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臉書上認識的朋友江冠明從台東來到台北,到社裡坐了一下,聊他的台東生活和過去幾年來的創作,發現彼此有許多共同的朋友,聊得很愉快。他的經歷裡最讓我嘖嘖稱奇的,是他在台東的許多農舍之間流轉,一流轉就是20年。
20年,他從無心開始的荒野小廚房,招待路過造訪的朋友,到後來開起海岸民宿。這是一種怎樣的轉折,又是怎樣的毅力和決心?我嚮往過這種詩般的田園生活,但從沒有離開這個都會盆地的勇氣。
離去時,他留下了幾部書稿。我一開始讀他的純文學創作〈跟著風往前走〉,不過,後來我的心思全放在一本已出版過的舊稿:《我的都蘭農舍生活》。
都蘭這個地名,或者說村莊名,帶有一種魔力。據說是來自阿美族語Adulan,意思是「很多石頭堆的地方」,也意味著阿美族先人胼手胝足開墾這個應許之地。許多外國人到了台東,就此定居。江冠明說,每年都蘭國小的新生開學時,就像個小聯合國,這是一種怎樣的族群融合景象啊。
意外談起的他方,觸動了年輕時的舊事。大學時住在學校側門的三合院農舍,農舍下方是梯田,一路向下,進到了市街和淡水河邊。農舍看過去就是觀音山,一種如今不能想像的,奢華的山居。在這間農舍住的兩年,早已內化到生命裡,非常難忘。我一度以為自己就該停在這裡,不過畢業後就沒再回去過,也不知農舍是否還在……我翻著這本其實是舊稿的作品,一時回不了神。
我很快就決定出版這本書,不過,我想納進不同元素,讓這本書有新的樣貌,也希望作者改寫書中的敘述時態。但是,應該用什麼呢?原書配有插畫,新版若重複出現,沒有新意,但農舍生活和景象還是需要視覺來補足,以增大讀者的想像空間。於是我找了攝影師朋友,想一起完成這本書。
才和朋友約好往東海岸一訪的時間,臉書上忽然傳進了一條訊息——某知名攝影師說是作者的朋友,聽說我想找人拍照,便自動請纓。這個訊息來得太突然,完全沒有心理準備,只好延後答覆。這一延就是二天,為難之處既在於已和朋友講定了,該如何取消?其次在於,和這位攝影師只見過一次,怕合作的默契不足。不過,他既熟悉作者的一切,拍出的作品應更能掌握環境的氣味氛圍了。
就這樣,我為了一本書,又踏上旅程,也像是在台灣境內的小旅行。如果不是這本書,我什麼時候才會造訪都蘭呢?每回到東部,我總是搭火車,我不願錯過東北角幽靜的河谷,也不願錯過看見太平洋的驚喜,每一次都覺得撫慰。
我搭著火車先往東走,然後又沿著海岸線往南:攝影師則反方向從台南出發,開著車子往高雄、墾丁、鵝鑾鼻前進,然後來到東海岸。我沒概念這段路程要開多久,但這樣的三方相會其實是有趣的經驗。
當天晚上,我們三個人終於坐在一起,面對面交換工作的想法。在民宿開放式餐廳中,春天的蛙鳴陣陣,好像也加入了討論,十足的田園情調,真是夢幻。不過青蛙不是不速之客,突然來了一名在台工作的日籍女子才是。她興致高昂地聽著我們談話。這位笑容可掬的寬子小姐也是奇人,專門為日本旅客導覽介紹台灣風光,她曾回日本工作一陣子,但還是又回來台灣。她說即使在東京,要見個朋友也都很難。我想,那是另外的故事了。
也許是旅途倦了,也許是紅酒,更也許是就睡在太平洋岸,我居然一夜好眠,沒有輾轉反側。蛙鳴忽然都消失了,消失在這片怡然的環境之中,物我合一。醒來時看見陽光,十分興奮。前一天抵達台東時,雲層很厚,怕影響隔天拍照的光線,看來今天拍照應該會進展順利吧。我後來才知道,攝影師一早就到海邊取景,他拍到清晨破曉的曙光映照在海面上,神奇的時刻,對旅人最好的洗禮。
作者為什麼堅持要我親訪一趟呢?直到我坐在他那有如吉普車的休旅車,在狹窄顛簸的產業道路上穿行,幾乎要頭痛嘔吐時,才明白真正的農舍生活並不容易。就像都蘭這片土地的語意,他也是一磚一瓦,胼手胝足,整建出自己安身的農舍。只是好像命運的撥弄和玩笑,他每整建完一間,才想安頓,就接到房東要他搬家的通知。就這樣,他有了一號,二號,三號……五號農舍,各據不同的山頭。
他在這裡生活20年,卻不擁有任何地產,我想他是真的以生命的過客自居。我好奇,這個多石的山林,雨水並不充沛,他的生活用水怎麼來的?他帶我爬下溪谷,看著溪谷旁千絲萬縷的管線,他說水就是這樣接的。自己接水?不可思議。最長有多久沒有水?我問。二週。我不能想像沒有水的生活,然而,他的生活考驗又何止這樁呢?
