未能入選。
《翻譯偵探事務所》和《無家者:從未想過我有這麼一天》亦是本年度值得一讀的好書。然而前者的缺失是部分篇章過於簡略,後者則是主調太過明顯,內容有時給人些許雷同之感,在名額有限的情況下,亦只能捨去。《寄生之廟》一書有著十分搶眼的主題,然而一方面論述架構有著國外著作的影子,此外如此動人的資料下,卻未見到更深層的追問解析,非常遺憾。
相對於國外非文學類作品所能得到的資源和奧援,中文創作者擁有的條件十分有限,通常必須借助學院的支持或各式計畫的補助,多半亦都是單兵作戰的狀態,能施展手腳的空間有限。在各種限制之下,評審當然可以找出每本書能再改進之處,卻無法抺滅寫作者的努力。在這個意義上,每本入圍書的出版都是值得嘉許的成就,也是對未來更美好成果的試探和期盼。
如同本文一開始所言,非文學類書籍的閱讀,都是一場知性的旅程,不同背景的讀者都會有各自的體悟和喜好。本次得獎名單,終究只是評審經過討論和折衝下的結果,必然有所缺漏,亦不盡然符合每個人的需求和偏好。然而這是一份可供依憑的座標,希望讓讀者有所參照,於知識的大海中,開啟著屬於自己的閱讀航程,發現全新的天地。●
2017Openbook 年度好書.中文創作 得獎作品如下:
2017Openbook 年度好書.翻譯書 得獎作品如下:
2017 Openbook好書獎.非文學類 評選委員
【2017Openbook好書獎】 ➤專題目錄 ➤評審報告;評審名單 ➤年度好書.中文創作 ➤年度好書.翻譯書 ➤美好生活書 ➤最佳童書與青少年圖書 ➤9場巡迴講座
來看看讀者版本的年度好書!
得獎好書,各大網路與實體書店熱烈推廣中:
閱讀更多
要推舉非文學類的年度好書,既是艱難的挑戰,又是充滿驚奇和興奮的期待。挑戰當然在於,這個群組所涉及的領域廣泛,除了文學作品外,議題無所不包。期待則在於,不同於文學作品評選時多少帶有個人主觀好惡,非文學類書籍的閱讀,每本都是一次知性的對話,就算不贊同作者的觀點,對話過程的衝突和辯駁,也都能帶來知識的增長和思考的刺激。
本次進入決選的書籍共51種,其中外來的譯本仍屬大宗,中文著作不到三成,每本領域和專業各不相同,再加上選評委員不同的背景,構成了一場豐富、多樣的思索之旅。
▉將世界引入台灣,讓台灣看見世界
在翻譯類眾多書籍中,《自閉群像》是首先出線者,獲得所有評審的一致好評。此書藉由不同的具體案例,回顧了自閉症的演變歷史,涉及醫學、政治、文化等不同面向,既專業又好看。本書回應了當前社會對自閉症與精神疾病的重視和討論,使得它不僅是一本科普讀物,更是一本切合社會需要,帶來反思和希望的書籍。
同樣屬於科普類別,與自然相關的生物或環境書寫,是本次入圍書單的重要主題之一,諸如《真實的幻獸》等書都名列榜單。其中以俄羅斯遠東地區阿穆爾虎為主角的《復仇與求生》,最受矚目。作者以近乎小說家的筆觸,描繪人虎之間於森林的競逐和生存,不著痕跡地傳達了關於老虎的知識和保育的概念,並在對阿穆爾虎生態史的追索中,勾勒出俄羅斯底層人民的生活,成為全書另一動人的弦外之音。
將世界引入台灣,讓台灣看見世界,是這次書單中最核心的主題,除了《復仇與求生》隱隱提及的俄羅斯之外,幾乎歐亞非各地也都有相關的作品,如伊斯蘭世界的《你所不知道的伊斯蘭:西方主流觀點外的另類思索》、《中斷的天命:伊斯蘭觀點的世界史》,勾勒戰後非洲諸國情勢的《非洲:六十年的獨立史》,與戰後日本有關的《美國的藝伎盟友:重新形塑敵國日本》、《擁抱戰敗︰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日本》,以德國為對象的《德意志:一個國家的記憶》、《德國文化關鍵詞》,以及以太平洋為對象的海洋史書寫《不平靜的太平洋:大航海時代的權力競技場,牽動人類命運的海洋史》,不一而足。台灣出版業已展現出某種試圖跳脫歐美中心,開拓更遼闊世界觀的閱讀期待。
