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某個午後,忽然下了場滴滴答答的陣雨,措手不及的葵花子急急鑽進街角的小咖啡店。等待咖啡的同時,驚喜發現櫃枱旁一座擺滿書冊的書櫃。挑了本書,撿了個靠窗的位子,伴著雨聲,細細度過這意外的下午。
越來越多的餐飲店除了提供插座和免費Wifi之外,也開始擺設書籍、分享藝文資訊。這些書本彰顯著店主的關注取向及品味,也讓消費者除了圖書館和書店外,多了一處舒適放鬆的閱讀空間,重拾人與文字的無聲交流。
現今電商發達,物資取得在彈指之間,我們並不缺書籍,缺乏的是閱讀書籍的環境與氛圍,及由此自然培養出來的閱讀習慣。尤其資源不足的地區,閱讀空間和風氣仍相對難推。台灣有許多在地團體正努力以不同的方式,在各自的角落經營獨具文化氣息的空間,就讓我們走進這些場域,看看是如何運作的吧!
▉書式生活:舒適生活,書店閱讀
提到常見的閱讀空間,莫過於圖書館及書店。然而紙本閱讀風氣逐年衰退,書店經營面臨瓶頸,紛紛力拚轉型成綜合型人文空間,或經營副牌。連鎖書店尚有資源轉圜,但個體經營的獨立書店,想在網路書店和連鎖書店的夾殺下突破重圍,除了與所在社區維持緊密關係、持續塑造獨特性之外,最終還是需要仰賴書店腹地內居民的閱讀習慣。
嘉義市面積不大,卻存在不少獨立書店,包括朗朗書店、勇氣書房、仁偉書局、洪雅書房、島呼冊店,以及台灣圖書室等獨立書店與閱讀空間的業者。6間各有自己的特色,包含台灣農業、社會運動、親子議題、老屋文化、旅行文學到生活美學,如拼圖一般,共同組成「書式生活」。
「如果人不走進來,那就讓書走入人群吧!」書式生活以此名義升起旌旗,不定期參加市集,或自辦小型戶外書展,市集也從勇氣書房斜對面的一片綠地開始,漸次延伸至舊市公所、鐵道藝術村及表演藝術中心等戶外空間。
「若人不走進來,就讓書走入人群」,今年的「草草拾年×書式生活」,各書攤向讀者推薦自己的心頭好。(取自嘉義書式生活FB )
書式生活的行動不僅於此,他們還舉辦讀書會、演講、親子閱讀及古蹟踏查,也與「草草戲劇節」合辦為期4天的跨界交流活動,透過各種形式與讀者積極互動。
原來,「書式」生活就是藉由「書市」,將人們重新帶回書店,重溫因閱讀而生的「舒適」生活。
▉OPEN !兒童閱覽室:親子共讀,社區閱讀
獨立書店與社區關聯緊密,屬當地生根的藝文空間,而另一類與社區密不可分的店家,絕對是24小時包辦我們生活大小事的便利商店。
統一超商好鄰居文教基金會自2011年起,於甲仙地區學校推動「閱讀集點換早餐計畫」,三個學期下來,學校圖書借閱率成長5倍。為了讓更多偏鄉孩子養成閱讀習慣,還與TFT(為台灣而教Teach For Taiwan )教育基金會合作,於台南、台東8所偏鄉學校推動「第一屆閱讀集點換餐」,為學童的閱讀動機加碼添力。
好鄰居基金會後來進一步擴大提倡閱讀的版圖,他們深入社區,善用超商三步一家、五步一店的優勢,重新裝潢全台超過百間的門市,規劃「OPEN!兒童閱覽室」專區,共推社區閱讀服務。兒童閱覽室的空間採粉嫩色調,鋪上木質地板和軟墊,擺放符合孩子高度的桌椅和書櫃,藏書也多以學齡前童書為主。