從看到書稿到實地訪查,我對於他和書中描寫的情境,體會更深刻了。他的書寫接近膾炙人口的《山居歲月》,然而在精神面向上,我則認為更接近梭羅的《湖濱散記》。梭羅本身也是實作的木工,書中對生活收支有翔實記錄。北返後,我從書架中翻出《湖濱散記》重讀。年輕時讀過的書,重新讀來,更看見了人世真實的風雨。
在江冠明的農舍或民宿中,你會發現那幾乎是貓狗的天堂樂園,當他起身走動時,群狗圍繞奔竄,那樣的情景很難忘。你不免想,能在這樣的地方奔跑嬉戲的狗,真是幸福;相較之下,在都會裡的人與貓犬同困囚籠。書中對於與貓狗相處的情節,最讓我動容,大叔的愛啊。
出版一本書經常出自意外,這樣的意外也開啟我未知的旅程,我既藉著書探索不曾有的生命體驗,卻也藉著書返照不曾抵達的內心。感謝作者為我開啟了一扇窗,面向山海,面向枯索的自己。中年出走的心,隨時隨地。●
廖志峯
現居基隆市。淡江大學中文系畢,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學分班結業,曾任廣告公司文案、國會助理、現任職出版社。喜歡旅遊、電影、漫步和攝影。於《文訊》撰寫專欄「書時間」(2012—2014),文章、隨筆散見報章雜誌。著有《書,記憶著時光》《流光:我的中年生活》。
意外的旅程:我的都蘭農舍生活
作者:江冠明
出版:允晨文化
定價:399元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江冠明
新竹中學時喜歡翻牆蹺課,大學時讀建築系轉哲學系旁聽影劇系,玩實驗電影得金穗獎,進廣告公司企劃製作CF。後來改行當紀錄片攝影編導,浪漫過頭拍社會運動紀錄片,從事媒體新聞工作多年,理想熱情燃燒殆盡,自我放逐山林。
1997落腳台東,意外獲文學獎,寫過幾本書,從社區傳播,到音樂調查,擔任雜誌專欄。文青啟蒙來自高中,閱讀新潮文庫+文學書+半弔子思想書。移民都蘭農舍,重新歸零出發,在流浪遷徙中,意外玩料理寫食譜當廚師。喜歡在餐桌上寫小說,聽西洋老歌+日本演歌。
著有《漫滋慢味 PASA廚房》、《台東縣創作歌謠踏勘》;待出版《跟著風往前走》、《慢走漫遊》、《後山新世界》。
現職PASA廚房主廚兼職民宿主人,粉絲專頁《PASA廚房》、《慢走漫遊》。
|
Tags: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記述一段未曾與外人道的書與人的故事。期以閱讀的饗宴,勾動讀者的共鳴。
一天,臉書上認識的朋友江冠明從台東來到台北,到社裡坐了一下,聊他的台東生活和過去幾年來的創作,發現彼此有許多共同的朋友,聊得很愉快。他的經歷裡最讓我嘖嘖稱奇的,是他在台東的許多農舍之間流轉,一流轉就是20年。
20年,他從無心開始的荒野小廚房,招待路過造訪的朋友,到後來開起海岸民宿。這是一種怎樣的轉折,又是怎樣的毅力和決心?我嚮往過這種詩般的田園生活,但從沒有離開這個都會盆地的勇氣。
離去時,他留下了幾部書稿。我一開始讀他的純文學創作〈跟著風往前走〉,不過,後來我的心思全放在一本已出版過的舊稿:《我的都蘭農舍生活》。
都蘭這個地名,或者說村莊名,帶有一種魔力。據說是來自阿美族語Adulan,意思是「很多石頭堆的地方」,也意味著阿美族先人胼手胝足開墾這個應許之地。許多外國人到了台東,就此定居。江冠明說,每年都蘭國小的新生開學時,就像個小聯合國,這是一種怎樣的族群融合景象啊。
