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茲傑羅最新、可能也是最後的作品《我為你而死》(I'd Die For You: And Other Lost Stories)出版了。這部涵蓋作家生涯各階段的短篇小說集,來源包含圖書館與費茲傑羅家族的收藏。作品大部分為1930年代提交給主流雜誌,但因風格偏離編輯的期待而未能付梓的手稿。由於費茲傑羅對爭議性話題不容編輯審查修改,即便在他生活十分困頓時,也情願保留不發表。「好的作品值得等待」,這些未曾發表過的故事,將為讀者提供對費茲傑羅的一番新見解。
●已故作家出「新書」的,還有《魔戒》作者托爾金。小說《貝倫與露西安》(Beren and Lúthien)描述精靈與凡人的禁忌之愛,在托爾金執筆後一世紀終於出版。托爾金的兒子克里斯多福表示,這應該是他經手父親的最後一批遺稿,會選擇這本書作為完結,答案就在托爾金與妻子的墓碑上。
原來此書描繪的正是托爾金與妻子伊迪絲(Edith)不被祝福的相戀過程,兩人屢次藉由愛情與勇氣才拯救了彼此。一戰時托爾金以為自己再也回不了妻子身邊,於是創作了這個故事,死前並留下遺言,要求將Beren與Lúthien刻在夫妻合葬的墓碑上。
●15年來第一部完整記錄、也是第一次由女性撰寫的《海明威傳記》(Ernest Hemingway: A Biography)面市。作者迪爾伯恩(Mary V. Dearborn)參考至今一直被忽視的材料,諸如醫療紀錄、FBI與KGB檔案,以及大量海明威母親的文件,重新探索海明威型塑陽剛粗暴的「硬漢神話」的背後原因。
迪爾伯恩並未替這個光環錦上添花,而是詳盡平衡地抽絲剝繭,清楚解釋海明威的躁鬱、酗酒、妄想和不安全感對他行為的影響,以致走上1961年的自殺之路。書評表示:「作者賦予人物鮮活的形象,是目前市面上對海明威描述最為立體的作品。」
●媒體稱:「歐巴馬的接班人不是川普,而是比爾.蓋茲,因為川普不太讀書。」所謂接班指的是,歐巴馬推薦的書總能登上暢銷書榜,如今比爾.蓋茲也一樣。5月蓋茲向2017年畢業生分享史迪芬˙平克的《人性中的良善天使》(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該書隔天旋即登上網路書店榜首。事實上不只蓋茲,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也愛推薦書,他說:「平克這本書早在2015年我就推薦過了。」
●作品能同時影響反叛游擊隊與美國總統的歷史學家霍恩(Alistair Horne)辭世,享年91歲。霍恩曾是英國間諜、駐外記者,1955年離職後埋首研究軍事、史學,創作不輟。所著《榮譽的代價》(The Price of Glory: Verdun 1916)、《野蠻的和平之戰》(A Savage War of Peace)接連獲獎,後者寫於1977年卻影響深遠,出版25年後,成為從南非到中東許多游擊隊廣傳的「地下暢銷書」。布希在任時也曾因此書找霍恩密談,希望聽取他對美國介入伊拉克問題的意見。
●不久前揭露賓拉登的兒子繼位,誓言替父親報復美國,引起全球譁然的前FBI探員蘇凡(Ali Soufan)出版《恐怖解剖》(Anatomy of Terror),分析從賓拉登之死到恐怖組織ISIS的崛起。蘇凡是參與911事件調查的基地組織專家,他認為唯有理解賓拉登的意識形態及對其信徒心理的內在作用,才能阻止恐怖主義的蔓延。
●《華盛頓郵報》記者瑞克斯(Thomas Ricks)出版《邱吉爾與歐威爾:自由之戰》(Churchill and Orwell: The Fight for Freedom),在川普主政的時代,探討過去兩位反極權與法西斯主義的重要人物,「不僅為了理解他們的時代,也藉此了解我們自己的時代。」