據點多、離家近,是兒童閱覽室的最大優點與特色,對父母而言,最棒的是帶著孩子來此,不用擔心吵到其他使用者,友善的親子共讀環境讓閱讀更Open。
▉Reading Bar 讀冊吧:燈泡亮起,城市閱讀
便利超商有句大眾耳熟能詳的廣告詞:「整個城市都是我的咖啡館」,如今在台中市,也可如是呼喊:「整個城市都是我的閱覽室」。因為台中市文化局打造的「Reading Bar讀冊吧」,讓市內各處的公共空間都成為市民的知識充電站。
明亮的黃色燈泡造型裝置,內可擺放約50本書籍,分別坐落在台中市的機場、車站、公園、藝文中心、各區公所及百貨公司等29處站點。各站點陳列的書籍,主題也會依區域內的人潮屬性而有所不同。民眾免辦理借閱證,即能不限站點免費自由取書、還書、換書,以漂書形式提供民眾享受便利的閱讀樂趣。
都市移動間的20分鐘車程、洽公等待叫號的閒餘10分鐘,選一本書來讀吧。不管是讀了5頁或5行字,多少都能增加生活厚度。假若與手上這本書投緣,你還可以打包外帶,只是記得讀完後再放回燈泡中,讓這本書繼續啟發下一個有緣人。
以「閱讀讓台中亮起來」為口號,燈泡造型的「讀冊吧」讓民眾隨時、隨地、隨手想讀就有書可以讀。(取自台中市立圖書館官網 )
▉集集鎮迷你書箱計畫:街角彩蛋,小鎮閱讀
一眨眼,當年撼動全台的921大地震已過19年,位處震央的集集鎮也從破敗中重新復甦,成為遊客絡繹不絕的鐵道特色觀光小鎮。2017年8月開始,讀者若有機會漫步集集小鎮,可能將發現隱身街道巷弄間的「彩蛋」:一座座造型各異的迷你彩繪書箱。
「迷你書箱計畫」同樣以漂書概念出發,是台灣首度由社區自主發起、獲公所支持贊助的推廣計畫,經過半年的策畫、蒐集裝潢材料、辦理小型木工坊、設計彩繪、書箱放置,最後打造出10個外觀各具特色的漂書書箱站點。小鎮居民以實際行動投入公共事務,共同提升了小鎮閱讀風氣。
書箱內二千多本不同類型的書籍,是由鎮立圖書館、縣府文化局提供,以及向誠品書店募集的回收書。無論遊客或居民,皆可於佇立在民宿、咖啡店門口前的書箱自由取閱。民眾若有好書也歡迎捐入書箱,讓好書在小鎮旅遊,漂到每個人的手上。
小鎮居民動起來,一起將回收材料製成一個個獨一無二的彩繪書箱,連鎮長也參一腳。(取自集集鎮迷你圖書站FB )
▉微冊角落:多元產業,職人閱讀
嘉南平原上的雲林縣,盛產文旦、茂谷柑、雲頂茶及古坑咖啡等特產,向來有「農業首都」之稱。青壯年人口外移一直是產業發展難解的課題,好在近年有許多青年返鄉,以現代化方式推動產業革新,讓農業朝精緻化邁進。
雲林縣文化處為了推廣農業技術,並增加閱讀環境,在全縣各鄉鎮產業據點,與在地商店合作,設置40處「微冊角落」。民眾在微冊角落選購一本「店長推薦」的書籍,就可再免費獲得一本認證蓋章的「漂書」,憑此本漂書,即可繼續在全縣的各個微冊角落換書閱讀。