意外談起的他方,觸動了年輕時的舊事。大學時住在學校側門的三合院農舍,農舍下方是梯田,一路向下,進到了市街和淡水河邊。農舍看過去就是觀音山,一種如今不能想像的,奢華的山居。在這間農舍住的兩年,早已內化到生命裡,非常難忘。我一度以為自己就該停在這裡,不過畢業後就沒再回去過,也不知農舍是否還在……我翻著這本其實是舊稿的作品,一時回不了神。
我很快就決定出版這本書,不過,我想納進不同元素,讓這本書有新的樣貌,也希望作者改寫書中的敘述時態。但是,應該用什麼呢?原書配有插畫,新版若重複出現,沒有新意,但農舍生活和景象還是需要視覺來補足,以增大讀者的想像空間。於是我找了攝影師朋友,想一起完成這本書。
才和朋友約好往東海岸一訪的時間,臉書上忽然傳進了一條訊息——某知名攝影師說是作者的朋友,聽說我想找人拍照,便自動請纓。這個訊息來得太突然,完全沒有心理準備,只好延後答覆。這一延就是二天,為難之處既在於已和朋友講定了,該如何取消?其次在於,和這位攝影師只見過一次,怕合作的默契不足。不過,他既熟悉作者的一切,拍出的作品應更能掌握環境的氣味氛圍了。
就這樣,我為了一本書,又踏上旅程,也像是在台灣境內的小旅行。如果不是這本書,我什麼時候才會造訪都蘭呢?每回到東部,我總是搭火車,我不願錯過東北角幽靜的河谷,也不願錯過看見太平洋的驚喜,每一次都覺得撫慰。
我搭著火車先往東走,然後又沿著海岸線往南:攝影師則反方向從台南出發,開著車子往高雄、墾丁、鵝鑾鼻前進,然後來到東海岸。我沒概念這段路程要開多久,但這樣的三方相會其實是有趣的經驗。
當天晚上,我們三個人終於坐在一起,面對面交換工作的想法。在民宿開放式餐廳中,春天的蛙鳴陣陣,好像也加入了討論,十足的田園情調,真是夢幻。不過青蛙不是不速之客,突然來了一名在台工作的日籍女子才是。她興致高昂地聽著我們談話。這位笑容可掬的寬子小姐也是奇人,專門為日本旅客導覽介紹台灣風光,她曾回日本工作一陣子,但還是又回來台灣。她說即使在東京,要見個朋友也都很難。我想,那是另外的故事了。
也許是旅途倦了,也許是紅酒,更也許是就睡在太平洋岸,我居然一夜好眠,沒有輾轉反側。蛙鳴忽然都消失了,消失在這片怡然的環境之中,物我合一。醒來時看見陽光,十分興奮。前一天抵達台東時,雲層很厚,怕影響隔天拍照的光線,看來今天拍照應該會進展順利吧。我後來才知道,攝影師一早就到海邊取景,他拍到清晨破曉的曙光映照在海面上,神奇的時刻,對旅人最好的洗禮。
作者為什麼堅持要我親訪一趟呢?直到我坐在他那有如吉普車的休旅車,在狹窄顛簸的產業道路上穿行,幾乎要頭痛嘔吐時,才明白真正的農舍生活並不容易。就像都蘭這片土地的語意,他也是一磚一瓦,胼手胝足,整建出自己安身的農舍。只是好像命運的撥弄和玩笑,他每整建完一間,才想安頓,就接到房東要他搬家的通知。就這樣,他有了一號,二號,三號……五號農舍,各據不同的山頭。
他在這裡生活20年,卻不擁有任何地產,我想他是真的以生命的過客自居。我好奇,這個多石的山林,雨水並不充沛,他的生活用水怎麼來的?他帶我爬下溪谷,看著溪谷旁千絲萬縷的管線,他說水就是這樣接的。自己接水?不可思議。最長有多久沒有水?我問。二週。我不能想像沒有水的生活,然而,他的生活考驗又何止這樁呢?