瑞克斯曾獲普立茲獎、同時也是軍事暢銷書作家,他表示,中下階層的歐威爾與身為貴族的邱吉爾,共通點是對當時英國社會抱持批判性的獨立思想,「換句話說,我們不必愛『老大哥』。」
●曾多次入圍布克獎、龔固爾獎,並贏得法蘭西學院終身成就獎的剛果作家馬邦庫(Alain Mabanckou),上個月被加入頗負盛名的法語《小拉魯斯字典》(Le Petit Larousse)中,並將他的作品定義為「解決身分認同與種族主義的危險」。《衛報》稱馬邦庫是「歐陸最偉大在世作家之一」,他的《黑色摩西》(Black Moses)入圍今年曼布克獎長名單,雖最終未能進入決選,但本月在美發行英文版即獲媒體盛讚:這本感動法國人心的書,將一舉打開美國讀者對非洲的視野。
●被譽為「永遠的007」、同時也是飾演龐德最久的影星羅傑.摩爾,5月下旬病逝,享壽89歲。離世前兩週,他將剛完成的自傳手稿交付出版。負責的出版商奧馬拉(Michael O'Mara)將尚未命名的書稿標記為「自嘲的典型趣味」。奧馬拉說,即便是暢銷作家,他也從未看過如此認真的作者:「10年前我出版他的回憶錄My Word is My Bond(轉借英諺your word is your bond言而有信)時,以為已是絕唱,畢竟當時他都80歲了,沒想到他的作家之路才剛開始而已。」這部自傳,已經是他經手摩爾的第三部作品。
Tags:
●1997年,阿蘭達蒂˙洛伊(Arundhati Roy)以處女作《微物之神》奪下布克獎,成為第一位獲獎的印度人。經過漫長的20年,洛伊終於在書迷引頸期盼下,出版第二部小說《極樂部門》(The Ministry of Utmost Happiness)。出版方表示:「她將帶領讀者從舊德里狹窄的社區到蓬勃的大都會,繼之陷入喀什米爾的困境,與中印度受毛派游擊隊長期威脅的叢林裡。」
近20年來,洛伊投入社會運動與觀察評論,如今將她積累的閱歷,以長達10年時間寫成動人的小說。書評家表示:洛伊筆下洋溢狄更斯、馬奎斯、奈波爾與魯西迪的憐憫、魔幻與才華,這本新書將為我們建立起更廣闊的印度圖像。
●法律驚悚小說暢銷作家史考特.杜羅(Scott Turow)出版《證詞》(Testimony),未滿一個月迅即登上各暢銷書榜前十名。這是杜羅睽違4年的新作,也是第一次將場景設置於國際刑事法庭的作品,故事在殺戮現場與寧靜的荷蘭海牙間來回游移。為了具體呈現書中的波士尼亞戰爭400人屠殺事件,他三度赴歐進行大量研究考察。他的同行約翰˙葛里遜(John Grisham)表示:「杜羅無疑仍是當今最好的律師小說家。」
●法庭小說天王約翰‧葛里遜也出新書了。與史蒂芬.金等並稱美國「暢銷書四大家」的葛里遜,這次帶來《卡米諾島》(Camino Island)。與杜羅的跨海追查大相逕庭,本書的故事發生在小島上的書店裡,失竊的費茲傑羅《大亨小傳》珍貴手稿於此進行黑市交易。出版方表示:度假天堂出現了文學犯罪,也只有葛里遜能解決。
●費茲傑羅最新、可能也是最後的作品《我為你而死》(I'd Die For You: And Other Lost Stories)出版了。這部涵蓋作家生涯各階段的短篇小說集,來源包含圖書館與費茲傑羅家族的收藏。作品大部分為1930年代提交給主流雜誌,但因風格偏離編輯的期待而未能付梓的手稿。由於費茲傑羅對爭議性話題不容編輯審查修改,即便在他生活十分困頓時,也情願保留不發表。「好的作品值得等待」,這些未曾發表過的故事,將為讀者提供對費茲傑羅的一番新見解。
●已故作家出「新書」的,還有《魔戒》作者托爾金。小說《貝倫與露西安》(Beren and Lúthien)描述精靈與凡人的禁忌之愛,在托爾金執筆後一世紀終於出版。托爾金的兒子克里斯多福表示,這應該是他經手父親的最後一批遺稿,會選擇這本書作為完結,答案就在托爾金與妻子的墓碑上。