洄游返鄉的青年除了帶進農業改良技術,總也懷抱著創意和願景,並樂於分享。正因如此,每處微冊角落的選書均和當地產業特色緊密結合,例如咖啡館挑選咖啡產業相關書籍、酒廠則分享釀酒相關知識。透過職人專業,帶領大眾深度認識雲林縣的多元產業,體驗最在地的文化特色。
酒廠、陶藝、軟絲、油行、民宿、古蹟、乾燥花、碾米廠。你還分不清發生什麼事嗎?因為閱讀,他們已經「在一起」了。(取自微冊角落FB )
▉愛的書庫:循環共享,校園閱讀
「又有一整箱書送到班上了。這是之前開班會時,老師讓同學們票選想共讀的書籍。全班人手一本,利用早自習一起閱讀、共同討論,發現原來大家對同一本書、同一段文字,竟有不同的解讀,同學間能彼此交換意見的互動真是太好了!」
這是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創辦「愛的書庫」時期盼達到的目的。該會首創圖書交換調度機制,各國中小學老師與閱讀團體皆可上官網登記借閱,再由教育部、文化部及新竹物流等,免費將公益書運送到校,另外配合官網提供的閱讀延伸教材、線上教學觀摩等多種活動,讓共讀教育得以更加完整。
書庫的好書均有專業的選書機制,並依適讀年段分類。實體書庫由志工管理,至今已累計建置275座書庫、提供超過73萬本書,大大擴充學校圖書館的藏書量。每當書箱送達班級,就彷彿把閱覽室送進班上,當學生全體靜心閱讀,其氛圍也反過來改變了空間的功能。待借閱時間到期,這批共讀的好書將被運送到下一個登記團體手中,達到有效的循環運用。
新竹物流於2008年起,承擔「愛的書庫」公益託運的責任,至今已步入10年。影片中司機先生手裡滿滿握著小朋友致謝的卡片,整個臉都笑開了。
▉只要打開書,完美閱讀空間無處不在
曾有機構針對六都偏鄉小學進行閱讀習慣調查,發現偏鄉的孩子多把課後時間花在「看電視、玩3C」之上,主因是「沒有閱讀氣氛和環境」。隨著各類3C產品的普及,不只是偏鄉,也不限於孩童,全台乃至舉世的閱讀風氣都持續在下滑。我們如今看見城市、小鎮、社區、書店、校園、職人,不同的團體懷抱著相同的心意,以互不相同的方式在推廣著同一件事:閱讀。透過空間,營造情境,進而養成讀者習慣。
在走覽他們的種種努力之後,你將發現,只要你願意打開一本書,手捧書本的距離,就是最完美的閱讀空間。●
Tags:
4月初某個午後,忽然下了場滴滴答答的陣雨,措手不及的葵花子急急鑽進街角的小咖啡店。等待咖啡的同時,驚喜發現櫃枱旁一座擺滿書冊的書櫃。挑了本書,撿了個靠窗的位子,伴著雨聲,細細度過這意外的下午。
越來越多的餐飲店除了提供插座和免費Wifi之外,也開始擺設書籍、分享藝文資訊。這些書本彰顯著店主的關注取向及品味,也讓消費者除了圖書館和書店外,多了一處舒適放鬆的閱讀空間,重拾人與文字的無聲交流。
現今電商發達,物資取得在彈指之間,我們並不缺書籍,缺乏的是閱讀書籍的環境與氛圍,及由此自然培養出來的閱讀習慣。尤其資源不足的地區,閱讀空間和風氣仍相對難推。台灣有許多在地團體正努力以不同的方式,在各自的角落經營獨具文化氣息的空間,就讓我們走進這些場域,看看是如何運作的吧!