從看到書稿到實地訪查,我對於他和書中描寫的情境,體會更深刻了。他的書寫接近膾炙人口的《山居歲月》,然而在精神面向上,我則認為更接近梭羅的《湖濱散記》。梭羅本身也是實作的木工,書中對生活收支有翔實記錄。北返後,我從書架中翻出《湖濱散記》重讀。年輕時讀過的書,重新讀來,更看見了人世真實的風雨。
在江冠明的農舍或民宿中,你會發現那幾乎是貓狗的天堂樂園,當他起身走動時,群狗圍繞奔竄,那樣的情景很難忘。你不免想,能在這樣的地方奔跑嬉戲的狗,真是幸福;相較之下,在都會裡的人與貓犬同困囚籠。書中對於與貓狗相處的情節,最讓我動容,大叔的愛啊。
出版一本書經常出自意外,這樣的意外也開啟我未知的旅程,我既藉著書探索不曾有的生命體驗,卻也藉著書返照不曾抵達的內心。感謝作者為我開啟了一扇窗,面向山海,面向枯索的自己。中年出走的心,隨時隨地。●
廖志峯
現居基隆市。淡江大學中文系畢,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學分班結業,曾任廣告公司文案、國會助理、現任職出版社。喜歡旅遊、電影、漫步和攝影。於《文訊》撰寫專欄「書時間」(2012—2014),文章、隨筆散見報章雜誌。著有《書,記憶著時光》《流光:我的中年生活》。
意外的旅程:我的都蘭農舍生活
作者:江冠明
出版:允晨文化
定價:399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江冠明
新竹中學時喜歡翻牆蹺課,大學時讀建築系轉哲學系旁聽影劇系,玩實驗電影得金穗獎,進廣告公司企劃製作CF。後來改行當紀錄片攝影編導,浪漫過頭拍社會運動紀錄片,從事媒體新聞工作多年,理想熱情燃燒殆盡,自我放逐山林。
1997落腳台東,意外獲文學獎,寫過幾本書,從社區傳播,到音樂調查,擔任雜誌專欄。文青啟蒙來自高中,閱讀新潮文庫+文學書+半弔子思想書。移民都蘭農舍,重新歸零出發,在流浪遷徙中,意外玩料理寫食譜當廚師。喜歡在餐桌上寫小說,聽西洋老歌+日本演歌。
著有《漫滋慢味 PASA廚房》、《台東縣創作歌謠踏勘》;待出版《跟著風往前走》、《慢走漫遊》、《後山新世界》。
現職PASA廚房主廚兼職民宿主人,粉絲專頁《PASA廚房》、《慢走漫遊》。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09》長命百歲也許不難,難的是百歲無憂
延伸閱讀
書.人生.駱以軍》石不能言最可人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 閱讀更多
書.人生.盧郁佳》愛女兒就為她上拶刑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記述一段未曾與外人道的書與人的故事。... 閱讀更多
書.人生.宇文正》那些離我而去的書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記述一段未曾與外人道的書與人的故事。...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