原來此書描繪的正是托爾金與妻子伊迪絲(Edith)不被祝福的相戀過程,兩人屢次藉由愛情與勇氣才拯救了彼此。一戰時托爾金以為自己再也回不了妻子身邊,於是創作了這個故事,死前並留下遺言,要求將Beren與Lúthien刻在夫妻合葬的墓碑上。
●15年來第一部完整記錄、也是第一次由女性撰寫的《海明威傳記》(Ernest Hemingway: A Biography)面市。作者迪爾伯恩(Mary V. Dearborn)參考至今一直被忽視的材料,諸如醫療紀錄、FBI與KGB檔案,以及大量海明威母親的文件,重新探索海明威型塑陽剛粗暴的「硬漢神話」的背後原因。
迪爾伯恩並未替這個光環錦上添花,而是詳盡平衡地抽絲剝繭,清楚解釋海明威的躁鬱、酗酒、妄想和不安全感對他行為的影響,以致走上1961年的自殺之路。書評表示:「作者賦予人物鮮活的形象,是目前市面上對海明威描述最為立體的作品。」
●獲獎多月之後,巴布˙狄倫終於發表諾貝爾文學獎得獎演說。在30分鐘的內容當中,他引用了幾部經典作品,諸如《唐吉訶德》、《撒克遜英雄傳》、《魯賓遜漂流記》、《格列佛遊記》、《雙城記》等,更提到《白鯨記》、《西線無戰事》和《奧德賽》三本書中,攸關愛與戰爭、家園的追求與生死的主題等,對他影響深遠。他說:「看完《西線無戰事》,就再也看不下任何戰爭小說了。」
●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童妮˙摩里森(Toni Morrison),獲美國作者協會頒發傑出服務獎,表彰她在文學與教育上的貢獻。摩里森致詞時提醒世人「無知的危險」,以及「語言應賦予它與之相稱的合法力量」。同時獲獎的還有今年登上全球收入榜首的推理大師詹姆斯˙派特森(James Patterson)。2011年派特森的收入即已打敗J K羅琳,居全球之冠。替他處理合約的律師表示:他的生產力不是蓋的,最新合同就有22本書,要求兩年內出版。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最近在做什麼?答案是寫小說。出道第一部作品將與詹姆斯˙派特森合作,共同創作名叫《總統失蹤記》的驚悚小說。據稱,此書將「融合獨特的陰謀與懸念,並以全球為戲劇化的舞台」,預計明年6月出版。柯林頓表示:「這本書借鑒我的白宮生活與華盛頓的工作方式,合作過程相當有趣。」事實上柯林頓自己就是暢銷作家,回憶錄《我的人生》2004年銷售即超過200萬冊。
●媒體稱:「歐巴馬的接班人不是川普,而是比爾.蓋茲,因為川普不太讀書。」所謂接班指的是,歐巴馬推薦的書總能登上暢銷書榜,如今比爾.蓋茲也一樣。5月蓋茲向2017年畢業生分享史迪芬˙平克的《人性中的良善天使》(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該書隔天旋即登上網路書店榜首。事實上不只蓋茲,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也愛推薦書,他說:「平克這本書早在2015年我就推薦過了。」
●作品能同時影響反叛游擊隊與美國總統的歷史學家霍恩(Alistair Horne)辭世,享年91歲。霍恩曾是英國間諜、駐外記者,1955年離職後埋首研究軍事、史學,創作不輟。所著《榮譽的代價》(The Price of Glory: Verdun 1916)、《野蠻的和平之戰》(A Savage War of Peace)接連獲獎,後者寫於1977年卻影響深遠,出版25年後,成為從南非到中東許多游擊隊廣傳的「地下暢銷書」。布希在任時也曾因此書找霍恩密談,希望聽取他對美國介入伊拉克問題的意見。