經過多番的評比辨駁,最後獲選年度好書的《中斷的天命》和《德意志》,兩者的共通特色是都有驚人的厚度,同時又具有平易近人的筆調,以非學術的文字傳達深刻的觀念。
《中斷的天命》提供了描繪世界史的新視角,概論伊斯蘭的發展經過,使讀者了解伊斯蘭的特殊文化價值,進而對當今世界局勢進行思索。《德意志》則經由各式各樣不同的視角切入,解析德國國族意識的形成,以及在二次戰後所進行的反省和檢討,雖未直接言及,卻隱隱觸及了轉型期正義的討論。
兩書都從宏觀的角度出發,為讀者提供了整體的圖像。這種緊扣單一主題,進行「大敘事」的討論,是目前寫作的趨勢。譬如另一本獲選的《帝國與料理》,即從飲食史的角度,貫穿歷史上不同帝國的起落,對世界歷史進行重新勾勒。在這樣的寫作趨勢下,雖然最後未能入選,但仍令評審們難以割愛的《德國文化關鍵詞》,展現了另一種難得的迥異風貌。本書嘗試以關鍵詞的方法,拼貼出文化的生成脈絡,如是破碎的形式,可能更貼近我們時代的實質樣態。
▉思索科技與人的關係
科技與人的關係,是當代另一重大的關切,也反映在本次決選名單中。這個議題的相關作品中,《老科技的全球史》重新檢討以發明和創新為核心的科技史觀,透過實用和普及的角度,打破一昧趨新的迷思。《橡膠帝國:亨利・福特的亞馬遜夢工廠》則以上世紀20年代福特在巴西橡膠園的投資為例,說明「進步主義」夢想的破碎,然而那鬼魂依舊遊走於我們生活的日常之中。
另外,《誰把音樂變免費》既是商業史的回顧,也是對網際網路興起後,對人類文化所造成影響的切片觀察。最後獲選的《在一起孤獨》,也許核心要旨並非全然新穎,甚或有些悲觀和保守,但作者以優美的文筆,刻畫著網路世界中人們的疏離,每個章節和案例都像一面鏡子,每個讀者都能找到和自身處境相似的折射。
在這麼多精彩的書籍中進行抉擇,遺珠之憾在所難免,今年的商業書即是一例。
▉商業書批判力道十足
商業書是非文學類的要角,今年進入決選名單的商業書籍,都有帶有些反省的色彩。譬如強調會計和當責思考的《大查帳:掌握帳簿就是掌握權力》,或對近來美國金融擴張進行全面檢討的《大掠奪:華爾街的擴張和美國企業的沒落》,以及批判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忽視勞工權益和環境破壞的《外包災難:揭穿大剝削時代商品與服務背後的真相,透視資本詭計的高CP值迷思》,皆是發人深省,值得現下台灣認真思考的好書。
然而,一方面各書在批判上力道十足,但提出的具體解決之道,多半有些過於樂觀和簡化;另一方面,這些作品多以美國為中心的論述,雖相當程度符合金融現實,但仍給人缺憾之感。在幾經評量之後,只能忍痛割捨。
翻譯類書籍不能回避的另一個問題,則是面對大陸簡體版中譯本的大量快速出版,出版社該如何因應。許多出版者在引介國外佳作時,直接採用簡體譯本,重新排版後引入台灣書市。然而在這種文化二次轉譯的過程中,出版者究竟該扮演何種的角色?如何經由審譯或編校,提供在地視角的更正或補充,或者填補出版上的時差?都值得進一步深思。在可預見的未來,類似情況必然越來越多。怎樣從中別闢蹊徑,找到各方面的平衡,需要出版者不斷的反省和精進。
▉集體創作展現佳績