▉書式生活:舒適生活,書店閱讀
提到常見的閱讀空間,莫過於圖書館及書店。然而紙本閱讀風氣逐年衰退,書店經營面臨瓶頸,紛紛力拚轉型成綜合型人文空間,或經營副牌。連鎖書店尚有資源轉圜,但個體經營的獨立書店,想在網路書店和連鎖書店的夾殺下突破重圍,除了與所在社區維持緊密關係、持續塑造獨特性之外,最終還是需要仰賴書店腹地內居民的閱讀習慣。
嘉義市面積不大,卻存在不少獨立書店,包括朗朗書店、勇氣書房、仁偉書局、洪雅書房、島呼冊店,以及台灣圖書室等獨立書店與閱讀空間的業者。6間各有自己的特色,包含台灣農業、社會運動、親子議題、老屋文化、旅行文學到生活美學,如拼圖一般,共同組成「書式生活」。
「如果人不走進來,那就讓書走入人群吧!」書式生活以此名義升起旌旗,不定期參加市集,或自辦小型戶外書展,市集也從勇氣書房斜對面的一片綠地開始,漸次延伸至舊市公所、鐵道藝術村及表演藝術中心等戶外空間。
書式生活的行動不僅於此,他們還舉辦讀書會、演講、親子閱讀及古蹟踏查,也與「草草戲劇節」合辦為期4天的跨界交流活動,透過各種形式與讀者積極互動。
原來,「書式」生活就是藉由「書市」,將人們重新帶回書店,重溫因閱讀而生的「舒適」生活。
▉OPEN!兒童閱覽室:親子共讀,社區閱讀
獨立書店與社區關聯緊密,屬當地生根的藝文空間,而另一類與社區密不可分的店家,絕對是24小時包辦我們生活大小事的便利商店。
統一超商好鄰居文教基金會自2011年起,於甲仙地區學校推動「閱讀集點換早餐計畫」,三個學期下來,學校圖書借閱率成長5倍。為了讓更多偏鄉孩子養成閱讀習慣,還與TFT(為台灣而教Teach For Taiwan)教育基金會合作,於台南、台東8所偏鄉學校推動「第一屆閱讀集點換餐」,為學童的閱讀動機加碼添力。
好鄰居基金會後來進一步擴大提倡閱讀的版圖,他們深入社區,善用超商三步一家、五步一店的優勢,重新裝潢全台超過百間的門市,規劃「OPEN!兒童閱覽室」專區,共推社區閱讀服務。兒童閱覽室的空間採粉嫩色調,鋪上木質地板和軟墊,擺放符合孩子高度的桌椅和書櫃,藏書也多以學齡前童書為主。
據點多、離家近,是兒童閱覽室的最大優點與特色,對父母而言,最棒的是帶著孩子來此,不用擔心吵到其他使用者,友善的親子共讀環境讓閱讀更Open。
▉Reading Bar讀冊吧:燈泡亮起,城市閱讀
便利超商有句大眾耳熟能詳的廣告詞:「整個城市都是我的咖啡館」,如今在台中市,也可如是呼喊:「整個城市都是我的閱覽室」。因為台中市文化局打造的「Reading Bar讀冊吧」,讓市內各處的公共空間都成為市民的知識充電站。
明亮的黃色燈泡造型裝置,內可擺放約50本書籍,分別坐落在台中市的機場、車站、公園、藝文中心、各區公所及百貨公司等29處站點。各站點陳列的書籍,主題也會依區域內的人潮屬性而有所不同。民眾免辦理借閱證,即能不限站點免費自由取書、還書、換書,以漂書形式提供民眾享受便利的閱讀樂趣。
都市移動間的20分鐘車程、洽公等待叫號的閒餘10分鐘,選一本書來讀吧。不管是讀了5頁或5行字,多少都能增加生活厚度。假若與手上這本書投緣,你還可以打包外帶,只是記得讀完後再放回燈泡中,讓這本書繼續啟發下一個有緣人。
▉集集鎮迷你書箱計畫:街角彩蛋,小鎮閱讀
一眨眼,當年撼動全台的921大地震已過19年,位處震央的集集鎮也從破敗中重新復甦,成為遊客絡繹不絕的鐵道特色觀光小鎮。2017年8月開始,讀者若有機會漫步集集小鎮,可能將發現隱身街道巷弄間的「彩蛋」:一座座造型各異的迷你彩繪書箱。
「迷你書箱計畫」同樣以漂書概念出發,是台灣首度由社區自主發起、獲公所支持贊助的推廣計畫,經過半年的策畫、蒐集裝潢材料、辦理小型木工坊、設計彩繪、書箱放置,最後打造出10個外觀各具特色的漂書書箱站點。小鎮居民以實際行動投入公共事務,共同提升了小鎮閱讀風氣。
