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隨身聽S2EP5》舞台劇演員王安琪/從平面劇本變3D人物的捶你心肝表演術

2020-04-21 12:00

你那一邊,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已回到家,或是在通勤的路上?無論什麼時間、地點,歡迎隨時打開「閱讀隨身聽」。在此Podcast節目中,我們找來金鐘獎節目製作人邱顯忠擔綱主持,每集邀請不同作家、藝文工作者或編輯,以線上廣播的方式,分享彼此的工作與最近的閱讀。

曾出演過許多叫好又叫座舞台劇,如《Re/turn》、《全國最多賓士車的小鎮住著三姐妹》、《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的演員王安琪,許多作品往往開賣不久後,便宣告售罄。如何從2D的劇本中,看見並創造出立體的角色呢?王安琪來到閱讀隨身聽,與讀者一一細數演出的大小事,更分享自己閱讀劇本的方式......

▇特別來賓:王安琪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戲劇系研究所畢業,在校期間曾連續三年獲頒金獅獎最佳女主角。2006年開始成為演員、配音員與表演指導,近年合作劇團包括表演工作坊、莎妹劇團、台南人劇團、四把椅子劇團、香港非常林奕華、人力飛行劇團等,代表作品包括《服妖之鑑》《在棉花田的孤寂》《Re/turn》《賓士車三姐妹》《寶島一村》《台北爸爸紐約媽媽》《賈寶玉》《阿莉芙》等,累積近50部作品。2019年獲選為兩廳院短期駐館藝術家。2015年開始,在表演工作之餘,於Q Place、新傳媒學苑、時一修戲講堂、大開劇團、望日蓮藝術工作室等空間,以「No Acting Please」、「雙人表演」、「如果我是他」、「不____的魅力」等主題開設表演工作坊,教學經驗豐富。

▇本集精彩重點

  • 2015年,我接的第一齣新戲是《全國最多賓士車的小鎮住著三姐妹(和她們的Brother)》,是劇作家簡莉穎的第一個經典改編。讀完劇本時,我整個人像是被灌醒了,不知道是甚麼東西,只知道有個東西「開」了。我很興奮,覺得我死都要演!
  • 《全國最多賓士車的小鎮住著三姐妹》改編自契訶夫《三姐妹》,莫斯科改成了彰化員林,富貴的象徵改成我們家有台賓士車,很酷。一切背景都在我們身邊,但精神留了下來——我們家有非常輝煌的過去,但現在只剩一個不成才的兒子,和一直在想辦法生活下去的三姊妹......
     
  • 我會把台詞(特別是獨白)錄音下來,用聽的。我很喜歡散步,散步時便一直聽,聽到變成下意識。之前我做《在棉花田的孤寂 》,有一段20頁的大獨白,應該有幾萬字,而且非常文學性,不是一般人平常會說的話,這沒辦法掰,一定要死背。那時候我剛好在澳洲旅行,我錄音好之後,坐在公園曬著太陽,一直聽獨白。我每天回家洗澡前,也都會聽一段,洗澡時就複誦聽到的東西。如果背完了,我會非常高興地告訴自己——太棒了,背起來了!因為那真的很難背,那時候旅行十天,十天都在背台詞。
    zai_mian_hua_tian_de_gu_ji_.jpg
    《在棉花田的孤寂 》宣傳視覺,左為王安琪(取自兩廳院臉書)

  • 我常在想怎樣讓角色更立體,有些劇本上的筆記也與之相關。因為今年(2020)要重演《全國最多賓士車的小鎮住著三姐妹》,我看到先前劇本上貼了一張紙條,提醒我一段故事——很久以前,有個朋友告訴我他媽媽要去整型,因為算命師跟他媽媽說,她上輩子是位格格,所以這輩子一定要讓自己漂漂亮亮的,人才會越來越順,於是她便去整型。這太有趣了,我便開始想,如果把這個細節加入角色裡會怎麼樣?所以這是一個「我已經有好老公了,但我還有一個公主夢」的角色,人物好像多一個立體度出來了,我自己覺得很好玩。
     
  • 讀劇本時,首先要非常客觀地把整個故事看完。我年輕時,常會很想快點知道自己被分到哪一個角色,之後便以這個角色的心理去閱讀劇本。我覺得這樣不是最好的,應該先以客觀的、純觀眾的角度看故事,知道這個故事在講什麼,然後再來思考這個劇本的主題。以《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為例,它有各種同志的故事,從三個主要的同志,牽出他們身邊的這些人,如果分開來看,這些故事可能沒有特別的意義,是一個人的一些經歷。但是三條線兜在一起,延伸出去,會交織成最主要的大主題。一齣戲,一定有一個很大的東西,是導演、技術和演員們都要去到的同一個方向,才會形成作品的完整性。以我自己來說,我認為《馬密》可能提示了一個問題:「如果性取向不是世俗的主流,人是否還有愛的權利?」作為演員,我先把這個大主題拉出來了,再去看角色之於這個主題,所處的位置。
  • 大家常常都在說同理心,但是又覺得同理心這種東西,有時候只是在逼自己感同身受。我覺得真正要突破的,倒不是從同理開始,而是譬如今天我在這個戲裡面扮演的,是一個跟我自身的立場不一樣的,不支持同志的愛的角色時,真正的同理是:我也能夠透過這個角色,知道像「護家盟」這樣的團體,或者是被教義捆綁得很深,以致於有一些祝福他給不出來的人。此時,如果我帶有太多的批判,甚至只要有一點點批判,我都沒有辦法好好地忠實呈現這樣的人物。我覺得戲劇帶給我最大的是,我們不可能永遠都接到自己以為的「好人」角色,而我也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壞人」。
     
  • 所有人都會有他的正面與反面,所以人才會是立體的。戲劇教我突破,讓我用一樣的態度,看待生命中所有的人。所以當我接到角色時,即使他不是世俗所認同的善良或好人的時候,我依然可以不帶任何批判色彩地,呈現這個人的立場與故事。

主持人(第1到4季):邱顯忠
政大新聞系、美國 Temple University 廣播電視電影研究所。經歷:曾任公共電視台節目部製作人暨編導。2003年以《台灣百年人物誌》獲金鐘獎,2007年《以藝術之名》入選「台新藝術獎──年度五大視覺藝術」。另曾製作《誰來晚餐》、《文學風景》、《公視藝文大道》等節目。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