●不久前揭露賓拉登的兒子繼位,誓言替父親報復美國,引起全球譁然的前FBI探員蘇凡(Ali Soufan)出版《恐怖解剖》(Anatomy of Terror),分析從賓拉登之死到恐怖組織ISIS的崛起。蘇凡是參與911事件調查的基地組織專家,他認為唯有理解賓拉登的意識形態及對其信徒心理的內在作用,才能阻止恐怖主義的蔓延。
●《華盛頓郵報》記者瑞克斯(Thomas Ricks)出版《邱吉爾與歐威爾:自由之戰》(Churchill and Orwell: The Fight for Freedom),在川普主政的時代,探討過去兩位反極權與法西斯主義的重要人物,「不僅為了理解他們的時代,也藉此了解我們自己的時代。」
瑞克斯曾獲普立茲獎、同時也是軍事暢銷書作家,他表示,中下階層的歐威爾與身為貴族的邱吉爾,共通點是對當時英國社會抱持批判性的獨立思想,「換句話說,我們不必愛『老大哥』。」
●英國女性小說獎(原稱柑橘小說獎)首度將大獎頒發給科幻小說,由愛德曼(Naomi Alderman)的《權力》(The Power)奪得。故事描述未來女性普遍擁有超能力,取代男性成為支配的一方,但豬羊變色後的世界,是女性終於獲得真正的解放?抑或伴隨權力而來的,依舊是人類的貪婪醜惡?評審預言,這部諷刺人性的小說「將是未來的經典之作」。
●華裔化學博士Weike Wang轉行成為女作家,以哈佛實驗室經驗,出版第一本小說《化學》(Chemistry)。美國《娛樂周刊》給予「今年最值得期待的新星」評價,《紐約時報》也將之列入「本周推薦好書」,並撰寫多篇專文推薦。書評家認為:化學在此成了幽默迷人的元素,是一本關於聰明的女人如何在婚姻、家庭與學業中,尋找她在世界裡的位置的原創好書。
●曾多次入圍布克獎、龔固爾獎,並贏得法蘭西學院終身成就獎的剛果作家馬邦庫(Alain Mabanckou),上個月被加入頗負盛名的法語《小拉魯斯字典》(Le Petit Larousse)中,並將他的作品定義為「解決身分認同與種族主義的危險」。《衛報》稱馬邦庫是「歐陸最偉大在世作家之一」,他的《黑色摩西》(Black Moses)入圍今年曼布克獎長名單,雖最終未能進入決選,但本月在美發行英文版即獲媒體盛讚:這本感動法國人心的書,將一舉打開美國讀者對非洲的視野。
●被譽為「永遠的007」、同時也是飾演龐德最久的影星羅傑.摩爾,5月下旬病逝,享壽89歲。離世前兩週,他將剛完成的自傳手稿交付出版。負責的出版商奧馬拉(Michael O'Mara)將尚未命名的書稿標記為「自嘲的典型趣味」。奧馬拉說,即便是暢銷作家,他也從未看過如此認真的作者:「10年前我出版他的回憶錄My Word is My Bond(轉借英諺your word is your bond言而有信)時,以為已是絕唱,畢竟當時他都80歲了,沒想到他的作家之路才剛開始而已。」這部自傳,已經是他經手摩爾的第三部作品。
●《紐約書評》宣布,伊恩˙布魯瑪(Ian Buruma)接任病逝的主編席爾維斯(Robert Silvers)之位,成為該雜誌1963年創刊以來第三任主編,將於9月就任。布魯瑪早年曾攻讀中國文學、日本電影,旅居東京及香港多年,作品多與亞洲文化有關。他受邀成為《紐約書評》長期撰稿人,即源自他所撰寫的一本關於日本大眾文化與身分認同的書。《紐約書評》發行人赫德曼(Rea Hederman)表示:「自1985年來,布魯瑪一直與兩位創始主編合作無間,相信他能繼續堅守《紐約書評》的價值觀與獨立性。」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09》長命百歲也許不難,難的是百歲無憂
延伸閱讀
日本書房》6月藝文短訊
閱讀更多
報導》6月歐美童書藝文短訊
閱讀更多
人物》將哲學帶入日常生活:法國《哲學月刊》總編輯馬當.勒葛侯專訪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