書箱內二千多本不同類型的書籍,是由鎮立圖書館、縣府文化局提供,以及向誠品書店募集的回收書。無論遊客或居民,皆可於佇立在民宿、咖啡店門口前的書箱自由取閱。民眾若有好書也歡迎捐入書箱,讓好書在小鎮旅遊,漂到每個人的手上。
▉微冊角落:多元產業,職人閱讀
嘉南平原上的雲林縣,盛產文旦、茂谷柑、雲頂茶及古坑咖啡等特產,向來有「農業首都」之稱。青壯年人口外移一直是產業發展難解的課題,好在近年有許多青年返鄉,以現代化方式推動產業革新,讓農業朝精緻化邁進。
雲林縣文化處為了推廣農業技術,並增加閱讀環境,在全縣各鄉鎮產業據點,與在地商店合作,設置40處「微冊角落」。民眾在微冊角落選購一本「店長推薦」的書籍,就可再免費獲得一本認證蓋章的「漂書」,憑此本漂書,即可繼續在全縣的各個微冊角落換書閱讀。
洄游返鄉的青年除了帶進農業改良技術,總也懷抱著創意和願景,並樂於分享。正因如此,每處微冊角落的選書均和當地產業特色緊密結合,例如咖啡館挑選咖啡產業相關書籍、酒廠則分享釀酒相關知識。透過職人專業,帶領大眾深度認識雲林縣的多元產業,體驗最在地的文化特色。
▉愛的書庫:循環共享,校園閱讀
「又有一整箱書送到班上了。這是之前開班會時,老師讓同學們票選想共讀的書籍。全班人手一本,利用早自習一起閱讀、共同討論,發現原來大家對同一本書、同一段文字,竟有不同的解讀,同學間能彼此交換意見的互動真是太好了!」
這是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創辦「愛的書庫」時期盼達到的目的。該會首創圖書交換調度機制,各國中小學老師與閱讀團體皆可上官網登記借閱,再由教育部、文化部及新竹物流等,免費將公益書運送到校,另外配合官網提供的閱讀延伸教材、線上教學觀摩等多種活動,讓共讀教育得以更加完整。
書庫的好書均有專業的選書機制,並依適讀年段分類。實體書庫由志工管理,至今已累計建置275座書庫、提供超過73萬本書,大大擴充學校圖書館的藏書量。每當書箱送達班級,就彷彿把閱覽室送進班上,當學生全體靜心閱讀,其氛圍也反過來改變了空間的功能。待借閱時間到期,這批共讀的好書將被運送到下一個登記團體手中,達到有效的循環運用。
新竹物流於2008年起,承擔「愛的書庫」公益託運的責任,至今已步入10年。影片中司機先生手裡滿滿握著小朋友致謝的卡片,整個臉都笑開了。
▉只要打開書,完美閱讀空間無處不在
曾有機構針對六都偏鄉小學進行閱讀習慣調查,發現偏鄉的孩子多把課後時間花在「看電視、玩3C」之上,主因是「沒有閱讀氣氛和環境」。隨著各類3C產品的普及,不只是偏鄉,也不限於孩童,全台乃至舉世的閱讀風氣都持續在下滑。我們如今看見城市、小鎮、社區、書店、校園、職人,不同的團體懷抱著相同的心意,以互不相同的方式在推廣著同一件事:閱讀。透過空間,營造情境,進而養成讀者習慣。
在走覽他們的種種努力之後,你將發現,只要你願意打開一本書,手捧書本的距離,就是最完美的閱讀空間。●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世界閱讀日 完整專題
全國20個縣市圖書館、100多家獨立書店進行了大串聯,每個地方都有專屬的在地活動串聯:
點選這張圖片,搜尋離家最近的世界閱讀日活動:
指導單位:
點選合作夥伴Logo,更多閱讀冒險正在進行:
閱讀通信 vol.309》長命百歲也許不難,難的是百歲無憂
延伸閱讀
空間》孩子們參與營業的公益商店:五味屋與豐田の冊所
閱讀更多
空間》古厝裡的書店:一場迷人的在地藝文實驗
閱讀更多
空間》華麗又孤獨不已的盛宴──寫給移動的文學市集
台灣有許多不定期舉辦的文學創意市集,因為攤位豐富,活動多樣,除了吸引各地的書迷朝聖,也是活化在地社區的重要方式。Openbook邀請到了詩人顧惠倩,...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