非文學組的中文創作部分,數量雖不若翻譯類多,但均屬不錯的佳作,顯示著來自台灣不同領域的作者或研究者旺盛的企圖心。《億萬年尺度的台灣:從地質公園追出島嶼身世》一開始就獲得大多數評審的青睞,該書提供了全新認識台灣的觀點,並將艱深的地理知識轉化為可讀的文字,以集體創作的方式將自然和人文的世界串聯。
《血淚漁場:跨國直擊台灣遠洋漁業真相》經由詳實的報導和企劃,挖掘出遠洋漁業背後的血淚和剝削。書中那對印尼漁工殘酷的邏輯雖然發生在漁船之上,亦有可能出現在我們生活的日常。《解碼台灣史1550-1720》,在專業學者和資深編輯的的合作下,以豐富的圖文,填補了人們對16、17世紀大航海時代的台灣,過去在歷史認識上的不足。
高俊宏是寫作能量極高的作者,此前的作品亦得到許多正面的評價,新書《橫斷記》可視為作者的自我挑戰和突破。雖然在書寫上有些流於急切,特別是從人類學角度的論述多有爭議,但經由多重敘事構成某些超越時空的書寫手法,仍獲得評審的肯定。雖最後因名額限制未能獲獎,仍是值得關注的佳作。
▉對未來的試探和期盼
中文創作未入選的作品,如《吊燈裡的巨蟒:中國因素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和《重構二二八:戰後美中體制、中國統治模式與台灣》,前者對中國因素的探討和分析,和讀者身處的現狀密不可分;後者則將美國因素代入對二二八事件的理解中,賦予這個影響台灣近代最深遠的歷史事件全新解讀的可能。可惜兩書因過於專業的書寫形式,最後未能入選。
《翻譯偵探事務所》和《無家者:從未想過我有這麼一天》亦是本年度值得一讀的好書。然而前者的缺失是部分篇章過於簡略,後者則是主調太過明顯,內容有時給人些許雷同之感,在名額有限的情況下,亦只能捨去。《寄生之廟》一書有著十分搶眼的主題,然而一方面論述架構有著國外著作的影子,此外如此動人的資料下,卻未見到更深層的追問解析,非常遺憾。
相對於國外非文學類作品所能得到的資源和奧援,中文創作者擁有的條件十分有限,通常必須借助學院的支持或各式計畫的補助,多半亦都是單兵作戰的狀態,能施展手腳的空間有限。在各種限制之下,評審當然可以找出每本書能再改進之處,卻無法抺滅寫作者的努力。在這個意義上,每本入圍書的出版都是值得嘉許的成就,也是對未來更美好成果的試探和期盼。
如同本文一開始所言,非文學類書籍的閱讀,都是一場知性的旅程,不同背景的讀者都會有各自的體悟和喜好。本次得獎名單,終究只是評審經過討論和折衝下的結果,必然有所缺漏,亦不盡然符合每個人的需求和偏好。然而這是一份可供依憑的座標,希望讓讀者有所參照,於知識的大海中,開啟著屬於自己的閱讀航程,發現全新的天地。●
2017Openbook 年度好書.中文創作 得獎作品如下:
2017Openbook 年度好書.翻譯書 得獎作品如下:
2017 Openbook好書獎.非文學類 評選委員
【2017Openbook好書獎】
➤專題目錄
➤評審報告;評審名單
➤年度好書.中文創作
➤年度好書.翻譯書
➤美好生活書
➤最佳童書與青少年圖書
➤9場巡迴講座
得獎好書,各大網路與實體書店熱烈推廣中: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09》長命百歲也許不難,難的是百歲無憂
延伸閱讀
2017Openbook好書獎》得獎書單與專題全文上線了!
閱讀更多
2017Openbook好書獎》文學類 評審報告
閱讀更多
2017Openbook好書獎》最佳童書/青少年圖書 評審報告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